显影剂、显影剂存储体、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546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显影剂、显影剂存储体、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的显影剂、显影剂存储体、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广泛使用通过电子照相术使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显影剂)形成图像的技术。近来,存在使用具有光辉的诸如金色调色剂或银调色剂的光辉调色剂形成图像的要求。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143092(摘要)。

光辉调色剂(例如,金色调色剂)包括多种颜料,诸如光辉颜料。一般的光辉颜料具有5-10μm的直径,并且不容易被包含在调色剂颗粒中。由于不包含光辉调色剂的调色剂颗粒的比例增加,所以调色剂图像的黄色色调变低。因此,例如,在连续打印的最后阶段中打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色调与在连续打印的初始阶段中打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色调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抑制显影剂图像的色调的变化的显影剂、显影剂存储体、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包括显影剂颗粒的显影剂。每个显影剂颗粒包括粘合剂树脂、主要成分为铝的光辉颜料、黄色颜料、品红色颜料、红橙色荧光染料和黄色荧光染料。当显影剂颗粒中包括的光辉颜料的平均粒径表达为d(μm)时,具有在从4μm至1.2×dμm的范围内的粒径的显影剂颗粒在全部显影剂颗粒中的数量比例小于或等于4%。

利用这样的配置,不包含光辉颜料的显影剂颗粒的比例降低,并且因此可以抑制显影剂图像的色调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单元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显影剂盒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图示分级机的原理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示例1和2以及比较例1的调色剂图像的b*值相对于打印数量的变化的图形图表;

图6是示出示例1和2以及比较例1中的b*值的最大变化量的表。

具体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是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1被配置为基于从主计算机(即,主机设备)所发送的打印数据使用电子照相术在记录介质上打印调色剂图像(即,显影剂图像)。在特定示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双面打印功能,并且被配置为在从两种记录介质中选择的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即打印)。在这方面中,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被配置为不具有双面打印功能,并且还可以被配置为在单种记录介质上执行图像形成。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作为介质馈送器的馈送机构20、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作为曝光设备的led(发光二极管)头6g、6y、6m、6c和6k、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11、作为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10g、10y、10m、10c和10k、二次转印部30和定影设备40。

馈送机构20包括作为存储记录介质p1的堆叠的介质存储部的介质盒21和作为存储记录介质p2的堆叠的介质存储部的介质盒22。介质盒21和22二者都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在特定示例中,介质盒21设置在介质盒22的上方。

介质盒21包括被配置为将记录介质p1一个接一个地馈送到输送路径7中的馈送辊21a。介质盒22包括被配置为将记录介质p2一个接一个地馈送到输送路径7中的馈送辊22a。当选择介质盒21和22中的一个时,所选择的介质盒的馈送辊旋转以将记录介质馈送到输送路径7中。在这方面中,被馈送到输送路径7中的记录介质p1或记录介质p2将被称为“记录介质p”。

书写传感器23、一对定位辊24和一对输送辊25沿输送路径7布置。书写传感器23检测从馈送机构20馈送到输送路径7中的记录介质p1的前缘。定位辊24和输送辊25旋转以将记录介质p1朝向二次传送部30输送。

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使用作为光辉显影剂的光辉调色剂(g)、黄色调色剂(y)、品红色调色剂(m)、青色调色剂(c)和黑色调色剂(k)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即,在图1中从左到右)布置。

led头6g、6y、6m、6c和6k设置在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的各个感光鼓51(稍后描述)的上方并面向其。led头6g、6y、6m、6c和6k基于各个颜色的图像数据发出光以对感光鼓51的表面进行曝光,并形成潜像(即,静电潜像)。

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除了调色剂之外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因此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将统称为“处理单元5”。类似地,led头6g、6y、6m、6c和6k将被统称为“led头6”。

图2是示出处理单元5的配置的剖视图。处理单元5包括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51、作为带电构件的带电辊52、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辊53、作为供给构件的供给辊54、作为显影剂调节构件的显影刮板55、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刮板56和作为显影剂存储体的显影剂盒60。

在处理单元5的组件当中,包括显影辊53、供给辊54、显影刮板55和显影剂盒60的部分(即,有助于潜像的显影的部分)构成显影设备50。

感光鼓51包括由铝形成的圆柱体导电支承体和层叠在导电支承体的表面上的感光层(即,电荷生成层和电荷输送层)。感光鼓51在图1中逆时针(即,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感光鼓51的表面上的感光层利用由led头6(图1)发出的光而曝光,并且形成静电潜像。

带电辊52包括例如金属轴和形成在金属轴上的半导体表氯醇橡胶层。带电辊52设置成与感光鼓51的表面接触。带电辊52跟随感光鼓51的旋转而旋转。带电辊52被施加以带电电压,并且使感光鼓51的表面均匀带电。

显影辊53包括例如金属轴和形成在金属轴上的半导体聚氨酯橡胶层。显影辊53设置成与感光鼓51的表面接触。显影辊53在与感光鼓5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换句话说,彼此接触的显影辊53和感光鼓51的表面在相同的方向上移动。显影辊53被施加以显影电压,并且利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

供给辊54包括例如金属轴和形成在金属轴上的半导体发泡硅海绵层(semiconductivefoamedsiliconspongelayer)。供给辊54被设置成与显影辊53接触,或者设置成面向显影辊53,其中在供给辊54和显影辊53之间形成间隙。供给辊54在与显影辊53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旋转。供给辊54被施加以供给电压,并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53。

显影刮板55是由例如不锈钢形成的刮板。显影刮板55设置成与显影辊53的表面接触。显影刮板55调节显影辊5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

清洁刮板56是由例如聚氨酯橡胶形成的刮板。清洁刮板56设置成与感光鼓51的表面接触。清洁刮板56除去残留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

显影剂盒(即,显影剂存储体)60可拆卸地安装到处理单元5的上部。显影剂盒60在其中存储调色剂(即,显影剂),并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53和供给辊54。处理单元5g(图1)的显影剂盒60存储光辉调色剂(例如,金色调色剂)。

图3是示出显影剂盒60的内部配置的剖视图。如图3中所示,显影剂盒60包括容器61和设置在容器61中的显影剂存储部62。显影剂存储部62存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称为标记t)。搅拌棒63可旋转地设置在显影剂存储部62中,并在显影剂存储部6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出口开口64形成在显影剂盒60的底部上,以用于从显影剂存储部62排出调色剂。挡板65被设置在显影剂存储部62的底部处。挡板65被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出口开口64。挡板65可在由图3中的箭头s所示的方向上滑动。

返回参考图1,作为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10g、10y、10m、10c和10k设置在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的各个感光鼓51的下方并面向其。一次转印辊10g、10y、10m、10c和10k中的每个包括例如金属轴和发泡橡胶层。一次转印辊10g、10y、10m、10c和10k中的每个被施加以一次转印电压。

中间转印带11设置成通过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的各个感光鼓51和一次转印辊10g、10y、10m、10c和10k之间。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的感光鼓51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0g、10y、10m、10c和10k的一次转印电压而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

中间转印带11是由半导体塑料等形成的环形带。中间转印带11缠绕驱动辊12、张力辊13和二次转印支承辊14。驱动辊12、张力辊13和二次转印支承辊14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侧上。驱动辊12在图1中顺时针旋转,以在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上移动中间转印带11。张力辊13向中间转印带11施加一定的张力。

清洁刮板15和清洁器容器16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侧上。清洁刮板15被配置为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表面刮掉调色剂。清洁器容器16被配置为存储由清洁刮板15刮掉的调色剂。在这方面中,清洁刮板15也可以配置为可在朝向和远离中间转印带11的方向上移动。

二次转印部30包括面向二次转印支承辊14设置的二次转印辊31、在离二次转印辊31一定距离处设置的驱动辊33和缠绕二次转印辊31和驱动辊33的二次转印带32。二次转印带32是由半导体塑料等形成的环形带,并且通过驱动辊33的旋转而旋转。

在二次转印辊31和二次转印支承辊14之间,由中间转印带11和二次转印带32形成辊隙(即二次转印辊隙)。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辊隙处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

此外,清洁刮板34和清洁器容器35设置在二次转印带32的外周侧上。清洁刮板34配置为从二次转印带32的外周表面刮掉调色剂。清洁器容器35配置为存储由清洁刮板34刮掉的调色剂。

定影设备40沿输送路径7设置在二次转印部30的下游。定影设备40包括热辊41和压力辊42。

热辊41包括例如具有中空圆柱体形状的金属芯、覆盖金属芯的硅橡胶的耐热弹性层和覆盖弹性层的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管。诸如卤素灯的加热器设置在金属芯内。

压力辊42包括例如铝的金属芯、覆盖金属芯的硅橡胶的耐热弹性层和覆盖弹性层的pfa管。压力辊42压靠着热辊41,以便在热辊41和压力辊42之间形成辊隙(即定影辊隙)。

切换引导件28沿输送路径7设置在定影设备40的下游(即,图1中的左侧)。切换引导件28被配置为切换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更具体而言,切换引导件28将(从定影设备40排出的)记录介质p引入到排出输送路径8和返回路径9中所选择的一个中。

一对排出辊36沿排出输送路径8设置。排出辊36输送(从定影设备40排出的)记录介质p,并通过排出开口37将记录介质p排出图像形成装置1外部。堆叠器部分38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顶盖上。通过排出开口37排出的记录介质p被放置在堆叠器部分38上。

返回路径9从其中设置有切换引导件28的位置延伸到上述输送路径7的入口部分(即,书写传感器23的上游的部分)。输送辊29a、29b和29c沿返回路径9布置。在双面打印模式中,必须反转记录介质p。为此,从定影设备40排出的记录介质p一度被引入到排出输送路径8中。然后,排出辊36反转旋转方向,并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返回路径9中。

<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像形成操作(即打印操作)。当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驱动辊12、驱动辊33和热辊41的各个辊开始旋转。此外,在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的每个中,将偏置电压(即,带电电压、显影电压和供给电压)施加到带电辊52、显影辊53和供给辊54。

带电辊52使感光鼓51的表面均匀带电。led头6基于图像数据信号发出光以对感光鼓51的表面进行曝光。感光鼓51的表面的经曝光部分的电位被衰减,并且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存储在显影剂盒60中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辊53和供给辊54,并且由于显影辊53和供给辊54之间的电位差而粘附到显影辊53的表面。显影刮板55调节显影辊53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层的厚度,并且在显影辊53上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调色剂层。

由于感光鼓51和显影辊53之间的电位差,显影辊53上的调色剂粘附到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静电潜像利用调色剂显影,并且调色剂图像(即,显影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从感光鼓51的旋转开始直到在感光鼓51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过程被称为显影过程。

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的感光鼓5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0g、10y、10m、10c和10k的一次转印电压而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

当由驱动辊12移动中间转印带11时,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像朝向二次转印带32前进。

存储在从馈送机构20的介质盒21和22中选择的介质盒中的记录介质p1(或记录介质p2)通过馈送辊21a(或馈送辊22a)的旋转而馈送到输送路径7中。

馈送到输送路径7中的记录介质p(p1或p2)通过定位辊24和输送辊25在由箭头所示的方向上输送,并且到达二次转印辊31和二次转印支承辊14之间的二次转印辊隙。二次转印带32已经通过驱动辊33的旋转而开始旋转。在这方面中,在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中的每个中的上述显影过程开始于在记录介质p到达二次转印辊隙之前的预定定时处。

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图像和记录介质p同时到达(二次转印辊31和二次转印支承辊14之间的)二次转印辊隙。将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31,并且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1的表面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

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的记录介质p被输送到设置在二次转印部30的下游的定影设备40。定影设备40的热辊41由例如温度控制电路预备地加热到预定的定影温度。当记录介质p前进到旋转热辊41和压力辊42之间(即定影辊隙)中时,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施加以热和压力。利用热和压力的施加,调色剂图像熔化并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从定影设备40排出的记录介质p通过切换引导件28引入到排出输送路径8中。记录介质p由排出辊36沿排出输送路径8输送,通过排出开口37排出,并放置在堆叠器部分38上。

在双面打印模式中,一度将具有定影到记录介质p的第一侧(即前表面)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排出输送路径8。然后,反转排出辊36的旋转方向,并且将记录介质p输送到返回路径9中。记录介质p由输送辊29a、29b和29c沿返回路径9输送到输送路径7的入口部分,并且执行在第二侧(即后表面)上的图像形成。

<调色剂>

接下来,将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光辉显影剂的光辉调色剂。本实施例的光辉调色剂(也称为发光调色剂)包括粘合剂树脂和颜料。颜料包括其主要成分(即,主成分)为铝的光辉颜料(也称为发光颜料)、黄色颜料(在特定示例中为有机颜料)、品红色颜料(在特定示例中为有机颜料)、红橙色荧光染料和黄色荧光染料。光辉颜料的平均粒径表达为d(μm)。在调色剂颗粒中,粒径在从4μm至1.2×dμm的范围内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小于或等于4%。

当不包含光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在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全部调色剂颗粒中)的比例增加时,调色剂图像的色调可能容易地变化,如下所述。为此,在本实施例中,降低不包含光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比例,以便抑制色调的变化。

也就是说,平均粒径为d(例如5μm)的光辉颜料不容易包含在粒径小于1.2×dμm的调色剂颗粒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粒径小于1.2×dμm(例如6μm)的调色剂颗粒的比例降低到一定值或更小。在这方面中,通过测量调色剂颗粒的粒径分布来控制粒径在预定范围内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的总数量的比例(称为数量比例)。

在这方面中,当调色剂颗粒的粒径太小时,不能正确地测量粒径的数量。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具有在从4μm至1.2×dμm的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其中d表示光辉颜料的平均粒径。此外,术语“全部调色剂颗粒”(即全部显影剂颗粒)用于意指可使用粒径分布测量来测量其粒径(即大于或等于4μm)的调色剂颗粒。

本实施例的光辉调色剂例如是金色调色剂,并且使用溶解悬浮法来形成。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光辉调色剂包括调色剂母颗粒。调色剂母颗粒通过混合水相和油相并使结果所得的混合物粒化(granulating)来形成。水相通过将粘合剂树脂和颜料溶解并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来获得。油相通过将无机微粒(即分散剂)分散在水介质中来获得。调色剂颗粒通过向调色剂母颗粒添加外部添加剂来形成。

首先,将描述示例1至6和比较例1的光辉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示例1>

首先,制备颜料分散液。将1.60重量份的第一分散剂“solspers39000”(由japanlubrizol公司制造)和0.40重量份的第二分散剂“solspers22000”(由japanlubrizol公司制造)溶解在86.57重量份的作为有机溶剂的分散介质(乙酸乙酯)中。向结果所得的介质添加10.00重量份的黄色颜料“c.i.颜料黄180”和1.43重量份的品红色颜料“c.i.颜料红122”,并使其经受分散处理。

分散处理使用批式现成的研磨分散机(由primix公司制造)来执行。该分散机具有带有旋转板的圆柱体容器。将介质、颜料和氧化锆微珠放入圆柱体容器中并搅拌。微珠直径为0.3mm,并且微珠填充率为55%。以1.2m/s的分散速度(即旋转板的旋转速度)执行预分散处理5分钟,并且以3.8m/s的分散速度执行主分散处理10分钟。作为结果,获得其中颜料被分散的颜料分散液。

接下来,制备水相。将2.79重量份的磷酸三钠十二水合物与82.16重量份的纯水混合,并在60℃的温度下溶解。然后,添加稀硝酸以进行ph调整。向结果所得的液体混合物添加氯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通过将1.35重量份的氯化钙溶解在13.69重量份的纯水中而获得。然后,使用“新混合机”(由primix公司制造)以3600rpm的转速搅拌结果所得的液体混合物34分钟,而同时保持温度为60℃。作为结果,获得包括悬浮稳定剂(即分散剂)的水溶液。

接下来,制备油介质(即油相)。将2.83重量份的上述颜料分散液和2.90重量份的平均粒径为5μm的铝颜料(即,光辉颜料)添加到82.86重量份的有机溶剂(乙酸乙酯)中。铝颜料由平均粒径(即体积平均粒径)为5μm的铝片形成。将结果所得的液体混合物加热至50℃的温度,并搅拌。向结果所得的液体混合物添加9.22重量份的聚酯树脂(即粘合剂树脂)、0.71重量份的黄色荧光染料“fm-35n_黄色”(由sinloichi有限公司制造)和0.24重量份的红橙色荧光染料“fm-34n_橙色”(由sinloichi有限公司制造)。搅拌结果所得的液体混合物直到固体内容物溶解。向结果所得的混合物添加1.10重量份的离型剂(即固体石蜡)和0.15重量份的电荷控制剂“bontrone-84”(由orientchemicalindustries有限公司制造)。作为结果,获得其中颜料被分散的油相。

然后,将水相和油相混合,使得水相和油相的重量比为3:1。将水相和油相以2000rpm的转速混合5分钟,并且使结果所得的混合相悬浮并粒化,其结果是形成颗粒。然后,通过真空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并获得浆料。

然后,向该浆料添加硝酸,以使ph值降低至小于或等于1.5,并搅拌。然后,将磷酸三钙(即悬浮稳定剂)分散在浆料中,并使浆料脱水。脱水后获得的颗粒被重新分散于纯水中,并且纯水被搅拌以便执行水清洗。然后,使结果所得的颗粒脱水并干燥。作为结果,形成调色剂母颗粒。

接下来,执行调色剂母颗粒的分级。使用“弯管-喷气分级机”(由nittetsumining有限公司制造)来执行分级。

分级机的配置是已知的。在此,简要地描述分级机的基本原理。图4是示出分级机的基本原理的示意图。图4中所示的分级机70包括柯恩达(coanda)块71、f(细小)边缘(edge)72、m(中等)边缘73、g块74、空气引入边缘75和排出器(即供给喷嘴)90。f边缘72和m边缘73也称为分级边缘。

通过排出器90的材料入口91将材料粉末80(即,分级对象)放入排出器90中,并与来自空气入口92的压缩空气93一起注入到分级机70中。在分级机70中,通过惯性力和柯恩达效应对材料粉末80的颗粒进行分级。较大的颗粒(即粗粉)81由于惯性力飞得更远,并且较小的颗粒(即细粉)82由于柯恩达效应沿柯恩达块71流动。中等大小的颗粒(即中间粉末)83在f边缘72和m边缘73之间通过,并被收集。

在该分级机70中,从柯恩达块71到f边缘72的尖端的距离被设定为15.0mm,并且从柯恩达块71到m边缘73的尖端的距离被设定为30.0mm。通过上述方法制造的调色剂母颗粒经由材料入口91供给,并且中间大小的粉末83被收集。作为结果,获得经分级的调色剂母颗粒。

使用粒径分布测量装置“multisizer3”(由beckmancoulter公司制造)来测量调色剂母颗粒的粒径分布。在此,调色剂母颗粒的数量平均粒径为8.169μm。具有在4-6μm的范围(即,从4μm至6μm的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母颗粒在基于粒径分布(即,数量直径分布)而测量的全部调色剂母颗粒中的数量比例为4.0%。

以此方式100重量份的调色剂母颗粒、1.0重量份的具有40nm的平均一次粒径的疏水性二氧化硅“rx50”(由nippon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即外部添加剂)和0.8重量份的具有12nm的平均一次粒径的疏水性二氧化硅“rx200”(由nipponaerosil有限公司制造)(即,外部添加剂)使用具有10升的容量的henschel混合机以5400rpm的转速彼此混合10分钟。

以此方式,将外部添加剂添加到调色剂母颗粒,并且获得示例1的调色剂。在这方面中,与调色剂母颗粒的直径相比,外部添加剂的直径非常小。因此,调色剂颗粒(即,具有外部添加剂的调色剂母颗粒)的直径可以被认为与调色剂母颗粒的直径相同。

<示例2>

除了调色剂母颗粒的分级条件以外,以与示例1的调色剂相同的方式制造示例2的调色剂。调色剂母颗粒的分级通过将从柯恩达块71到f边缘72的尖端的距离设定为17.0mm、将从柯恩达块71到m边缘73的尖端的距离设定为22.0mm并收集中间大小粉末83来执行。

示例2的调色剂母颗粒的数量平均粒径为8.501μm。具有基于粒径分布(即数量直径分布)所测量的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为2.2%。

<比较例1>

除了调色剂母颗粒的分级条件以外,以与示例1的调色剂相同的方式制造比较例1的调色剂。调色剂母颗粒的分级通过将从柯恩达块71到f边缘72的尖端的距离设定为13.0mm、将从柯恩达块71到m边缘73的尖端的距离设定为35.0mm并收集中间大小粉末83来执行。

比较例1的调色剂母颗粒的数量平均粒径为7.521μm。具有基于粒径分布(即数量直径分布)所测量的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为10.6%。

<打印测试>

接下来,将描述使用示例1、示例2和比较例1的调色剂的打印测试。打印测试将使用彩色打印机“c941dn”(由okidata公司制造)执行。虽然彩色打印机“c941dn”具有图1中所示的配置并且包括五个处理单元5g、5y、5m、5c和5k,但是仅使用处理单元5g执行打印测试。

使用a4大小的涂布纸(即,具有186g/m2的基重的“彩色激光纸”)作为记录介质p。此外,(a4大小的)记录介质p以长边馈送进行输送,即被输送成使得记录介质p的纵向方向与感光鼓51的轴向平行。

在记录介质p上打印固体图案。然后,使用光谱密度计“x-rite”(由x-rite公司制造)在三个位置(记录介质p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处的左端位置、中央位置和右端位置)处测量b*值。三个位置处的b*值的平均值被定义为初始阶段中的b*值。

接下来,在1600个记录介质p(即1600个片材)上连续地打印具有1%的打印占空比(printingduty)(即,打印区域与总可打印区域的比率)的水平条纹图案。水平条纹图案采用在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条纹(即,带)的形式。每当水平条纹图案打印在200个记录介质p上时,打印上述实心图案,并且在三个位置(即,记录介质p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处的左端位置、中央位置和右端位置)处测量实心图案的b*值。将三个位置处的b*值的平均值定义为每个阶段中的b*值。

<测试结果>

图5示出了b*值相对于记录介质p的打印数量的变化。纵轴(δb*)表示与初始阶段中(即当打印数量为0时)的b*值的差异。水平轴表示记录介质p的打印数量(从0到1600)。在图5中,示例1的测量结果由实线示出,示例2的测量结果由虚线示出,并且比较例1的测量结果由点线示出。

图6示出了示例1、示例2和比较例1的每个中的b*值的最大变化量。图6还示出了示例1、示例2和比较例的每个中的数量平均粒径(μm)和具有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基于粒径分布所测量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

当b*值为正值并且b*值的绝对值较大时,图像的黄色色调变得更高。当b*值为负值并且b*值的绝对值较大时,图像的蓝色色调变得更高。当b*值变得低于初始阶段中(即当打印数量为0时)的b*值时,指示了图像的黄色色调变得更低。

从图5和图6,在其中具有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在全部调色剂颗粒中的数量比例为4.0%的示例1中,b*值的最大变化量为-4.11。用肉眼几乎观察不到与初始阶段的色调的变化。也就是说,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在其中具有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为2.2%的示例2中,b*值的最大变化量为-1.84。也就是说,获得了最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比之下,在其中具有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为10.6%的比较例1中,b*值的最大变化量为-11.59。用肉眼观察到与初始阶段的色调的变化。

该结果的原因考虑如下。光辉调色剂包括多种颜料(即,光辉颜料、黄色颜料、品红色颜料等),光辉颜料具有最大的粒径,并且其平均粒径为5μm。在直径为6μm或更小的调色剂颗粒中不容易包含具有5μm的平均粒径的光辉颜料。此外,由于不包含光辉颜料的小调色剂颗粒的比例变大,所以调色剂图像的色调可能容易变化。

在比较例1中,色调的变化变大。这被认为是因为具有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与10.6%一样大。相比之下,在示例1和2中,色调的变化被抑制。这被认为是因为具有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小于或等于4%(优选在从2%至4%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在从2.2%至4%的范围内)。

在这方面中,在本实施例中,光辉颜料的平均粒径为5μm。然而,光辉颜料的平均粒径不限于5μm。当光辉颜料的平均粒径表达为d(μm)时,光辉颜料不容易被包含在粒径小于或等于1.2×dμm的调色剂颗粒中。因此,当具有在4-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小于或等于4%(优选在从2%至4%的范围内,并且更优选在从2.2%至4%的范围内)时,可以抑制色调的变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光辉调色剂包括红橙色荧光染料和黄色荧光染料。红橙色荧光染料和黄色荧光染料具有增强着色性质(即增强亮度)的功能。

<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调色剂(显影剂)包括调色剂颗粒,调色剂颗粒的每个包括粘合剂树脂、光辉颜料(其主要成分为铝)、品红色颜料、红橙色荧光染料和黄色荧光染料。当光辉颜料的平均粒径表达为d(μm)时,具有在从4μm至1.2×d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在全部调色剂颗粒中的数量比例小于或等于4%。利用这样的配置,降低了不包含光辉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数量比例,并且可以抑制调色剂图像的色调的变化。

此外,当具有在从4μm至6μm范围内的粒径的调色剂颗粒在全部调色剂颗粒中的数量比例小于或等于4%(更优选在从2%至4%的范围内)时,可以有效地抑制调色剂图像的色调的变化。

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被配置为使用中间转印带来转印显影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然而,本发明还适用于直接转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被配置为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

虽然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