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显示面板及其数据线、扫描线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2510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电泳显示面板及其数据线、扫描线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泳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泳显示面板及其数据线、扫描线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电泳显示是利用两个电极(例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控制电泳膜中的电泳微粒的移动,通过移动后的电泳微粒的位置控制从外部入射光的反射,从而实现图像显示。由于其极低的耗电量、还原纸张视感以及适宜人眼阅读等独特的优点,电泳显示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在静态显示领域(诸如,标签、书本、报纸、广告牌、标示牌等),将成为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和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可替代的显示技术。

然而,现有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一旦发生短路或者断路故障,将不仅影响该故障位置的显示像素的正常显示,还会影响该显示像素行或显示像素列的其它显示像素的正常显示,导致电泳显示面板出现显示亮线或显示暗线的不良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电泳显示面板及其数据线、扫描线的修复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泳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形成在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区域中的像素电极、至少一个公共电极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泳膜,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向各像素电极提供扫描信号的扫描线以及向各像素电极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数据修复线,与扫描线以及数据线相互绝缘;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与其中一条数据线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各数据修复线和其中一条数据线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与任意一个交叉区域不交叠,其中,交叉区域为数据线和扫描线在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交叠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数据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像素阵列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显示像素,向第一显示像素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具有与之对应的数据修复线,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的与第一显示像素邻接的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交叠部和至少两个非交叠部,交叠部分别与两个非交叠部相邻;其中,交叠部为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的与第一显示像素邻接的部分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存在交叠的部分;非交叠部为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的与第一显示像素邻接的部分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不存在交叠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各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栅极与其中一条扫描线电连接,同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分别与其中一条数据线和像素电极电连接;与第一显示像素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非交叠部在第二方向上分别位于与该第一显示像素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扫描修复线;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扫描修复线与其中一条扫描线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各扫描修复线形成在与之对应的扫描线的区域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修复线不处于交叉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数据驱动引线;数据驱动引线形成在相邻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区,且与扫描线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数据驱动引线和与之一一对应的数据线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修复线形成在相邻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区;各数据修复线包括与扫描线延伸方向相同的主线和与主线电连接且延伸方向相交的至少两个延伸部;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延伸部与形成在与之相同的像素间隔区的各数据驱动引线和扫描线部分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的主线与形成在与之相同的像素间隔区的其中一条数据驱动引线重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上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断路修复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电泳显示面板存在数据线断路故障,确定存在数据线断路故障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以及在故障起始位置的沿数据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将数据线和与数据线对应的数据修复线激光熔融。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上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短路修复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电泳显示面板存在数据线短路故障,确定存在数据线短路故障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断开向故障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以及在故障起始位置的沿数据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将数据线和与数据线对应的数据修复线激光熔融。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如上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扫描线断路修复方法,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扫描修复线,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扫描修复线与其中一条扫描线部分重叠;扫描线断路修复方法,包括:响应于确定电泳显示面板存在扫描线断路故障,确定存在扫描线断路故障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以及在故障起始位置的沿扫描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将扫描线和与扫描线对应的扫描修复线激光熔融。

本申请提供的电泳显示面板及其数据线、扫描线的修复方法,通过在数据线对应位置布置数据修复线,可以对发生断路故障的数据线进行修复,从而减小电泳显示面板显示亮线、显示暗线出现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a是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b是沿图1a中a-a’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c是图1a所示实施例中,数据线和与之对应的数据修复线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a为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a所示的电泳显示面板中,数据修复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断路修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短路修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扫描线断路修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a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b示出了沿图1a中a-a’的示意性剖视图。

下面,将结合图1a和图1b来对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进行描述。

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10、像素阵列、形成在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区域p中的像素电极120、至少一个公共电极130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120和公共电极130之间的电泳膜140。电泳膜140例如可以包括白色电泳粒子mw和黑色电泳粒子mb。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扫描线s1~sm以及数据线d1~dn。

其中,扫描线s1~sm用于向各像素电极120提供扫描信号。数据线d1~dn用于向各像素电极120提供数据信号。在数据信号和公共电极130上的公共电压形成的电场作用下,电泳膜140中的电泳粒子朝着公共电极130的方向移动,或者朝着像素电极120的方向移动。例如,若电泳粒子包括白色电泳粒子mw和黑色电泳粒子mb,当通过数据线向像素电极120提供某一极性(例如,正极性)的数据信号时,白色电泳粒子mw朝着公共电极130的方向移动,而黑色电泳粒子mb朝着像素电极120的方向移动,而当通过数据线向像素电极120提供另一极性(例如,负极性)的数据信号时,黑色电泳粒子mb朝着公共电极130的方向移动,而白色电泳粒子mw朝着像素电极120的方向移动。此外,数据信号的幅值大小决定了电泳粒子的移动位移大小。这样一来,通过控制数据信号的极性和幅值,便可以实现预定画面的显示。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修复线150。数据修复线150与扫描线s1~sm以及数据线d1~dn相互绝缘。且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150与其中一条数据线di至少部分重叠,在这里,i为正整数,且1≤i≤n。

参见图1c所示,为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中,其中一条数据线di和与之对应的数据修复线15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c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150与其中一条数据线di完全重叠。此外,数据线di和与之对应的数据修复线150之间还形成有绝缘层160。

下面,将结合图1c来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的数据修复线150如何实现数据线的修复。

当数据线di在附图标记170处发生断路故障时,该条数据线di本身将无法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发生断路故障的位置之后的数据线部分。而此时,可以在断路故障的位置两侧,分别将数据修复线150和数据线di电连接(例如,可以通过激光熔融的方式将二者电连接),使得数据修复线150能够代替发生断路故障的数据线di实现数据信号传输的功能,尽可能地减少不能正常显示的像素的数量。

参见图2所示,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形成在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区域(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像素区域p11、p12、p21和p22)中的像素电极、至少一个公共电极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泳膜。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多条数据线(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两条数据线d1、d2)、多条扫描线(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两条扫描线s1、s2)以及数据修复线210、220。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210、220和与之对应的数据线d1、d2部分重叠。

以图2中数据线d1为例,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与之对应的数据修复线210的其中某一段或某几段与数据线d1重叠,而其中另一段或另几段与数据线不重叠。

这样一来,本实施例的数据修复线210、220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线断路故障的修复,还可以实现数据线短路故障的修复。

具体而言,若在图2中附图标记230之处,数据线d1发生短路故障,可以在发生短路故障之处(也即,附图标记230所示位置)将数据线d1断开,然后在区域230的沿数据线延伸方向的上、下两侧由附图标记b、b’示出之处,分别将数据线d1和数据修复线210电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熔融的方式电连接),从而绕开发生故障的区域230,并且利用数据修复线210代替处于bb’之间的这一段数据线来进行数据信号的传输。

此外,若采用激光熔融的方式在b、b’之处电连接数据线d1和数据修复线210,可以理解,如图2所示,在b、b’之处,数据线d1和数据修复线210在垂直于基板方向上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与任意一个交叉区域不交叠。在这里,交叉区域为数据线和扫描线在垂直于基板方向上的交叠区域。

例如,图2中,数据修复线210和数据线d1与扫描线s1形成的交叉区域以及数据线d1与扫描线s2形成的交叉区域不交叠。类似地,数据修复线220和数据线d2与扫描线s1形成的交叉区域以及数据线d2与扫描线s2形成的交叉区域不交叠。这样一来,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数据修复线210、220与数据线d1、d2以及扫描线s1、s2之间的耦合干扰,从而减轻数据修复线210、220对数据信号、扫描信号的传输响应时间和幅值的不良影响。

参见图3所示,为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形成在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区域(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像素区域p11、p12、p21和p22)中的像素电极、至少一个公共电极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泳膜。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多条数据线(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两条数据线d1、d2)、多条扫描线(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两条扫描线s1、s2)以及数据修复线310、320。此外,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310、320和与之对应的数据线d1、d2同样部分重叠。

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扫描线沿第一方向m1延伸,且数据线沿第二方向m2延伸。

此外,像素阵列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一显示像素,向第一显示像素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具有与之对应的数据修复线,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的与第一显示像素邻接的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交叠部和至少两个非交叠部,交叠部分别与两个非交叠部相邻。

其中,交叠部为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的与第一显示像素邻接的部分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存在交叠的部分。而非交叠部为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的与第一显示像素邻接的部分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该数据线和该数据修复线不存在交叠的部分。

以图3中的像素p21为例,向该像素p21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d1具有与之对应的数据修复线310,该数据线d1和该数据修复线310的与像素p21邻接的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交叠部311和至少两个非交叠部312,交叠部311分别与两个非交叠部312相邻。显然,此时的像素p21符合对第一显示像素的定义。

这样一来,当处于交叠部311的数据线发生断路故障时,可以通过在故障点沿第二方向m2的两侧对数据线和数据修复线进行激光熔融,从而实现在一个像素区域范围内对数据线的断路修复;当处于交叠部311的数据线发生短路故障时,可以将处于与交叠部311相邻的两个非交叠部312的数据线断开,并将与该第一显示像素在第二方向m2相邻的两个像素的交叠部(如图3中c、c’所示位置)进行数据线和数据修复线的激光熔融,从而实现对数据线的短路修复。修复之后,除了像素p21之外,其它像素仍然可以正常接收数据信号,尽可能地减少数据线修复后电泳显示面板的坏点数量,从而提升数据线修复后电泳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薄膜晶体管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例如,薄膜晶体管可以与像素阵列中的各像素区域一一对应。

各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g、源极s和漏极d。栅极g与其中一条扫描线电连接,同一个薄膜晶体管的源极s和漏极d分别与其中一条数据线和像素电极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与第一显示像素相对应的至少两个非交叠部在第二方向m2上分别位于与该第一显示像素相对应的薄膜晶体管的两侧。

仍以图3中的第一显示像素(像素p21)为例,非交叠部312分别位于该像素p21的薄膜晶体管沿第二方向m2的两侧。由于数据线发生短路故障时,多数情况属于数据线通过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短路。通过将两个非交叠部312设置在薄膜晶体管沿第二方向m2的两侧,当数据线通过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短路时,可以在两个非交叠部312分别断开数据线,并将与该第一显示像素在第二方向m2相邻的两个像素的交叠部进行数据线和数据修复线的激光熔融,从而实现对数据线的短路修复。这样一来,数据线修复后,仅牺牲了像素p21,而其它像素仍能正常显示,从而提升数据线修复后电泳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参见图4所示,为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形成在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区域(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像素区域p11、p12、p21和p22)中的像素电极、至少一个公共电极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泳膜。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多条数据线(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两条数据线d1、d2)、多条扫描线(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两条扫描线s1、s2)以及数据修复线410、420。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扫描修复线430,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扫描修复线430与其中一条扫描线部分重叠。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在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上,各所述扫描修复线430形成在与之对应的扫描线的区域之内。也即是说,扫描修复线430向基板的正投影和与之对应的扫描线向基板的正投影部分重叠。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扫描修复线430不处于交叉区域,也即是说,与同一条扫描线对应的扫描修复线,在交叉区域断开。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扫描修复线430与扫描线s1、s2以及数据线d1、d2之间的耦合作用,从而减轻扫描修复线430对数据信号、扫描信号的传输响应时间和幅值的不良影响。

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断路、短路修复原理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在赘述。

下面,将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扫描线修复原理。若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在具有扫描修复线430覆盖的扫描线范围内发生断路故障,可以将故障点两侧的扫描线与扫描修复线电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熔融的方式电连接),从而利用位于两个电连接位置之间的扫描修复线代替扫描线来传输扫描信号,从而实现扫描线的断路修复。

参见图5a所示,为本申请的电泳显示面板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形成在像素阵列的各像素区域(图5a示意性地示出了像素区域p11、p12、p21、p22、p31、p32、p41以及p42)中的像素电极、至少一个公共电极以及设置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泳膜。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同样包括多条数据线(图5a示意性地示出了四条数据线d1’~d4’)、多条扫描线(图5a示意性地示出了两条扫描线s1、s2)以及数据修复线510、520。

与图1a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数据驱动引线d1~d4。数据驱动引线d1~d4形成在相邻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区,且与扫描线s1、s2具有相同的延伸方向。例如,图5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数据驱动引线d1~d4与扫描线s1、s2均沿第二方向m2延伸。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中,数据驱动引线d1~d4和与之一一对应的数据线d1’~d4’电连接。例如,数据驱动引线d1可以通过过孔d1和与之对应的数据线d1’电连接,数据驱动引线d2可以通过过孔d2和与之对应的数据线d2’电连接,数据驱动引线d3可以通过过孔d3和与之对应的数据线d3’电连接,数据驱动引线d4可以通过过孔d4和与之对应的数据线d4’电连接。

采用如上描述的扫描线、数据线和数据驱动引线的排布方式后,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可以尽可能地缩减左、右边框的尺寸,有利于电泳显示面板窄边框的实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数据修复线510、520同样形成在相邻像素区域之间的像素间隔区。

请进一步参见图5b所示,其以图5a中的数据修复线510为例,示出了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中,数据修复线的示意性结构图。

从图5b中可以看出,数据修复线包括与扫描线延伸方向相同的主线511和与主线电连接且延伸方向相交的至少两个延伸部512(图5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每个像素区域一侧的像素间隔区均具有一个延伸部)。在这里,主线511例如可以与图5a中的扫描线s1、s2一样,均沿着第二方向m2延伸。

返回继续参见图5a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510、520的延伸部与形成在与之相同的像素间隔区的各数据驱动引线和扫描线部分交叠。

通过设置数据修复线510、520的延伸部与形成在与之相同的像素间隔区的各数据驱动引线和扫描线部分交叠,可以使数据修复线既能修复数据驱动引线断路故障也能修复扫描线断路故障。

以数据修复线510和与之形成在相同的像素间隔区的数据驱动引线d1、d2、扫描线s1为例。

若数据驱动引线d1发生断路故障,那么,通过将断路故障点在第二方向m2两侧的数据驱动引线d1和数据修复线510进行电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熔融的方式电连接),在两个激光熔融点之间,数据修复线510将代替数据驱动引线d1实现数据信号传输,从而实现数据驱动引线d1的断路修复。

类似地,若数据驱动引线d2在两个延伸部之间发生断路故障,那么,通过将该两个延伸部与数据驱动引线d2进行电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熔融的方式电连接),这样一来,在该两个延伸部之间,数据修复线510可以代替数据驱动引线d2实现数据信号传输,从而实现数据驱动引线d2的断路修复。

类似地,若扫描线s1在两个延伸部之间发生断路故障,那么,通过将该两个延伸部与扫描线s1进行电连接(例如,通过激光熔融的方式电连接),这样一来,在该两个延伸部之间,数据修复线510可以代替扫描线s1实现数据信号传输,从而实现扫描线s1的断路修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在数据修复线510、520的主线上设置较多的延伸部(例如,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每个像素区域一侧的像素间隔区均设置有一个延伸部,或者,每个像素区域一侧的像素间隔区均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延伸部),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断线修复后,不能正常显示的像素的数量,从而提升断路修复后,电泳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的主线与形成在与之相同的像素间隔区的其中一条数据驱动引线重叠。例如,图5a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数据修复线510的主线与数据驱动引线d1重叠,数据修复线520的主线与数据驱动引线d3重叠。这样一来,无论数据驱动引线d1、数据驱动引线d3在何处发生断路,数据修复线510、数据修复线520不仅可以对其进行修复,还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修复后不能正常显示的像素的数量,从而进一步地提升修复后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参见图6所示,为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断路修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数据线断路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610,响应于确定电泳显示面板存在数据线断路故障,确定存在数据线断路故障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

步骤620,在故障起始位置的沿数据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将数据线和与数据线对应的数据修复线激光熔融。

本实施例的数据线断路修复方法的数据线断路修复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图1a所示的电泳显示面板及对应的文字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7所示,为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数据线短路修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数据线短路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710,响应于确定电泳显示面板存在数据线短路故障,确定存在数据线短路故障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

步骤720,断开向故障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

步骤730在故障起始位置的沿数据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将数据线和与数据线对应的数据修复线激光熔融。

本实施例的数据线短路修复方法的数据线短路修复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电泳显示面板及对应的文字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8所示,为应用于如上任意实施例的电泳显示面板的扫描线断路修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应用本实施例的扫描线断路修复方法的电泳显示面板还可进一步包括扫描修复线,且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扫描修复线与其中一条扫描线部分重叠。

本实施例的扫描线断路修复方法,包括:

步骤810,响应于确定电泳显示面板存在扫描线断路故障,确定存在扫描线断路故障的起始位置所对应的像素区域。

步骤820,在故障起始位置的沿扫描线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将扫描线和与扫描线对应的扫描修复线激光熔融。

本实施例的扫描线断路修复方法的扫描线断路修复原理和技术效果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电泳显示面板及对应的文字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电泳显示面板及其数据线、扫描线的修复方法,通过在数据线对应位置布置数据修复线,可以对发生断路故障的数据线进行修复,从而减小电泳显示面板显示亮线、显示暗线出现的可能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