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母基板及其垂直配向固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2498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液晶母基板及其垂直配向固化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母基板及其垂直配向固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器。目前,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中,均为通过一整块的液晶母基板切割得到多个液晶显示面板。而对于该液晶母基板,需要进行垂直光配向固化,即在给液晶母基板印加电压的情况下,通过紫外线uv光照射促使液晶面板内单体反应,从而达到液晶配向的目的。目前,垂直配向技术已广泛应于高世代lcd行业中。为保证液晶在uv紫外线光照射下能形成特定的配向角,通常为通过紫外线光配向机台(uvm机台)通过电压印加装置对反输入电压使液晶旋转形成预倾角。一般,液晶基板边缘具有多个配向固化信号输入端(curingpad)、相应的金属走线和上下板导通的金球,所述信号输入端包括彩膜公共电极(cf-com)信号输入端、蓝像素(blue)信号输入端、绿像素(green)信号输入端、红像素(red)信号输入端、栅极奇数(odd)信号输入端、栅极偶数(even)信号输入端以及阵列电路公共电极(a-com)信号输入端。紫外线光配向机台通过电压印加装置对该些多个信号输入端输入相应的电压而进行垂直配向。

传统的垂直配向固化技术施加电压的方法是通过给信号输入端加电再经过走线和金球达到与彩膜基板导通,给彩膜公共电极(cf-com)给加电,即彩膜公共电极固化(cf_comcuring)技术(整个面板只能施加单一电压进行垂直配向固化)。其缺点在于,金属走线位于薄膜晶体管(tft)基板侧,会消耗一定的空间;而且大板利用率高的排版,如49udtri_gate和mmg43&22设计,大板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金属走线均超出成膜保证区,极易发生膜质不均造成的垂直配向金属走线阻抗不均问题,甚至金属走线无法蚀刻成形的现象。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液晶母基板的结构及其垂直配向固化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母基板及其垂直配向固化的方法,其不仅能够节省垂直配向走线空间,提高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做到对单独液晶基板进行垂直配向固化,是套切(mmg)产品最理想的垂直配向固化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母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及下基板,所述上基板朝向下基板的表面设置有透明电极层,所述下基板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类型液晶基板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类型液晶基板,每一所述第一类型液晶基板具有一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包括一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每一所述第二类型液晶基板具有一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包括一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所述透明电极层包括多个子电极层,一个或多个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类型液晶基板及第二类型液晶基板的排版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每一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沿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与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的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每一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形成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沿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及所述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设置在第一区域或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假信号输入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母基板的垂直配向固化的方法,所述液晶母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及下基板,所述上基板朝向下基板的表面设置有透明电极层,所述下基板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类型液晶基板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类型液晶基板,每一所述第一类型液晶基板具有一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包括一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每一所述第二类型液晶基板具有一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包括一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为多个子电极层;将一个或多个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将一个或多个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在垂直配向固化时,对多个子电极层施加相同或不同的电压。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类型液晶基板及第二类型液晶基板的排版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每一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与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每一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还包括一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以及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形成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沿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对液晶母基板的上基板的透明电极层进行特殊的图案化(laserpattern)处理,将不同类型的液晶面板的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透明电极层的不同部分电连接,向透明电极层加电进行配向,而在液晶母基板的下基板则不需要设计信号输入端、金属走线及金球,不仅可以节省垂直配向走线空间,提高液晶母基板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做到对单独的一个或多个液晶基板进行垂直配向固化,是套切(mmg)产品最理想的垂直配向固化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晶母基板的第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切割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母基板的配向信号输入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母基板的第二具体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切割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液晶母基板的第三具体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切割方法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液晶母基板的第四具体实施方式的透明电极层的切割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液晶母基板及其垂直配向固化的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母基板,所述液晶母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基板(附图中未标示)及下基板1。所述上基板朝向下基板1的表面设置有透明电极层(附图中未标示),所述下基板1至少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类型液晶基板2及一个或多个第二类型液晶基板3。在mmg(mutil-moudelglass,多模型的玻璃)套切技术中,通常将大小不同的两支液晶显示面板混合设计在同一液晶母基板上,以此来提高液晶母基板的利用率。具体地说,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将22寸液晶显示面板作为第一类型液晶基板2,将43寸液晶显示面板作为第二类型液晶基板3,两者混合设置,以此来提高液晶母基板的利用率。

参见图2,每一第一类型液晶基板2具有一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21,每一第二类型液晶基板3具有一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31。在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仅示意性地列出一个第一类型液晶基板2及一个第二类型液晶基板3。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21包括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23、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24、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25、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26、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27以及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8。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31包括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33、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34、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35、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36、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37以及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8。

所述透明电极层包括多个子电极层(附图中未标示),根据第一类型液晶基板2及第二类型液晶基板3的排版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所述子电极层,一个或多个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一个或多个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

参见图1,在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沿着第一类型液晶基板2与第二类型液晶基板3的分界线横向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则会形成多个条状子电极层,切割线如图1中虚线m所示。一个子电极层对应多个第一类型液晶基板2,则与该子电极层相邻的另一个子电极层则对应多个第二类型液晶基板3。每一个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及每一个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分别连接至对应的子电极层上。每个子电极层可分别施加相同或不同的电压。每个子电极层对应的多个液晶基板可施加相同电压进行垂直配向固化,而不同的子电极层可施加不同的电压进行垂直配向固化,可实现对单独的多个液晶基板进行垂直配向固化的目的。

参见图3,在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方式中,沿相邻的液晶基板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切割线如图3中虚线m所示。一个子电极层对应一个液晶基板,该液晶基板的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至该子电极层,可实现对单独的一个液晶基板进行垂直配向固化的目的。相应地,该具体实施方式的切割方法表现在配向信号输入组上时,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21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31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相邻排列,沿所述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21与所述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31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

参见图4,在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23、第一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24、第一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25、第一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26、第一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27、第二蓝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33、第二绿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34、第二红像素配向信号输入端35、第二栅极奇数配向信号输入端36、第二栅极偶数配向信号输入端37相邻排列,形成第一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8及所述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8设置在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沿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多个子电极层,其中切割线如图4中的虚线m所示。在本发明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内的第一配向信号输入组21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子及第二配向信号输入组31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子的排列顺序可以变化,本发明不进行限定。

参见图5,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方式与第三具体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8及所述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8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两侧,例如,所述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8设置在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之间,所述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8设置在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之间,沿所述所述第一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8及第二阵列电路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8与第一区域的分界线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形成子电极层,其中切割线如图5中的虚线m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母基板的垂直配向固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切割所述透明电极层为多个子电极层。切割方法如上文所述,在此不再赘述。在该步骤中,透明电极层不再是一个完整的透明电极层,其被分为多个子电极层,且多个子电极层之间彼此绝缘。

将一个或多个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将一个或多个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在该步骤中,一个子电极层可以与一个液晶基板的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也可以与同一类型的多个液晶基板的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但是,一个子电极层不可以与两个不同类型的液晶基板的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

在垂直配向固化时,对多个子电极层施加相同或不同的电压。在该步骤中,每一个子电极层均可以施加不同的电压,其具体施加电压的大小可根据实务上的液晶基板的要求而定。例如,对第一类型液晶基板对应的子电极层施加一个相同数值的第一电压,对第二类型的液晶基板对应的子电极层施加一个相同数值的第二电压,其中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不同。

本发明液晶母基板在采用传统垂直配向固化技术进行配向时,按照传统垂直配向固化方法向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输入电信号。在采用彩膜公共电极图案化技术进行配向时,所述透明电极层根据上文所述的切割方法进行切割,以在透明电极层上划分出多个子电极层,多个子电极层彼此绝缘。在第一区域内可涂覆导电涂层5将第一区域内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在进行配向时,所述第一区域的各个配向信号输入端连接低电位,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与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所述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与另外的一个或多个子电极层电连接,并均连接高电位,进而能够实现对单独的一个或多个液晶基板进行垂直配向固化的目的。其中,所述导电涂层5可以为au导电涂层。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假信号输入端40,所述假信号输入端40用于在涂覆导电涂层5时隔绝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防止导电涂层5涂覆至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所述假信号输入端40并没有信号输入。为了设计上的便捷及美观,所述假信号输入端40的尺寸与其他输入端相同,在第一区域3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22及第二彩膜公共电极配向信号输入端32之间,具有多个假信号输入端40,以加强假信号输入端40的隔离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