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89386发布日期:2018-07-20 21:5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led光源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视、商显、工业显示、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手机及车载等)行业,其节能高亮的性能受到行业内的普遍认可;但由于其原理上存在短波段蓝光残留过多会导致对人眼有伤害,因此也一直被业界诟病;此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增加低蓝光膜片或者板材,但由于受到技术及材料限制,目前现有技术不是效果不明显,就是性能不稳定(滤蓝光效果在工作状态下会出现明显衰减),并且对整个波段(包括蓝光以外长波段可见光部分)透光性均有影响,导致亮度有明显下降,很难被行业接受并应用;还有一种方案是通过将led芯片峰值波长上移至460nm及以上来移除部分短波段蓝光的方法解决,但由于采用此种芯片的波长变长,该波长蓝光激发荧光粉的效率明显下降从而导致亮度降低幅度较大,并且460nm以下波长的蓝光比例还是偏高,从而无法推广使用。

对于去蓝光,行业内一直存在两个误区:

误区一、也即对蓝光危害的理解,认为所有蓝光都有危害;作为色光三原色rgb其中一色蓝光随处存在,包括太阳光内也有蓝光,没有蓝光就会缺色形成不了白光;但太阳光中蓝光能量分布在波段较长的近蓝光偏高,属短波段波长460nm以下的蓝光能量较低(见图1);但led光源的设计基于用属短波段波长450nm左右的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者红绿荧光粉)形成黄光或红绿光,而剩余部分的蓝光作为一色和激发出来的光混色为白光,如此经证实能效很高,这也是led光源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但考虑到激发效率,激发荧光粉的蓝光峰值波长多设计在440-450nm之间,导致此波段及其相邻波段蓝光偏强(见图2);经医学界证明波段在435-440nm左右的蓝光对人眼伤害最大,为此蓝光危害系数也形成国标(gb/t20145-2006),详见该国标中“表2评价宽波段的光源对视网膜危害的光谱加权函数”内容;也即实际是滤蓝光主要应该针对的是led光源内的对人眼有伤害的能量占比较大的短波段蓝光,而非所有波段的蓝光都要滤掉。从gb/t20145-2006中“表2评价宽波段的光源对视网膜危害的光谱加权函数”和led光源能量分布(见图2)看,危害较大的波段是420-460nm,因此应该重点处理波长在420-460nm之间高能蓝光。

误区二、认为需要把蓝光全部滤掉,或者需要把短波段的蓝光全部滤掉,蓝光是白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蓝光整个颜色会严重发黄而失真,无论从照明还是显示行业都无法满足人眼视觉对颜色的要求;并且大家都能理解的对人眼无害的太阳光也是存在各个波段的蓝光的,只是各波段的能量分布不同,短波段的蓝光较少而已;因此滤蓝光要有一个度,不是要求全部过滤掉,目标是尽可能接近太阳光。

正是由于本领域中长期存在上述两方面误区,以及蓝光吸收材料自身性能的限制,导致目前尚无滤蓝光效果好且稳定性高的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该低蓝光光学薄膜具有滤蓝光效果和透光率好,而且稳定性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的液晶显示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所述低蓝光光学薄膜包括:基材层、功能层和保护层,所述基材层置于功能层和保护层之间,所述功能层和/或保护层中含有至少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以及至少一种有机蓝光吸收剂或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所述无机蓝光吸收剂包括偏铝酸盐或偏锡酸盐。

近年来,技术人员开发出了各种有机蓝光吸收剂,这些以有机物为主体的蓝光吸收剂虽然在滤蓝光效果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实际上普遍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无法适应显示器内led光源的高亮度长时间点灯照射环境,因此,大多数只能应用在要求相对不高的低蓝光镜片行业。目前也有关于有机蓝光吸收剂在显示器领域应用的相关报道,但是,这些方案要么是并没有解决稳定性差的问题,要么是无法兼顾滤蓝光效果和保证亮度。例如,某低蓝光平板显示器方案采用的蓝光吸收剂是金属络和(有机)染料,但该方案实际上存在以下明显缺陷:有机染料数量少吸收蓝光效果不明显,如果加量多会大幅影响亮度;另外金属络和染料本身就有耐光性差特点,长时间受光照(显示屏点亮的工作状态)会褪色而失效,导致滤蓝光效果衰减明显;因此,当其应用于对滤蓝光效果和信耐性有很高要求的显示器行业时,实际效果根本无法达到要求。

由此,本发明申请人发现如何兼顾滤蓝光效果、透光率和稳定性是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该难题,本发明申请人通过对该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大量实践验证工作,提供了一种特定无机化合物(以下称无机蓝光吸收剂)与以有机物为主体的蓝光吸收剂的组合方案。该组合的配合作用体现在:偏铝酸盐类或偏锡酸盐类无机蓝光吸收剂不仅自身稳定性高,而且可以对超短波段高能蓝光(380-450nm)进行有效吸收,这样既可以避免超短波段蓝光对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也大大减轻了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的负荷,从而使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可以稳定而全面的对影响视力严重波段的蓝光进行高效吸收;另外,这种区分重点吸收区域的方式可以使不同蓝光吸收剂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可以将用量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既有利于成本控制,又提高了薄膜的透光率。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充分发挥了特定无机物和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的协同增效作用,为显示器领域的低蓝光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方案;该方案提供的低蓝光光学薄膜具有滤蓝光效果和透光率好,稳定性高的综合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显示器领域的性能要求。另外,在本方案对所选用无机蓝光吸收剂、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种类的基本限定下,各具体的蓝光吸收材料对不同波段蓝光的吸收特性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我们可充分利用这种差别,通过对不同吸收特性的蓝光吸收材料的匹配组合和用量调整,可以获得不同滤蓝光级别的解决方案。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所述功能层和保护层为扩散膜功能层和扩散膜保护层。扩散膜功能层和扩散膜保护层中还包括树脂、固化剂和微粒子;树脂和固化剂形成胶粘剂。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所述偏铝酸盐包括偏铝酸锌或偏铝酸稼;所述偏锡酸盐包括偏锡酸锌。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所述基材层为聚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酰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等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材层为透光性好和耐热性好的基材,优选为光学级聚脂薄膜,厚度优选为36-250μm。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由于对视力影响较大的蓝光主要在410-480nm波段,因此,最好选用可较好地覆盖吸收该波段蓝光的有机蓝光吸收剂或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另外,最好尽量选用稳定性相对较好的有机蓝光吸收剂或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并且要能和所述的无机蓝光吸收剂配合使用。研究表明,三唑类有机蓝光吸收剂、酚类有机蓝光吸收剂、胺类有机蓝光吸收剂,以及镍类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不但自身稳定性较好,并且与偏铝酸盐类或偏锡酸盐类无机蓝光吸收剂具有非常好的配合作用。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蓝光吸收剂包括2-(2-羟基-3,5双(a,a-二甲基苄基)苯基)苯并三唑、2-(4,6-双(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基)-5-辛氧基酚、2-(2-羟基-3-特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4′-苯甲酸基苯基)-5氯-2h-苯并三唑、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正己烷氧基苯酚或六甲基磷酰三胺。所述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包括2,2′-硫代双对叔辛基苯酚萃取镍、2,2′-硫代双(4-叔辛基酚氧基)镍或2,2′-硫代双(4-叔辛基苯酚)正丁胺镍。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本发明申请人发现有机蓝光吸收剂滤蓝光效果相对好,但稳定性相对会稍差些;而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虽然滤蓝光效果比有机蓝光吸收剂稍差,但是,其稳定性更好些;而无机蓝光吸收剂往往稳定性最好,但滤蓝光效果相对前两者要略差些。因此,在各种蓝光吸收剂配合使用时,可根据各自特点选择合适的蓝光吸收剂组合及用量比例。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所述无机蓝光吸收剂为球形纳米粒子;粒径优选为10-100nm,更优选为40-60nm。如此可保证比表面积;有利于在保证透光性不影响显示器亮度前提下,尽可能提升相应蓝光吸收效率。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无机蓝光吸收剂的含量为所处相应层中涂布液的0.5%-10%;所述有机蓝光吸收剂的含量为所处相应层中涂布液的0.5%-5%;所述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的含量为所处相应层中涂布液的0.5%-5%。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所述功能层和/或保护层中至少含有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两种有机蓝光吸收剂或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通过采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对不同波段的蓝光吸收效果可以互补的无机蓝光吸收剂、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进行组合的方式,可对有害蓝光进行全面有效的吸收。该方式可充分发挥某些单一蓝光吸收剂对某个波段吸收效果好并且稳定性好的特点,通过组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低蓝光光学薄膜的稳定性、透光率和滤蓝光效果。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所述无机蓝光吸收剂、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在功能层和/或保护层中的分布方式为:

保护层中含有无机蓝光吸收剂,功能层中含有有机蓝光吸收剂和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或者,

功能层中含有无机蓝光吸收剂和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或者,

保护层中含有无机蓝光吸收剂,功能层中含有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或者,

保护层中含有无机蓝光吸收剂,功能层中含有有机蓝光吸收剂;或者,

功能层中含有无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和有机蓝光吸收剂;或者,

保护层中含有无机蓝光吸收剂和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功能层中含有有机蓝光吸收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中含有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功能层中含有一种有机蓝光吸收剂和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或者,

所述功能层中含有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和两种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或者,

所述保护层中含有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功能层中含有一种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或者,

所述保护层中含有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功能层中含有两种有机蓝光吸收剂;或者,

所述功能层中含有一种及以上有机蓝光吸收剂、一种及以上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以及一种无机蓝光吸收剂;或者,

所述保护层中含有一种及以上无机蓝光吸收剂、一种及以上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所述功能层中含有一种及以上有机蓝光吸收剂。

具体实施中,可根据滤蓝光的需求程度和显示器的设计需求确定。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在含有所述有机蓝光吸收剂或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的相应层中还添加有光稳定剂。光稳定剂可以进一步提升光照后有机蓝光吸收剂、有机无机杂化蓝光吸收剂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光稳定剂包括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哌啶酸酯、羟乙基四甲基哌啶醇、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或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进一步优选地,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光稳定剂的含量为所处相应层中涂布液的0.5-5%。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所选择的蓝光吸收剂最好对480nm及以上可见光基本不吸收。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调整各蓝光吸收剂的比例、浓度,控制各波段蓝光吸收的效果。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10μm;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10-25μm;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6-250μm。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调整含有蓝光吸收剂的涂层厚度增加减少吸收蓝光的比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所述低蓝光扩散片是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光学薄膜中的功能层和保护层为扩散膜功能层和扩散膜保护层时的一种薄膜;在该低蓝光扩散片中,所述扩散膜功能层和扩散膜保护层中还包括树脂、固化剂和微粒子。其中,树脂和固化剂形成胶粘剂。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中,优选地,所述树脂包括聚丙烯酸酯树脂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所述固化剂包括聚氨酯类固化剂或异氰酸酯固化剂;所述微粒子包括丙烯酸树脂、丙烯腈树脂、聚氨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和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微粒子优选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所述微粒子的粒径优选为3-2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详细流程见图5):

(1)分别配制保护层涂层涂布液和功能层涂层涂布液;

(2)然后在基材层的一面涂布功能层,烘干后,收卷;另一面涂布保护层,烘干后,收卷(可以使用图8描述的涂布设备);

(3)再经熟化、冷却、分切、裁切成片操作,制得所述低蓝光扩散片。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地,在配制所述保护层涂层涂布液或功能层涂层涂布液时,是向包含有微粒子和树脂的有机溶剂中逐一加入各种蓝光吸收剂、光稳定剂,在加入一种物质后,需搅拌5-30分钟再加另一种物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有上述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的液晶显示器。优选地,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模组的扩散片是由所述低蓝光光学薄膜制成的。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满足显示器领域对滤蓝光效果、透光率(显示器亮度)和稳定性的综合要求。而且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具体效果如下:

1、可去除led光源内对人眼有伤害的短波段蓝光的一部分,达到各种滤蓝光需求的健康显示器器件要求;

2、显示器亮度无明显降低,保持led光源的节能高亮优点;

3、具有长期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光相对光谱图;

图2为led光源相对光谱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低蓝光扩散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低蓝光扩散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1中低蓝光扩散片的工艺流程图;

图6为一种现有膜片方案和普通产品(无滤蓝光功能)的透过率对比光谱图;

图7为实施例1制得的低蓝光扩散片和普通产品(无滤蓝光功能)的透过率对比光谱图;

图8为实施例1使用的涂布设备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的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21为基材层,22为功能层,22a为功能层中的微粒子、22b为功能层中的蓝光吸收剂,22c为功能层中的胶粘剂,23为保护层,23a为保护层中的微粒子、23b为保护层中的蓝光吸收剂、23c为保护层中的胶粘剂,30为放卷料,40为收卷料,50为扩散涂布模块,60为干燥模块,70为紫外线硬化模块,41、42、51和52为移送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结构示意图见图3,局部放大图见图4),该低蓝光扩散片由基材层21、功能层22(扩散膜功能层)和保护层23(扩散膜保护层)组成,其中,功能层22中含有微粒子22a、蓝光吸收剂22b(图中的黑点)和胶粘剂22c(由树脂和固化剂形成)等;保护层23中含有微粒子23a、蓝光吸收剂23b(图中的黑点)和胶粘剂23c(由树脂和固化剂形成)等。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23(背面层,也即入光面)中微粒子22a的最大粒径为8μm,功能层22(正面层,也即出光面)中微粒子23a的最大粒径为25μm。

该低蓝光扩散片的制备过程为(流程见图5):

(1)分别配制保护层涂层溶液和功能层涂层溶液;

(2)然后在基材层的一面涂布功能层(涂布设备见图8,包括放卷料30、收卷料40、多个移送辊(4l、42、5l和52)、扩散涂布模块50、干燥模块60及紫外线硬化模块70),烘干后,收卷;另一面涂布保护层(设备同功能层的),烘干后,收卷;

(3)再经熟化、冷却、分切、裁切成片操作,制得所述低蓝光扩散片。

其中,制备上述功能层涂层溶液的原料包括:

上述功能层涂层涂布液的具体制备过程为:

(1)在料筒内加入有机溶剂;

(2)配液内加入pmma微粒子搅拌30分钟;

(3)配液内加入聚丙烯酸酯树脂搅拌30分钟;

(4)配液内依次加入各种蓝光吸收剂和光稳定剂,每种搅拌10分钟再加另外一种;

(5)配液内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10分钟;

(6)出液测试粘度、固含量、外观,记录各项数据。

其中,制备上述保护层涂层溶液的原料包括:

上述保护层涂层涂布液的具体制备过程为:

(1)在料筒内加入有机溶剂;

(2)配液内加入pbma微粒子搅拌30分钟;

(3)配液内加入聚丙烯酸酯树脂搅拌30分钟;

(4)配液内加入偏铝酸锌搅拌10分钟;

(5)配液内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搅拌10分钟;

(6)出液测试粘度、固含量、外观,记录各项数据。

对上述低蓝光扩散片进行以下测试,测试结果记入表1:

(1)将低蓝光扩散片(保护层一面贴近导光板或者扩散板的出光面)放入背光模组并盖液晶屏按照行业标准方法用cs2000仪器,测试各方案的亮度、全光谱数据:

背光类型:dled(含扩散板)或者eled(含导光板);

膜片测试架构(在扩散板或者导光板出光面以上,自下至上):低蓝光光学扩散片+棱镜片组合(或者棱镜片和扩散片组合)。图9为其中一种eled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扩散膜、棱镜膜90°、棱镜膜0°、低蓝光扩散膜(片)、导光板、led(灯珠)和反射膜。

注:dled指的是直下式背光类型,eled指的是侧入式背光类型。

(2)ra测试,组成模组点灯240小时,然后和未点灯的膜片对比测试蓝光吸收率,看数据变化比率。

表1低蓝光扩散片测试结果

注:1、蓝光吸收率:在420-460nm范围内,在相关显示器100%全白场画面的中心点,实施例的膜片(低蓝光扩散片)和普通膜片(无滤蓝光功能)分别在同一个显示器(仅更换膜片)内用光谱分析仪(如cs2000)测试每1个nm的光谱辐亮度(绝对功率值)之和,算出实施例的数据和普通膜片的数据的比率数据;实施例滤蓝光比率即为:1-实施例的数据/普通膜片的数据;

2、亮度降低率:在相关显示器100%全白场画面时,加入实施例的膜片后和普通膜片(无滤蓝光功能)在同一个显示器同一个膜片架构(仅更换膜片),分别测试亮度数据,亮度降低率即为:1-实施例的数据/普通膜片的数据;亮度测量方法:sj/t11292-2016中5.6.2;

3、ra后滤蓝光比率降低率,常温点灯240小时,实施例点灯膜片和未点灯膜片在同一个显示器内对比蓝光吸收率(具体参加上述第1项),ra后滤蓝光比率降低率即为:1-点灯后的蓝光吸收率/未点灯的蓝光吸收率;

4、对比例方案是采用将led灯珠内蓝光芯片的主波长调整到460nm的方案,然后和装有正常led灯珠(蓝光芯片主波长为450nm)的常规显示器对比测试数据,方法参照上述1-3项。

另外,对现有膜片方案(含有机染料类蓝光吸收剂)进行同以上表1注第3项条件下的ra测试然后和市场上的普通产品(无滤蓝光功能)对比透光率,得到的透光率曲线见图6(由于该方案无法用于显示器,拿到的样品无法达到可在显示器内测试的状态,因此只能通过测试透光率曲线来对比);对本实施例制得的低蓝光扩散片(本发明产品)进行同以上表1注第3项条件下的ra测试然后和市场上的普通产品(无滤蓝光功能)对比透光率,得到的透光率曲线见图7。通过图6和图7可知,本实施例中的低蓝光扩散片性能大大优于现有膜片方案,不仅可以对特定波段的有害蓝光进行高效全面的吸收,而且稳定性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该低蓝光扩散片由功能层(扩散膜功能层)、基材层和保护层(扩散膜保护层)组成。

低蓝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功能层涂层涂布液以及保护层涂层涂布液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所使用的蓝光吸收剂以及用量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功能层涂层涂布液的原料包括:

保护层涂层涂布液的原料包括:

对上述低蓝光扩散片进行与实施例1产品相同的测试,测试结果记入表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该低蓝光扩散片由功能层(扩散膜功能层)、基材层和保护层(扩散膜保护层)组成。

低蓝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功能层涂层涂布液以及保护层涂层涂布液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所使用的蓝光吸收剂以及用量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功能层涂层溶液的原料包括:

保护层涂层溶液的原料包括:

对上述低蓝光扩散片进行与实施例1产品相同的测试,测试结果记入表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用低蓝光扩散片,该低蓝光扩散片由功能层(扩散膜功能层)、基材层和保护层(扩散膜保护层)组成。

低蓝光扩散片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相同;功能层涂层涂布液以及保护层涂层涂布液的制备方法和实施例1类似,区别在于所使用的蓝光吸收剂以及用量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功能层涂层溶液的原料包括:

保护层涂层溶液的原料包括:

对上述低蓝光扩散片进行与实施例1产品相同的测试,测试结果记入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