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VR头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531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VR头显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虚拟现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VR头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VR(虚拟现实)设备的出现给消费者在视觉上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而且为了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出现了一体式的VR设备,该设备将处理器与显示屏放在一个设备上,集成化程度高。但是,该一体式的VR设备在使用的过程当中,设备功耗大,质量重,不利于设备轻薄化的实现,便携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便携式VR头显装置,其功耗小,质量轻,有利于设备轻薄化的实现,而且便携性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VR头显装置,包括壳体和机芯组件,所述机芯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用于图像显示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供外接数据线插入连接的TYPE-C连接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TYPE-C连接器的安装孔和设置有用于固定外接插头与所述TYPE-C连接器连接位置的固定件,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孔边缘的弹性固定扣。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固定扣槽。

具体地,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机芯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获取头部姿态的头姿检测器,所述头姿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连接柱和开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一端拧入所述连接柱内的紧固件。

具体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卡钩和开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卡孔,所述卡钩穿设在所述卡孔内,且钩挂于所述电路板上。

具体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佩戴观察的左观察孔和右观察孔,所述左观察孔和所述右观察孔的正前方均设置有所述显示屏。

具体地,所述壳体连接有用于佩戴固定的弹性佩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缓冲佩戴压力的弹性胶圈,所述弹性胶圈环绕所述左观察孔和所述右观察孔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VR头显装置,通过设置有TYPE-C连接器,从而通过该TYPE-C连接器能够使该头显装置与外接设备实现快速连接,并通过固定件的固定作用,能够保证外接数据线不会松动脱落,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性。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将原先设置在VR头显装置内部的元器件转移设置在外接设备上,进而降低了VR头显装置整体的厚度和重量,实现了自身的轻薄化,便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VR头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VR头显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VR头显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VR头显装置1,用于与主机连接而实现虚拟显示的功能。包括壳体11和机芯组件(图中未标示),壳体11内部具有容纳腔,用于容纳安装该机芯组件。机芯组件包括电路板121和用于图像显示的显示屏122,显示屏122固定设置在壳体11内。使用时,将VR头显装置1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然后从主机上传输视频数据而能够在显示屏122上进行显示,以供使用者及时获取到相关视频内容。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VR头显装置1,为了提高整体的集成度,都是采用将显示屏122、相关芯片、光学透镜、电池及其散热系统等部件集成设置在壳体11内的方式,这样集成设置,虽然能够避免零部件分散,给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是,集成设置增加了整体的厚度,不仅造成了VR头显装置1整体质量变重,在长时间佩戴使用时,容易造成使用者劳累,而且集成化设置,存在散热效果差,能耗大的缺陷。为了克服现有VR头显装置所存在的使用缺陷,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和实现整体的轻薄化发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VR头显装置1,通过在电路板121上设置有用于供外接数据线插入连接的TYPE‐C连接器13,并在壳体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TYPE‐C连接器13的安装孔14和设置有用于固定外接插头与TYPE‐C连接器13连接位置的固定件15,同时在电路板121与壳体11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16,在连接结构16的连接固定作用下,能够将电路板121固定在壳体11内部合适的位置(如内部的侧壁上或底部或上部)。这样,通过设置的TYPE‐C连接器13,用于外接设备数据线的插入连接而实现数据传输,从而能够改变VR头显装置1的设计方式,在VR头显装置1上只需保留显示屏122、相关芯片和光学透镜,将原先设置在VR头显装置1中的非必须部件转移设置在外接设备上(如系统电路板121、电池以及散热系统等),再通过外接数据线接入,便可以实现降低VR头显装置1的整体厚度,使VR头显装置1的厚度可以做到非常薄,进而便于VR头显装置1的携带。而TYPE‐C连接器13的设置,使得VR头显装置1与外接设备之间建立数据连接变得方便快捷,连接时,将外接插头插入到该TYPE‐C连接器13内即可实现数据连接,并且还设置有固定件15,在外接插头插入到TYPE‐C连接器13内后,固定件15便能够将外接插头的连接位置固定,避免使用的过程当中发生松动,确保了数据连接的稳定、可靠性。同时,TYPE‐C连接器13与外接插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插拔式连接,并不是固定不可拆卸的,从而满足在不需要使用的情况下,将数据线与VR头显装置1拆卸分离,提高了携带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便携式VR头显装置1,通过设置有TYPE‐C连接器13,从而方便外接设备的数据线插接在该TYPE‐C连接器13上而实现与VR头显装置1之间数据连接,并有固定件15的固定作用,能够保证外接数据线不会松动脱落,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性。而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将原先设置在VR头显装置1内部的元器件转移设置在外接设备上,降低了VR头显装置1整体的厚度和重量的功能,实现了自身的轻薄化的功能,也提高了携带的方便性。同时,数据线与TYPE‐C连接器13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从而方便拆卸,进一步提高了使用和携带的方便性。

具体地,该便携式VR头显装置1通过设置有TYPE‐C连接器13,从而能与具有TYPE‐C接口的手机或VR盒子进行连接,而且该TYPE‐C连接器13具有正反插的功能,连接后,通过数据线告知外接设备该VR头显装置1的参数及属性,并通过同步检测而进行外接插头正反插的检测,当出现同步失败,便进行正反插的位置切换以尝试重连,智能化程度高。同时,由于具有Type‐C接口功能的手机的处理器性能有差异,允许手机选择适应自身性能的分辨率进行传输,VR头显装置1则将分辨率适配到显示屏122的物理分辨率,提高了通用性,不同于其它增加显示方案,如专用SOC(SOC:System‐on‐a‐Chip,SoC芯片)或者FPGA(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具有更低功耗的优点。另外,通过数据线传输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的分辨满足连接的手机或者VR盒子的GPU(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中文意为图形处理器)处理要求,如手机满足VR流畅度75Hz要求的分辨率为双1280x720,即传输双1280x720的图像数据,并通过HDMI(HDMI:一种数字化视频/音频接口技术)传输音频数据。如图3所示,实际的传输原理为:桥接芯片将获得的将获得图像数据插值至显示屏122的高分辨,如双QHD(即屏幕分辨率约为2x2560x1440)。而具体实现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内部的增强显示模块将图像分辨提升至显示屏122的物理分辨率后,再将数据通过两路HDM I输出,再通过HDMI转换芯片将数据转换为显示屏122的数据接口,如MIPI(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接口标准)或者EDP(enhanced display port,数码音视讯传输接口)。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件15为设置在安装孔14边缘的弹性固定扣。该弹性固定扣可以是自身由弹性材料制成,因而具有弹性形变的性能,从而方便钩挂在外接插头上而实现将其位置固定的功能,同时也方便拆卸时的脱扣。当然,也可以是固定扣自身不发生形变,而是通过与其连接的弹簧或弹片等构件来实现弹性形变,同样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该固定件15还可以是设置在壳体11上的固定扣槽。该固定扣槽的形状与数据线的横断面的形状相同,从而在数据线连接好之后,将该数据线扣压在该固定扣槽内即可,方便快捷,而且稳定性好。

具体地,电路板121安装在壳体11内的位置可以是多种地方,如侧壁上或底部或前方等。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方便外接插头的连接,便将电路板121设置在壳体11的上部。即该电路板121通过连接结构16固定连接在壳体11内部的上方,这样,安装孔14则同样设置在壳体11的上部,而当外接插头在插入连接后,数据线位于上部,减少了在使用过程当中所造成的干扰。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机芯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获取头部姿态的头姿检测器123,头姿检测器123设置在电路板121上,且与电路板121电连接。这样,通过头姿检测器123,不仅能够实时检测使用者的头部姿态,还能将检测到的姿态数据计算后传输给外接设备进行实时处理,从而,能够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姿态而实时传输符合要求的视频信号,使在显示屏122上显示出的图像能够符合观看的需求。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连接结构16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上的连接柱161和开设在电路板121上的连接孔(图中未标示),而且连接孔内穿设有一端拧入连接柱161内的紧固件。即在安装时,将紧固件162的一端从连接孔内穿过,并且拧入到连接柱161内,通过紧固件162的连接固定作用而将电路板121固定在连接柱161上,稳定可靠,而且连接方便。

具体地,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该连接结构16还可以是包括设置在壳体11上的卡钩(图中未示出)和开设在电路板121上的卡孔(图中未示出),固定安装时,将该卡钩穿设在卡孔内,并且钩挂于电路板121上,便实现了将电路板121固定安装的功能,安装稳定、便捷。

具体地,壳体11上开设有用于佩戴观察的左观察孔17和右观察孔18,左观察孔17和右观察孔18的正前方均设置有显示屏122。该显示屏122为高清显示屏122,从而能够确保显示内容的清晰度和细腻度。

进一步地,壳体11连接有用于佩戴固定的弹性佩带(图中未示出)。该弹性佩带具有能够调节佩带松紧度的功能,从而能满足不同佩带松紧度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地,在佩带使用时,为了确保佩带的稳定性,因而会使VR头显装置1与人体的头部之间存在一定的挤压力,但是当压力过大时,便会造成佩带舒适度差的问题,因而为了提高佩带舒适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VR头显装置1,在其壳体11上还设置有用于缓冲佩戴压力的弹性胶圈19,弹性胶圈19环绕左观察孔17和右观察孔18设置。这样,通过该弹性胶圈19的缓冲,能够减轻佩戴者眼部周围所承受的压力,使佩带的舒适度得到提高。而且设置的弹性胶圈19还能够提高与人体接触的摩擦例,从而进一步确保佩带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