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组件与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7617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驱动组件与显影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用于传递驱动力的一种驱动组件及具有该驱动组件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一般会可拆卸地安装有显影盒,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生产厂商会将或多或少的处理构件集成在显影盒内,如:有的将感光鼓、显影装置、充电装置及清洁装置都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盒,有的将感光鼓和充电装置集成在一起或将感光鼓和显影装置集成在一起形成的各种分体盒,无论何种集成方式,只要盒内具有在成像过程中需要旋转的处理构件,都需要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接收驱动力,以驱动处理构件旋转。

现有一种显影盒是采用万向节式驱动组件。万向节驱动组件连接在旋转件的一端上,通过接收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旋转力驱动头的旋转驱动力来驱动显影盒的旋转件旋转。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US2008/0152388A1公开一种一体盒,其驱动组件为圆球式万向节驱动联接结构。这种驱动联接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成本高,且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而使驱动联接功能丧失或工作不稳定。

为解决万向节驱动件的上述问题,现有不少显影盒采用带有可轴向伸缩机构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显影盒的盒体纵向的一端部,以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一侧的驱动头接合,以传递驱动力至显影盒内的旋转构件。显影盒内的旋转构件可以是感光鼓、显影辊或送粉辊等构件,驱动组件可设置在感光鼓或显 影辊端部并与其同轴,从而接收驱动力直接带动感光鼓或显影辊旋转,也可设置为与任一构件都不同轴,但其轴与感光鼓、显影辊的轴平行设置,驱动组件接收驱动力后再通过齿轮组带动其他构件转动。

公开号为CN10337669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中公布了一种扭矩传输装置,即驱动组件。如图1所示,该驱动组件01包括联接件011、端盖012、圆筒件013、轴向复位件014,在联接件011的一端设有一对驱动力接收部015。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带有可轴向伸缩机构的驱动组件。如图2所示,驱动组件02包括同轴设置且可绕一旋转轴线旋转的圆筒件021和联接件022,联接件022的连接端设置在圆筒件021内,自由端自圆筒件021内沿轴向向外伸出。圆筒件021安装在显影盒的一纵向端部,其中间位置的外壁上设置有齿轮以与其他构件的齿轮啮合,以将驱动组件接收的驱动力传递至其他构件。圆筒件021的自由端设置有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有端盖023。联接件022部分位于圆筒件021内,一端从开口处沿轴向向外伸出,联接件的驱动力接收部0221铰接在该伸出的一端。联接件022包括同轴设置的导杆0222和套筒0223,其中导杆0222可相对套筒0223沿轴向往复移动,套筒0223或导杆0222上设置有限制导杆0222相对套筒0223轴向移动的限位结构,以防止导杆0222从套筒0223内脱出。导杆0222部分设置在套筒0223内,具有从套筒内沿轴向伸出的第一端,驱动力接收部0221铰接在导杆0222的第一端。在圆筒件的内腔室中设有弹簧024,弹簧024一端固定在圆筒件021的内部,一端固定在联接件022的套筒0222上。当显影盒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时,联接件022在弹簧024的作用下向外伸出至最大距离,导杆0222在弹簧23的作用下轴向向内移动至最大距离,在联接件022与电子成相照像装置主体侧的驱动部的突起抵接时,在驱动部的突起的推动下 联接件022克服弹簧024的作用力向圆筒件021内移动,至导杆0222的端部与驱动部的突起相对时,联接件022在弹簧024的作用下向外移动。驱动部的突起挤压导杆0222,驱动力接收部0221更贴近驱动部的突起,在驱动部转动时,驱动力接收部0221与驱动部的突起啮合,驱动力接收部0221接收驱动部的驱动力进而带动导杆0222及套筒0223转动,进而驱动组件转动。

上述结构的驱动组件均存在一个缺点,即在某些情况下,联接件的驱动力接收部沿安装或拆卸方向可能与驱动部的轴正对,此时联接件需要沿轴向方向的移动距离需要远远大于在其它情况下的移动距离才能保证其与驱动部的联接或拆卸,因此该种情况下安装或拆卸变得非常困难,有时只能以强力进行安装拆卸,非常容易造成显影盒的损坏,或使得驱动组件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驱动轴的接合存在不稳定风险,无法稳定地传递驱动力。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在驱动组件上设置可使驱动力接收部实现周向复位的位置调节装置、偏离机构或复位机构的,以使得在显影盒装机后、即将与驱动头接触时,动力接收部处于预定的位置,以防止发生动力接收部与驱动头卡住的情况。为使驱动力接收部处预定位置,需要能使其回转的周向作用力装置。为此,驱动组件的结构通常变得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使显影盒安装及拆卸方便的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使安装及拆卸方便的显影盒。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组件,设置在显影盒的一端部,包括同轴设置且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的圆筒件和联接件;其中,圆筒件设置在显影盒的一端部,联接件 部分地设置在圆筒件内,包括驱动力接收部和驱动力传递部;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圆筒件内的复位件,包括向联接件施加轴向作用力的轴向作用力部分和向联接件施加周向作用力的周向作用力部分。

设在圆筒件内的复位件即可以向联接件施加能使联接件轴向移动的轴向作用力又可向联接件施加可使联接件可以周向回转的周向作用力。由于轴向作用力部分与周向作用力部分单独作用,作用力的大小不会相互影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整,确保不会出现联接件不能回到初始位置或联接件不能稳定地与驱动轴接合的现象。

较好的方案是复位件为包含有两段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弹簧,其中一段为轴向作用力部分,另一段为周向作用力部分。

更好的方案是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联接件上,另一端固定在圆筒件上。

进一步更好的方案是轴向作用力部分为压缩弹簧,周向作用力部分为扭力弹簧。

优选地,周向作用力部分的中径大于或等于轴向作用力部分的中径。

优选地,周向作用力部分的节距小于或等于轴向作用力部分的节距。

具有上述结构的驱动组件,由于复位件为一根包含两段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弹簧,其每一段的作用力大小都可通过各自的结构参数调整来单独调整,以实现即可向联接件提供理想的轴向作用力,又可提供理想的周向作用力,不但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另外,通过节距来调整每一段的作用力,较为方便。

另一较好的方案是复位件为包括两根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弹簧,其中一根为轴向作用力部分,另一根为周向作用力部分。

更好的方案是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联接件上,另一端固定在圆筒件上。

进一步更好的方案是轴向作用力部分为压缩弹簧,周向作用力部分为扭力弹簧。

优选地,周向作用力部分的中径大于或等于轴向作用力部分的中径。

优选地,周向作用力部分的节距小于或等于轴向作用力部分的节距。

具有上述结构的驱动组件,由于复位件由不同结构参数的两根螺旋弹簧构成,每根螺旋弹簧作用力大小都可单独调整,可实现即可向联接件提供理想的轴向作用力,又可提供理想的周向作用力,不便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

优选地,驱动组件还包括位置限制机构,在联接件处于脱离联接状态时,限制联接件的驱动力接收部位于预定位置。

位置限制机构可以使得在显影盒装机后、即将与驱动头接触时,驱动力接收部位于预定的位置,以防止发生动力接收部与驱动头卡住的情况。

较好的方案是位置限制机构包括:限制部,设置在联接件上;抵接装置,相对显影盒的框架位置固定,至少一个部分可与限制部弹性抵接。

较好的方案是联接件的外周面设有可与抵接装置相抵接的渐开线面,限制部为设置在渐开线面的起始端的阶台。

更好的方案是位置限制机构为两个,相对于旋转轴线对称设置。

另一较好的方案是联接件包括同轴设置的套筒和导杆,驱动力接收部可枢转地设置在导杆上,当驱动力接收部的自由端远离圆筒件的轴向转动时,驱动力接收部沿轴向向外突出的距离变小;套筒内设置有向导杆施加作用力的偏压装置,导杆在偏压装置的作用下可相对套筒内沿旋转轴线的轴向往复移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显影盒,包括盒体和设置在盒体一端的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为上述驱动组件的任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复位件包括向联接件施加轴向作用力的轴向作用力部分和向联接件施加周向作用力的周向作用力部分,轴向作用力与周向作用力单独作用,作用力的大小不会相互影响,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调整,不会出现联接件不能回到初始位置或联接件不能稳定地与驱动轴接合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并示出了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驱动轴;

图4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导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中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A-A剖视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显影盒100包括盒体即显影盒框架101,驱动组件10设置在显影盒100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以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驱动轴200接合以传递驱动力至显影盒100内的处理构件,驱动轴200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突柱201和圆弧形的端头202。显影盒内可具有感光鼓、显影辊、送粉辊等构件,驱动组件可设置在感光鼓或显影辊端部并与其同轴,从而接收驱动力直接带动感光鼓或显影辊旋转,也可设置为与任一构件都不同轴,但其轴与感光鼓、显影辊的轴平行设置,驱动组件接收驱动力后再通过齿轮组带动其他构件转动。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中,除驱动组件与现有技术中的显影盒不同外,其他结构可基本相同,因此以下将针对驱动组件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中可具有任一驱动组件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

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

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10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件1和联接件2,圆筒件1和联接件2可以它们的轴线为旋转轴线,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主体侧提供的驱动力的带动下一起旋转。联接件2的一部分位于圆筒件1的中空的腔内,自由端从圆筒件1的腔内沿轴向向外伸出。圆筒件1设置在显影盒的一个纵向端部,其固定端可固定至显影盒的感光鼓端部、显影辊端部或显影盒的其 他结构上,中间位置的外壁上设置有齿轮以与其他构件的齿轮啮合,以将驱动组件接收的驱动力传递至其他构件,圆筒件1的自由端设置有开口,联接件2从开口内轴向向外伸出。

如图5所示,圆筒件1包括圆筒件主体11和设置在圆筒件开口处的端盖12,联接件2包括同轴设置的包括驱动力接收部的导杆21和作为驱动力传递部的套筒22,从而导杆21、套筒22及圆筒件主体11都同轴,即具有共同的轴线,该共同的轴线也是它们的旋转轴线。套筒22的内径沿轴向有改变,靠近其自由端的内径变小,从而形成有台阶面,弹簧23作为偏压装置设置套筒22内,其一端与套筒22内的台阶面抵接,另一端固定在导杆21上,以向导杆21施加轴向向内的偏压力。驱动组件还包括作为复位件的螺旋弹簧24。螺旋弹簧24设置在圆筒件1的腔内,套设在套筒22的位于圆筒件1内的部分的外面,一端固定在圆筒件主体11上,另一端固定在套筒22上,其即可向联接件2施加轴向作用力,又可向联接2施加周向作用力。具体地,弹簧24即可向联接件2施加弹力以使联接件2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又可向联接件2施加扭力使其在周向方向上能够回转。

如图6所示,导杆21包括设置在其自由端用于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驱动轴200的突柱201接合的驱动力接收部211、驱动力接收部211可绕其枢转的转轴212,及容纳在套筒22内的杆部213,杆部213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214,以把弹簧23的一端固定在导杆21上,驱动力接收部211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为清楚起见,本实施例中示出了一个驱动力接收部,优选地,驱动力接收部211设置为两个。套筒22包括设置在其自由端的用于部分地容纳驱动力接收部211的接合槽221、设置在端部的端面222、渐开线面223、限位柱225、用于固定螺旋弹簧24一端的定位孔226及设置在其连接端邻近的限位柱227。螺旋弹簧24设置在限位柱225与限位柱227之间。端盖12上设置有定位柱 121,作为抵接装置的扭簧13套设在定位柱121外,定位柱121的顶端可与显影盒框架抵接,以使端盖12相对显影盒框架固定。扭簧13包括与端盖12固定的端部即第一端131、套设于定位柱121外的环形部132及与套筒22弹性抵接的端部即第二端133。圆筒件主体11包括用于与其他齿轮啮合以传递驱动力的齿轮部分111、用于与感光鼓或其他结构相连接固定的固定端112,圆筒件主体11的开口内可容纳端盖12,定位筋113与端盖12的底面抵接,以使端盖12与圆筒件主体可相对转动地定位。

如图6所示,螺旋弹簧24为异型螺旋弹簧,包括结构参数不同的两段,一段为靠近联接件的自由端用以向联接件施加回转作用力的周向作用力部分241,另一段为靠近联接件连接端以向联接件施加轴向作用力的轴向作用力部分242。其中,周向作用力部分241可以是扭力弹簧,轴向作用力部分242可以是压缩弹簧。本实施例中,周向作用力部分241和轴向作用力部242的中径相同,但周向作用力部分241的节距小于轴向作用力部242的节距。螺旋弹簧24的端部243插入限位柱225上设置的定位孔226内,另一端部244固定在圆筒件主体11内。其中,周向作用力部分241提供的周向作用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弹簧匝数、节距、弹簧中径以及线径自由调节。轴向作用力部分242的提供的轴向作用力的大小亦可以根据弹簧圈数、节距、弹簧中径以及线径自由调节。本实用新型对螺旋弹簧24的安装方向没有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旋弹簧24的轴向作用力部分242可靠近联接件自由端设置而周向作用力部分241可靠近联接件连接端设置。由于周向作用力部分的周向作用力大小和轴向作用力部分的轴向作用力大小可以分开调整,因此可以实现周向作用力与轴向作用力不同比例的容易调整。其中螺旋弹簧24的周向作用力与轴向作用力分别遵守如下计算方法:

周向作用力计算法则:K=(E×d4)/(1167D×P×N×R)

单位:KGF/MM

其中:E=线材弹性模量,d=线径,D=中径N=匝数,R=负荷作用力力臂,P=3.1416。

轴向作用力计算法则:k=(G×d4)/(8D3×N)

单位:KGF/MM

其中:G=线材的钢性模量,d=线径,D=中径N=匝数。

通过上面的计算法则,并结合套筒与圆筒件的具体尺寸,可以计算得到合适数据。

如图7所示,导杆21的驱动力接收部211可绕其转轴212枢转,优选地,转轴212与导杆21的轴线相垂直。如图中可见,驱动力接收部211相对轴线偏转的角度α越大,驱动力接收部211轴向突出的距离越小。套筒22的接合槽221限制驱动力接收部211的最大偏转角度,当导杆21相对套筒22轴向向外移动时,驱动力接收部211的最大偏转角度变大,而弹簧23向导杆21施加使导杆轴向向内移动的偏压力,从而保证驱动力接收部211与驱动轴的突柱201可靠接合。

下面结合图6、图8和图9,进一步介绍位置限制机构。位置限制机构包括限制部224和抵接装置,本实施例中抵接装置为扭簧13。如图6、图8和图9所示,作为抵接装置的扭簧13套设在定位柱121外,定位柱121的顶端可与显影盒框架抵接,以使端盖12相对显影盒框架固定。扭簧13包括与端盖12固定的端部即第一端131、套设于定位柱121外的环形部132及与套筒22弹性抵接的端部即第二端133。套筒22上设置有两个渐开线面223,作为限制部的两个阶台224分别设置在两渐开线面223的起始端,套筒22内具有容纳导杆21及弹簧23的孔228。当驱动组件沿其被驱动旋转的旋转方向B转动时,作为抵接装置的扭 簧13的第二端133与套筒22弹性抵接并沿其表面滑动,跨过阶台224后,进一步沿渐开线面233滑动,同时沿径向向外移动,然后随着驱动组件的进一步转动而跨过另一阶台224,并在扭簧13的弹力作用下沿径向向内移动,然后再沿另一渐开面223滑动而径向向外移动,周而复始。当套筒22沿与B相反的方向旋转时,扭簧13与套筒22抵接的第二端133沿渐开线面滑动,同时在扭簧13的弹力作用下径向向内移动,直至与阶台224抵接,套筒22无法进一步沿该方向旋转,但此时并不限制套筒22沿B方向的旋转。

螺旋弹簧24的端部243固定在套筒22上,端部244固定在圆筒件主体11内,轴向作用力部分242向套筒22及位于其内的导杆21施加轴向向外的弹性力,周向作用力部分241向套筒及导杆施加沿与B相反的方向偏转的周向作用力。在扭簧13与螺旋弹簧24的共同作用下,当不受外力时,联接件2可在螺旋弹簧24与扭簧1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在一定位置。当显影盒100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时,驱动力接收部211不处于与驱动轴200抵接的位置,驱动轴200的端头202沿端面222滑动,从而即使需要联接件2轴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也较小,轴向作用力部分242能有效地保证联接件2与驱动轴的稳定接合。当驱动轴转动时,突柱201转动至与驱动力接收部21接触并接合,带动联接件2转动,此时套筒22上的限位柱227可不与圆筒件主体11接合而使联接件2相对圆筒件主体11转动一定角度,使周向作用力部分241积累一定的弹性势能直至限位柱227与圆筒件主体11抵接并带动圆筒件1转动,从而整个驱动组件10转动。

在将显影盒100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拆卸出来时,根据驱动轴200停下时位置的不同,驱动力接收部211可能沿拆卸方向与驱动轴200正对或不相面对。当正对时或联接件2此时的轴向 向内移动受到限制时,随着显影盒的向外移动,端头202推动驱动力接收部21向外偏转,拉动导杆21克服弹簧23的偏压力轴向向外移动,套筒22限制的驱动力接收部211的偏转角度变大,驱动力接收部211的轴向突出距离变小,与驱动轴200的突柱202脱离接合,显影盒100可顺利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取出,导杆21在弹簧23作用下径向向内移动,在套筒22的限制作用下,驱动力接收部211偏转角度变小,螺旋弹簧24的周向作用力部分241所积存的势能使联接件2相对圆筒件1沿与驱动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直至扭簧13的第二端133与套筒22的阶台224抵接,联接件2停止转动而保持在初始位置。

当联接件2的轴向移动不受阻或驱动力接收部与驱动轴沿拆卸方向不正对时,联接件2克服轴向作用力部分242的作用力沿轴向向圆筒件1内移动,使突柱202与驱动力接收部211脱离接合,显影盒100可顺利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取出,螺旋弹簧24的周向作用力部分241所积存的势能使联接件2相对圆筒件1沿与驱动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直至扭簧13的第二端133与套筒22的阶台224抵接,联接件2停止转动而保持在初始位置。

驱动组件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驱动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不同点在于,复位件的结构不同。

如图10和图11所示,驱动组件10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件1和联接件2,圆筒件1包括圆筒件主体11和设置在圆筒件开口处的端盖12,联接件2包括同轴设置的导杆21和套筒22。套筒22内形成有台阶面,弹簧23的一端与套筒22内的台阶面抵接,另一端固定在导杆21上,以向导杆21施加偏压力。复位件包括作为周向作用力部分的扭力弹簧26及作为轴向作用力部分的压 缩弹簧25,扭力弹簧26和压缩弹簧25都为螺旋弹簧,且都设置在圆筒件1内,其中扭力弹簧26的中径大于弹簧25的中径,从而扭力弹簧26套设于弹簧25的外侧。扭力弹簧26向套筒22施加周向作用力,力的方向与驱动轴驱动联接件1旋转的旋转方向相对,压缩弹簧25向套筒22施加轴向向外的轴向作用力。

如图12所示,导杆21包括设置在驱动力接收部211、转轴212,及杆部213,杆部213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槽214,以把弹簧23的一端固定在导杆21上。套筒22包括接合槽221、端面222、渐开线面223、限位柱225、用于固定扭力弹簧26一端261的定位孔226及设置在其连接端邻近的限位柱227,扭力弹簧26设置在限位柱225与限位柱227之间。端盖12上设置有定位柱121,扭簧13套设在定位柱121外,定位柱121的顶端可与显影盒框架抵接,以使端盖12相对显影盒框架固定,从而使扭簧13的位置相对于显影盒的框架固定。扭簧13包括与端盖12固定的端部即第一端131、环形部132及与套筒22弹性抵接的端部即第二端133。圆筒件主体11包括用于与其他齿轮啮合以传递驱动力的齿轮部分111、用于与感光鼓或其他结构相连接固定的固定端112,圆筒件主体11的开口内可容纳端盖12,定位筋113与端盖12的底面抵接,以使端盖12与圆筒件主体可相对转动地定位。

在扭簧13与扭力弹簧26的共同作用下,当不受外力时,联接件2可在扭力弹簧26与扭簧13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在一定位置。当显影盒100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时,驱动力接收部分211不处于与驱动轴200抵接的位置,驱动轴200的端头202沿端面222滑动,从而即使需要联接件2轴向移动,移动的距离也较小,弹簧25能有效地保证联接件2与驱动轴的稳定接合。当驱动轴转动时,突柱201转动至与驱动力接收部分211接触并接合,带动联接件2转动,使联接件2相对圆筒件主体11转动一定角度,使扭力弹簧26积累一定的弹性势能直至限位柱227与 圆筒件主体11抵接并带动圆筒件1转动,从而整个驱动组件10转动。

在将显影盒100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拆卸出来时,根据驱动轴200停下时位置的不同,驱动力接收部分211可能沿拆卸方向与驱动轴200正对或不相面对。当正对时或联接件2此时的轴向向内移动受到限制时,随着显影盒的向外移动,端头202推动驱动力接收部分211向外偏转,拉动导杆21克服弹簧23的偏压力轴向向外移动,套筒22限制的驱动力接收部分211的偏转角度变大,驱动力接收部分211的轴向突出距离变小,与驱动轴200的突柱202脱离接合,显影盒100可顺利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取出,导杆21在弹簧23作用下径向向内移动,在套筒22的限制作用下,驱动力接收部分211偏转角度变小,扭力弹簧26所积存的势能使联接件2相对圆筒件1沿与驱动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直至扭簧13的第二端133与套筒22的阶台抵接,联接件2停止转动而保持在初始位置。

当联接件2的轴向移动不受阻或驱动力接收部分与驱动轴沿拆卸方向不正对时,联接件2克服弹簧25的作用力沿轴向向圆筒件1内移动,使突柱202与驱动力接收部分211脱离接合,显影盒100可顺利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取出,扭力弹簧26所积存的势能使联接件2相对圆筒件1沿与驱动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直至扭簧13的第二端133与套筒22的阶台抵接,联接件2停止转动而保持在初始位置。

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件可为磁性装置、弹性材料、气动装置与单独的扭簧或其他能施加切向力的装置的组合,位置限制机构也可采用其他已知的结构,抵接装置可为一端固定在显影盒的框架上而另一端与联接件抵接的弹性片等,引导抵接装置的抵接端径向向外移动的面可不为渐开线面只要能圆滑过渡并使其径向 向外移动即可,驱动力接收部可采用其他已知方式偏转而改变轴向突出距离,套筒内向导杆施加偏压力的偏压装置可为拉簧、磁性装置、弹性材料,各限位结构的设置可根据情况做出调整等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如异型弹簧的轴向作用力部分和周向作用力部分的中径可以是不同的,这些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