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92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是基于美国专利法第119条第35款及第365条第35款,主张将所有内容援引到本说明中的2016年06月24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6-0079047的申请的作为优先权。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平视显示器,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从显示面板射出的图像光多次反射后射出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



背景技术: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是设置在车辆上,并朝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射出图像光的设备。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以显示车辆行驶中的包括行驶信息的各种信息。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包括生成并输出图像光的显示面板和反射在显示面板生成的图像光的至少一个镜子。

在显示面板生成的图像光可通过镜子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射入,驾驶员可识别位于挡风玻璃的前方的虚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KR10-1017032B1(2011年02月25日公告)

KR10-2008-0044040A(2008年05月20日公开)

KR10-2015-0114977A(2015年10月13日公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其使前后方向的宽度最小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其射出图像光;偏光板,其使从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的图像光旋转偏光;偏光反射镜,其与所述偏光板的光射出面的一部分相向;相位延迟镜,其变换从所述偏光板射入的光的相位并向所述偏光反射镜反射,变换在所述偏光反射镜反射的光的相位并向所述偏光反射镜反射。

还包括反射镜,该反射镜与所述偏光反射镜相向,用于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反射光。

所述相位延迟镜的大小比所述偏光板和所述偏光反射镜的大小大,所述相位延迟镜与所述偏光板和偏光反射镜的之间的空间、所述偏光板、所述偏光反射镜相向。

所述偏光反射镜使从所述偏光板射出的旋转偏光相同波形的旋转偏光透过。

所述相位延迟镜的一面包括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是所述偏光反射镜的一面相向的区域和所述偏光板的一面相向的区域重叠的区域。

所述偏光板和所述偏光反射镜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设置。

从靠近所述偏光反射镜的所述偏光板的第一端部到所述相位延迟镜的距离比从远离所述偏光反射镜的所述偏光板的第二端部到所述相位延迟镜的距离长,

从靠近所述偏光板的所述偏光反射镜的第一端部到所述相位延迟镜的距离比从远离所述偏光板的所述偏光反射镜的第二端部到所述相位延迟镜的距离长。

所述偏光板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偏光反射镜和相位延迟镜之间的下部或上部。

所述相位延迟镜和所述偏光反射镜越向与设置有所述偏光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方向,越靠近。

还包括反射镜,该反射镜与所述偏光反射镜相向,用于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反射光,所述偏光反射镜和所述反射镜越朝向所述挡风玻璃的方向,越远离。

还包括反射镜,该反射镜与所述偏光反射镜相向,用于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反射光,

靠近所述挡风玻璃的所述偏光反射镜的第一端部与靠近所述挡风玻璃的所述反射镜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比远离所述挡风玻璃的所述偏光反射镜的第二端部与远离所述挡风玻璃的所述反射镜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长。

还包括一同固定所述偏光板、所述偏光反射镜、所述相位延迟镜的夹持件。

所述夹持件包括内夹持件,在所述内夹持件的前表面的上部形成有前上开口部,在所述内夹持件的前表面的下部形成有前下开口部,在所述内夹持件的背面形成有后开口部,所述偏光反射镜配置于所述前上开口部,所述偏光板配置于所述前下开口部,所述相位延迟镜配置于所述后开口部。

所述夹持件还包括:相位延迟镜盖,其与所述内夹持件结合,覆盖所述相位延迟镜的背面;偏光反射镜盖,其与所述内夹持件结合,覆盖所述偏光反射镜的前表面边缘。

还包括:

主体,其将所述夹持件的一部分安装于内部;

顶盖,配置在所述主体的上部,

所述顶盖包括形成于所述主体的上部的相应位置的上开口部和配置在所述上开口部的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包括:主体,其内部形成有空间;显示面板,其射出图像光;反射镜,其配置于所述空间内,向车辆的挡风玻璃反射图像光;镜组件,其配置为与所述反射镜隔开,所述镜组件包括:夹持件;偏光板,其安装于所述夹持件,使从所述显示面板射出的图像光旋转偏光;偏光反射镜,其以与所述反射镜相向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夹持件;相位延迟镜,其安装于所述夹持件,变换从所述偏光板射入的光的相位并向所述偏光反射镜反射,变换在所述偏光反射镜反射的光的相位并向所述偏光反射镜反射,所述偏光反射镜使与从所述偏光板射出的旋转偏光相同波形的旋转偏光透过,所述相位延迟镜的大小比所述偏光板和偏光反射镜的大小大,所述相位延迟镜与所述偏光板和偏光反射镜之间的空间、所述偏光板、所述偏光反射镜相向。

所述夹持件包括内夹持件,在所述内夹持件的前表面的上部形成有前上开口部,在所述内夹持件的前表面的下部形成有前下开口部,在所述内夹持件的背面形成有后开口部,所述偏光反射镜配置于所述前上开口部,所述偏光板配置于所述前下开口部,所述相位延迟镜配置于所述后开口部。

所述夹持件还包括相位延迟镜盖,该相位延迟镜盖与所述内夹持件结合,覆盖所述相位延迟镜的背面,还包括与所述内夹持件结合且覆盖所述偏光反射镜的前表面边缘的偏光反射镜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在偏光反射镜和相位延迟镜之间形成锯齿形状的光路径,使偏光反射镜和相位延迟镜配置为最大限度地接近,使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最小化,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小型化。

此外,通过使偏光板、偏光反射镜、相位延迟镜的最佳配置,可以使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整个大小最小化。

此外,偏光板、偏光反射镜、相位延迟镜安装于夹持件,夹持件可插入于主体的空间而安装,因此,与偏光反射镜和相位延迟镜分别独立地安装和分离于主体的情况相比,提高了组装性,服务作业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主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光路径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内部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主要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主要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光路径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内部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偏光板2、反射镜3、相位延迟镜4、偏光反射镜5。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以朝向车辆的挡风玻璃6(以下称为挡风玻璃)射出图像光。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以收容于车辆的驾驶座前方的仪表盘9或者置于仪表盘9上,并且向上侧方向照射图像光。

显示面板1可以射出图像光。显示面板1可以朝向偏光板2射出图像光。显示面板1作为图像生成单元,可以是如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面板、LED(Light Emitting Diode)面板、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面板等通过控制电信号来生成图像光的显示设备。

显示面板1可包括显示部11和向显示部11照射光的光源12。

显示面板1还可包括将从光源12射出的光向显示部11引导的显示盖13(参照图3)。

光源12可以是能够朝向显示部11照射光的背光单元(BLU)。光源12可适用LED、OLED等。

光源12打开时,在光源12生成热,光源12可以与使从光源12生成热散热的散热元件14接触(参照图3)。

散热元件14可以是用于使显示面板1散热的散热器。散热元件14可安装于后述的主体7。散热元件14可以以向主体7的外部凸出的方式安装于主体7。散热元件14可形成有收容显示面板1的显示面板收容部。显示面板1可收容于显示面板收容部,可以在散热元件14和偏光板2之间向偏光板2射出图像光。

偏光板(Polarized Light Plate)2可以使从显示面板1射出的图像光旋转偏光。偏光板2可构成为使图像光向一方向直线偏光的直线偏振器(Linear Polaizer)。

显示面板1可以射出没有偏光的无偏光(Non Polarized Light),从显示面板1射出的无偏光可以在偏光板2向一方向偏光。从偏光板2可以射出P波旋转偏光或者S波旋转偏光。

偏光板2可配置为其一面(光入射面)与显示面板1相向。偏光板2的另一面21(光射出面)与后述的夹持件10的内部相向。偏光板2可配置为覆盖显示面板1的光射出面。偏光板2可配置在显示面板1和相位延迟镜4之间。偏光板2的光射出面的一部分与偏光反射镜5相向。

从显示面板1射出的图像光通过偏光板2的一面向偏光板2射入,在偏光板2偏光的光朝向夹持件10的内部射出。

反射镜3可以将透过偏光反射镜5的图像光朝向挡风玻璃6反射。

反射镜3可位于偏光反射镜5的前方(光的行进方向的前方)。在前后方向上,反射镜3的后表面33(反射面)与偏光反射镜5的前表面51相向。反射镜3可以是凹面镜。

反射镜3可收容于主体7的内部。反射镜3可以以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式安装于主体7的内部,并将透过偏光反射镜5的图像光向上侧方向(挡风玻璃方向)反射。其中,上侧方向不仅包括垂直的方向,而且还包括以规定角度向后方倾斜的上侧方向和以规定角度向前方倾斜的上侧方向。在这里,前方向是指透过偏光反射镜的光行进的方向,后方是指与上述前方向相反的方向。

反射镜3可以被反射镜支撑件31支撑。在前后方向上,反射镜3的前表面与反射镜支撑件31相向。反射镜支撑件31可以与反射镜3一同收容于主体7的内部。反射镜支撑件31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主体7的内部。反射镜支撑件31可以与用于使反射镜支撑件31的旋转轴旋转的马达32连接。马达32可安装于主体7。在马达32驱动时,反射镜3可以与反射镜支撑件31一同旋转。旋转轴可以是水平旋转轴,反射镜3可以以水平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如图2所示,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以形成从偏光板2射出的光在分别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的至少反射一次的光路径。

在前后方向上,相位延迟镜4以与偏光反射镜5隔开的方式配置于偏光反射镜5的后方。

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为与反射镜3相向。在前后方向上,偏光反射镜5以与反射镜3隔开的方式配置于反射镜3的后方。在前后方向上,偏光反射镜5配置在反射镜3和相位延迟镜4之间,并且分别与反射镜3和相位延迟镜4隔开。

偏光反射镜5作为偏光分离器,可以使P波旋转偏光(P)和S波旋转偏光(S)中的一个反射,另一个透过。

相位延迟镜4可以使向所述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射入的旋转偏光的相位变换90°后向前方反射。

相位延迟镜4可包括后镜41和配置于后镜41的前表面42的相位延迟部44。

后镜41可包括透明的透明板41A和形成在透明板41A的背面的反射层41B。

优选为,相位延迟镜4的后镜41与相位延迟部44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接近,优选为,后镜41和相位延迟部44形成为一体。相位延迟部44可通过粘接剂48附着于后镜41的前表面42。相位延迟部44的背面47通过粘接剂,尤其通过透明粘接剂附着于透明板41A的前表面42。

相位延迟部(Retarder)44作为变换通过的光的偏光状态的光学元件,可以是1/4波长板(quarter wave plate)。相位延迟部44可构成为圆偏光器(Circular Polarizer),可以使向所述相位延迟部44的前表面射入的旋转偏光的相位延迟1/4波长,使在后镜41反射的旋转偏光的相位延迟1/4波长。

当旋转偏光向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射入时,所述旋转偏光透过相位延迟部44,并且相位进行1/4波长变换,这样相位变换的图像光通过后镜41向前方反射。在后镜41向前方反射的图像光再次透过相位延迟部44,并且相位进行1/4波长变换。如上所述,在相位延迟镜4上,以1/4波长的方式变换两次的光朝向相位延迟部44的前方射出,此时,从相位延迟镜4射出的旋转偏光可以是与向相位延迟镜4射入的旋转偏光相比具有90°相位差的波长。

当从相位延迟镜4的前方向相位延迟镜4输入P波旋转偏光(P)时,从相位延迟镜4向前方射出P波旋转偏光(P)的相位变换90°的S波旋转偏光(S)。

相反地,当从相位延迟镜4的前方向相位延迟镜4射入S波旋转偏光时,从相位延迟镜4向前方射出S波旋转偏光的相位变换90°的P波旋转偏光。

另外,后镜41可以是前表面42为平面的平板镜。由于后镜41的前表面42为平面,相位延迟部44的背面47可以与后镜41的前表面42紧贴,与后镜41的前表面为曲面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加可靠地保持于后镜41的前表面42。

在前后方向上,相位延迟部44的前表面46与偏光反射镜5的背面52相向。其中,相位延迟部44的前表面46可以是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通过从显示面板1连接至挡风玻璃6的整个光路径的长度,确定从车辆的挡风玻璃6到虚像K的距离。

在车辆用平视显示器上,所述整个光路径越长,则从挡风玻璃6到虚像K的距离越长,整个光路径越短,则从挡风玻璃6到虚像K的距离越短。

在车辆用平视显示器上,从挡风玻璃6到虚像K的距离L恒定的情况下,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之间的距离越短,则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整个前后方向的宽度越短,并且可以使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整个大小最小化。

优选为,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确保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保持最大限地靠近的位置,并且从挡风玻璃6到虚像K的距离满足恰当范围的整个光路径。

通常情况下,优选为,从挡风玻璃6到虚像K的距离的恰当范围为1m~3m,偏光板2、相位延迟镜4及偏光反射镜5配置为彼此之间最大限度地接近,并且具有这些恰当范围的光路径。

为此,如图2所示,偏光板2可朝向相位延迟镜4射出旋转偏光,偏光反射镜5构成为与从偏光板2射出的旋转偏光相同波形的旋转偏光透过所述偏光反射镜5。具体而言,偏光板2使从显示面板1射出的图像光偏光为P波旋转偏光时,偏光反射镜5使S波旋转偏光反射,并且使P波旋转偏光透过。相反地,偏光板2使从显示面板1射出的图像光偏光为S波旋转偏光时,偏光反射镜5使P波旋转偏光反射,并且使S波旋转偏光透过。

相位延迟镜4可以变换从偏光板2射入的光的相位并向偏光反射镜5反射。偏光反射镜5可以将在相位延迟镜4反射的光再次向相位延迟镜4反射。相位延迟镜4可以变换在偏光反射镜5反射的光的相位并向偏光反射镜5反射。

从偏光板2射出的图像光如图2所示,可通过相位延迟镜4反射共两次,在相位延迟镜4反射的旋转偏光通过偏光反射镜5反射一次,图像光通过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反射共三次。

从偏光板2进入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之间的旋转偏光在相位延迟镜4和反射镜5之间形成锯齿形状的光路径后透过偏光反射镜5,透过偏光反射镜5的旋转偏光在反射镜3反射并向挡风玻璃6反射。

即,从显示面板1到挡风玻璃6的整个光路径可包括从显示面板1向偏光板2射入的图像光的光路径L1、从偏光板2向相位延迟镜4第一次射入的旋转偏光P的光路径L2、在相位延迟镜4反射一次并向偏光反射镜5射入的旋转偏光S的光路径L3、在偏光反射镜5反射并向相位延迟镜4射入的旋转偏光S的光路径L4、在相位延迟镜4向偏光反射镜5反射的旋转偏光P的光路径L5、透过偏光反射镜5并向反射镜3射入的旋转偏光P的光路径L6、在反射镜3向挡风玻璃6反射的旋转偏光P的光路径L7,通过这些多个光路径L1~L7的合来确定从挡风玻璃6到虚像K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如上所述的旋转偏光反射三次,相位延迟镜4分别比偏光板2和偏光反射镜5大。并且,相位延迟镜4可配置为与偏光板2和偏光反射镜5的之间G、偏光板2、偏光反射镜5相向。偏光板2配置为相位延迟镜4接近偏光反射镜5的情况下,容易确保旋转偏光反射三次的光路径,并且可以使车辆用平视显示器最大限度地小型化。

此外,相位延迟镜4的一面可包括重叠区域E,该重叠区域E是所述相位延迟镜4的一面的与偏光反射镜5的一面相向的区域和所述相位延迟镜4的一面的与偏光板2的一面相向的区域重叠的区域(参照图5)。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可以与偏光反射镜5的背面52相向,并且与偏光板2的背面21相向,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可包括重叠区域E,该重叠区域E是所述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的与偏光反射镜5的背面相向的区域和所述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的与偏光板2的背面相向的区域重叠的区域。

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在从偏光板2射出的旋转偏光向相位延迟镜4射入的路径以外的位置。

偏光板2、相位延迟镜4、偏光反射镜5中的至少一个配置为倾斜。

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可根据偏光板2的位置及其配置角度来确定倾斜角度。

从靠近偏光反射镜5的偏光板2的第一端部到相位延迟镜4的距离比从远离偏光反射镜5的偏光板2的第二端部到相位延迟镜4的距离长,从靠近偏光板2的偏光反射镜5的第一端部到相位延迟镜4的距离比从远离偏光板2的偏光反射镜5的第二端部到相位延迟镜4的距离长。

偏光板2的一面21与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之间以及相位延迟镜4相向。

偏光板2的至少一部分可配置在偏光反射镜5和相位延迟镜4之间的下部或上部。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1可以向上照射图像光。其中,向上照射是指以规定角度朝向后方上侧的倾斜方向照射。

并且,偏光板2可配置为其一面21(光射出面)与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相向。

并且,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配置为越往上越靠近。

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都可以配置为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相位延迟镜4可配置为其前表面46向朝向前方下侧的方向A倾斜,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为其背面52向朝向后方下侧的方向B倾斜。即,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以越远离与配置有偏光板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而相互距离越窄的方式倾斜。

并且,偏光反射镜5和反射镜3可以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设置。反射镜3可配置为其后表面33向朝向后方上侧的方向C倾斜,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为其前表面51向朝向前方上侧的方向D倾斜。偏光反射镜5和反射镜3可配置为越向下越靠近。即,偏光反射镜5和反射镜3配置为相互距离沿朝向挡风玻璃6的方向越来越宽。

另外,靠近挡风玻璃6的偏光反射镜5的第一端部与靠近挡风玻璃6的反射镜3的第一端部之间的距离比远离挡风玻璃6的偏光反射镜5的第二端部与远离挡风玻璃6的反射镜3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长。

如图3所示,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包括内部形成有空间71的主体7。主体7可以是上面开放的形状,在后表面可形成有通过后述的相位延迟镜盖120覆盖的后开口部71A。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包括配置在主体71的上部且形成有上开口部81的顶盖8。车辆用平视显示器还可包括配置于上开口部81的窗82。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可包括固定偏光板2、偏光反射镜5、相位延迟镜4中的至少一个的夹持件10。

偏光反射镜5和相位延迟镜4可以一同固定于夹持件10。夹持件10可以与偏光反射镜5和相位延迟镜4构成镜组件M。

偏光板2可以与偏光反射镜5和相位延迟镜4一同固定于夹持件10,在这种情况下,夹持件10、偏光板2、偏光反射镜5、相位延迟镜4可构成镜组件M。

镜组件M可安装于主体7。镜组件M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于空间71而收容于空间71。镜组件M可以以没有插入于空间71的其他部分向主体7的外部露出的方式与主体7结合。镜组件M可配置为与反射镜3隔开。

反射镜3可安装为与夹持件10隔开。

夹持件10可以由一个构件构成,也可以由多个构件的结合体来构成。偏光板2、偏光反射镜5、相位延迟镜4可以以被夹持件10支撑的状态插入于主体7,并通过夹持件10固定于主体7。

夹持件10可包括内夹持件100。

在内夹持件100的前表面的上部可形成有前上开口部101。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于前上开口部101。

在内夹持件100的背面可形成有后开口部102。相位延迟镜4可配置于后开口部102。

在内夹持件100的前表面的下部可形成有前下开口部103。偏光板2可配置于前下开口部103。

夹持件10还可包括与内夹持件100结合且覆盖偏光反射镜5的前表面边缘的偏光反射镜盖110。夹持件10还可包括与内夹持件100结合且覆盖相位延迟镜4的背面45的相位延迟镜盖120。

偏光反射镜盖110可覆盖安装于内夹持件100的偏光反射镜5的前表面边缘,偏光反射镜5可固定于偏光反射镜盖110和内夹持件100之间。

相位延迟镜盖120可覆盖安装于内夹持件100的相位延迟镜4的背面,相位延迟镜4可固定于相位延迟镜盖120和内夹持件100之间。

车辆用平视显示器还可包括控制显示面板1的控制基板140和保护控制基板140的护罩150。

控制基板140可配置在空间71的内侧下部或配置在主体7的底板下方。护罩150可配置为包围控制基板140。

以下,对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显示面板1打开,并射出图像光。从显示面板1射出的图像光透过偏光板2,并且偏光为P波旋转偏光(P)或者偏光为S波旋转偏光(S)。

以下,首先举例说明偏光板2和偏光反射镜5分别透过P波旋转偏光的情况。

从偏光板2射出的P波旋转偏光(P)向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射入,在相位延迟镜4反射所述P波旋转偏光(P)的波长变换90°的S波旋转偏光(S)。从相位延迟镜4射出的S波旋转偏光(S)向配置在相位延迟镜4的前方的偏光反射镜5反射。

从相位延迟镜4向偏光反射镜5射出的S波旋转偏光(S)不能透过偏光反射镜5,而通过偏光反射镜5向后方反射。

通过偏光反射镜5向后方反射的S波旋转偏光(S)向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射入,然后在相位延迟镜4反射所述S波旋转偏光(S)的波长变换90°的P波旋转偏光(P)。从相位延迟镜4射出的P波旋转偏光(P)向配置在相位延迟镜4的前方的偏光反射镜5反射。

如上所述,从相位延迟镜4向偏光反射镜5射出的P波旋转偏光(P)透过偏光反射镜5并向反射镜3的背面33射入,反射镜3将所述图像光向挡风玻璃6反射。

乘坐在车辆上的驾驶员可通过眼睛J来识别位于挡风玻璃6的前方的虚像K。

另外,举例说明偏光板2和偏光反射镜5分别透过S波旋转偏光的情况。

从偏光板2射出的S波旋转偏光向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射入,在相位延迟镜4反射所述S波旋转偏光的波长变换90°的P波旋转偏光。从相位延迟镜4射出的P波旋转偏光向配置在相位延迟镜4的前方的偏光反射镜5反射。

从相位延迟镜4向偏光反射镜5射出的P波旋转偏光不能透过偏光反射镜5,而通过偏光反射镜5向后方反射。

通过偏光反射镜5向后方反射的P波旋转偏光向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射入,在相位延迟镜4反射所述P波旋转偏光的波长变换90°的S波旋转偏光。从相位延迟镜4射出的S波旋转偏光向配置在相位延迟镜4的前方的偏光反射镜5反射。

如上所述,从相位延迟镜4向偏光反射镜5射出的S波旋转偏光透过偏光反射镜5并向反射镜3的背面33射入,反射镜3将所述图像光向挡风玻璃6反射。

乘坐在车辆上的驾驶员可通过眼睛J来识别位于挡风玻璃6的前方的虚像K。

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的主要结构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平视显示器如图5所示,偏光板2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偏光反射镜5和相位延迟镜4之间的上方。

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1可以向下照射图像光。其中,向下照射是指以规定角度向朝向后方下侧的倾斜方向照射。

偏光板2可配置为其一面21与相位延迟镜4的前表面46相向。

并且,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为越向下越靠近。

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都可以配置为倾斜,在这种情况下,相位延迟镜4可配置为其前表面46向朝向前方上侧的方向倾斜,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为其背面52向朝向后方上侧的方向倾斜。

并且,偏光反射镜5和反射镜3可以向相同的方向设置。反射镜3可配置为其后表面33向朝向后方上侧的方向C倾斜,偏光反射镜5可配置为其前表面51相朝向前方下侧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及偏光板2的位置和配置角度、相位延迟镜4和偏光反射镜5的配置角度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不同,而其他结构和作用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因此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其详细说明。

以上说明只是示意性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的特性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形。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多个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来结束,与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思想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