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11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技术的发展和工业技术的进步,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日益降低、制造工艺的日益完善,TFT-LCD已经取代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成为平板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成为消费者心中理想的显示器件。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一般通过使用直下式背光源来实现动态可调背光,对直下式背光源包括的多个LED进行分区,并且分区域控制LED的开关,从而实现动态可调背光。但现有直下式背光源并不能很好的实现高色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高色域和动态可调背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内填充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由透光材料构成的容纳腔体和位于所述容纳腔体内的发光材料,所述容纳腔体的外壁与所述盲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材料包括量子点材料和荧光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盲孔的直径为100um~1000um,所述盲孔的深度为100um~1000um;所述容纳腔体的直径小于100um。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材料为玻璃或透明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入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扩散网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导光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入光面一侧的光源,所述光源激发所述发光材料发光。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包括LED阵列,每一LED对应至少一所述发光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LED阵列设置在透明基底上,所述透明基底背向所述LED阵列的一侧还设置有光反射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

位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上、遮挡所述发光单元的遮光金属图形。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遮光金属图形背向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的散射膜和/或增亮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盲孔内填充有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由透光材料构成的容纳腔体和位于容纳腔体内的发光材料,这样在背光模组的光源进行发光时,能够激发发光材料进行发光,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高色域;并且在导光板上直接进行发光材料的封装,节省膜材,有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进一步,容纳腔体的外壁与盲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能够在发光材料和导光板之间形成空气界面,满足发光材料发出的光线进行全反射的条件,使得发光材料发出的光线能够在空气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使得发光材料发出的光线从多个方向进入导光板,提高发光材料的光线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光线的均匀出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光反射层

2 透明基底

3 LED

4 封装胶

5 导光板

6 盲孔

7 扩散网点

8 发光材料

9 遮光金属图形

10 散射膜

11 增亮膜

12 容纳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源并不能很好的实现高色域的问题,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高色域和动态可调背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6,所述盲孔6内填充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由透光材料构成的容纳腔体12和位于所述容纳腔体12内的发光材料8。

本实施例在导光板5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6,盲孔6内填充有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由透光材料构成的容纳腔体12和位于容纳腔体12内的发光材料8,这样在背光模组的光源进行发光时,能够激发发光材料8进行发光,由发光材料8发出的光线作为光源,与直接利用LED作为光源相比,能够实现背光模组的高色域。

如图2所示,如果发光单元与盲孔6之间没有间隙,在透光材料采用玻璃制作时,由于导光板5和玻璃的折射率基本相等,因此,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在导光板5内不能发生全反射,光会从发光单元发出从而直接从导光板5中出射,导致背光模组的光效会下降,并且背光模组左右侧向的光会向两边出射,导致漏光。因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体12的外壁与所述盲孔6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这样能够在发光材料8和导光板5之间形成空气界面,满足发光材料8发出的光线进行全反射的条件,使得发光材料8发出的光线能够在空气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使得发光材料8发出的光线从多个方向进入导光板5,提高发光材料8的光线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光线的均匀出射。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材料8包括量子点材料和荧光材料,当然,发光材料8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在光线激发下发光的材料。

进一步地,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盲孔6,所述盲孔6的直径可以为100um~1000um,所述盲孔6的深度可以为100um~1000um,所述容纳腔体12的直径需要小于盲孔6的直径,因此,容纳腔体12的直径小于100um。在采用上述参数时,能够使得发光材料8的发光效率比较高。盲孔6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盲孔6的个数越多,填充的发光材料越多,背光模组所能提供的亮度越高,但同时也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制作成本,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盲孔6的个数。

盲孔6的剖面形状可以为圆柱形,还可以为圆台形。

具体实施例中,制作容纳腔体12的透光材料可以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当然,制作容纳腔体12的透光材料并不局限于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还可以为其他无色透光材料。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5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入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扩散网点7,扩散网点7可以对导光板5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有利于实现光线的均匀出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包括导光板5,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6,所述盲孔6内填充有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由透光材料构成的容纳腔体12和位于所述容纳腔体12内的发光材料8。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5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入光面一侧的光源,所述光源激发所述发光材料8发光。

本实施例中,在导光板5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6,盲孔6内填充有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由透光材料构成的容纳腔体12和位于容纳腔体12内的发光材料8,这样在背光模组的光源进行发光时,能够激发发光材料8进行发光,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高色域;并且在导光板5上直接进行发光材料8的封装,节省膜材,有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进一步,容纳腔体12的外壁与盲孔6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能够在发光材料8和导光板5之间形成空气界面,满足发光材料8发出的光线进行全反射的条件,使得发光材料8发出的光线能够在空气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使得发光材料8发出的光线从多个方向进入导光板5,提高发光材料8的光线的利用率,最终实现光线的均匀出射。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材料8包括量子点材料和荧光材料,当然,发光材料8还可以采用其他能够在光线激发下发光的材料。

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阵列排布有多个盲孔6,所述盲孔6的直径可以为100um~1000um,所述盲孔6的深度可以为100um~1000um,所述容纳腔体12的直径需要小于盲孔6的直径,因此,容纳腔体12的直径小于100um。在采用上述参数时,能够使得发光材料8的发光效率比较高。盲孔6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盲孔6的个数越多,填充的发光材料越多,背光模组所能提供的亮度越高,但同时也会增加背光模组的制作成本,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盲孔6的个数。

盲孔6的剖面形状可以为圆柱形,还可以为圆台形。

具体实施例中,制作容纳腔体12的透光材料可以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当然,制作容纳腔体12的透光材料并不局限于采用玻璃或透明树脂,还可以为其他无色透光材料。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导光板5与所述出光面相背的入光面上设置有多个扩散网点7,扩散网点7可以对导光板5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有利于实现光线的均匀出射。

具体地,所述光源包括设置在透明基底2上的LED阵列,每一LED3对应至少一所述发光单元,光源通过封装胶4与导光板5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LED直下式分布,可以单独对不同LED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动态可调背光。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LED3设置在透明基底2上,所述透明基底2背向所述LED3的一侧还设置有光反射层1,光反射层1可以将对导光板5出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光线从显示侧出射,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为了防止发光材料8在垂直方向上发光太强形成亮斑,如图1所示,在导光板5出光面上还设置有遮挡发光单元的遮光金属图形9。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位于所述遮光金属图形9背向所述导光板5的出光面一侧的散射膜10和/或增亮膜11。

在制作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时,首先在透明基底2上形成LED3,并将LED3及其走线在透明基底2上封装好;之后在导光板5上进行激光打孔,孔为盲孔6不通透,盲孔6直径为100um~1mm,盲孔6深度为100um~1mm,具体地,盲孔6的直径和深度可以由发光材料8在墨水中的发光效率、浓度以及出光效率等决定。具体地,盲孔6的剖面形状为圆柱形。

将发光材料8混合装在直径<100um的微型的小玻璃腔体里,将微型玻璃腔体进行封装,当然,除玻璃外,腔体还可以采用其它透明树脂材料制作,只要能够实现发光材料8的单独封装即可,微型玻璃腔体可以为圆柱形或圆台形。

将封装了发光材料8的微型腔体填充进导光板5上的盲孔6中,在微型腔体和盲孔6之间形成一个空气界面,从而满足导光板5的全反射条件,最终实现光线的均匀出射。之后可以在导光板5的出光面上依次制作遮光金属图形9、散射膜10和增亮膜11,从而完成背光模组的制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