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532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显示装置中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通常为侧边垂直入光,光线从灯条射出,通过导光板的配光形成均匀面光源,实现照明,由于侧边灯条发光角度的制约,容易有灯影问题;且当要求实现较高的亮度时,单侧灯条入光很难提供足够的光能,需要在导光板的另一侧边增加一个灯条,这样就形成了双侧边入光的方式,但是,在背光模组结构设计时,双侧入光的背光模组结构要求要有较高的结构精度,装配也需要很高的要求,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有两个灯条提供光能,且两个灯条的出光侧的表面成一定角度,两个灯条发出的光线相互配合,以提供入射角度较好的光线,且两个灯条发出光线互相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显示模组中的灯影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相交形成棱状凸起,且所述第一入光面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所在平面的夹角角度为30°~150°;

设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片;

设于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一侧的反射片;

设于所述导光板入光侧的灯条组,所述灯条组包括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其中,所述第一灯条的出光侧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设置,第二灯条的出光侧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

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入光侧的表面形成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第一入光面和第二入光面形成棱状凸起,其中,第一入光面所在平面和第二入光面所在平面相交形成夹角的角度呈30°~150°,导光板的入光侧设置两个灯条,第一灯条与第二灯条延长度方向互相平行设置,且第一灯条延伸方向的平面与第二灯条延伸方向的平面形成与棱状凸起的尖角相等的夹角,且第一灯条的出光侧与第一入光面相对,第二灯条的出光侧与第二入光面相对。则,第一灯条发射光线从第一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第二灯条发射光线从第二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两个灯条给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提供光能,可以使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能提供较高的亮度显示,且两个灯条的出光侧呈一定角度,则两个灯条发出的光线相互配合,可以解决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灯影问题。其中,上述两个灯条的出光侧的表面形成角度范围设置在30°~150°内,可以使两个灯条有更好的配合,使两个灯条发射的光线配合对解决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灯影问题的效果更好。

因此,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有两个灯条提供光能,且两个灯条的出光侧的表面成一定角度,两个灯条发出的光线相互配合,以提供入射较好的光线,且两个灯条发出光线互相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显示模组中的灯影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灯条和所述第二灯条均包括:PCB板、沿所述PCB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且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的多个灯珠、与所述PCB板电连接的端子。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灯条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灯条的灯珠与所述第一灯条的灯珠呈交错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灯条与所述第二灯条中的端子均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一端,且所述第一灯条设置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灯条未设置端子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一灯条未设置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灯条设置端子的一端相对。

优选地,沿所述第一灯条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灯条的每一个灯珠位于所述第一灯条的相邻的灯珠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导光板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的表面设有网点。

优选地,所述第一灯条为LED灯条,和/或,所述第二灯条为LED灯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胶框、背板,胶框与背板连接形成容置显示器件的容置空间,所述胶框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液晶面板,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任意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背板中与所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入光侧对应的侧板形成有与灯条组配合的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包括与第一灯条对应的第一斜板、与所述第二灯条对应的第二斜板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一灯条设于所述第一斜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一侧,所述第二灯条设于所述第二斜板朝向所述导光板第二入光面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胶框之间设有缓冲胶垫。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侧入光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组朝向导光板的一侧的侧视示意图。

图标:1-导光板;2-光学膜片;3-反射片;4-灯条组;5-胶框;6-背板;7-液晶面板;8-缓冲胶垫;11-棱状凸起;41-第一灯条;42-第二灯条;111-第一入光面;112-第二入光面;411-PCB板;412-灯珠;413-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导光板1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入光面111和第二入光面112,第一入光面111与第二入光面112相交形成棱状凸起11,且第一入光面111所在平面与第二入光面112所在平面的角度为30°~150°;设于导光板1出光面一侧的光学膜片2;设于导光板1背离出光面一侧的反射片3;设于导光板1入光侧的灯条组4,灯条组4包括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第一灯条41和第二灯条42;其中,第一灯条41的出光侧与第一入光面111相对设置,第二灯条42的出光侧与第二入光面112相对设置。

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的入光侧的表面形成第一入光面111和第二入光面112,第一入光面111和第二入光面112形成棱状凸起11,其中,棱状凸起11的尖角角度为30°~150°,即,第一入光面111和第二入光面112相交形成的角度呈30°~150°,导光板1的入光侧设置两个灯条,第一灯条41与第二灯条42延长度方向互相平行设置,且第一灯条41延伸方向的平面与第二灯条42延伸方向的平面形成与棱状凸起11的尖角相等的夹角,且第一灯条41的出光侧与第一入光面111相对,第二灯条42的出光侧与第二入光面112相对。则,第一灯条41发射光线从第一入光面111进入导光板1,第二灯条42发射光线从第二入光面112进入导光板1,两个灯条给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提供光能,可以使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能提供较高的亮度显示,且两个灯条的出光侧呈一定角度,则两个灯条发出的光线相互配合,可以解决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灯影问题。其中,上述两个灯条的出光侧的表面形成角度范围设置在30°~150°内,可以使两个灯条有更好的配合,使两个灯条发射的光线配合对解决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的灯影问题的效果更好。

因此,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有两个灯条提供光能,且两个灯条的出光侧的表面成一定角度,两个灯条发出的光线相互配合,以提供入射角度较好的光线,且两个灯条发出光线互相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侧入式显示模组中的灯影问题。

如图3所示,第一灯条41与第二灯条42均包括:PCB板411、沿PCB板41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设置且与PCB板411电连接的多个灯珠412、与PCB板411电连接的端子413。

具体地,PCB板411的材料为散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利于第一灯条41和第二灯条42的散热,利于延长第一灯条41和第二灯条42的使用寿命。

上述灯条组4中,如图3所示,沿第一灯条41长度方向上第二灯条42的灯珠412与第一灯条41的灯珠412呈交错排列设置。第二灯条42与第一灯条41的灯珠412在第一灯条41长度方向呈交错排列,使第一灯条41与第二灯条42发出光线亮度互补,可以增加入射光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导光板1的出光均匀度,有助于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解决灯影问题。

具体地,沿第一灯条41长度方向上第二灯条42的每一个灯珠412位于第一灯条41的相邻的灯珠412中间位置。使入射光的均匀性更好,对于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解决灯影问题的效果更好。

具体地,第一灯条41与第二灯条42中的端子413均设置在PCB板411的一端,第一灯条41设置端子413的一端与第二灯条42未设置端子413的一端相对,且第一灯条41未设置端子413的一端与第二灯条42设置端子413的一端相对。使两个灯条的两端对齐,便于对用于支撑灯条的结构的设置。

上述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的表面设有网点。可以有效提高导光板1的出光均匀度。

具体地,第一灯条41为LED灯条,和/或,第二灯条42为LED灯条。

具体地,反射片3的材料为发泡PET材料。发泡PET材料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保证光线顺利的沿导光板1传播,不被泄露出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胶框5、背板6,胶框5与背板6连接形成容置显示器件的容置空间,胶框5背离背板6的一侧设有液晶面板7,还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任意一种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置于容置空间内。

具体地,如图2所示,背板6中与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导光板1的入光侧对应的侧板形成有与灯条组4配合的弯折结构,弯折结构包括与第一灯条41对应的第一斜板、与第二灯条42对应的第二斜板和用于连接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的连接板;第一灯条41设于第一斜板朝向导光板1的第一入光面111的一侧,第二灯条42设于第二斜板朝向导光板1的第二入光面112的一侧。

上述显示装置中的有两个灯条提供光能,且两个灯条的出光侧的表面成一定角度,两个灯条发出的光线相互配合,以提供入射角度较好的光线,且两个灯条发出光线互相配合,可以有效提高显示装置的亮度,且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侧入光的显示装置中的灯影问题。

具体地,液晶面板7与胶框5之间设有缓冲胶垫8。当液晶面板7的显示画面的一侧受力时,缓冲胶垫8起到缓冲作用,可以对液晶面板7起保护作用。

具体地,背板6的材料为金属材料。背板6可以设置为铁背板6,铁背板6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和散热性能,有利于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