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5076发布日期:2018-08-04 14:2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全面屏产品以其超高的占屏比受到了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青睐,显示面板的占屏比越高,显示面板边框越窄,即要求显示面板周边布线占用的空间越小。

图1为现有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参见图1,方形换线部001沿x方向呈一行排布,第一扇出走线002通过方形的换线部001与第二扇出走线003连接,每条第二扇出走线003连接一条功能信号线004。然而,由于每一条第一扇出走线002输入的功能信号是确定的,因此,功能信号线004只能通过固定的换线部与一条第一扇出走线002连接,这将导致该阵列基板无法灵活布线,此外,由于方形的换线部001在x方向占用的空间很大,还会导致显示面板通过无法通过切角实现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实现显示面板灵活布线,节省布线占用的空间。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周边电路区;

多条功能信号线,在所述显示区内,所述多条功能信号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布;

多条第一扇出走线,多条第二扇出走线,多个换线部,所述多条第一扇出走线、多条第二扇出走线以及所述多个换线部分别位于所述周边电路区,每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均通过一所述换线部与一条所述第二扇出走线连接,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和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异层设置,每条所述第二扇出走线均与一条所述功能信号线连接;

第一换线部行,第二换线部行,所述第一换线部行和所述第二换线部行分别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均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换线部,所述第二换线部行位于所述第一换线部行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二换线部行连接的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换线部行连接的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交叉。

可选的,所述多条功能信号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和多条触控信号线。

可选的,所述多个换线部包括多个第一换线部和多个第二换线部,所述第一换线部位于所述第一换线部行,所述第二换线部位于所述第二换线部行;

每个所述第一换线部均通过一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

每个所述第二换线部均通过一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与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连接。

可选的,该阵列基板还包括多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扫描信号线;

所述第一扇出走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换线部行连接的每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均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换线部行连接的所述第二扇出走线交叉。

可选的,该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周边电路区的驱动电路和至少一条第三扇出走线,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扇出走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所述驱动电路之间;

每条所述第一扇出走线均与所述驱动电路连接;

每条所述第三扇出走线均分别与所述驱动电路以及一条同层设置的所述功能信号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所述第三扇出走线,在所述第一换线部行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三扇出走线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间隔排布。

可选的,所述换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最大长度大于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长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通过将每条第一扇出走线均通过一换线部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连接,第一扇出走线和第二扇出走线异层设置,每条第二扇出走线均与一条功能信号线连接;将第一换线部行和第二换线部行分别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线部,第二换线部行位于第一换线部行靠近显示区的一侧;其中,第二换线部行连接的至少一条第一扇出走线,与至少一条第一换线部行连接的第二扇出走线交叉,解决了现有显示面板布线占用空间大,无法实现窄边框,以及无法灵活布线的问题,实现了显示面板布线占用空间小,可实现窄边框,以及布线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窄边框设计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所示阵列基板沿AA′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参见图2,该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00和围绕显示区100的周边电路区200;

多条功能信号线110,在显示区100内,多条功能信号线100沿第一方向y延伸且沿第二方向x排布;

多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多条第二扇出走线130,多个换线部140,多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多条第二扇出走线130以及多个换线部140分别位于周边电路区200,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均通过一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第一扇出走线120和第二扇出走线130异层设置,每条第二扇出走线130均与一条功能信号线110连接;

第一换线部行300,第二换线部行400,第一换线部行300和第二换线部行400分别沿第二方向x延伸,且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线部140,第二换线部行400位于第一换线部行300靠近显示区100的一侧;其中,

第二换线部行400连接的至少一条第一扇出走线120,与至少一条第一换线部行300连接的第二扇出走线130交叉。

其中,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的一端均通过一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其另一端用于输入功能信号。由于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均通过一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且每条第二扇出走线130均与一条功能信号线110连接,因此,功能信号线110可将功能信号输出至显示区100的各功能单元(区域)。示例性地,功能信号线110可选为数据信号线或扫描信号线,用于传输数据信号或扫描信号至像素单元,实现显示功能,或者功能信号线110为触控信号线,用于传输触控信号至触控单元,例如传输触控信号至触控电极,实现触控功能。换线部140用于实现位于不同层的两条走线的电连接。

由于第二换线部行400位于第一换线部行300靠近显示区100的一侧;且第一扇出走线120和第二扇出走线130异层设置,因此在第二换线部行400和第一换线部行300之间的区域500,第一扇出走线120和第二扇出走线130可以交叉布线。在阵列基板布线过程中,由于第一扇出走线120可以在第二换线部行400和第一换线部行300之间的区域500与第二扇出走线130交叉,因此第一扇出走线120可通过第二换线部行400中任意一个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现有技术中,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通过换线部140连接的第二扇出走线130的位置基本上已经固定,第一扇出走线120只能通过固定的换线部140和固定的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不能灵活的选择,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扇出走线120可通过第二换线部行400中任意一个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进而实现向合适的功能信号线110传输信号,布线更为灵活。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布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布线结构示意图,图3和图4提供的两种布线结构的区别在于针对同一个第一扇出走线120,分别通过第二换线部行400中不同的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具体地,以其中一个第一扇出走线120的布线过程为例,该第一扇出走线120位于周边电路区200内的第一区域600内,用于输入功能信号S1,参见图3和图4,在图3中,位于第一区域600的一条第一扇出走线120通过第二区域700的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因此用于输出功能信号S1的功能信号线110排布在显示区100内的800区域;在图4中,位于第一区域600的第一扇出走线120通过第三区域900的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因此用于输出功能信号S1的功能信号线110排布在显示区100内的010区域,由此可知,第一扇出走线120通过与第二换线部行400中的不同的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可实现多种功能信号线110的布线连接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均通过一换线部140与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连接,第一扇出走线120和第二扇出走线130异层设置,每条第二扇出走线130均与一条功能信号线110连接;将第一换线部行300和第二换线部行400分别沿第二方向x延伸,且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线部140,第二换线部行400位于第一换线部行300靠近显示区100的一侧;其中,第二换线部行400连接的至少一条第一扇出走线120,与至少一条第一换线部行300连接的第二扇出走线130交叉,解决了现有显示面板无法灵活布线,浪费布线空间的问题,实现了显示面板灵活布线,由于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换线部行300和第二换线部行400两行换线部,因此相比于现有显示面板具有一行换线部,可以减少换线部140在第二方向x上占用的空间,实现了节省布线占用空间。

请继续参见图2,可选的,该阵列基板还包括驱动电路310,驱动电路310包括多个端口,多个端口可用于输出不同的功能信号,驱动电路310可以是驱动芯片,多个端口为多个引脚,一般地,在驱动电路310上,除了设置用于输出功能信号功能引脚,还设置有浮接引脚(dummy pin),用于连接显示区100的浮接走线以实现遮光或释放静电等作用,由于浮接引脚通常设置在驱动电路310沿第二方向x的边缘的位置,因此,现有的阵列基板只能将浮接走线排布在阵列基板的的显示区100的边缘区域,在阵列基板显示区100的中间区域排布浮接走线将需要进行跨线,布线复杂,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扇出走线120可以在第二换线部行400和第一换线部行300之间的区域500与第二扇出走线130交叉,因此浮接走线可以方便地排布在阵列基板的中间区域,实现了显示面板灵活布线,节省布线占用空间。

可选的,在图2中,换线部140沿第一方向y的最大长度大于其沿第二方向x的最大长度。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节省阵列基板的周边电路区200在第二方向x上的布线空间,实现显示面板的下窄边框设计。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窄边框设计的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参见图5,示例性地,阵列基板的下边框设计为带缺角011,可选的,阵列基板的下边框还可以设计为圆弧形等。阵列基板的下边框设计为带缺角011之后,下边框的空间较小,由于现有的阵列基板采用的方形的换线部占用空间大,因此无法实现如图5所示的设计,而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由于换线部140沿第一方向y的最大长度大于其沿第二方向x的最大长度,可以更加节省阵列基板在第二方向x上布线空间,可以满足显示面板下窄边框的设计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3、图4和图5中,功能信号线110、第一扇出走线120、第二扇出走线130和换线部140的个数,以及功能信号线110的布线方式均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参见图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换线部行400连接的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均与至少一条第一换线部行300连接的第二扇出走线120交叉。通过设置第二换线部行400连接的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均与至少一条第一换线部行300连接的第二扇出走线120交叉,可以减少相邻换线部140之间同层设置的扇出走线的个数,减小相邻换线部140之间的间距,达到进一步节省布线占用空间的效果。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参见图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多条功能信号线110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111和多条触控信号线112。在实际应用中,可选的,数据信号线111和触控信号线112的数量比可以为2:1或3:1设置,其中2:1的设置可以用于高分辨率显示面板的设计。

多个换线部140包括多个第一换线部141和多个第二换线部142,第一换线部141位于第一换线部行300,第二换线部142位于第二换线部行400。一般情况下,一条数据信号线111对应阵列基板显示区100构成显示面板的一列子像素单元,该条数据信号线111为对应的一列子像素单元传输数据信号,数据信号线111以固定的方式在显示区100上排布。因此,可选的,每个第一换线部141均通过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与一条数据信号线111连接;每个第二换线部142均通过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与一条触控信号线1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第二换线部142均通过一条第二扇出走线130与一条触控信号线112连接,每个第二换线部142均通过一条第一扇出走线120与驱动电路310上的触控信号引脚连接,由于在第二换线部行400和第一换线部行300之间的区域500,第一扇出走线120和第二扇出走线130可以交叉布线,因此可实现触控信号线112的灵活排布,节省布线占用的空间。

请继续参见图7,可选的,阵列基板还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x延伸并沿第一方向y排布的扫描信号线150;图8为图7所示阵列基板沿AA′的剖视图,参见图7和图8,第一扇出走线120与扫描信号线150同层设置,也就是说,第一扇出走线120和扫描信号线150可以在同一道工艺中形成。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简化工艺制程,减小阵列基板的厚度。在图8中,阵列基板还包括衬底012,以及扫描信号线150和数据信号线111之间设置的绝缘层013、01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俯视图,参见图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该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周边电路区200的驱动电路310和至少一条第三扇出走线220,驱动电路310位于第一扇出走线120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第三扇出走线220位于显示区100和驱动电路210之间;每条第一扇出走线120均与驱动电路310连接;每条第三扇出走线220均分别与驱动电路310以及一条同层设置的功能信号线110连接。

在该阵列基板中,第三扇出走线220的一端与驱动电路210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条同层设置的功能信号线110,即功能信号线110可不需要经过换线部140直接与同层的第三扇出走线220连接,使阵列基板的布线方式更灵活,更加节省布线占用空间。

请继续参见图9,可选的,阵列基板包括多条第三扇出走线220,在第一换线部行300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第三扇出走线220与第一扇出走线120间隔排布。由于第三扇出走线220与第一扇出走线130间隔排布,第三扇出走线220与第一扇出走线120异层设置,在第一换线部行300远离显示区100的一侧,相邻的第一扇出走线120和第三扇出走线220的间距可以做的很小,甚至在垂直于阵列基板的方向,相邻的第一扇出走线120和第三扇出走线220之间可以交叠,充分利用显示面板周边电路区200在第二方向x上的布线空间,使阵列基板的布线方式更灵活,进一步节省布线占用空间。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0,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610,还包括与阵列基板610相对设置的基板为封装盖板或者薄膜封装层,在图10中,示例性地,显示面板中与阵列基板610相对设置的基板为封装盖板620。其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多个有机发光结构611,所有的有机发光结构611可以位于阵列基板610上并呈阵列排布。有机发光结构611可以包括阴极、阳极和位于阴极与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而有机发光层可以包括发光材料层和辅助发光层,辅助发光层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个。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有机发光层中的发光材料层,从而在发光材料层中进行迁移、复合并衰减而发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1,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610,还包括与阵列基板610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810,阵列基板610和彩膜基板810之间还包括液晶层910,且液晶层910包含多个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从而控制背光源(图中未示出)发出的光线透过液晶显示面板出射时的发光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是柔性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6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显示装置710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72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71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72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710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可选的,显示装置710可以为图12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