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6061发布日期:2018-12-05 16:2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要求越来越严苛,不仅外观设计要求多样化,而且对于屏占比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全面屏技术通过超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可以达到≥90%的屏占比,在机身不变的情况下,显示面积最大化,显示效果更加惊艳,符合用户需求。现有技术中,基于全面屏的结构设计,需要在面板显示区域中打孔以安装摄像头、听筒、感应器等,但是,当全面屏显示产品采用侧边式背光源时,由于在显示区域打孔,光不能直接绕到孔的后部(远离背光源一侧),这样,光线不能照射到孔的后部区域,在孔的后部会出现暗区和暗影,所以孔的前部(靠近背光源一侧)的亮度会高于孔的后部的亮度,而且随着孔的尺寸变大,孔的前部和孔的后部的亮度差异越大。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侧边式背光源全面屏显示产品挖孔区周围的区域亮度存在差异,造成显示亮度不均,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提高显示产品的亮度均一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任一侧的背光源;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至少一个镂空部;所述阵列基板具有第一显示区以及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围所述镂空部,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边界线和所述镂空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沿所述镂空部的轴心线,将所述第一显示区划分为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背光源的远端,所述第二子区域位于所述背光源的近端;

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一子区域位于所述背光源的远端,所述第二子区域位于所述背光源的近端,即所述第一子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子区域远离所述背光源,由于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从而可以提高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端的第一子区域的亮度,进而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与第二子区域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对第一子区域进行亮度补偿的情况下,显示装置背光光路仿真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偿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单位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补偿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单位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补偿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单位像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子区域和第二子区域像素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任一侧的背光源1;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2,所述阵列基板2包括至少一个镂空部3;所述阵列基板2具有第一显示区4以及第二显示区5,所述第一显示区4包围所述镂空部3,所述第一显示区4与所述第二显示区5的边界线和所述镂空部3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值;

沿所述镂空部的轴心线6,将所述第一显示区4划分为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所述第一子区域7位于所述背光源1的远端,所述第二子区域8位于所述背光源1的近端;即所述第一子区域7相对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远离所述背光源1;

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开口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开口率;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的穿透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从而可以提高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端的第一子区域的亮度,进而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与第二子区域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镂空部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圆形。图1中,镂空部3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圆形,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边界线围成一圆形,轴心线6平行于显示面板设置背光源1的一侧,这样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面积,且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沿轴心线6对称。

当镂空部正投影为圆形时,可在镂空部设置摄像头等形状为圆形元件,这样镂空部的形状可与元件形状匹配,从而保证显示装置中需要设置元件的非显示区面积最小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只是以阵列基板包括一个镂空部3,且镂空部3的正投影为圆形进行举例说明,实际上,对于一个显示装置,阵列基板2可包括多个镂空部3,从而可以设置多个元件,不同镂空部3的形状可不同,每一镂空部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的元件的形状进行具体设计。显示面板的镂空部3可通过在阵列基板2上挖孔的方式形成,也可以通过在需要形成镂空部的区域通过光刻图形的方式形成,本申请不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以第一显示区4和第二显示区5的边界线围成一圆形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第一显示区4和第二显示区5的边界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可根据镂空部的形状进行具体划分。而第一显示区4和第二显示区5的边界线到镂空部3边缘的距离小于预设值,从而可以在显示区4划分出需要调节像素开口率和/或像素穿透率的第一子区域7,该预设值可根据镂空部3的形状、尺寸进行具体选择。此外,第一显示区4的面积大小与镂空部3的尺寸等因素有关。

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区域7像素的透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像素的透光面积。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子区域7像素开口率大于第二区域8像素开口率,进而可以提高位于所述背光源1远端的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进而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7与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以镂空部3在阵列基板2上的正投影为圆形为例,第一显示区4像素排列如图2所示,单位像素开口区9即为该像素的透光区,从图2中可以看出,第一子区域7中所有像素的开口区面积大于第二子区域8中所有像素的开口区面积,从而第一子区域7像素的透光面积大于第二子区域8像素的透光面积。

可选地,定义a为所述第一子区域7像素的透光面积,b为所述第二子区域8像素的透光面积,所述第一子区域7像素的透光面积与所述第二子区域8像素的透光面积满足如下条件:

a=b×k;

其中,k为预设参数,k>1。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像素开口率一致且像素穿透率一致的情况下,会出现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高于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参数k便可以根据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来进行具体设置。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具体差值与镂空部尺寸等有关,可以通过仿真模拟或具体实验来预先确定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具体差值,例如,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值为a,则,k=1+a。这样,a=b×k相当于对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进行补偿,由于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的面积相等,便从而可以消除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显示区4中,沿所述镂空部3的半径延伸方向,单位像素的透光面积逐渐增大,和/或单位像素的尺寸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镂空部3在阵列基板2上的正投影为圆形等非矩形时,包围镂空部3的第一显示区4容易出现显示锯齿,对于镂空部3在阵列基板2上的正投影为圆形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如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根据镂空部3的形状,对镂空部3周围的像素重新设计,沿所述镂空部3的半径延伸方向,单位像素的透光面积和单位像素的尺寸均逐渐增大,从而可以消除镂空部周围的显示锯齿,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

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背光源设置在显示面板底部,即显示装置采用侧入式背光源,当不对图1中第一子区域7进行开口率和/或穿透率进行调节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背光光路仿真图如图3所示,图3中圆形黑色区域即为镂空部3,镂空部3上方白色虚线围成的区域亮度低于第二子区域。可选地,使得图1中的所述第一子区域7包括补偿区域10,即将镂空部3上方白色虚线围成的区域作为补偿区域10,所述补偿区域10用于对其进行亮度补偿使得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一致;

其中,所述补偿区域10由经过三个点的线段围成,所述三个点包括:位于所述镂空部3边缘的两个点,以及在与所述轴心线6垂直的直线11上的一个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仅对第一子区域7中的补偿区域10进行亮度补偿,便可以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7与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补偿区域10的形状和面积与镂空部3的形状和面积有关。对补偿区域10进行亮度补偿使得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一致,例如,可以使得补偿区域10的开口率,大于第二子区域8或第一显示区4除补偿区域10之外与补偿区域面积相等的区域的开口率。具体地,可以使得补偿区域10像素透光面积大于第二子区8域或第一显示区4除补偿区域10之外与补偿区域10面积相等的区域的透光面积。进一步的,定义补偿区域10的透光面积为a’,第二子区域8或第一显示区4除补偿区域10之外与补偿区域10面积相等的区域透光面积为b’,可以使a’=b’×k;其中,k为预设参数,k>1。预设参数k与上述内容中涉及到预设参数k一致,再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4所示,镂空部3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为圆形,所述第一显示区4中,所述像素以第一像素间距h1沿第一方向x排列,所述像素以第二像素间距h2沿所述第二方向y排列,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交叉,图4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多条第一黑矩阵12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的多条第二黑矩阵13,此种情况,为了实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开口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开口率,可以使得图4中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第一黑矩阵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第一黑矩阵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和/或,还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第二黑矩阵13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第二黑矩阵13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宽度。

即通过调整第一黑矩阵12和/或第二黑矩阵13的宽度,从而调节像素透光面积,使得第一子区域7的透光面积大于第二子区域8的透光面积,实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开口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开口率,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7与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

在对阵列基板的像素进行具体设计时,可以仅对补偿区域10进行亮度补偿,即仅调节图4中补偿区域10第一黑矩阵12和/或第二黑矩阵13的宽度。具体地,对补偿区域10中的第一黑矩阵12和/或第二黑矩阵13的宽度进行调节如图5~7所示。如图5所示,补偿区域10中至少部分第一黑矩阵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h3,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第一黑矩阵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h4;或者如图6所示,补偿区域10中的至少部分第二黑矩阵13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宽度h5,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第二黑矩阵13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宽度h6;或者如图7所示,补偿区域10中至少部分第一黑矩阵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h3,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第一黑矩阵12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的宽度h4,且补偿区域10中至少部分第二黑矩阵13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宽度h5,小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第二黑矩阵13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的宽度h6。从而采用图5~7提供的任一方案对补偿区域10进行亮度补偿,补偿区域10的单位像素开口区9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区域8单位像素开口区9的面积,即补偿区域10的单位像素的透光面积大于第二子区域8单位像素的透光面积,从而可以实现第一子区域7像素透光面积大于第二子区域8像素透光面积,进而实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开口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开口率。

可选地,所述像素包括具有多个条状电极(slit)的像素电极,在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像素进行具体设计时,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显示区4中所述像素电极具有的条状电极14的数目相同,第一子区域7和第二子区域8中的像素电极均具有4根条状电极14,且所述第一子区域7所述条状电极14的宽度h7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所述条状电极14的宽度h8。从而,这样,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的穿透率,从而可以提高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端的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进而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7与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像素包括具有多个条状电极的像素电极,在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像素进行具体设计时,如图9所示,第一子区域7每一像素电极具有4根条状电极14,第二子区域8每一像素电极具有3根条状电极14,所述第一子区域7每一像素电极中所述条状电极14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每一像素电极中所述条状电极14的数目。从而,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的穿透率,从而可以提高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端的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进而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7与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所述像素包括具有多个条状电极的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一子区域中,至少部分像素电极中条状电极的数目等于所述第二子区域至少部分像素电极条状电极的数目,且对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一显示区中条状电极数目相等的像素电极,所述第一子区域中所述条状电极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中所述条状电极的宽度;所述第一子区域中,至少部分像素电极中所述条状电极的数目大于所述第二子区域至少部分像素电极中所述条状电极的数目。即在对于本申请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像素进行具体设计时,第一子区域7既可以同时包括图7和图8中所示的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电极。从而,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7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8的像素的穿透率,从而可以提高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端的第一子区域7的亮度,进而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7与第二子区域8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极的材料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开口率;和/或,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像素的穿透率,从而可以提高位于所述背光源远端的第一子区域的亮度,进而降低甚至消除第一子区域与第二子区域的亮度差异,提高显示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和用户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