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板支承件、背光单元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2308发布日期:2019-01-29 16:5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扩散板支承件、背光单元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7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7-0093026号的优先权,其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的一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

本文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扩散板支承件、背光单元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已经发展成为基于信息的社会,用户对于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的各种需求在不断增加,并且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正在被利用。

在这些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布置液晶并且根据施加到液晶的电压改变液晶的排列来表现颜色和灰度级。此处,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包括诸如背光单元的结构,该背光单元被配置成将光发射到布置在显示面板中的液晶。

背光单元可以包括发光的光源装置,并且光源装置可以根据背光单元的类型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一侧(边缘型)或者显示面板的下侧(直下型)。

此处,在背光单元为直下型的情况下,光源装置设置在容纳背光单元的部件的底盖的顶表面上,以及对从光源装置发射的光进行扩散的扩散板可以被设置成与光源装置分开。此外,为了防止扩散板下垂,在底盖的顶表面与扩散板的底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用于支承扩散板的扩散板支承件。

扩散板支承件被紧固并固定至底盖并具有突出形状。扩散板支承件可以支承扩散板的底表面。

此外,由于扩散板支承件被设置成防止扩散板下垂,所以扩散板支承件可以设置在扩散板的未被底盖支承的底盖的中心区域(或除边缘之外的区域)。

因此,扩散板支承件可以位于光源装置未被设置在底盖的中心区域中的位置处,并且扩散板支承件以支承扩散板的形式设置在底盖和扩散板之间。因此,扩散板支承件可能阻碍从光源装置发射的光到达扩散板。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透明的扩散板支承件。

然而,当使用透明扩散板支承件时,可能会通过扩散板支承件所紧固至的底盖中的孔发生漏光。因此,存在从光源装置发射的光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背景下,本文公开的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以使显示装置的上封装层最小化以减少接合时的开裂,由此减少对基板的损坏。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扩散板支承件,该扩散板支承件能够防止背光单元的背侧漏光而不干扰从背光单元的光源装置发射的光的移动路径,并且提供一种包括扩散板支承件的背光单元和包括扩散板支承件的电子设备。

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刚性扩散板支承件,其能够在扩散板支承件紧固至底盖时防止支承扩散板的扩散板支承件的损坏。

在一个方面,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背光单元,该背光单元包括:底盖,设置在底盖上的光源,设置成与光源间隔开的扩散板,紧固至底盖并配置成支承扩散板的扩散板支承件。扩散板支承件包括:透明支承部,其被配置成支承扩散板的底表面;不透明基部,其连接至支承部的下端;以及紧固部,其连接至基部的底表面并穿过底盖,使得所述紧固部的一部分位于底盖下方。

另一方面,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扩散板支承件,该扩散板支承件包括:具有突出形状的透明支承部;透明连接部,其从支承部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沿垂直方向弯曲;不透明基部,其具有侧表面,所述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连接部的端部;以及不透明紧固部,其从基部的底表面突出。

另一方面,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扩散板支承件,该扩散板支承件包括:具有突出形状的透明支承部;不透明基部,其连接至支承部的下端并且具有比支承部的下端的面积更宽的面积;以及从基部的底表面突出的不透明紧固部。

另一方面,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被配置成向显示面板的下部提供光。背光单元包括:光源;扩散板,其被设置成与光源间隔开;底盖,其被配置成在其中容纳光源和扩散板;以及扩散板支承件,其紧固至底盖并且被配置成支承扩散板。扩散板支承件包括:透明支承部,其配置成支承扩散板的底表面;透明连接部,其从支承部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沿垂直方向弯曲;不透明基部,其具有侧表面,所述侧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至连接部的端部;以及紧固部,其连接至基部的底表面并穿过底盖,使得紧固部的一部分位于底盖下方。

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案,通过使扩散板支承件中的支承扩散板的部分为透明的,可以防止扩散板支承件干扰从光源装置发射的光的移动路径。

此外,通过使得扩散板支承件的紧固至底盖的部分不透明,可以防止通过扩散板支承件所紧固至的底盖的孔发生漏光。

此外,通过增加在扩散板支承件中透明支承部和不透明紧固部连接的部分处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扩散板支承件的支承部和紧固部在扩散板支承件的紧固期间剥离。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的截面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的第一实施方案的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设置在背光单元中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6是示出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紧固至底盖的方法的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图;

图8和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的其他示例的图;以及

图10是示出测试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和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在旋转紧固期间是否损坏的结果的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案。在用附图标记指示附图的元件时,尽管相同的元件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但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此外,在本公开的以下描述中,当其可能使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时,将省略对本文中包含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

此外,当描述本公开的部件时,可以在本文中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等的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部件与其他部件,并且相应部件的属性、次序、顺序等不受相应术语的限制。在描述某个结构元件“连接至”、“耦接至”另一个结构元件或与另一个结构元件“接触”的情况下,应该理解为另一个结构元件可以“连接至”、“耦接至”所述结构元件或与所述结构元件“接触”,以及所述某个结构元件直接连接至另一个结构元件或与另一个结构元件直接接触。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100的示意性配置的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10,其被配置成显示图像;背光单元,其被配置成向显示面板110发射光;底架单元(chassisunit),其被配置成紧固显示装置100的每个部件,等等。

显示面板110可以包括其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各种信号线等的第一基板111,其上设置有滤色器的第二基板112等。

背光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下方并且被配置成向显示面板110发射光的光源装置140。

背光单元可以是其中光源单元140位于显示面板110下方的直下型(adirecttype)或者其中光源单元14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一侧上的边缘型(anedgetype)。

图1示出了背光单元是直下型的情况,其中包括光源和透镜的光源单元14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0下方。

当背光单元是边缘型时,光源装置140设置在显示面板110的一侧上并且可以包括导光板(未示出),该导光板被配置成将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引导到显示面板110。

背光单元可以包括诸如光源装置140的透镜或用于将光扩散到导光板的上部的扩散片的至少一个片(或扩散板120),并且可以包括在光源装置140或导光板下方的反射器(未示出)等以用于提高光源的光效率。

此处,为了防止扩散板120向下下垂,在扩散板120下方可以设置有支承扩散板120的扩散板支承件150。

这样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设置在光源装置140之间并且可以具有用于支承扩散板120的下部的结构。

底架单元可以用于紧固或保护显示面板110、背光单元等的部件,并且可以包括引导面板(未示出)、底盖130等。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当显示装置100中背光单元是直下型时背光单元的结构的示例。

参照图2,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背光单元可以包括光源装置140、设置成与光源装置140分开的扩散板120以及被配置成容纳光源装置140、扩散板120的底盖130,等等。

此外,作为用于支承扩散板120的结构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设置在扩散板120与底盖130之间。

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被紧固并固定到底盖130中的孔,并且可以具有突出形状以支承扩散板120的底表面。

由于扩散板支承件150被设置成防止扩散板120下垂,所以扩散板支承件可以设置在底盖130的扩散板120不受底盖130支承的中心区域中。

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设置在其中底盖130的顶表面上未设置有光源装置140的位置处。

因此,扩散板支承件150可能阻碍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到达扩散板120。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以使用透明扩散板支承件150。然而,当使用透明扩散板支承件150时,存在通过扩散板支承件150所紧固至的底盖130中的孔可能发生漏光的问题。

本实施方案提供防止在底盖130的背侧上发生漏光而不干扰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的扩散的扩散板支承件15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第一实施方案。

参照图3,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包括具有突出形状并且被配置成支承扩散板120的支承部151、连接至支承部151的下端的基部152以及从基部152的底表面突出的紧固部153。

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支承部151支承扩散板120的底表面以防止扩散板120下垂,并且可以由透明材料形成。

当支承扩散板120的底表面时,位于底盖130和扩散板120之间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支承部151由透明材料制成,使得支承部151不干扰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的扩散。

连接至支承部151的下端的基部152可以具有比支承部151的下端的面积更大的面积。

此外,与支承部151不同,基部152可以由不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基部152可以被配置成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

从基部152的底表面突出的紧固部153可以具有从基部152的底表面突出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结构。紧固部153可以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并且可以由与基部152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就是说,基部152和紧固部153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并且可以一体地形成。

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通过紧固部153的结构紧固至形成在底盖130中的孔。

例如,通过在紧固部153穿过形成在底盖130中的孔之后旋转紧固部153,可以将扩散板支承件150紧固并固定到底盖130。

当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紧固部153被定位在底盖130中的孔中和底盖130中的孔下方。此外,连接至紧固部153的基部152被定位在底盖130的顶表面上。

因此,当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扩散板支承件150的基部152覆盖底盖130中的孔,并且由于基部152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所以能够防止通过底盖130中的孔发生漏光。

也就是说,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被配置成支承扩散板120并位于底盖130和扩散板120之间的支承部151由透明材料制成并且当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不透明基部152被设置成覆盖底盖130中的孔。

因此,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防止通过底盖130中的孔发生漏光而不干扰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的扩散。

扩散板支承件150还可以包括用于连接支承部151和基部152以有助于紧固至底盖130的结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第二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扩散板支承件150还包括在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支承部151与基部152之间的连接部154。

参照图4,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包括:支承部151,其具有突出形状并且被配置成支承扩散板120;弯曲连接部154,其在支承部151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基部152,其具有侧表面,所述侧表面至少部分地连接至连接部154;以及从基部152的底表面突出的紧固部153。

支承部151由透明材料制成,使得支承部151可以支承扩散板120的底表面而不干扰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的扩散。

连接部154可以在支承部151的下端处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可以沿垂直方向弯曲以连接至基部152的侧表面。

例如,如图4所示,连接部154可以在支承部151的下端处沿相反方向延伸并且可以向下弯曲以连接至基部152的相反侧表面。

支承部151和基部152可以通过连接部154彼此间隔开,并且连接部可以用作手柄,由此在紧固扩散板支承件150时有助于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旋转。

此外,由于连接部154由透明材料制成,因此连接部154可以不干扰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的扩散。

此时,连接部154可以由与支承部151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与支承部151一体地形成。即,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可以由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另选地,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形成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彼此连续连接的结构。

基部152在相对的侧表面上连接至连接部154以支承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并且可以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当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基部152被设置成覆盖底盖130中的孔,以防止通过底盖130中的孔发生漏光。

也就是说,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防止光扩散受到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的干扰,并且可以通过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基部152来防止底盖130的背侧的漏光。

此外,通过连接部154的结构可以有助于扩散板支承件150与底盖130的紧固。

图5示出了设置有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背光单元的示例。

参照图5,当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突出支承部151支承扩散板120以防止扩散板120下垂。

此外,由于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由透明材料制成,所以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不干扰从光源装置140发射的光的扩散。

当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扩散板支承件150的基部152被设置成覆盖底盖130中的孔,并且紧固部153位于在底盖130中的孔内部和底盖130中的孔下方。

此处,由于基部152和紧固部153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因此可以防止通过扩散板支承件150所紧固至的底盖130中的孔发生漏光。

由于扩散板支承件150由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制成,因此可以通过双注入法来制造这种扩散板支承件150。

例如,在使用透明材料形成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之后,可以使用不透明材料形成基部152和紧固部153。也就是说,通过借助一次注射成型形成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以及借助二次注射成型形成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基部152和紧固部153,可以形成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的部分和由不透明材料形成的部分的扩散板支承件150。

因此,通过一起使用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来构成扩散板支承件150,能够防止通过扩散板支承件150引起的光扩散干扰、背侧漏光等。然而,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部分和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可能不牢固。

因此,当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在透明材料部分和不透明材料部分之间的边界处可能发生损坏。

图6示出了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紧固至底盖130的方法的示例,其中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的情况。

参照图6,为了将扩散板支承件150紧固至底盖130,将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紧固部153插入到底盖130的孔中,并且用手保持并旋转连接部154,使得扩散板支承件150可以固定到底盖130。

因此,在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连接部154的端部与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基部152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可能发生损坏,并且因此透明材料部分和不透明材料部分可能彼此分离。

本实施方案提供了能够防止光扩散的干扰和背侧漏光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并且还提供了能够防止扩散板支承件在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紧固期间被损坏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结构。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第三实施方案。具体地,图7示出了其中连接部154和基部152之间的边界部分被加强以防止扩散板支承件150在旋转紧固期间被损坏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示例。

参照图7,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包括:具有突出形状的透明支承部151;在支承部151的下端部分水平延伸并沿垂直方向弯曲的透明连接部154;不透明基部152,其侧表面部分地连接至连接部154;以及不透明紧固部153,其从基部152的下部突出。

由于支承部151和连接部154由透明材料制成,因此它们可以一体地形成。此外,基部152和紧固部153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并且通过双注射成型与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部分一体地形成。

此处,连接部154可以具有从其中连接部154与基部152连接的边界部分延伸并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的结构。另选地,连接部154可以具有至少部分地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和顶表面或者侧表面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看起来好像基部152的与连接部154相交的部分的一部分被制成透明的。

因此,连接部154可以包括将支承部151与基部152彼此连接的部分,以及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的部分。连接部154的将支承部151与基部152彼此连接的部分可具有沿垂直方向弯曲的形状,连接部154的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的部分可具有沿水平方向弯曲的形状。

此外,连接部154的将支承部151与基部152彼此连接的部分的宽度可以宽于连接部154的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的部分的宽度。即,连接部154的将支承部151与基部152彼此连接的部分可具有相对宽的宽度以用于刚性。而连接部154的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的部分可具有相对窄的宽度以提高刚性而防止漏光。

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连接部154可以形成为从连接部和基部152之间的边界延伸并包围基部152以增加连接部154和基部152之间的接触面积的结构。也就是说,连接部154和基部152可以在比连接部154的宽度更宽的范围内彼此接触。

通过增加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连接部154和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基部152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结构在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旋转紧固期间在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结构之间的边界处彼此分离。也就是说,通过增加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抗旋转力的力增大,使得防止扩散板支承件150在其旋转紧固过程中被损坏。

加强连接部154和基部152之间的边界部分的结构可以应用于连接部154和基部152的所有边界部分。

例如,如图7所示,连接至基部152的第一侧表面10的连接部154可以沿第一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延伸以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即,连接部154可以具有包围基部152的第一侧表面10的周缘侧表面和第一侧表面10的结构。

连接至基部152的第二侧表面20的连接部154可以具有沿第二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延伸且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的结构,从而包围基部152的第二侧表面20的周缘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20。

因此,通过加强连接部154连接至基部152的每个边界,可以防止连接部154和基部152在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旋转紧固期间通过旋转力彼此分离。

用于连接部154和基部152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加强设计可以制成各种结构。

图8和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的加强设计结构的其他示例的图。

参照图8,在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中,连接部154在与基部152连接的边界部分中沿一个方向延伸。加强设计结构可以被配置成使得连接部在两个边界部分中沿相同方向(例如沿顺时针方向)延伸并且包围基部152的侧表面。

具体地,加强结构可以被配置成使得连接部154在其中连接部154与基部152连接的两个边界部分中的一个中沿顺时针延伸以包围基部152,而另一连接部154在另一边界部分中也沿顺时针延伸以包围基部152。

也就是说,连接部154在两个点处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延伸并且增加了基部152的侧表面与连接部154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可以进一步增加在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旋转紧固期间的抗旋转力的力。

另选地,为了增强加强设计,如图9所示,连接部154可以被配置成在连接部154与基部152连接的边界部分中沿两个方向延伸。

具体地,连接部154在与基部152连接的边界部分中的一个中沿两个方向延伸以形成包围基部152的结构,并且另一连接部在另一边界部分中也沿两个方向延伸以形成包围基部152的结构。结果,由于连接部154与基部152之间的接触面积整体增大,所以可以更牢固地形成连接部154与基部152之间的边界。

此时,由于对于基部152必须能够在紧固至底盖130的状态下防止底盖130的背侧漏光,所以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连接部154可以被形成为在基部152的防漏光功能不劣化的范围内延伸。

图10示出了测试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和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在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旋转紧固期间是否损坏的结果。

参照图10,表格表示由人员a执行的测试和由另一人员b执行的测试的结果,在由人员a执行的测试中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和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各自旋转紧固五次,在由另一人员b执行的测试与由人员a所执行的测试是相同的测试。

如图10的测试结果表中所示,在扩散板支承件150中,当在连接部154与基部15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的第二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在由人员a执行的测试中,连接部154和基部152彼此分离两次,并且在由人员b执行的测试中,连接部154和基部彼此分离一次。

另一方面,当通过增加连接部154和基部152之间的接触面积而形成的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被紧固至底盖130时,可以看出使用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扩散板支承件150成品率可以得到改善,因为完全不发生损坏,如图10所示。

根据本实施方案,由于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支承扩散板120的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并且扩散板支承件150的紧固至底盖130的部分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因此可以防止光泄漏到底盖130的背侧并且支承扩散板120而不干扰光扩散到扩散板120。

此外,可以通过用于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部分和由不透明材料制成的部分之间的边界部分的加强设计结构防止扩散板支承件150在扩散板支承件150的旋转紧固期间由于旋转力而受到损坏。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因此,为了简明和清楚起见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本公开的范围应基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包括在与权利要求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属于本公开的方式来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