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27473发布日期:2018-11-02 23:57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谱运算能够使液晶显示屏色度公差减小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lcm)一般采用led作为背光源(blu)搭配液晶面板(panel)的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简称cf)显示各画面。由于led的晶元和封装过程存在的误差,以及成盒(cell)时的滤光片膜厚、各子像素偏转电性等存在一定差异,背光的膜材、导光板等部材存在少量色度上的个体差别,使得液晶显示屏组装后整体的白点(whitepoint)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cie1931x,y的公差)范围会比较大。现行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在±0.03~±0.05之间,各液晶显示屏之间的白画面显示会有明显的差异。

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屏组装工艺流程如下:成盒(cell)入料→成盒测试(celltest)→ic接合(bonding)→fpc接合(bonding)→液晶面板测试(paneltest)→液晶面板随机与背光源配组→液晶显示屏成品检测。现行的背光源的色度公差范围可做到x±0.015,y±0.015;液晶面板本身对色度也有一定的公差性,所以采用液晶面板随机与背光源搭配组装成液晶显示屏之后会导致更大的色度公差,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一般达到x/y±0.040。但是,随着液晶显示设备的规格的提高,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在±0.03~±0.05之间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现有技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缩小色度公差:针对背光源采用led灯珠混bin贴片工艺缩小背光源的色度公差;针对液晶面板采用3gamma烧录方案,调整成盒各像素的穿透比例来修正色度值。经过上叙方案后液晶显示屏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可以优化到cie1931x/y±0.025。

当前各整机厂(手机,电视等)分别在色度上进行更高规格的要求,而现有技术只能做到液晶显示屏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x/y±0.025。因此,进一步缩小液晶显示屏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成为当前液晶显示屏制造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可进一步缩小液晶显示屏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并可以应用于在自动化生产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液晶显示屏组装时,对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采用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获取使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最接近规格中心值的配对组合进行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屏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制成。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从液晶面板与背光源的组合方式出发,采用了优化液晶面板与背光源之间组配的交叉匹配的方式,使得组装后液晶显示屏成品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为:x/y±0.015,有效的改进组装后液晶显示屏的色度误差,并可在自动化生产中实现落实。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图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作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在液晶显示屏组装时,对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采用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获取使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最接近规格(spec)中心值的配对组合进行组装。

本发明具体原理如下:挑选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进行高低组合的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将穿透谱坐标偏低的液晶面板与光谱坐标偏高的背光源配对组装在一起。通过频谱优化配对组装取代原来液晶面板随机与背光源配组的组装方式,可以将液晶显示屏的色度离散性收敛到误差x/y±0.015,即实现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缩小(x/y±0.025→±0.015)。

具体的,所述交叉匹配的方式进一步包括:获取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当判定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在第一穿透谱范围内时,将其与光谱在第二光谱范围内的背光源进行匹配;当判定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在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内时,将其与光谱在预设标准光谱范围内的背光源进行匹配;当判定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在第二穿透谱范围内时,将其与光谱在第一光谱范围内的背光源进行匹配;其中,第一穿透谱范围高于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高于第二穿透谱范围,第一光谱范围高于预设标准光谱范围,预设标准光谱范围高于第二光谱范围。

获取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后即可进行穿透谱判定步骤,判断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所在的范围是在第一穿透谱范围内、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内、还是在第二穿透谱范围内。第一穿透谱范围、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第二穿透谱范围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适宜设定,例如可以设定穿透谱公差在±0.015的范围内为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判定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所在的范围后即可寻找合适的背光源光谱与其进行交叉匹配。第一光谱范围、预设标准光谱范围、第二光谱范围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适宜设定,例如可以设定光谱公差在±0.015的范围内为预设标准光谱范围。可以利用光学仪器测量相应液晶面板的规定的点的穿透谱,以及背光源的规定的点的光谱。光学仪器例如可以利用市售的色度仪,规定的点一般取为液晶面板的中心点(或背光源的中心点),并测量该中心点的穿透谱(或光谱)。但不限于此,也可根据液晶面板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宜地设定测定的点以及相应的穿透谱(或光谱)。

优选的,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可以缓存在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的组装设备的背组工段缓存区,这样在液晶显示屏组装时,可以直接根据组装设备的背组工段缓存区缓存的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采用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得出使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最接近spec中心值的配对组合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

优选的,可以新增数据库后台支持功能,将每一液晶面板的id和相应的穿透谱数据,以及每一背光源的id和相应的光谱数据,上传到数据库保存;在液晶显示屏组装时根据每一液晶面板的id从所述数据库中下载相应的穿透谱数据,以及根据每片背光源的id从所述数据库中下载相应的光谱数据,以采用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下载的数据还可以缓存在组装设备的背组工段缓存区。

优选的,可以通过在液晶面板和背光源投产前分别进行喷码识别,使每一液晶面板和每一背光源获取相应的id;在液晶显示屏组装前,通过对所有液晶面板进行穿透谱测试以获取每一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并记录,对所有背光源进行光谱测试以获取每一背光源的光谱并记录。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的公差范围±0.025,在液晶面板与背光源单体上进一步压缩色度公差难度越来越大的技术问题,从液晶面板与背光源的组合方式出发,采用了优化液晶面板与背光源之间组配的交叉匹配的方式,使得组装后液晶显示屏成品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为:x/y±0.015,有效的改进组装后液晶显示屏的色度误差,并可在自动化生产中实现落实。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在液晶面板和背光源投产前分别进行喷码识别,使每一液晶面板和每一背光源获取相应的id;s12:在液晶显示屏组装前,对所有液晶面板进行穿透谱测试以获取每一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对所有背光源进行光谱测试以获取每一背光源的光谱;s13:记录每一液晶面板的id和相应的穿透谱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库保存,以及记录每一背光源的id和相应的光谱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库保存;s14:根据所取液晶面板的id查找所述数据库获取相应的穿透谱;s15:判定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在第一穿透谱范围内时,在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光谱在第二光谱范围内的背光源,并根据所查找到的背光源的光谱查找所述数据库获取相应的背光源id,以将所取液晶面板与所查找到的背光源配对组合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s16:判定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在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内时,在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光谱在预设标准光谱范围内的背光源,并根据所查找到的背光源的光谱查找所述数据库获取相应的背光源id,以将所取液晶面板与所查找到的背光源配对组合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s17:判定所取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在第二穿透谱范围内时,在所述数据库中查找光谱在第一光谱范围内的背光源,并根据所查找到的背光源的光谱查找所述数据库获取相应的背光源id,以将所取液晶面板与所查找到的背光源配对组合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其中,所述第一穿透谱范围高于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所述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高于所述第二穿透谱范围,所述第一光谱范围高于预设标准光谱范围,所述预设标准光谱范围高于所述第二光谱范围。第一穿透谱范围、预设标准穿透谱范围、第二穿透谱范围;以及第一光谱范围、预设标准光谱范围、第二光谱范围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适宜设定。

在液晶面板和背光源投产前分别进行喷码识别,分别赋予每一片物料独自的id识别信息;在液晶显示屏组装前,增加液晶面板穿透谱测试工序以及背光源光谱测试工序;新增数据库后台支持功能,保存液晶面板的id、穿透谱数据,以及背光源的id、光谱数据,在液晶显示屏组装时,根据物料id实时下载相应的数据,方便进行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通过上述将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进行高低组合的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根据所取片的液晶面板穿透谱去寻找最合适的背光源光谱,使之组装的液晶显示屏成品的色点坐标更接近spec中心值附近得,从而可以将组装后的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缩小到x/y±0.015。

参考图2,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在液晶面板和背光源投产前分别进行喷码识别,使每一液晶面板和每一背光源获取相应的id;s22:在液晶显示屏组装前,对所有液晶面板进行穿透谱测试以获取每一液晶面板的穿透谱,对所有背光源进行光谱测试以获取每一背光源的光谱;s23:记录每一液晶面板的id和相应的穿透谱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库保存,以及记录每一背光源的id和相应的光谱数据并上传到数据库保存;s24:在液晶显示屏组装时,根据组装设备的背组工段缓存区接收的液晶面板id与背光源id,实时从所述数据库下载相应的液晶面板穿透谱数据与背光源光谱数据并进行缓存;s25:根据所述背组工段缓存区缓存的液晶面板穿透谱数据与背光源光谱数据进行交叉匹配,获取使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最接近规格中心值的配对组合;s26:将配对组合中的液晶面板与背光源进行组装。

通过将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缓存在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的组装设备的背组工段缓存区,这样在液晶显示屏组装时,可以直接根据组装设备的背组工段缓存区缓存的液晶面板穿透谱与背光源光谱采用交叉匹配的方式进行预测算,得出使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最接近spec中心值的配对组合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

本实施例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背组工段缓存区接收新的液晶面板与背光源物料补充后,根据新的液晶面板id与背光源id,实时从所述数据库下载相应的液晶面板穿透谱数据与背光源光谱数据并进行缓存,之后执行所述步骤s25。也即,缓存的新的液晶面板穿透谱数据与新的背光源光谱数据进行交叉匹配,获取使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最接近spec中心值的配对组合;之后将配对组合中的液晶面板与背光源进行组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屏采用本发明上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制成。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可以为车载、工控、消费品显示装置(手机、平板、电视等)。

参考图3,本发明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生产工艺的流程图。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成盒(cell)id转喷码至保护膜上→成盒测试(celltest)→ic/cof接合(bonding)→fpc接合(bonding)→液晶面板api检测(panelapitest)→液晶面板穿透谱测试→背光源光谱测试→液晶显示屏优化匹配组装。具体改进如下:

a)生产流程改进:

1)在液晶面板(panel)和背光源(blu)投产前进行喷码识别(即cellid转喷码至保护膜上),分别赋予每一片物料独自的id识别信息;

2)在panel和blu组装之前新增加panel穿透谱测试工序和blu光谱测试工序;

3)新增数据库后台支持功能,记录panel和blu的id、穿透谱以及光谱信息数据;

4)在进行panel与blu组装的组装设备中设置计算程序,采用交叉匹配的方式,根据所取panel的穿透谱去寻找最合适的blu光谱,使之组装的液晶显示屏成品的白点色度坐标更接近spec中心值附近。

b)优组匹配逻辑:

1)根据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的组装设备的背组工段缓存区的缓存的panel穿透谱和blu光谱数据进行交叉匹配,得出白点色度坐标最接近spec中心值的最佳配对组合;

2)将最佳配对组合进行组装后,在背组缓存区有新的panel与blu物料补充时,根据新的panel与blu的id信息从数据库分别查找相应的穿透谱与光谱的数据,然后重复第1)步的交叉匹配计算。

c)数据库支持:

1)需要将panel与blu的频谱数据测试值和panel与blu的id编号均上传到数据库终端;

2)在进行液晶显示屏组装时根据每片物料的id实时下载相应频谱数据到背组工段缓存区缓存,以便于进行优组匹配逻辑计算。

参考图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对比示意图。由图4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上述的液晶显示屏色度优化方法所制成的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为:x/y±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组装成的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x/y±0.025有了很大改进。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屏的白点色度坐标的公差范围±0.025,在液晶面板与背光源单体上进一步压缩色度公差难度越来越大的技术问题,从液晶面板与背光源的组合方式出发,采用了优化液晶面板与背光源之间组配的交叉匹配的方式,使得组装后液晶显示屏成品的白点色度坐标的色度公差范围为:x/y±0.015,有效的改进组装后液晶显示屏的色度误差,并可在自动化生产中实现落实。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