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带、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环形带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58115发布日期:2019-05-15 22:1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环形带、具备该环形带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定影带等环形带中,利用传感器对形成于该环形带的标记进行检测。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25066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从一侧依次层叠基层、导电层、弹性层及表层而构成定影带,并在弹性层与表层之间埋设标记材料。根据用传感器检测该标记材料而得的脉冲间隔计算定影带的速度,并使其反馈到定影装置的控制中。

作为标记材料,使用铝箔等金属箔。在该情况下,由于金属箔的热传导率与弹性层和表层相比更高,因此定影带容易在标记材料的周围劣化。

另一方面,在向定影带开设孔并使该孔为标记的情况下,担心在孔的周围定影带的拉伸强度极端降低,使定影带产生龟裂或定影带破损。

因此,使用激光在定影带上形成标记。作为公开利用激光形成标记的定影带的文献,例如可列举日本特开2005-33835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161929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7-111242号公报。

在日本特开2005-33835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6-161929号公报所公开的定影带中,在向弹性层照射激光而形成标记部之后,利用表层覆盖弹性层及标记部。因此,标记部的清晰性将会降低。

在日本特开2017-111242号公报所公开的定影带中,在表层形成标记部。然而,由于向表层照射具有红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因此夹设于表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粘合层会受到热损伤。由此,被激光照射过的部分的表层可能从弹性层浮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表层从弹性层浮起并且具有清晰的标记部的环形带、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环形带的制造方法。

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用于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环状的基层、设于上述基层上的弹性层和设于上述弹性层上的表层。上述表层包含氟树脂。在上述表层设有一个以上的标记部,该标记部是通过向上述表层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而使上述表层的一部分改性而形成的。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中,也可以使上述激光进行脉冲振荡。在该情况下,上述激光的脉冲间隔优选为上述激光的光点直径以上且上述激光的光点直径的2倍以下。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中,也可以使上述激光进行脉冲振荡。在该情况下,上述激光的每1脉冲的能量也可以为0.01mj以上且0.2mj以下。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中,未设有上述标记部的部分的上述表层与上述标记部的光反射率之差优选为20%以上。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中,上述标记部的大小优选为25mm2以上。

基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上述环形带和可旋转地卷绕上述环形带的多个卷绕部件。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上述环形带也可以包含供记录介质通过的通纸区域和在上述环形带的旋转轴方向上位于上述通纸区域的外侧的非通纸区域。在该情况下,上述标记部优选设于上述非通纸区域。

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优选还具备加压辊,该加压辊被配置为,在该加压辊与上述多个卷绕部件中的任一卷绕部件之间夹住上述环形带。在该情况下,上述加压辊中与上述标记部接触的部分优选由橡胶构成。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加压辊,该加压辊被配置为,在该加压辊与上述多个卷绕部件的任一卷绕部件之间夹住上述环形带。上述表层也可以包含通过使上述环形带旋转而使上述标记部通过的通过区域,上述加压辊也可以包含与上述通过区域接触的接触部。在该情况下,上述接触部由橡胶构成。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旋转检测部,该旋转检测部与上述表层对置地配置,检测上述环形带的转数,上述表层也可以包含通过使上述环形带旋转而使上述标记部通过的通过区域。在该情况下,上述旋转检测部优选包含朝向上述通过区域的一部分出射光的出射部和接收从上述通过区域的上述一部分反射的光的光接收部,上述旋转检测部优选检测由上述光接收部接收到的光的变化从而检测上述环形带的转数。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上述标记部在上述环形带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优选为从上述出射部出射的光的光点直径以上且20mm以下。而且,上述标记部在上述环形带的周向上的长度优选为从上述出射部出射的上述光的上述光点直径以上且上述环形带的周长/(标记部的个数×2)以下。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在上述表层设有多个上述标记部。在该情况下,多个上述标记部也可以沿上述环形带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在基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图像形成部,其在沿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上述的定影装置,其使上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在沿上述输送路径输送的上述记录介质上。

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环状的带的工序,该环状的带具备环状的基层、设于上述基层上的弹性层以及设于上述弹性层上并包含氟树脂的表层;向上述表层以光点形式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而形成一个以上的标记部的工序。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标记部的工序中,优选以使上述激光的脉冲间隔成为上述激光的光点直径以上且上述激光的光点直径的2倍以下的方式,使上述激光进行脉冲振荡。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标记部的工序中,优选以使上述激光的每1脉冲的能量为0.01mj以上且0.2mj以下的方式,使上述激光进行脉冲振荡。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标记部的工序中,优选以使未设有上述标记部的部分的上述表层与上述标记部的光反射率之差成为20%以上的方式,形成上述标记部。

在上述基于本发明的环形带的制造方法中,在形成上述标记部的工序中,优选以大小为25mm2以上的方式形成上述标记部。

通过与所附附图关联地理解的、与该发明有关的下述详细说明,可以明了该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情况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iii方向观察定影装置的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定影带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带的制造流程的工序图。

图6是表示形成图5所示的标记部的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形成图5所示的标记部的工序的后序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一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的图。

图9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二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的图。

图10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三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注意,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或者共通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进行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了作为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以下,虽然对作为彩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但图像形成装置100并不限定于彩色打印机。例如,图像形成装置100既可以是单色打印机,也可以是传真机,还可以是单色打印机、彩色打印机以及传真机的多功能一体机(mfp:multi-functionalperipheral)。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纸盒37、从动辊38、驱动辊39、定时辊40、定影装置50、壳体90和控制装置101。

壳体90规定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壳。壳体90在内部收容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纸盒37、从动辊38、驱动辊39、定时辊40、定影装置50和控制装置101。

利用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中间转印带30、一次转印辊31、二次转印辊33、从动辊38和驱动辊39构成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在沿后述的输送路径41输送的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s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沿中间转印带30依次排列。图像形成单元1y从调色剂瓶15y接收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m从调色剂瓶15m接收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品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c从调色剂瓶15c接收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蓝色(c)的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k从调色剂瓶15k接收调色剂的供给而形成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沿中间转印带30按中间转印带30的旋转方向的顺序配置。图像形成单元1y、1m、1c、1k分别具备感光体10、带电装置11、曝光装置12、显影装置13和清洁装置17。

带电装置11使感光体10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曝光装置12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1的控制信号对感光体10照射激光,并根据输入的图像图案而使感光体10的表面曝光。由此,在感光体10上形成与输入图像相应的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13一边使显影辊14旋转,一边对显影辊14施加显影偏置,使调色剂附着于显影辊14的表面。由此,调色剂从显影辊14转印到感光体10,与静电潜像相应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体10的表面显影。

感光体10与中间转印带30在设有一次转印辊31的部分相互接触。一次转印辊31具有辊形状,构成为能够旋转。通过对一次转印辊31施加与调色剂图像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使调色剂图像从感光体10向中间转印带30转印。黄色(y)的调色剂图像、品红色(m)的调色剂图像、蓝色(c)的调色剂图像以及黑色(bk)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地从感光体10向中间转印带30转印。由此,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30张设于从动辊38以及驱动辊39。驱动辊39例如被马达(未图示)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30以及从动辊38与驱动辊39连动地旋转。由此,向二次转印辊33输送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

清洁装置17被压接于感光体10。清洁装置17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后将残留于感光体10的表面的调色剂回收。

纸盒37中放置纸张s。纸张s被定时辊40从纸盒37一张一张沿输送路径41送向二次转印辊33。二次转印辊33具有辊形状,构成为能够旋转。二次转印辊33将与调色剂图像相反极性的转印电压向输送中的纸张s施加。由此,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0吸引到二次转印辊33,转印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配合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利用定时辊40调整纸张s向二次转印辊33的输送时机。利用定时辊40,使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s的适当位置。

定影装置50对通过自身的纸张s进行加压以及加热。由此,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纸张s。这样,定影装置50使沿输送路径41输送的纸张s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s被排出到托盘48。

注意,以上对采用串联方式作为印刷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方式并不限定于串联方式。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结构的配置可根据所采用的印刷方式而适宜变更。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方式,也可以采用旋转方式和直接转印方式。在旋转方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由一个感光体10和构成为能够在同轴上旋转的多个显影装置13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印刷时将各显影装置13依次导向感光体10,使各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在直接转印方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使形成在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纸张s。

(定影装置)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概略剖面图。图3是从图2所示的箭头iii方向观察定影装置的图。参照图2以及图3,对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50进行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定影装置50主要具备加压辊60、定影带单元70和检测定影带单元70所包含的定影带71的转数的旋转检测部80。

加压辊60由例如通过铝合金等构成的金属制的心轴61和以覆盖该心轴61的方式设置的例如通过硅酮橡胶等构成的橡胶制的弹性层62构成。加压辊60的直径例如为25mm。弹性层62的厚度例如为3mm。注意,加压辊60也可以进一步具有覆盖弹性层62的例如通过氟类树脂构成的脱模层。

加压辊60与定影带71的外周面对置地配置。加压辊60配置为在其与后述的作为卷绕部件的衬垫部件72之间夹住定影带。

加压辊包含与通过区域接触的接触部,通过区域是通过定影带71旋转而使后述的设于定影带71的表层713(参照图4)的标记部714(参照图3)通过的区域。该接触部由硅酮橡胶等橡胶构成。橡胶相比于定影带71的后述表层713脱离性更低,因此发挥清洁功能。由此,在接触部滑动于标记部714时,能够将附着于标记部714的纸粉以及调色剂等异物去除。

加压辊60的其轴向的两端部被未图示的支轴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该加压辊60被未图示的例如马达等驱动机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驱动。加压辊60向箭头a方向旋转。另外,加压辊60构成为能够被未图示的施力部件朝向定影带单元70侧弹性施力。

定影带单元70除了上述定影带71以及加热源74之外,主要包含衬垫部件72、支承部件73和一对带引导件75。

定影带71为环状。定影带71能够旋转地卷绕于作为多个卷绕部件的衬垫部件72以及一对带引导件75。定影带71向箭头b方向旋转。定影带71包含供记录介质通过的通纸区域r1和在定影带的旋转轴方向上位于通纸区域r1的外侧的非通纸区域r2。在定影带71上设有多个标记部714。注意,对于定影带71的详细结构,后面将使用图4进行叙述。

衬垫部件72由沿加压辊60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构成,配置于定影带71的内侧的空间。衬垫部件72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构成为大致c字状。衬垫部件72例如是液晶聚合物制。

支承部件73由沿加压辊60的轴向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构成,其大部分配置于定影带71的内侧的空间。支承部件73用于支承衬垫部件72。支承部件73在配置于定影带71的内侧的空间的部分具有大致l字形状剖面。支承部件73例如由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制的部件构成。

加热源74沿与加压辊60的轴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加热源74加热定影带71。

一对带引导件75设于定影带71的内侧的空间中的、与加压辊60的轴向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一对带引导件75具有大致c字状的剖面形状,在其外周面能够旋转地卷绕有定影带71。该一对带引导件75固定于构成定影装置50的壳体的侧壁、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壳体90的内部设置的底座等,由此引导定影带71的旋转。

旋转检测部80与后述的定影带71的表层713(参照图4)对置地配置。

旋转检测部80例如是反射型传感器。旋转检测部80具有出射部81与光接收部82。出射部81朝向后述的定影带71的表层713中的标记部714所通过的通过区域的一部分出射光。光接收部82接收从上述通过区域的一部分反射的光。

旋转检测部80检测由光接收部82接收到的光的变化而检测定影带71的转数。由旋转检测部80检测出的检测结果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01。控制装置101基于上述检测结果来控制定影带71的转数。

(定影带的详细情况)

图4是实施方式的定影带的概略剖面图。参照图3以及图4,对定影带7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定影带71包含环形带状的基层711、设于基层711上的弹性层712和设于弹性层712上的表层713。另外,各层之间也可以设有用于粘合的粘合层。粘合层例如由粘合剂构成。

作为基层711,优选使用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醚醚酮(peek)树脂、聚醚砜(pes)树脂、聚苯硫醚(pps)树脂、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树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树脂等柔软且机械强度好的、具有耐热性的材料。

作为弹性层712,优选使用耐热性、热传导性好的硅酮橡胶、氟橡胶、氟硅酮橡胶等。

表层713包含氟树脂。作为表层713,优选使用脱离性好的材料。作为表层713,优选使用例如pfa树脂、ptfe树脂、fep树脂等。特别是,从成形性以及调色剂脱离性的观点,期望的是pfa树脂。作为pfa树脂,例如可列举三井杜邦氟化学品公司制的特氟龙(注册商标)等。

在表层713设有多个标记部714。多个标记部714设于非通纸区域r2。多个标记部714在定影带71的周向上相互分离地配置。注意,多个标记部714也可以沿环形带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

标记部714在定影带71的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优选为从后述的旋转检测部80的出射部81出射的出射光的光点直径以上且20mm以下。

在标记部714的宽度比出射光的光点直径小的情况下,出射光横跨标记部714与未被标记的部分而照射,因此不能利用旋转检测部80充分地检测出来自标记部714的反射光。另外,在标记部714的宽度比20mm大的情况下,定影带71的宽度变大,进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宽度变大。

标记部714在定影带71的周向上的长度优选为从出射部81出射的出射光的光点直径以上且定影带71的周长/(标记部714的个数×2)以下。

在标记部714的长度比上述光的光点直径小的情况下,从出射部81出射的光横跨标记部714与未被标记的部分而照射光,因此不能利用旋转检测部80充分地检测出来自标记部714的反射光。另外,在标记部714的长度比定影带71的周长/(标记部714的个数×2)多的情况下,导致未被标记的区域在上述周向上的长度变小。

向表层713的规定的多个区域以光点形式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由此使规定的多个区域改性而形成多个标记部714。

标记部714和未设有标记部714的部分的表层713的光反射率之差优选为20%以上。

在定影带71旋转的情况下,存在定影带71振动的情况。另外,在定影装置50内的温度变动的情况下,旋转检测部80中的检测精度也变动。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光使反射率之差为20%以上,能够利用旋转检测部80可靠地检测标记部714的有无。

标记部714的大小也可以设为25mm2以上。如上所述,标记部714是通过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光而形成的。与红外线相比,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光使照射对象物的分子振动而产生热量的效果更弱,因此能够抑制热量带来的影响。

在以使标记部714的大小成为25mm2以上的方式照射了红外线的情况下,表层713可能因热量而引起熔融。在实施方式中,由于向表层713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光,因此能够抑制表层713的熔融,并且能够抑制位于表层713与弹性层712之间的粘合层因热量而损伤,使得表层713的一部分从弹性层712浮起的情况。

(定影带的制造方法)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带的制造流程的工序图。图6是表示形成图5所示的标记部的工序的图。图7是表示形成图5所示的标记部的工序的后序状态的图。参照图5~图7,对实施方式的定影带7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制造定影带71时,首先,在工序s10中,准备环状的带。具体而言,准备具备环状的基层711、设于该基层711上的弹性层712以及设于弹性层712上且包含氟树脂的表层713的环状的带。

环状的基层711通过以往公知的一般的制造方法制造。例如,利用挤出机使作为材料的树脂熔融,通过使用环状模的吹塑法成形为筒状。通过对筒状的树脂做环状切割,形成环状的基层711。

在准备环状的带时,在具有定影带的内径尺寸的圆筒状的内模的外表面配置环状的基层711。接着,利用粘合用片材覆盖基层用部件的外侧。进一步地,利用弹性层用部件覆盖在粘合用片材的外侧。接着,利用粘合用片材覆盖弹性层用部件的外侧。进一步地,利用包含氟树脂的表层用部件覆盖粘合用片材的外侧。在该状态下,按照每个圆筒状的内模进行加热。由此,粘合用片材熔融,弹性层部件被固定于基层用部件,表层被固定于弹性用部件。接着,将圆筒状的内模切断为希望的长度,并将依次层叠有基层层、弹性层以及表层的环状的带从内模中取出。

接下来,在工序s20中,形成标记部714。具体而言,向表层713以光点形式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而形成一个以上的标记部714。通过向表层713照射上述激光,使得被照射的部分的表层713改性,该部分成为标记部714。

在标记部714中,利用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切断了构成表层713的分子的化学键。因此,标记部714与未被照射激光的表层713相比改变颜色。

通过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与照射具有红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热量对定影带71的损伤。具体而言,能够抑制位于表层713与弹性层712之间的粘合层因热量而损伤,使得表层713的一部分从弹性层712浮起的情况。

另外,由于利用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使表层713的一部分改性,因此能够形成清晰性高的标记部714。

在照射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激光时,优选的是以使激光的脉冲间隔成为激光的光点直径以上激光的光点直径的2倍以下的方式,使激光进行脉冲振荡。

在激光的脉冲间隔小于激光的光点直径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激光双重照射定影带71的部分,引起表层713的微小浮起。在激光的脉冲间隔比激光的光点直径的2倍大的情况下,可能引起标记部714的清晰性降低。

在形成标记部714时,优选的是以使激光的每1脉冲的能量为0.01mj以上且0.2mj以下的方式,使激光进行脉冲振荡。

在激光的每1脉冲的能量小于0.01mj的情况下,表层713的改性程度降低,因此可能引起标记部714与未形成标记部714的部分的表层713的反射率之差变小。在激光的每1脉冲的能量比0.2mj大的情况下,热量带来的影响变大,因此可能产生表层713的浮起。

在形成标记部714时,以使未设有标记部714的部分的表层713与标记部714的光反射率之差达到20%以上的方式形成标记部714。由此,如上所述,能够利用旋转检测部80可靠地检测标记部714的有无。

在形成标记部714时,也可以以大小达到25mm2以上的方式形成标记部714。在设为这样的大小的情况下,与照射可见光或者具有红外区域的光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抑制热量的损伤。由此,能够抑制表层713的一部分从弹性层712浮起的情况。

(验证实验)

图8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一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的图。参照图8,对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一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第一验证实验中,使向表层713照射的激光的波长、激光的脉冲间隔以及激光的光点直径变化而形成了标记部。

作为激光,使用了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紫外线激光、具有可见区域的波长的可见光激光、具有红外区域的波长的红外线激光。作为紫外线激光,使用了两种激光,各激光的波长设为266nm以及355nm。作为可见光激光,使用了一种激光,该激光的波长设为532nm。作为红外线激光,使用了三种激光,各激光的波长设为1064nm、9300nm、10600nm。

在紫外线激光的各激光、可见光激光的各激光、红外线激光的各激光的各自之中,将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设为pt<d、pt=d、2d>pt>d、pt=2d、pt>2d。另外,脉冲间隔pt设为35μm、25μm、45μm。

在上述那种条件下形成了标记部714,确认了所形成的标记部714是否变成了从弹性层712剥离而浮起的状态,以及未设有标记部的部分的表层713与标记部的光反射率之差是否达到了20%以上。

关于标记部714的浮起状态的判定(浮起判定),通过目视观察通过标记部714且与定影带的周向正交的定影带71的剖面而进行了评价。

在浮起判定中,将上述标记部714从弹性层浮起、对定影带71的破损的影响大的情况判断为不合格。将标记部714的一部分浮起、但对定影带71的破损的影响小的情况判断为尚可。将标记部714未从弹性层浮起、对定影带71的破损没有影响的情况评价为良好。

通过使用分光光度计u-4100(日立制作所制)测定标记部714和未形成有标记部714的部分的表层713的分光反射率而计算出了光反射率之差。此时,测定了波长870nm时的分光反射率。

在反射率差的评价中,将上述反射率之差小于20%的情况判断为不合格。将反射率之差不小于20%但约为20%的情况判断为尚可。将反射率之差超过20%相当程度的情况判断为良好。

在设为紫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266nm以及355nm的情况下,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在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d≤pt≤2d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以及反射率差的评价双方都为良好。另一方面,在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pt<d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为良好,反射率差的评价为尚可。另外,在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pt>2d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为尚可,反射率差的评价为良好。

在设为可见光激光且使波长为532nm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以及反射率差的评价双方都不是良好。另外,可见光激光的浮起判定在d≤pt的情况下为不合格,与紫外线激光的情况相比为标记部714显著浮起的结果。

在设为红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1064nm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以及反射率差的评价双方都不是良好。另外,可见光激光的浮起判定在d≤pt的情况下为不合格,与紫外线激光的情况相比为标记部714显著浮起的结果。

在设为红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9300nm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以及反射率差的评价双方都不是良好。另外,在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可见光激光的浮起判定都是不合格,与紫外线激光的情况相比为标记部714显著浮起的结果。

在设为红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10600nm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以及反射率差的评价双方都不是良好。另外,在判定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可见光激光的浮起都是不合格,与紫外线激光的情况相比为标记部714显著浮起的结果。

根据以上的结果,确认到了通过向表层713照射具有紫外波长的激光来使表层713的一部分改性而形成标记部714,能够抑制表层713从弹性层712浮起。

另外,确认到了通过向表层713照射具有紫外波长的激光来使表层713的一部分改性而形成标记部714,上述反射率之差也能够达到20%以上,能够形成清晰的标记部714。

特别是,确认到了在照射具有紫外波长的激光的情况下,在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d≤pt≤2d的情况下,能够良好地抑制表层713从弹性层712浮起,并且能够形成清晰的标记部。

图9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二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的图。参照图9,对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二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在第二验证实验中,使向表层713照射的激光的波长、激光的脉冲间隔和激光的光点直径、以及激光的每1脉冲的能量变化而形成了标记部。

作为激光,仅使用了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紫外线激光。作为紫外激光,使用了两种激光,各激光的波长设为266nm以及355nm。在紫外线激光的各激光的各自之中,将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设为pt<d、pt=d、2d>pt>d、pt=2d、pt>2d。

每1脉冲的能量分成了比0.01mj小的情况、在0.01mj以上0.2mj以下的情况、比0.2mj大的情况这三种情况。

在上述那种条件下形成了标记部714,确认了所形成的标记部714是否变成了从弹性层712剥离而浮起的状态,以及未设有标记部的部分的表层713与标记部的光反射率之差是否达到了20%以上。关于标记部714的浮起判定以及上述光反射率之差的评价,与第一验证实验相同地进行了评价。

在设为紫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266nm以及355nm,且每1脉冲的能量为0.01mj以上0.2mj以下的情况下,在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任何关系的情况下,浮起判定都是尚可以上,反射率差的评价也都是尚可以上。

在设为紫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266nm以及355nm,且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为d≤pt≤2d的情况下,在每1脉冲的能量为任何能量的情况下,浮起判定以及反射率差的评价双方都为良好。

根据以上的结果,确认到了在形成标记部714时,优选以使激光的每1脉冲的能量为0.01mj以上0.2mj以下的方式使激光进行脉冲振荡。

图10是表示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三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的图。参照图10,对为了验证实施方式的效果而实施的第三验证实验的条件以及结果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在第三验证实验中,使向表层713照射的激光的波长以及所形成的标记部的大小(面积)变化。

作为激光,使用了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紫外线激光、具有可见区域的波长的可见光激光、具有红外区域的波长的红外激光。作为紫外激光,使用了两种激光,各激光的波长设为266nm以及355nm。作为可见光激光,使用了一种激光,该激光的波长设为532nm。作为红外线激光,使用了三种激光,各激光的波长设为1064nm、9300nm、10600nm。

分别使用紫外线激光的各激光、可见光激光的各激光、红外线激光的各激光,形成了大小为1mm2、5mm2、10mm2、25mm2、30mm2的标记部714。

注意,脉冲间隔pt与光点直径d的关系设为d≤pt≤2d,每1脉冲的能量设为0.01mj以上0.2mj以下。

确认了在上述那种条件下形成的标记部714是否变成了从弹性层712剥离而浮起的状态。关于标记部714的浮起判定,与第一验证实验相同地进行了评价。

在设为紫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266nm以及355nm的情况下,在标记部714的大小为任何大小的情况下,标记部714的浮起判定都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在设为可见光激光且使波长为532nm的情况下,在标记部714的大小为25mm2以下的情况下,标记部714的浮起判定为良好,但在标记部714的大小为30mm2的情况下,标记部714的浮起判定为不合格。

在设为红外线激光且使波长为1064nm、9300nm以及10600nm的情况下,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在标记部714的大小为10mm2以下的情况下,标记部714的浮起判定都为良好,但在标记部714的大小为25mm2以上的情况下,标记部714的浮起判定为不合格。

根据以上的结果,确认到了与红外线激光相比,具有紫外区域的波长的紫外线激光使照射对象物的分子振动而产生热量的效果更弱,因此能够抑制热量带来的影响,其结果,能够抑制标记部714浮起。特别是,确认到了在标记部714的大小为25mm2以上的情况下,上述效果显著。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将环形带用作定影带7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环形带用于中间转印带30,还可以将环形带用于用来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带。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都为例示,不应该被认为是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其包含与权利要求等同意思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