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232发布日期:2019-12-06 17:4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背光模组对于轻薄化的要求较高。

现有技术中的车载背光模组通常采用将光源安装在下框侧壁,对着导光板侧面的结构;这种结构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太近则会产生亮斑,所以需要将光源与导光板的入光面间隔一段距离,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内设置一个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面时发生反射扩散,从而可以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并且避免产生亮斑,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减少空间浪费;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为避免产生亮斑而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隔一段距离,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下框,其包括底板;位于下框内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至少设置一个倾斜的反射面。

采用上述结构,导光板内设置一个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面时发生反射扩散,从而可以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并且避免产生亮斑问题。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反射面上设置有凹凸不平的凹凸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凹凸结构有助于发散光线。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上的光源。

采用上述结构,光源设置在侧壁上,热量先传递到侧壁再从侧壁传递到底板;光源设置在底板上,直接通过底板散热,有利于背光模组的散热。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下框包括由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侧壁;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下框的中框,其包括承载部和由承载部边缘向下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包括抵接至所述底板上的第一侧边和包裹住所述侧壁的第二侧边。

采用上述结构,下框由四个侧壁减少到至少一个侧壁,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下框的中框,其包括承载部和由承载部边缘向下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包括抵接至所述底板上的四个第一侧边。

采用上述结构,下框取消了侧壁,进一步减少了背光模组的重量和体积。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底板通过包边纸粘接固定。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包边纸的材质是pet;包边纸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底板的接触面有粘性。

采用上述结构,包边纸的厚度远低于侧壁的厚度,且包边纸的装配间隙比侧壁与侧边的装配间隙更小,其可使背光模组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从而满足车载背光模组的窄边框要求,同时还可以防止背光模组漏光、防止灰尘进入背光模组内部,包边纸的结构自由,可按不同的需求做成不同的形状。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下框的底板设置沉槽,光源位于沉槽内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底板内与沉槽对应的凸起位置下方安装主板。

采用上述结构,背光模组的底板设置凸起与沉槽,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下框内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上端面的扩散膜、增光膜和防晒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内设置一个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面时发生反射扩散,从而可以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并且避免产生亮斑,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减少空间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下框、导光板的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中框、下框的结构。

附图标记:1、下框;2、中框;3、导光板;4、光源;5、fpc;6、光学膜;7、反射片;8、包边纸;9、沉槽;10、凸起;11、第一侧边;12、承载部;13、第二侧边;14、扩散膜;15增光膜;16、防晒膜;17、底板;18、侧壁;19、凹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包括下框1、光源4、fpc5、中框2;下框1包括侧壁18和底板17;中框2套设于下框;中框具有承载部12以及从承载部向下延伸的四个第一侧边11。光源4和fpc5设置在下框1的侧壁18上。由于光源4与导光板3之间的距离太近会产生亮斑,所以需要将光源4与导光板3间隔一段距离。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背光模组包括下框1,光源4,导光板3;导光板3位于下框1内;所述导光板3至少设置一个倾斜的反射面;通过设置导光板3内的反射面,拉近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减少背光模组的体积。

导光板3的侧边靠近出光面的一端向所述光源倾斜,形成下凹的倾斜反射面,所述倾斜反射面靠近所述出光面的一端较高。当然,根据光源位置的不同,所述导光板侧边和反射面的倾斜方向、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定,不应以此为限。

优选的,反射面采用电镀的方式设置在导光板3上,牢固且精度高。

优选的,反射面内表面还设置有凹凸不平的凹凸结构19,光线在反射面表面进一步发散;凹凸结构优选为锯齿。

优选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在下框1内的反射片7、导光板3、光学膜6;所述光学膜6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层叠设置在导光板3上端面的扩散膜14、增光膜15和防晒膜16。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背光模组中的下框1和中框2的结构进行说明,通过这种结构设计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如图2所示,下框1包括由底板17以及底板边缘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侧壁18;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套设于所述下框1的中框2,其包括承载部12和由承载部12边缘向下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包括抵接至所述底板上的第一侧边11和至少一个包裹住所述侧壁的第二侧边13;第一侧边11与底板17之间通过包边纸8粘接固定,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优选的,如图3所示,下框1不设侧壁18,中框2包括承载部12和由承载部边缘向下延伸的侧边,所述侧边包括抵接至所述底板上的四个第一侧边11;第一侧边11与底板17之间通过包边纸8粘接固定,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优选的,光源4位于下框的底板上,散热更迅速;所述光源4包括fpc5和安装在fpc5上的led灯条,fpc5通过双面胶或是导热胶安装于底板17;优选的,光源4为冷阴极荧光灯管,发热量小,亮度高。

优选的,所述包边纸8的材质是pet;包边纸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底板的接触面有粘性。

下框和中框的原理:如图1、图2、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下框1具有底板17和四个侧壁18,中框2具有承载部12以及四个第二侧边13;侧壁18与第二侧边13之间通过胶粘结。通过将下框1设计成只含底板17和至少一个侧壁18,取消其余侧壁,中框2设计成至少一个第二侧边13与侧壁18粘结,其余侧边设计成第一侧边11,与底板17通过包边纸8连接。因包边纸8的厚度远低于侧壁18的厚度,且包边纸8的装配间隙比侧壁18与侧边的装配间隙更小,其可使背光模组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从而满足车载背光模组的窄边框要求,同时还可以防止背光模组漏光、防止灰尘进入背光模组内部,包边纸的结构自由,可按不同的需求做成不同的形状。更进一步,下框1不包含侧壁18,中框设计成四个第一侧边11与底板17通过包边纸8连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在下框1的底板17上设置沉槽9和凸起10,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和体积。

如图2所示,下框的底板17设置沉槽9,光源4位于沉槽9内部;底板内与沉槽9对应的凸起10位置下方安装主板14。沉槽9和凸起10的设置能够较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内设置一个反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反射面时发生反射扩散,从而可以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缩短并且避免产生亮斑,有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减少空间浪费;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模组为避免产生亮斑而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隔一段距离,不利于背光模组的轻薄化。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