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8910发布日期:2020-05-15 19:2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各实施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各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改善例如彩虹状不均等光学效应及液晶面板的翘曲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包括其中保护膜粘附至偏光器的偏光板作为主要元件。常常使用三乙酰基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膜作为偏光器的保护膜。然而,当三乙酰基纤维素膜薄时,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机械强度,且透湿性(moisturepermeability)可变高。因此,偏光器易于劣化。另外,三乙酰基纤维素膜是昂贵的。因此,需要价格低廉的替代材料。

聚酯膜价格低廉,且可替代三乙酰基纤维素膜。然而,聚酯膜具有双折射(birefringence),且可在视觉上辨识出彩虹状不均(rainbowmura)。已知一种提高聚酯膜的面内延迟(in-planeretardation)以防止彩虹状不均的方法。然而,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偏光板层压于液晶面板的两个表面上,且观察者侧偏光板的偏光器的吸收轴与光源侧偏光板的偏光器的吸收轴实质上彼此正交。因此,当将液晶面板留置于高温下时,液晶面板可发生翘曲(warpage)。因此,需要一种在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同时抑制彩虹状不均的方法。

在日本专利特许公开案第2014-044387号中公开了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能够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的液晶显示装置。

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能够显示出例如抑制彩虹状不均等改善的光学效应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方案

所述实施例可通过液晶显示装置来达成,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观察者侧偏光板,包括第一偏光器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偏光器的光出射表面上的第一保护膜;液晶面板;以及光源侧偏光板,包括第二偏光器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偏光器的光入射表面上的第四保护膜,其中所述观察者侧偏光板、所述液晶面板及所述光源侧偏光板依序堆叠,且其中所述第四保护膜的横向(transversedirection,td)收缩率大于所述第一保护膜的td收缩率。

发明效果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的液晶显示装置。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显示出例如抑制彩虹状不均等改善的光学缺陷的液晶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以下更充分地阐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可被实施为不同形式而不应被解释为仅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确切而言,提供该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透彻及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将省略与本说明无关的部分。在本说明书通篇中,相同组件将由相同参考编号来标示。

本文所使用的例如“上部”及“下部”等空间相对性用语是参照附图来定义。因此,应理解,用语“上部”可与用语“下部”互换使用。应理解,当称一元件例如层、膜、区或基板被放置于另一元件“上(on)”时,所述元件可直接放置于所述另一元件上,或可存在插入层。另一方面,当称一元件“直接”放置于另一元件“上”(directlyon)时,则所述两个元件之间不存在插入层。

本文所使用的“面内延迟re”是由以下式1表示,且“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rth”是由以下式2表示。另外,“双轴度(nz)”是由以下式3表示:

[式1]

re=(nx-ny)×d

(式1中,nx及ny分别为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在偏光器的保护膜的慢轴方向及快轴方向上的折射率,且d为偏光器的保护膜的厚度(单位:纳米))。

[式2]

rth=((nx+ny)/2-nz)×d

(式2中,nx、ny及nz分别为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在偏光器的保护膜的慢轴方向、快轴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且d为偏光器的保护膜的厚度(单位:纳米))。

[式3]

nz=(nx-nz)/(nx-ny)

(式3中,nx、ny及nz分别为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在偏光器的保护膜的慢轴方向、快轴方向及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

本文中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基”是指丙烯酸基和/或甲基丙烯酸基。

本文所使用的“观察者侧偏光板(viewersidepolarizingplate)”是指被设置成面对观测者、即在相对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为光源的相反方向上的偏光板。

本文所使用的“光源者侧偏光板(lightsourcesidepolarizingplate)”是指设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侧上的偏光板。

本文所使用的保护膜的“md收缩率(纵向收缩率)”及“td收缩率(横向收缩率)”是通过将对保护膜进行切割所得到的大小为150毫米×150毫米(md×td)的正方形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然后分别根据式4a及式4b进行计算而得到:

[式4a]

md收缩率=|l2-l1|/l1×100

(式4a中,l1为样本在md上的初始长度,且l2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md上的长度)

[式4b]

td收缩率=|l4-l3|/l3×100

(式4b中,l3为样本在td上的初始长度,且l4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td上的长度)。

对于厚度为60微米至120微米的保护膜,可测量md收缩率及td收缩率。

本文所使用的偏光板的“md收缩率”及“td收缩率”是通过将对偏光板的偏光器进行切割所得到的大小为150毫米×150毫米(md×td)的正方形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然后分别根据式5a及式5b进行计算而得到:

[式5a]

md收缩率=|l2-l1|/l1×100

(式5a中,l1为样本在md上的初始长度,且l2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md上的长度)

[式5b]

td收缩率=|l4-l3|/l3×100

(式5b中,l3为样本在td上的初始长度,且l4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td上的长度)。

对于厚度为160微米至200微米的偏光板,可测量md收缩率及td收缩率。

本发明人已对形成于观察者侧偏光板中的偏光器的光出射表面上的聚酯保护膜以及形成于光源侧偏光板中的偏光器的光入射表面上的聚酯保护膜的td收缩率进行了控制。因此,例如彩虹状不均等光学效应以及液晶面板的翘曲已得到改善。

以下,将参照图1来阐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液晶显示装置(100)可包括液晶面板(10)、观察者侧偏光板(20a)及光源侧偏光板(30a)。尽管图1中未示出,然而液晶显示装置(100)可包括位于光源侧偏光板(30a)之下的背光单元。背光单元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传统背光单元。举例而言,背光单元可包括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光学片等。

参照图1,观察者侧偏光板(20a)可包括第一偏光器(21)及形成于第一偏光器(21)的上表面上的第一保护膜(22)。光源侧偏光板(30a)可包括第二偏光器(31)及形成于第二偏光器(31)的下表面上的第四保护膜(32)。

第一偏光器(21)的吸收轴(21a)与第二偏光器(31)的吸收轴(31a)实质上彼此正交。因此,自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的效率可提高。第一保护膜(22)及第四保护膜(32)中的每一者可包括聚酯保护膜。因此,第一保护膜(22)及第四保护膜(32)中的每一者可具有高双折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增大第一保护膜(22)及第四保护膜(32)中的每一者的面内延迟以改善彩虹状不均。如以下所述,第一保护膜(22)及第四保护膜(32)可通过在横向上进行单向拉伸并接着分别经受不同的处理来生产。此将在以下予以详细阐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偏光器(21)的吸收轴(21a)与第一保护膜(22)的md(22a)实质上彼此平行,且第二偏光器(31)的吸收轴(31a)与第四保护膜(32)的md(32a)实质上彼此平行。此乃因偏光器的光轴与保护膜的一致性可抑制偏光器的偏光程度劣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保护膜(32)的td收缩率大于第一保护膜(22)的td收缩率。因此,液晶面板的翘曲可显著改善。参照图1,第一偏光器(21)的md与第一保护膜(22)的md实质上彼此平行,且第二偏光器(31)的md与第四保护膜(32)的md实质上彼此平行。因此,观察者侧偏光板(20a)及光源侧偏光板(30a)二者可在md上收缩。在观察者侧偏光板(20a)中,md是观察者侧偏光板(20a)的较长边,且在光源侧偏光板(30a)中,横向为光源侧偏光板(30a)的较长边。因此,液晶面板(10)可朝向观察者侧偏光板(20a)翘曲。在此实施例中,第四保护膜(32)的td收缩率大于第一保护膜(22)的td收缩率。因此,可在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同时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彩虹状不均与保护膜的面内延迟有关,且亦与制备保护膜的方法以及保护膜的td收缩率有关。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保护膜(22)的md收缩率与第四保护膜(32)的md收缩率彼此相等,且第四保护膜(32)的td收缩率大于第一保护膜(22)的td收缩率。因此,可在抑制彩虹状不均的同时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由式6表示的td收缩率差可介于约0.1%至约0.4%、例如约0.1%至约0.3%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可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且可抑制彩虹状不均:

[式6]

td收缩率差=第四保护膜的td收缩率-第一保护膜的td收缩率。

第一保护膜(22)可形成于第一偏光器(21)的上表面上以保护第一偏光器(21)并改善彩虹状不均及液晶面板的翘曲。第一保护膜(22)可形成于第一偏光器(21)的光出射表面上。

第一保护膜(22)可为包含聚酯系树脂的光学透明膜。第一保护膜(22)可包含表现出双折射的聚酯系树脂。第一保护膜(22)可包含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第一保护膜(22)可具有较td收缩率大的md收缩率。第一保护膜(22)可具有约0.1%或小于0.1%的td收缩率以及约0.7%至约0.9%的md收缩率。在此范围内,即使在高温下亦可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且亦可抑制彩虹状不均。第一保护膜(22)可具有介于约0.6%至约0.9%范围内的md收缩率-td收缩率的值。在此范围内,即使在高温下亦可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且亦可抑制彩虹状不均。

第一保护膜(22)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可具有约5,000纳米或大于5,000纳米、例如约5,000纳米至约15,000纳米、约5,000纳米至约12,000纳米、约5,000纳米至约11,000纳米、约5,000纳米至约10,000纳米及约6,000纳米至约9,000纳米的面内延迟。在此范围内,可抑制彩虹状不均。第一保护膜(22)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可具有约15,000纳米或小于15,000纳米、例如约10,000纳米至约13,000纳米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第一保护膜(22)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可具有约1.8或小于1.8纳米、例如约1.0至约1.8的双轴度。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及双轴度的该些范围内,将可移除由保护膜的双折射造成的污点。

在550纳米的波长下第一保护膜(22)与第四保护膜(32)之间的面内延迟差可为约800纳米或小于800纳米,例如约50纳米至约800纳米。在此范围内,可降低彩虹状不均的可见性。

第一保护膜(22)可具有约25微米至约200微米、例如约25微米至约100微米的厚度。在此范围内,所述膜可用作偏光器的保护膜。

第四保护膜(32)可形成于第二偏光器(31)的下表面上以保护第二偏光器(31)并改善彩虹状不均及液晶面板的翘曲。第四保护膜(32)可形成于第二偏光器(31)的光入射表面上。

第四保护膜(32)可为包含聚酯系树脂的光学透明膜。第四保护膜(32)可包含表现出双折射的聚酯系树脂。第四保护膜(32)可包含选自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第四保护膜(32)可包含与第一保护膜(22)相同的树脂或与第一保护膜(22)不同的树脂。

第四保护膜(32)可具有较td收缩率大的md收缩率。第四保护膜(32)可具有约0.3%至约0.4%的td收缩率以及约0.7%至约0.9%的md收缩率。在此范围内,即使在高温下亦可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且亦可抑制彩虹状不均。第四保护膜(32)可具有介于约0.3%至约0.6%范围内的md收缩率-td收缩率的值。在此范围内,即使在高温下亦可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且亦可抑制彩虹状不均。

第四保护膜(32)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可具有约5,000纳米或大于5,000纳米、例如约5,000纳米至约15,000纳米、约5,000纳米至约12,000纳米、约5,000纳米至约11,000纳米、约5,000纳米至约10,000纳米及约6,000纳米至约9,000纳米的面内延迟。在此范围内,可抑制彩虹状不均。第四保护膜(32)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可具有约15,000纳米或小于15,000纳米、例如约10,000纳米至约13,000纳米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第四保护膜(32)在550纳米的波长下可具有约1.8或小于1.8、例如约1.0至约1.8的双轴度。在厚度方向上的延迟及双轴度的该些范围内,将可移除由保护膜的双折射造成的污点。

第四保护膜(32)可具有约25微米至约200微米、例如约25微米至约100微米的厚度。在此范围内,所述膜可用作偏光器的保护膜。

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制备第一保护膜(22):仅在横向上拉伸膜而无需在纵向上拉伸(第一步骤),然后通过在同时降低拉伸程度的同时在预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加热在横向上拉伸膜(张力松弛步骤(tension-relaxationstep),第二步骤),以增大膜在550纳米的波长下的面内延迟。

在第一步骤中,td拉伸率可为约2至约10,且md拉伸率可为约1至约1.1。约1至约1.1的md拉伸率意味着除通过机械制程进行的拉伸以外不存在其他拉伸步骤。约1的md拉伸率意指膜的未拉伸状态。通过在td拉伸率及md拉伸率的上述范围内拉伸膜,保护膜的面内延迟可增大以改善彩虹状不均及影像品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td拉伸率可为约3至约8。本文所使用的“拉伸率”意指在拉伸方向上进行拉伸之后膜的长度对在拉伸方向上的膜的初始长度的比率。拉伸制程可通过干式拉伸及湿式拉伸中的至少一种来进行。基于聚酯树脂的tg,拉伸温度可介于约(tg-20)°至约(tg+50)°、具体而言约70℃至约150℃、更具体而言约80℃至约130℃、更具体而言约90℃至约120℃的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可达成均匀拉伸。

在第二步骤中,可通过在同时降低拉伸程度(张力松弛)的同时在预定温度范围内对膜进行加热来执行td拉伸。此会使得膜结晶及稳定。在第二步骤中,加热制程可在不低于聚酯树脂的玻璃转化温度tg的温度下、例如在约100℃至约300℃下在烘箱中进行约1秒至约2小时。td拉伸率可介于约0至约3、具体而言约0.1至约2、更具体而言约0.1至约1的范围内。

第二步骤可在生产第一保护膜(22)时进行一或多次。由于相较于生产第一保护膜(22)而言在第一步骤之后不执行第二步骤或减少第二步骤的执行次数,第四保护膜(32)可具有较第一保护膜(22)的td收缩率高的td收缩率。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四保护膜(32)可在执行第一步骤之后被生产出而无需执行第二步骤。因此,可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且可抑制彩虹状不均。

第一保护膜(22)及第四保护膜(32)中的每一者可还包括位于保护膜上的底漆层。底漆层可改善保护膜的粘着,且使得保护膜更牢固地粘附至偏光器。底漆层可直接形成于聚酯膜上。即使不包括底漆层,三乙酰基纤维素膜亦可牢固地粘附至偏光器。然而,聚酯膜可能无法牢固地粘附至偏光器。聚酯膜可通过底漆层改质之后粘附至偏光器。底漆层可具有约1.0至约1.6、尤其是约1.1至约1.6、约1.2至约1.6、约1.3至约1.6、约1.4至约1.6、约1.5至约1.6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底漆层可用于光学膜,且具有相对于聚酯膜的适当的折射率。底漆层可具有约1纳米至约200纳米、尤其是约60纳米至约200纳米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底漆层可用于光学膜,且可具有相对于基底膜的适当的折射率。因此,偏光器的保护膜的透射率(transmittance)可增大,且可减少易碎(brittle)现象。底漆层可为不包含胺基甲酸酯基(urethanegroup)的非胺基甲酸酯(non-urethane)底漆层。具体而言,底漆层可包含含有单体或例如聚酯及压克力等树脂的用于底漆层的组成物。上述折射率范围可通过控制单体的混合比率(例如,摩尔比)来得到。用于底漆层的组成物可还包括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消泡剂及界面活性剂等至少一种添加剂。

第一保护膜(22)可还包括位于保护膜的表面上的功能层。功能层可对保护膜赋予眩光(glare)功能、防眩光(anti-glare)功能、减反射(anti-reflection)功能、低反射(lowreflection)功能、硬涂层(hardcoating)功能、防眩光(anti-glare)功能、防指纹(anti-finger)功能、防污染(anti-contamination)功能、扩散功能及折射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功能层可包括硬涂层。

第一保护膜(22)及第四保护膜(32)中的每一者在可见光区内(例如,在380纳米至780纳米的波长下)可具有约80%或大于80%、尤其是约85%至约95%的透光率。在此范围内,所述膜可用于偏光板。

第一偏光器(21)可对来自液晶面板的入射光进行偏振,并接着将经偏振的光输出至第一保护膜。第二偏光器(31)可对来自背光单元的已穿过第四保护膜的光进行偏振,并接着将经偏振的光输出至液晶面板(10)。

第一偏光器(21)及第二偏光器(31)中的每一者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传统偏光器。具体而言,第一偏光器及第二偏光器可包括通过单向地拉伸聚乙烯醇系膜(polyvinylalcohol-basedfilm)而生产的聚乙烯醇系偏光器或通过对聚乙烯醇系膜进行脱水而生产的多烯系偏光器(polyene-basedpolarizer)。第一偏光器(21)及第二偏光器(31)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约5微米至约40微米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偏光器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

观察者侧偏光板(20a)可具有介于约0.4%至约0.6%范围内的md收缩率-td收缩率的值。观察者侧偏光板可具有约0.5%至约0.6%的md收缩率以及约0.1%或小于0.1%的td收缩率。光源侧偏光板可具有介于约0.1%至约0.3%范围内的md收缩率-td收缩率的值。光源侧偏光板可具有约0.5%至约0.6%的md收缩率以及约0.3%至约0.4%的td收缩率。在该些范围内,可改善液晶面板的翘曲且可抑制彩虹状不均。

可通过包括位于偏光器的一个表面上的上述第一保护膜以及以下所述的位于偏光器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二保护膜来达成观察者侧偏光板的md收缩率及td收缩率的以上范围。可通过包括位于偏光器的一个表面上的上述第四保护膜以及以下所述的位于偏光器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三保护膜来达成光源侧偏光板的md收缩率及td收缩率的以上范围。

观察者侧偏光板(20a)及光源侧偏光板(30a)中的每一者可具有约150微米至约400微米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偏光板可用于光学显示装置中。

液晶面板(10)可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面板可采用垂直对齐(verticalalignment,va)模式、图案化垂直对齐(patternedverticalalignment,pva)模式或超图案化垂直对齐(super-patternedverticalalignment,s-pva)模式,但并非仅限于此。

尽管图1中未示出,然而可在第一偏光器与第一保护膜之间以及第二偏光器与第四保护膜之间形成粘合层以将偏光器粘附至保护膜。粘合层可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传统粘合剂(水系或光可聚合粘合剂)。

以下,将参照图2来阐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除了观察者侧偏光板(20b)还包括形成于第一偏光器(21)的光入射表面上的第二保护膜(23)且光源侧偏光板(30b)还包括形成于第二偏光器(31)的光出射表面上的第三保护膜(33)以外,此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实质上相同。

第二保护膜(23)及第三保护膜(33)可保护偏光器或提供光学补偿功能。该些光学膜中的每一者可包括光学透明树脂。树脂的实例可包括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纤维素酯(celluloseester)(包括压克力(acryl)、环烯烃聚合物(cyclicolefinpolymer,cop)、三乙酰基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tac)等)、聚乙酸乙烯脂(polyvinylacetate)、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pvc)、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n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胺(polyamide)、聚缩醛(polyacetal)、聚苯醚(polyphenyleneether)、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sulfide)、聚砜(polysulfone)、聚醚砜(polyethersulfone)、聚芳酯(polyarylate)及聚酰亚胺(polyimide)。光学膜可包括由上述树脂形成的改质膜。此种改质可包括共聚合、分支、交联、分子末端改质等。

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地对本发明进行简单的修改或改变,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或改变可以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例1

使聚乙烯醇膜(厚度:60微米,聚合程度:2,400,皂化程度:99.0%,vf-ps6000,可乐丽有限公司(kuraryco.ltd.))在25℃下在水溶液中溶胀,并在30℃下在含有碘离子的染色浴中染色的同时进行拉伸。将经染色的聚乙烯醇膜在55℃下在硼酸水溶液中进一步拉伸以获得为6的最终拉伸率。将所获得的聚乙烯醇膜在100℃的腔室中干燥了1分钟以制备偏光器(厚度:22微米)。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进行了熔融挤出并以1至1.1的md拉伸率及4至8的td拉伸率进行了拉伸,且在100℃至150℃下进行张力松弛处理一次以获得第一保护膜。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进行了熔融挤出并以1至1.1的md拉伸率及4至8的td拉伸率进行了拉伸,且不经受张力松弛处理以获得第四保护膜。

通过粘合层将以上所制备的第一保护膜粘附至光出射表面,其为以上所制备的偏光器的一个表面,且通过粘合层(厚度为2微米,紫外线可固化粘合剂)将三乙酰基纤维素膜(零tac)黏附至光入射表面,其为偏光器的另一表面,以制备观察者侧偏光板。此时,使偏光器的吸收轴与第一保护膜的md实质上彼此平行。

通过粘合层将以上所制备的第四保护膜粘附至光入射表面,其为以上所制备的偏光器的一个表面,且通过粘合层(厚度为2微米,紫外线可固化粘合剂)将三乙酰基纤维素膜(零tac)黏附至光出射表面,其为偏光器的另一表面,以制备光源侧偏光板。此时,使偏光器的吸收轴与第四保护膜的md实质上彼此平行。

通过将观察者侧偏光板粘附于液晶面板的一个表面上且将光源侧偏光板粘附于液晶面板的另一表面上来制备液晶显示装置。此时,使观察者侧偏光板的偏光器的吸收轴与光源侧偏光板的偏光器的吸收轴彼此正交。

实例2

除了使第一保护膜在100℃至150℃下经受张力松弛处理两次且不使第四保护膜经受张力松弛处理以外,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实例2的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1

除了仅将观察者侧偏光板粘附至液晶面板的每一表面以外,以与实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了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

比较例2

如在实例1中一样,通过粘合层将以上所制备的第四保护膜粘附至光出射表面,其为以上所制备的偏光器的一个表面,且通过粘合层(厚度为2微米,紫外线可固化粘合剂)将三乙酰基纤维素膜(零tac)黏附至光入射表面,其为偏光器的另一表面,以制备观察者侧偏光板。通过粘合层将以上所制备的第一保护膜粘附至光入射表面,其为以上所制备的偏光器的一个表面,且通过粘合层(厚度为2微米,紫外线可固化粘合剂)将三乙酰基纤维素膜(零tac)黏附至光出射表面,其为偏光器的另一表面,以制备光源侧偏光板。

将观察者侧偏光板粘附至液晶面板的一个表面,且将光源侧偏光板粘附至液晶面板的另一表面以制备液晶显示装置。

对在实例及比较例中制备的观察者侧偏光板的保护膜及光源侧偏光板的保护膜的各收缩率及延迟进行了评价,且结果示于下表1中。在将对保护膜进行切割所得到的大小为150毫米×150毫米(md×td)的保护膜的正方形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后,通过式4a及式4b对md收缩率及td收缩率进行了评价:

[式4a]

md收缩率=|l2-l1|/l1×100

(式4a中,l1为样本在md上的初始长度,且l2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md上的长度)

[式4b]

td收缩率=|l4-l3|/l3×100

(式4b中,l3为样本在td上的初始长度,且l4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td上的长度)

使用阿克扫描(axoscan)(阿克索梅特里克斯公司(axometrics,inc))在550纳米的波长下测量了保护膜的各延迟。

对于在实例及比较例中制备的观察者侧偏光板及光源侧偏光板中的每一者,在将对偏光器进行切割所得到的大小为150毫米×150毫米(md×td)的偏光板的偏光器的正方形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通过式5a及式5b计算出md收缩率及td收缩率:

[式5a]

md收缩率=|l2-l1|/l1×100

(式5a中,l1为样本在md上的初始长度,且l2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md上的长度)

[式5b]

td收缩率=|l4-l3|/l3×100

(式5b中,l3为样本在td上的初始长度,且l4为在将样本在120℃下处理30分钟之后在td上的长度)。

在以上式4a、式4b、式5a及式5b中,所有“长度”单位为毫米(mm)。

对于在实例及比较例中制备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每一者如下评价了面板翘曲,且结果示于下表1中。

面板翘曲(单位:毫米):通过在每一实例及比较例中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面板替换为玻璃板(0.5t)制备了用于测量面板翘曲的样本。对于所制备的样本测量了初始翘曲值。然后,将样本在60℃下留置了120小时,且测量了翘曲值。利用初始翘曲值与在60℃下留置120小时后的翘曲值之间的差计算出面板翘曲。

[表1]

如表1所示,在实例的各偏光板中,第四保护膜的td收缩率大于第一保护膜的td收缩率。因此,即使当将面板留置于高温下时,亦会改善面板翘曲。然而,在比较例1中,第四保护膜的td收缩率与第一保护膜的td收缩率相同。另外,在比较例2中,第四保护膜的td收缩率小于第一保护膜的td收缩率。因此,相较于实例中的面板翘曲而言,面板翘曲并未改善很多。

此外,尽管表1中未示出,实例的各偏光板会抑制彩虹状不均。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地对本发明进行简单的修改或改变,并且所有这样的修改或改变可以被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