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n-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304发布日期:2019-08-13 20:2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In-cell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n-cell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屏占比设计概念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与接受,为高品质的高屏占比In-celll显示屏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需求。过高的屏占比意味着需要更高的驱动能力去实现远离IC端的显示区域的画面显示。在整体功耗的限制下,过高的屏占比就意味着远离IC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与触控质量较差于靠近IC的显示区域的质量。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远端显示和触控质量的显示屏是非常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In-cell触控显示面板,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过高的屏占比就意味着远离IC的显示区域的显示与触控质量较差于靠近IC的显示区域的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COGIC芯片、FPC连接器和LED背光源,所述显示屏邦定有单颗COGIC芯片,且显示屏内置IN-CELL按键,所述COGIC芯片通过FPC连接器与外部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显示屏下方设有LED背光源,且LED背光源的底面均匀粘接有一层高性能的防水透气膜,所述LED背光源以卡扣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区、IC区和显示屏远端处的TP线,所述IC区内设有与TP线相对应连接的RX pad ,所述显示区的左右外围均设有与TP线连接在一起的数据线,所述数据线通过扫描线将数据线另一端与相对应的TP线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的一端也可通过显示区外围与相对应的最远端的TP线连接,另一端接入IC区内与TP线对应的RX pad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TP线包括显示屏远端左侧的TP1、TP2和显示屏远端右侧的TPN-1、TPN。

更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包括显示区外围左侧的S1、S2和显示区外围右侧的SN-1和SN。

更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的S1、S2、SN-1、SN通过显示区外围与相对应TP线的TP1、TP2、TPN-1、TPN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RX pad包括与TP线相对应连接的RX1、RX2、RXN-1和RXN,且 RX1和RX2位于IC区左侧、RXN-1和RXN位于IC区右侧。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显示区外围增加N条数据线和N条扫描线,利用并联电阻的原理,减小In-cell显示屏远端负载,从而提高In-cell显示屏远端显示与触控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COG邦定技术,使得装置结构紧凑,体积更小,超低功耗,同时LED光源板可以实现夜间的工作。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LED光源板的底面均匀粘接有防水透气膜,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显示屏的防水性能,同时便于散出LED光源板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提高了显示屏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屏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显示屏内部接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显示屏内部接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C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D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显示屏;101-显示区;102-IC区;103-TP线;104-RX pad;2-COGIC芯片;3-FPC连接器;4-LED背光源;5-防水透气膜;6-支架;7-数据线;8-扫描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一种In-cell触控显示面板,参照图1-2:包括显示屏1、COGIC芯片2、FPC连接器3和LED背光源4,显示屏1邦定有单颗COGIC芯片2,且显示屏1内置IN-CELL按键,COGIC芯片2通过FPC连接器3与外部微控制单元连接,显示屏1下方设有LED背光源4,且LED背光源4的底面均匀粘接有一层高性能的防水透气膜5,LED背光源4以卡扣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支架6上,显示屏1包括显示区101、IC区102和显示屏远端处的TP线103,IC区102内设有与TP线103相对应连接的RX pad 104,显示区101的左右外围均设有与TP线连接在一起的数据线7,数据线7通过扫描线8将数据线7另一端与相对应的TP线103连接。

其中,数据线7的一端也可通过显示区101外围与相对应的最远端的TP线103连接,另一端接入IC区102内与TP线103对应的RX pad 104连接,TP线103包括显示屏1远端左侧的TP1、TP2和显示屏1远端右侧的TPN-1、TPN,数据线7包括显示区101外围左侧的S1、S2和显示区101外围右侧的SN-1和SN,数据线7的S1、S2、SN-1、SN通过显示区101外围与相对应TP线103的TP1、TP2、TPN-1、TPN连接,RX pad104包括与TP线103相对应连接的RX1、RX2、RXN-1和RXN,且 RX1和RX2位于IC区102左侧、RXN-1和RXN位于IC区102右侧。

参照图1,本装置通采用COG邦定技术,使得装置结构紧凑,体积更小,超低功耗,同时LED背光源4可以实现夜间的工作,同时通过在LED背光源4的底面均匀粘接有防水透气膜5,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显示屏1的防水性能,同时便于散出LED背光源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地提高了显示屏1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第一种连接方式参照图5-7,将数据线7的S1、S2、SN-1、SN的一端通过显示区101外围与相对应的最远端的TP线103的TP1、TP2、TPN-1、TPN连接在一起,数据线7的另一端接入IC区102内与TP线103对应的RX pad 104的RX1、RX2、RXN-1、RXN连接,实现提高IN-cell显示屏远端显示与触控质量目的。

另一种接线方式参照图2-4,将数据线7的S1、S2、SN-1、SN通过显示区101外围与相对应的最远端的TP线103的TP1、TP2、TPN-1、TPN连接,再利用扫描线8的G1、G2、GN-1、GN将数据线7对应的TP线103的TP1、TP2、TPN-1、TPN与数据线7下端连接在一起,实现提高IN-cell显示屏1远端显示与触控质量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