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2791发布日期:2020-09-23 01:1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是一种使用背光源照射于液晶面板,通过液晶面板中液晶分子间接显示画面的器件。液晶显示器的具体显示原理如下:液晶显示器中印刷电路板pcb将接收到的画面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然后,pcb根据这些电子信号控制背光源中的各个发光二极管led发出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线;这些光线在经过液晶显示器的各背光组件后,将汇聚于液晶面板的液晶分子层,从而变成微小像素点显示画面。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请参见图1,传统液晶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00、pcb板200、后壳300和底座组件400等结构。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的零部件结构十分复杂,结合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可知,仅显示面板100就包括模组背板101、反射片102、导光板103、胶框104、膜片105、液晶显示面板106和前框107等结构;这也导致了液晶显示器的装配工序过于繁琐。目前液晶显示器的装配工序如下:先装配显示面板100,在完成显示面板100装配后,再将显示面板100作为整体与液晶显示器的其他零部件一起完成整机装配。具体地,液晶显示器的具体装配顺序如下:模组背板101→反射片102→导光板103→胶框104→膜片105→液晶显示面板106→前框107→内部pcb板200及内部零件→后壳300→底座组件400;其中,前框装配工序是显示面板100的最后一道装配工序,在装配完前框时,我们需要使用螺钉108锁附前框107及之前装配的各结构,以完成显示面板100的整体装配。装配完前框107后,即装配完显示面板100后,我们要对装配后的整个显示面板100进行翻转,再完成后续pcb板200及内部零件、后壳300和底座400等装配工序。

由上述液晶显示器结构及其装配工序可知,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复杂,装配工序繁琐,需要大量的螺钉锁附显示面板,这样将严重影响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效率,进而导致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显示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结构复杂,装配繁琐,严重影响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包括:

玻璃导光板和复合光学膜片,复合光学膜片贴合于玻璃导光板的出光面,其中,玻璃导光板的出光面为玻璃导光板朝向液晶面板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复合光学膜片通过光学透明胶带贴合于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出光面。

优选地,所述复合光学膜片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背向所述玻璃导光板的一面贴合有外观膜。

优选地,复合光学膜片通过覆膜方式贴合于玻璃导光板。

优选地,玻璃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复合光学膜片贴合区;

玻璃导光板的出光面上、环绕复合光学膜片贴合区的边沿位置设置有屏幕密封胶粘合区。

优选地,所述导光玻璃背板形成有光扩散点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

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面板;其中,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所述液晶面板通过屏幕密封胶贴合粘接。

优选地,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包括玻璃导光板,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复合光学膜片贴合区;所述玻璃导光板的出光面上、环绕所述复合光学膜片贴合区的边沿位置设置有屏幕密封胶粘合区;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通过所述屏幕密封胶粘合区的屏幕密封胶与所述液晶面板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面板以中心为基准对齐贴合;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的四边均涂抹有缓冲玻璃封胶,且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所述液晶面板的贴合缝隙通过所述缓冲玻璃封胶密封。

优选地,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金属支架和背光源,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通过双面胶条相粘接;所述背光源固定于所述金属支架上靠近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底边的位置,且所述背光源的出光方向朝向所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的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显示器;其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具有导光和强化支撑功能,该玻璃导光板在功能上代替传统的金属背板、反射片和导光板,这样就简化了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并且由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面板都是玻璃结构,所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面板能够相互贴合,并在通过屏幕密封胶直接粘接后,玻璃材质的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和液晶面板能够牢固固定,从而省去了传统显示面板中的前框和胶框等结构;且屏幕密封胶贴合粘接方式不需要使用螺钉锁附,因此本专利中显示面板的装配工序简单。综上,本专利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结构复杂,装配工序繁琐,严重影响液晶显示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液晶显示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爆炸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液晶显示器,包括:

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其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通过屏幕密封胶130贴合粘接。

其中,该屏幕密封胶130为具有高粘接强度、防水且透明的密封胶。

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具有导光功能,能够通过2.0-3.0mm厚度的光学玻璃基材通过精密机械加工整体外形后再打印或通过cnc加工扩散点阵,从而实现反射和导光功能,这样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在功能上替代了传统显示面板中的金属背板、反射片和导光板,简化了显示面板的结构。另外,由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均为玻璃材质,因此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能够相互贴合;并且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相对的两平面涂抹屏幕密封胶130,能够通过屏幕密封胶130直接粘接固定,相比于传统显示面板中通过螺钉、胶框和前框来固定液晶面板、导光板、反射片和金属背板的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省去了胶框和前框等结构,仅通过粘接固定,装配工序简单。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的贴合粘接,颠覆了传统液晶显示器的光学装配方式,将多种部件集成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上,实现3.5mm的极限超薄机身设计。集成导光玻璃背板兼具导光板及扩散片等膜片功能,其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相比传统亚克力板或导光板无热膨涨及吸湿膨涨问题且无黄化及变形问题;因此更容易实现窄边框或无边框设计,是全面屏电视(ocbm<5mm)的最佳选择。另外,显示面板及应用该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器,相对于同等厚度的传统塑胶导光板及金属背板结构组合提高10倍以上的结构强度,能够提供更高的结构强度支撑。

另外,结合图4,图3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包括:玻璃导光板111和复合光学膜片112,复合光学膜片112贴合于玻璃导光板111的出光面,其中,玻璃导光板111的出光面为玻璃导光板111朝向液晶面板120的一面。

玻璃导光板111为玻璃材质,在功能上代替了传统液晶显示器中金属背板、反射片和导光板,这样就简化了液晶显示器100的结构;再加上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与液晶面板120通过屏幕密封胶130贴合粘接,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100省去了前框、胶框和锁附螺钉等结构和部件,使得液晶显示器100的整体结构极简,进而使得液晶显示器机身超薄。

为了将复合光学膜片112和玻璃导光板111牢固固定,复合光学膜片112能够通过光学透明胶带(图中未标记)贴合设置于玻璃导光板111的出光面上;并且在贴合复合光学膜片112和玻璃导光板111时,可先使用玻璃框贴在玻璃导光板111上对复合光学膜片112进行定位。另外,为了将复合光学膜片112牢固固定于玻璃导光板111上,在复合光学膜片112与玻璃导光板111的贴合方式上,复合光学膜片112以覆膜方式贴合于玻璃导光板111。

其中,光学透明胶带为双面胶且透明度高,其透光率达到80%以上。

覆膜属于印后加工的一种主要工艺,是将涂有黏合剂的塑料薄膜,与需要黏合的板材经加热、加压后黏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的加工工艺。玻璃导光板111经过覆膜后,由于表面多了一层薄而透明的复合光学膜片112,因此玻璃导光板111的表面将更加平滑光亮;这样,不但提高了玻璃导光板111的光泽度和牢度,将复合光学膜片112覆膜于玻璃导光板111还能够起到防潮、防污和耐磨等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液晶显示器包括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其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包括玻璃导光板111和复合光学膜片112,该玻璃导光板111具有导光和强化支撑的功能,在功能上代替传统的金属背板、反射片、光学膜片和导光板;而复合光学膜片112在功能上代替传统的膜片;这样就简化了液晶显示器100的结构;并且由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都是玻璃结构,所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能够相互贴合并通过屏幕密封胶130直接粘接,实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的牢固固定,从而省去了传统显示面板中的前框和胶框等结构,且不需要使用螺钉锁附,因此装配工序简单。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结构复杂,装配工序繁琐,装配环境要求高,自动化程度底,严重影响液晶显示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是通过屏幕密封胶130粘合的,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包括玻璃导光板111和复合光学膜片112,而复合光学膜片112的粘接强度不够,若将液晶面板120直接与复合光学膜片112粘接,则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将固定不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3所示,玻璃导光板111的出光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复合光学膜片贴合区1111;在玻璃导光板111的出光面上、环绕复合光学膜片贴合区1111的边沿位置设置有屏幕密封胶粘合区1112;其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通过屏幕密封胶粘合区1112的屏幕密封胶130与液晶面板120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为了牢固固定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玻璃导光板111的边沿位置设置屏幕密封胶粘合区1112,通过在该屏幕密封胶粘合区1112涂抹屏幕密封胶130,能够在玻璃导光板111的四周边沿粘接液晶面板120,从而牢固固定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另外还能够实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与液晶面板120的密封,减少玻璃导光板与液晶面板120之间的空隙。

另外,因为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均为玻璃材质,且通常情况下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均为矩形,所以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形状不匹配,则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或液晶面板120的侧边很容易超出公差,导致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或液晶面板120的边角容易划伤用户。

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如图4所示,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均为矩形结构且符合公差要求,其中,根据加工公差要求,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的外形尺寸大于或等于液晶面板120的外形尺寸,其中单边公差在0-0.8mm之间且包括端值;其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以中心为基准对齐贴合;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的的四边均涂抹有缓冲玻璃封胶140,且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的贴合缝隙通过玻璃封胶密封。

结合图4可知,在装配该液晶显示器时,首先将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水平放置于生产线上,再利用传送带、机械手等全自动治具将液晶面板120通过液体的屏幕密封胶130粘合完成,待胶液固化后,使用专用的缓冲玻璃封胶140在显示面板的上、左和右三侧封边(显示面板的下侧需要装配其他零件);然后翻转整机,依次在显示面板上装配其余零件。其中缓冲玻璃封胶140可采用橡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均设置为符合公差要求的矩形结构,并且在装配时将两者以中心为基准对齐贴合,能够减少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的错位及边角凸起;另外,在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的四边涂抹缓冲玻璃封胶140,不仅能够将液晶显示器100侧边的贴合缝隙完全封住,减少光线从贴合缝隙漏出,而且由于缓冲玻璃封胶140的材质柔软,因此设置缓冲玻璃封胶140还能够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避免用户被玻璃材质的液晶显示器100的边角所划伤。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中,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形成有光扩散点阵,此种光扩散点阵中每个光扩散点均能够对光线进行均匀和扩散,使得背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在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上停留,然后从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的出光面发出,使得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发光均匀。

复合光学膜片通过高折射率的光学透明胶带贴合于玻璃导光板111的出光面上,其中,光扩散点阵形成于玻璃导光板111朝向复合光学膜片112的位置。

另外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背向液晶面板120的一面贴合有外观膜1122。该外观膜1122通过镀膜或丝印等方式贴合至液晶面板120上,能够集成为具有支持模组导光且达到整机主体支撑强度要求的多性能的模组背板,将该液晶显示器110安装于整机上,能够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提高整机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光学膜片1121能够提高液晶显示器100的光学均一性,同时提高液晶显示器100的整体辉度,进而增强液晶显示器的影像品质。而外观膜1122则能够改善整个显示面板100的外观需求,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美观程度,还能够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100的影像品质。

另外,参见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爆炸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液晶显示器还包括金属支架200,其中,结合图5所示,金属支架200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通过双面胶条260相粘接。

该液晶显示器还包括背光源210。

其中,金属支架200上固定有背光源210、印刷电路板pcb220和机芯电源230;

以及,与金属支架200固定的显示器后壳300;其中,显示器后壳300与金属支架200相卡接。

背光源210固定于金属支架200上靠近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底边的位置,且背光源210的出光方向朝向液晶面板120;背光源210与印刷电路板pcb220电连接,pcb220与机芯电源230电连接。

另外,如图5所示,该液晶显示器还包括散热器240和下装修条250等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液晶显示器中,金属支架200固定背光源210、pcb220和机芯电源230,并且机芯电源230与pcb220电连接,pcb220与背光源210电连接,背光源210的出光方向朝向液晶面板120;这样,机芯电源230能够通过pcb220板给背光源210供电,在pcb220的控制下,控制背光源210发出光线,入射上述液晶面板120,从而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图像。其中,由于在液晶显示器中,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相粘接,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简单,装配方式更加简洁;另外,背光源210、pcb220和机芯电源230均设置在金属支架200上,金属支架200固定于液晶面板120,并由显示器后壳300覆盖金属支架200,这样使得液晶显示器的结构更加简单,装配工序更加简洁。

其中,如图5所示,金属支架200粘接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的背光面底部,其中,背光面为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背向液晶面板120的一面;由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是玻璃材质,因此金属支架200粘接于导光玻璃背板110的背光面底部,能够实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与金属支架200的牢固贴合。

背光源210固定于金属支架200上靠近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底边的位置,且背光源210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的底边入射光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方式主要包括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背光方式;其中,侧光式的背光方式,即将背光源210设置于背板侧面,使得光线侧入液晶面板120。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背光源210固定于金属支架200上靠近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底边的位置,即使得背光源210发出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底边将光线侧入导光玻璃背板110,属于侧光式的背光方式。将该背光源210固定于金属支架200靠近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底边的位置后,还能够将背光源210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相粘接,从而实现背光源210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的牢固固定,其中该背光源210能够选用发光二极管led灯条。

另外,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底座组件400,该底座组件400包括:

屏支撑条410;屏支撑条410用于支撑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

与屏支撑条410固定相连的底座支撑420;

以及,插接于底座支撑420、且与显示器后壳300相固定的显示器承接底座430。

显示器承接底座430插接于底座支撑420,而底座支撑420与屏支撑条410相连,该屏支撑条410又与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底边固定,这样显示器承接底座430还能够通过底座支撑420和屏支撑条410支撑起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屏支撑条410与底座支撑420固定相连,并将固定于显示器后壳300的显示器承接底座430插接于该底座支撑420,增强底座组件400对液晶显示器整体的支撑牢固性。

液晶显示器的外观参见图7和图8,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后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侧视图。本实施例中,参见图7,显示器后壳包括设置在显示器后壳300上的机芯端口310、遥控接收端口320和电源出口330。其中,机芯端口310连接pcb,遥控接收端口320连接pcb,电源出口330连接机芯电源230。

另外参见图8,并结合图6可知,液晶显示器100仅包含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液晶面板120和屏幕密封胶130;取代了传统的金属背板、反射片和导光板;并且由于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都是玻璃结构,所以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能够相互贴合并通过屏幕密封胶130直接粘接,实现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的牢固固定,从而省去了传统液晶显示器100中的前框和胶框等结构,且不需要使用螺钉锁附,因此装配工序简单。并且通过省去金属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前框、胶框和螺钉等结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机身超薄。另外,因为显示器后壳300与金属支架200固定,该显示器后壳300覆盖背光源210、pcb220和机芯电源230,因此在液晶显示器的厚度方向上仅存在集成导光玻璃背板110和液晶面板120、金属支架200和显示器后壳300的宽度,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100厚度超薄的基础上,更加减小了液晶显示器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