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片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13630发布日期:2020-11-20 12:1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光学膜片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片及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眩功能的光学膜片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发展,平面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普及于消费市场已久。为了避免环境光被这些产品的显示面反射后产生眩光而降低其在高亮度环境中的观赏品质,一般会对其显示面进行抗眩(anti-glare,ag)处理。

具体而言,抗眩处理是在显示界面上的光学膜片形成凹凸微结构以提升其雾度,使环境光在光学膜片处被反射之后产生眩光的程度有所减少。然而,以不规则方式分布的所述凹凸微结构可能会形成许多环抱状结构,附着在光学膜片上的部分脏污会被局限于所述环抱状结构中而难以被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其表面的脏污易于清除。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光学膜片表面的脏污易于清除。

本发明的光学膜片包括一透光基材、多个粒子及一透光层。透光基材的一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凸结构。这些粒子配置于第一表面上方,各粒子的几何中心在透光基材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各凸结构的最高点。透光层配置于第一表面上而覆盖这些凸结构及这些粒子。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层的折射率、透光基材的折射率及这些粒子的折射率介于1.3与1.9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层的折射率不等于透光基材的折射率或不等于这些粒子的折射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层具有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三表面,第二表面接合于第一表面及这些凸结构,第三表面随着这些粒子的分布而相对于第一表面起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第三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最大距离为h2,h2与h1的差大于等于2.4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相对于第一表面的最大高度为hg,这些凸结构与第三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a,这些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ha+hg)/d大于等于0.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的平均间距为p,这些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p大于d。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的平均间距为p,这些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d/p大于等于0.33且小于等于0.4138。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粒子在透光层中的体积浓度大于等于2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彼此不相交。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彼此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凸结构为直条形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沿一第一方向间隔地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凸结构具有多个断开部,这些断开部将至少一凸结构分隔为多个区段,这些区段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间隔地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断开部沿第二方向的宽度为w1,这些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w1小于0.25*d。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透光基材在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微结构,各微结构的最大宽度为wm,这些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wm小于d。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等距地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这些凸结构不等距地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凸结构具有一凹陷部,至少一粒子位于凹陷部上方。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装置主体及一光学膜片。显示装置主体具有一显示界面。光学膜片配置于显示界面上且包括一透光基材、多个粒子及一透光层。透光基材的一第一表面上具有多个凸结构。这些粒子配置于第一表面上方,各粒子的几何中心在透光基材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各凸结构的最高点。透光层配置于第一表面上而覆盖这些凸结构及这些粒子。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光学膜片中,这些粒子的几何中心偏离于透光基材上的这些凸结构的最高点,也就是说,透光基材通过这些凸结构而对这些粒子进行了分隔,使得这些粒子并非完全随机地分布,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规则地分布。如此一来,可降低这些粒子及覆盖于其上的透光层形成环抱状结构的机率,避免光学膜片上的部分脏污因被局限于环抱状结构中而难以被清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光学膜片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图2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显示装置

12:显示装置主体

12a:显示界面

100:光学膜片

110:透光基材

110a:第一表面

112:凸结构

1121:断开部

1122:区段

112a:凹陷部

114:微结构

120:粒子

130:透光层

130a:第二表面

130b:第三表面

a:最高点

c:几何中心

d:粒径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h1、h2、ha:距离

hg:高度

p、p’:间距

w1、wm: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包括一显示装置主体12及一光学膜片100。显示装置主体12可为平面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光学膜片100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12的显示界面12a上,显示界面12a例如是显示装置主体12的显示面板的表面。

图2是图1的光学膜片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图2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立体图。请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100包括一透光基材110、多个粒子120及一透光层130。透光基材110的材质例如是树脂或其他具透光性的适当材料,透光基材110的一第一表面110a上具有多个凸结构112。这些粒子的材质例如是树脂、二氧化硅、氧化铝或其他适当的材料,其配置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方。透光层130的材质例如是树脂或其他具透光性的适当材料,其配置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而覆盖这些凸结构112及这些粒子120。

具体而言,透光层130具有相对的一第二表面130a及一第三表面130b。透光层130的第二表面130a接合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及这些凸结构112,且透光层130的第三表面130b随着这些粒子120的分布而相对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起伏。通过这些凸结构112及这些粒子120的配置,使得光学膜片100的内雾度得以增加,且通过透光层130的起伏,光学膜片100的外雾度得以增加,使环境光在光学膜片100处被反射之后产生眩光的程度有所减少。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层130的折射率、透光基材110的折射率及这些粒子120的折射率例如介于1.3与1.9之间,且透光层130的折射率例如不等于透光基材110的折射率或不等于这些粒子120的折射率。本发明不对透光层130、透光基材110及这些粒子120的折射率加以限制。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各粒子120的几何中心c在透光基材110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于各凸结构112的最高点a。所述最高点a意为凸结构112上距离第一表面110a最远的一点。也就是说,透光基材110通过这些凸结构112而对这些粒子120进行了分隔,使得这些粒子120并非完全随机地分布,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规则地分布。如此一来,可降低这些粒子120及覆盖于其上的透光层130形成环抱状结构的机率,避免光学膜片100上的部分脏污因被局限于环抱状结构中而难以被清除。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这些凸结构112如图3所示为沿一第一方向d1间隔地排列的直条形结构,其彼此平行且彼此不相交。也就是说,各凸结构112以一维的方式延伸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在制作光学膜片100的过程中,例如是先将这些粒子120倒在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这些粒子120会因重力及各凸结构112的导引而集中于这些凸结构112之间的低处,使得各粒子120的几何中心c在透光基材110上的正投影如上述般不重叠于各凸结构112的最高点a。接着,将溶剂(用以固化成透光层130的胶材)倒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使溶剂覆盖这些凸结构112及这些粒子120,溶剂固化后成为透光层130。

依此方式所制作出的光学膜片100,其外表面(即图2所示的第三表面130b)的起伏的分布大致对应于这些粒子120的分布,其通过这些凸结构112的分隔而大致以一维的方式分布,从而可如上述般降低其形成环抱状结构的机率。由此,当使用者擦拭光学膜片100的外表面(即图2所示的第三表面130b)时,所述外表面上的结构不会在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一第二方向d2(标示于图3)上接触或阻挡脏污,且擦拭布与脏污在第二方向d2上更易于接触脏污,借以降低脏污与所述外表面的附着力并增加脏污与擦拭布的附着力。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层130的第三表面130b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1,透光层130的第三表面130b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之间的最大距离为h2。h2与h1的差△h例如大于等于2.4微米,使透光层130的第三表面130b具有足够的起伏程度以提供光学膜片100足够的外雾度。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凸结构112相对于透光基材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最大高度为hg,这些凸结构112与第三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ha,这些粒子120的平均粒径为d。在制作光学膜片100的过程中,通过提供适当的溶剂(用以固化成透光层130的胶材)量,以使(ha+hg)/d大于等于0.5,可避免这些粒子120因溶剂量过少而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凸结构112的平均间距为p。p大于这些粒子120的平均粒径d,以使这些粒子120能够顺利地集中于这些凸结构112之间的低处。此外,这些粒子120的平均粒径d及数量与其是否能提供足够的雾度有关。举例来说,d/p例如大于等于0.33且小于等于0.4138,这些粒子120在透光层130中的体积浓度例如大于等于20%,以提供光学膜片100足够的雾度。

如图2所示,透光基材110在第一表面110a上更可具有多个微结构114,以进一步增加光学膜片100的内雾度。各微结构114的最大宽度为wm,wm例如小于这些粒子的平均粒径d。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光基材110在第一表面110a上可不具有微结构114,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在图2及图3所示实施例中,这些凸结构112为等距地排列,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以下通过附图对此举例说明。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实施例与图2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凸结构112的一间距p’不同于凸结构112的其他间距p,也就是说,这些凸结构112为不等距地排列。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所示实施例与图4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图5中的相邻两凸结构112彼此更靠近而可共同被视为一个凸结构,且此凸结构顶端具有一凹陷部112a,部分粒子120可位于凹陷部112a上方。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部分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所示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图6的凸结构112具有多个断开部1121,这些断开部1121将凸结构112分隔为多个区段1122,这些区段1122沿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间隔地排列。进一步而言,各断开部1121沿第二方向d2的宽度为w1,这些粒子的平均粒径为d(如图2所标示),w1例如小于0.25*d。在其他实施例中,透光基材110上可形成其他形式的凸结构,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光学膜片中,这些粒子的几何中心偏离于透光基材上的这些凸结构的最高点,也就是说,透光基材通过这些凸结构而对这些粒子进行了分隔,使得这些粒子并非完全随机地分布,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规则地分布。例如,可通过以一维的方式延伸的凸结构将这些粒子分隔为大致以一维的方式分布。如此一来,可降低这些粒子及覆盖于其上的透光层形成环抱状结构的机率,避免光学膜片上的部分脏污因被局限于环抱状结构中而难以被清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