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5494发布日期:2020-07-07 14:0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是一种常规的平板显示面板,近年来,基于液晶显示面板轻薄且低功耗之类的优点,其被广泛用于笔记型个人计算机、便携电话、电视、监视器等显示装置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凸起部,设置在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面上;以及隔垫物,设置在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面上;其中,所述凸起部,包括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叠置的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还包括第三色阻层,其中所述第一色阻层、第二色阻层和第三色阻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叠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呈长条状,并沿平行于第二基板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呈长条状,并沿平行于第二基板的第三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交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宽度为5μm-50μm,长度为15μm以上,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的宽度为3μm-50μm,长度为15μm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一侧,其中,凸起部设置在所述黑矩阵靠近第二基板一侧,其中,所述凸起部和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均落入所述黑矩阵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设置有黑矩阵的遮挡区域和由遮挡区域围成的阵列排布的开口区域,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隔垫物所述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小于所述开口区域中的液晶层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数据线和栅极线,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且位于第二基板面向第一基板一侧,其中,数据线和栅极线中的一个沿第二方向延伸,另一个沿第三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或者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栅极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第一交叠部分与所述数据线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栅极线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的第二交叠部分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在显示区域周围的非显示区域,其中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上是连续的,并且贯穿所述显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或者显示面板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凸起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层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色阻层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层、第二色阻层和第三色阻层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均相互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色阻层、第二色阻层和第三色阻层中的两个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重合,另一个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两个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黑矩阵,设置在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一侧,其中所述凸起部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黑矩阵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垫物抵接所述凸起部,且所述隔垫物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处于压缩状态。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凸起部,可以使得抵接在凸起部上的隔垫物的高度明显低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盒厚,即使液晶显示面板在受到外力挤压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产生错位导致隔垫物脱离凸起部处于非压缩状态,隔垫物亦不会划伤对向基板子像素内的配向层,避免psmura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文本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要说明,应当知道,以下描述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文本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文本的限制,其中:

图1为根据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b-b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液晶显示面板受压弯曲时沿b-b的截面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液晶显示面板沿c-c的截面图;

图6为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d-d的截面图。

图7为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e-e的截面图。

图8为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f-f的截面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10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图11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图13中步骤s10的具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下文对于实施例的描述旨在对本公开的总体构思进行解释和说明,而不应当理解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构件。为了清晰起见,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可能省略了一些公知部件和结构。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或“底”等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当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图1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b-b的截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常规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以及夹设在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lc。彩膜基板20面向阵列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bm和彩膜层cf。

液晶显示面板100具有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在显示区域aa中,黑矩阵bm围成多个子像素p,彩膜层cf设置在各个子像素p内,每个子像素p内的彩膜层cf可以为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中的一个。

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10面向彩膜基板20的一侧设置向子像素p提供数据信号的数据线dl。在相关技术中,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需要尽量保持平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在各个子像素p处的盒厚保持基本一致(即各个子像素p内的液晶层的厚度基本一致),进而可以实现均匀的显示。为了实现上述效果,通常需要在彩膜基板20面向阵列基板10一侧设置隔垫物ps。例如如图2所示,柱形的隔垫物ps的截面为倒梯形,隔垫物ps面向阵列基板10的面抵接在设置在阵列基板10上的数据线dl上,起到维持液晶显示面板100盒厚的作用。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00在遭受的外力弯曲时会产生一些显示不良,例如psmura。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psmura的产生原理如下:

在液晶显示面板100处于正常状态时,隔垫物ps抵接在阵列基板10上的数据线dl上,并处于压缩状态并维持一定的压缩比,从而起到支撑液晶显示面板100盒厚并且保证盒厚的均一性的作用。而当液晶显示面板100遭受外力作用时,液晶显示面板100会被弯曲,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可能发生相对位移,如图3所示,此时压缩状态的隔垫物ps可能会与偏离对应的数据线dl,接触相邻子像素p内的位于阵列基板10上的配向层pi(采用聚酰亚胺材料制造),导致配向层pi划伤。受损的配向膜pi会影响其表面液晶分子的锚定配向,影响该子像素p的正常显示,产生psmura(云纹)。尽管图2和图3中仅示出了位于子像素p内且位于阵列基板10上的配向层pi,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整个显示区域aa中,阵列基板10面向彩膜基板20一侧整面形成配向层,彩膜基板20面向阵列基板10一侧亦整面形成配向层。

相关技术中为了克服上述psmura,通常采用加宽黑矩阵bm的方式,即使隔垫物ps划伤了对向基板、例如阵列基板10上的配向层pi,但配向层pi的划伤区域被加宽的黑矩阵bm覆盖,不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但该种改进措施会减小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上述相关技术中以设置在彩膜基板20上且在液晶显示面板正常状态下抵接在数据线dl上的隔垫物ps进行示例性说明,在其他的相关技术中,设置在彩膜基板上的隔垫物ps还可以抵接在阵列基板的栅极线或者子像素p的薄膜晶体管上。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凸起部,设置在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面上;以及隔垫物,设置在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面上。所述凸起部,包括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叠置的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所述隔垫物在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部在第二方向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在本公开的内容中,“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叠置的第一色阻层和第二色阻层”意味着第一色阻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色阻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即可以完全重叠,也可以部分重叠。通过设置凸起部,可以使得抵接在凸起部上的隔垫物的高度明显低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盒厚,即使液晶显示面板在受到外力挤压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产生错位导致隔垫物脱离凸起部处于非压缩状态,隔垫物亦不会划伤对向基板子像素内的配向层,避免psmura的产生。另外,采用色阻材料在彩膜基板上形成凸起部,可以在形成彩膜层时同时形成凸起部,避免了采用额外的工艺形成凸起部,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体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其中图4中未示出被黑矩阵bm遮蔽的沿x方向延伸的栅极线gl和沿y方向延伸的数据线dl,图5为图4中液晶显示面板沿c-c的截面图,图6为图4中液晶显示面板沿d-d的截面图,图7为图4中液晶显示面板沿e-e的截面图,图8为图4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沿f-f的截面图。

如图4-8所示,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相对且平行设置的第一基板,例如为彩膜基板20,和第二基板,例如为阵列基板10以及夹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lc。以下为了表述方便,在以下示例中,以彩膜基板20作为第一基板,阵列基板10作为第二基板进行解释说明。彩膜基板20面向阵列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黑矩阵bm和彩膜层cf,阵列基板10面向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交叉设置的数据线dl和栅极线gl,数据线dl和栅极线gl例如为相互垂直设置,数据线dl和栅极线gl之间绝缘层11,以避免数据线dl和栅极线gl电连接。

液晶显示面板200具有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在显示区域aa中,黑矩阵bm围成多个子像素p,彩膜层cf设置在各个子像素p内,每个子像素p内的彩膜层cf可以为第一彩膜层cf1,例如为仅允许红光透过的红色彩膜层,第二彩膜层cf2,例如为仅允许绿光透过的绿色彩膜层,和第三彩膜层cf3,例如仅允许蓝光透过的蓝色彩膜层,中的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像素列中的子像素p具有相同颜色的彩膜层,同一像素行中,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cf3依次顺序周期性排列,相邻三个子像素p分别包括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cf3,由此实现彩色显示。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cf3分别为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进行举例说明,然而在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cf3均为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中的一个,即,第一彩膜层cf1为上述三种颜色彩膜层中的一个,第二彩膜层cf2为上述三种颜色彩膜层中的另一个,第三彩膜层cf3为三种颜色彩膜层中的剩余的一个。

结合图4-8所示,彩膜基板20面向阵列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凸起部21,凸起部21为叠层设计,其包括沿垂直于彩膜基板20的第一方向,例如为z方向叠置的第一色阻层211和第二色阻层212,并且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黑矩阵bm在阵列基板10上正投影内。其中第一色阻层211可与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中的一个的材料相同,第二色阻层212可以与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cf3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任一个的材料相同。由此,可以在形成彩膜层cf的工艺中同步形成凸起部21,避免了采用额外的工艺形成凸起部,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第一色阻层21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色阻层21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采用该种方式形成的凸起部21不透光,此时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的黑矩阵部分可以去除,以减少形成黑矩阵时的物料成本,此时,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黑矩阵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色阻层21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色阻层21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重叠部分能够形成凸起即可。

结合图4-8所示,阵列基板10面向彩膜基板20的一侧设置有隔垫物ps,隔垫物ps面向彩膜基板20的面抵接在凸起部21上并处于压缩状态,由此保持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盒厚,并且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黑矩阵bm在阵列基板10上正投影内。

具体地,如图4-8所示,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沿x方向延伸,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沿y方向延伸,x方向例如垂直于y方向,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黑矩阵bm在阵列基板10上正投影内,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黑矩阵bm在阵列基板10上正投影内,且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垂直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8所示,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呈长条状,平行于阵列基板10的第二方向,例如为x方向延伸,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呈长条状,平行于阵列基板10的第三方向,例如为y方向延伸。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交叉设置,例如为垂直相交。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第一交叠部分与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第二交叠部分至少部分重叠,隔垫物ps和凸起部21的抵接部分位于数据线dl和栅极线gl的交叉区域。本文所说的一正投影与另一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指的是一正投影的至少一部分与另一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可以包括该一正投影落入该另一正投影内,该另一正投影落入该一正投影内,该一正投影与该另一正投影重合,该一正投影的一部分与该另一正投影的一部分重合等多种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如图5和图7所示,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如图6和图8所示,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

如图7所示,隔垫物ps设置在数据线dl远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在液晶面板面板200处于正常状态下,隔垫物ps(实线描绘)完全被黑矩阵bm遮蔽,不会影响隔垫物ps两侧的子像素p中的配向层pi。在液晶面板外力作用下弯曲时,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凸起部21和隔垫物ps之间亦发生相对位移,隔垫物ps(实线描绘)可能会进入临近的子像素p中,即便如此,由于设置在彩膜基板20上的凸起部21和设置在阵列基板10上的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为长条状,且两者垂直相交,进入到子像素p中的隔垫物ps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脱离凸起部21,即隔垫物ps一般情况下始终抵接在凸起部21上,并在第一方向上处于压缩状态,此时隔垫物ps不会接触子像素p中配向层pi,不会对配向层pi造成划伤。即使由于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使得进入到子像素p中的隔垫物ps脱离了凸起部21处于非压缩状态,由于隔垫物ps和凸起部21相抵接的设计,本实施例中的隔垫物ps在第一方向z上的厚度d明显低于常规技术中的隔垫物的厚度,即使本实施例中的隔垫物ps处于非压缩状态,其厚度d1也明显小于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盒厚g,即子像素p中的液晶层lc的厚度。因此,进入到子像素p中的隔垫物ps并不会接触子像素p中配向层pi,不会对配向层pi造成划伤。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可以避免psmura的产生,提高显示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设置有黑矩阵bm的遮蔽区域以及由遮蔽区域围成的阵列排布的开口区域,子像素p即设置在开口区域内,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盒厚g即为开口区域中的液晶层lc在第一方向上的厚度。

上述实施例中,仅在图7和图8中示出了设置在彩膜基板20面向阵列基板10一侧的配向层pi,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整个显示区域aa中,阵列基板10面向彩膜基板20一侧整面形成配向层,彩膜基板20面向阵列基板10一侧亦整面形成配向层。前述所述的隔垫物ps抵接所述凸起部21并不仅包括两者直接接触的情形,还包括两者之间还设置有其他层结构例如配向层,保护层等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1和隔垫物ps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具体地,例如,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长条状图案)的宽度可以为5μm-50μm,长度可以为15μm以上,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长条状图案)的宽度可以为3μm-50μm,长度可以为15μm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凸起部21的数量为多个,与凸起部21一一对应的隔垫物ps亦为多个,多个凸起部21呈阵列排布,沿第二方向,例如为x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凸起部21相互间隔设置。如图4所示,并非所有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的交叉区域均设置有凸起部21和隔垫物ps,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栅极线gl和数据线dl的交叉区域均可以设置有凸起部21和隔垫物ps。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300,如图9所示,其与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的基本相同,以下主要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重复。

图9对应前述实施例的图5,如图9所示,凸起部21’除了包括第一色阻层211和第二色阻层212外,还包括第三色阻层213。第一色阻层211、第二色阻层212第三色阻层213沿垂直于彩膜基板20的第一方向,例如为z方向,依次叠置。在本公开的内容中,“第一色阻层、第二色阻层和第三色阻层沿垂直于第一基板的第一方向叠置”意味着第一色阻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第二色阻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和第三色阻层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中的任意两者至少部分地重叠,即可以完全重叠,也可以部分重叠。第一色阻层211、第二色阻层212第三色阻层213可以分别与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cf3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彩膜层cf1,第二彩膜层cf2和第三彩膜层cf3均为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中的一个,即,第一彩膜层cf1为上述三种颜色彩膜层中的一个,第二彩膜层cf2为上述三种颜色彩膜层中的另一个,第三彩膜层cf3为三种颜色彩膜层中的剩余的一个。由此,可以在形成彩膜层cf的工艺中同步形成凸起部21,避免了采用额外的工艺形成凸起部,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本实施例中形成的凸起部21’较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中的凸起部21具有更大的厚度,与凸起部21’相抵接的设置在阵列基板10上的隔垫物ps可以具有更小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了在液晶面板外力作用下弯曲导致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在平行于显示面的方向上发生相对位移时,隔垫物ps划伤对置基板侧的配向层pi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色阻层21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第二色阻层21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三色阻层213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均重合,采用该种方式形成的凸起部21不透光,此时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的黑矩阵部分可以去除,以减少形成黑矩阵时的物料成本,此时,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黑矩阵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然而本公开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色阻层21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第二色阻层21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三色阻层213中的两个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另一个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两个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即可实现凸起部21不透光,例如如图10所示,第一色阻层21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色阻层21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均大于第三色阻层213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面积。此时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重合的黑矩阵部分可以去除,以减少形成黑矩阵时的物料成本,此时,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黑矩阵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不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色阻层21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色阻层212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三色阻层213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重叠部分能够形成凸起即可。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400,如图11所示,其与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的基本相同,以下主要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重复。

图11对应前述实施例的图4,液晶显示面板400的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呈长条状,平行于阵列基板10的第二方向,例如为y方向延伸,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呈长条状,平行于阵列基板10的第二方向,例如为y方向延伸。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交叉设置,例如为垂直相交。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第一交叠部分与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的第二交叠部分至少部分重叠,隔垫物ps和凸起部21的抵接部分位于数据线dl和栅极线gl的交叉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落入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内。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亦可以采用图9对应的实施例和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凸起部21’的三层叠置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通常来说,栅极线g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较数据线dl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宽,栅极线gl对应的黑矩阵部分的宽度较数据线dl对应的黑矩阵部分的宽度更大,采用色阻材料形成凸起部时相较于采用树脂材料形成隔垫物ps不容易获得较小的尺寸,因此,采用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200更有利于制造。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500,如图12所示,其与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的基本相同,以下主要介绍本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与图4-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不再重复。

图12对应前述实施例的图4,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在第二方向,例如为x方向或y方向上是连续地,并且贯穿显示区域aa,在图12中,第二方向为x方向。由于凸起部21在第二方向上连续设置且不透光,可以将凸起部21设计为特定的宽度以代替横向的黑矩阵部分,减少形成黑矩阵bm的步骤中的物料。

本实施例中,凸起部亦可以采用图9对应的实施例和图10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凸起部21’的三层叠置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凸起部21,21’与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均为长条状,且相互交叉设置,例如垂直交叉,如此设置,隔垫物ps不易脱离凸起部21,21’,隔垫物ps始终抵接在凸起部21,21’上,并在第一方向上处于压缩状态,隔垫物ps不会接触子像素p中配向层pi,不会对配向层pi造成划伤。然而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1,21’与隔垫物ps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为柱形,只要保证隔垫物ps的高度明显小于开口区域中液晶层lc的厚度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隔垫物ps进入子像素p内划伤对置基板上的配向膜pi的概率,减少psmura发生的概率。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及摄像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可以为显示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3所示,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凸起部;

具体地,结合图4-8,第一基板例如为彩膜基板20,在彩膜基板20上采用色阻材料利用构图工艺形成凸起部21,凸起部21可以形成在黑矩阵bm远离彩膜基板20的一侧。彩膜基板20上形成的凸起部21包括沿垂直于彩膜基板20的第一方向叠置的第一色阻层211和第二色阻层212。

s20:在第二基板上形成隔垫物;

具体地,结合图4-8,第一基板例如为阵列基板20,在阵列基板10上采用构图工艺形成隔垫物ps,隔垫物ps可以形成在数据线dl远离阵列基板10的一侧。

s30:对盒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具体地,结合图4-8,将形成凸起部21的彩膜基板20和形成有隔垫物ps的阵列基板10对盒,使得隔垫物ps抵接凸起部21,隔垫物ps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凸起部21在阵列基板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和s20的顺序可以调换,也可以两个步骤同时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步骤s10具体包括:

s1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色阻层;

具体的,结合图4-8,在彩膜基板20上采用与第一彩膜层cf1相同的材料利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第一色阻层211,其中,第一色阻层211形成在黑矩阵bm远离彩膜基板20的一侧,第一彩膜层cf1为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中的一个。

s12:在第一色阻层远离第一基板一侧形成第二色阻层;

具体地,结合图4-8,在第一色阻层211远离彩膜基板20一侧采用与第二彩膜层cf2相同的材料利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第二色阻层212,第二彩膜层cf2为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中的另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凸起部21’还包括与第一色阻层211和第二色阻层212沿垂直于彩膜基板20的第一方向叠置的第三色阻层213,此时,如图14所示,步骤s10还可以包括:

s13:在第二色阻层远离第一基板一侧形成第三色阻层;

具体地,如图9所示,在第二色阻层212远离彩膜基板20一侧采用与第三彩膜层cf3相同的材料利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第三色阻层213,第三彩膜层cf3为红色彩膜层、绿色彩膜层和蓝色彩膜层中的剩余的一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制造方发,组成凸起部中的光阻层在形成彩膜层时同步形成,避免了采用额外的工艺形成凸起部,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公开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一种限制。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的说明了本公开的原理及构造,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明白,在不偏离本公开的总体构思的情况下,对本公开所作的任何改变和改进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如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