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机构及虚拟现实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6242发布日期:2020-09-11 21:5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夹持机构及虚拟现实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具有该夹持机构的虚拟现实设备。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头戴设备、虚拟现实头戴设备以及混合现实头戴设备等头戴虚拟现实设备,通常有多种不同产品形态,例如配合电脑等主机使用的外接式头戴设备,自身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体式头戴设备,以及配合手机、mp4和游戏平板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显示装置使用的头戴设备。

需要配合显示装置使用的头戴设备,即虚拟现实设备,其往往需要将手机、mp4或游戏平板设备等插入到虚拟现实设备中,为了增强显示装置在虚拟现实设备内部的稳定性,通常在需要先将显示装置固定在一个盒子内,再将盒子插入到设备中,操作繁琐,且虚拟现实设备往往需要匹配不同尺寸的显示装置,而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尺寸大小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盒子无法适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机构及虚拟现实设备,可以实现显示装置在头戴设备内的稳固夹持且可适配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显示装置。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夹持机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夹持机构,包括:

底盘,其固定设置;

两夹持支架,均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盘上,各所述夹持支架的一端设有一夹持部,两所述夹持部相配合以夹持显示装置;

可锁止旋钮组件,其与两所述夹持支架连接,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持支架同时转动以带动两所述夹持部相对或相背移动。

各所述夹持支架的另一端设有一传动部,所述传动部上形成有传动齿;

所述可锁止旋钮组件包括可旋转的旋转轮、传动齿轮和固定设置的环形止位轮,所述旋转轮包括同轴设置的主动轮和被动轮,所述被动轮上形成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固连于所述被动轮,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一止位齿,所述环形止位轮的内环面上设有第二止位齿,所述第二止位齿用于与所述第一止位齿啮合以对所述被动轮在第一旋转方向上进行锁止,所述主动轮上固设有拨动部,用于拨动所述被动轮在第二旋转方向上随所述主动轮转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止位齿与所述第二止位齿脱离啮合,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被动轮同轴固连为一体,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啮合。

两所述夹持支架交叉设置,且以其交叉点为支点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底盘上,且两所述夹持支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可锁止旋钮组件的轴线平行。

两所述夹持支架的交叉点靠近所述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呈同轴线的弧形,且其中一所述夹持支架的所述传动部位于另一所述夹持支架的所述传动部内侧,所述传动齿轮位于两所述传动部之间。

所述环形止位轮包括环形的底板和环形的周向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周向侧板的底边固连为一体,所述旋转轮与所述环形止位轮同轴且支撑在所述环形止位轮上,所述主动轮的中心处形成有定位部,所述被动轮的中心处对应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部插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定位部呈筒状,其由多个平行于所述主动轮轴向的定位杆围成,所述定位杆的自由端具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卡爪。

所述被动轮上形成有位于其定位孔外围且与所述定位孔同轴的第一筒状连接部,所述传动齿轮上形成有与其同轴的第二筒状连接部,所述第一筒状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筒状连接部套设固连为一体。

两所述夹持支架上下设置,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与上方所述夹持支架的传动部啮合的上传动齿轮和与下方所述夹持支架的传动部啮合的下传动齿轮,所述上传动齿轮和所述下传动齿轮同轴固连为一体。

所述弹性臂数量为多个,所述被动轮的周向外壁上固设有与所述弹性臂数量相同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弹性臂交替设置且所述弹性臂的第一端固连在所述凸起部上,所述拨动部位于所述弹性臂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弹性臂和其所固连的所述凸起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用于插装显示装置的插装槽,还包括上述的夹持机构,所述底盘固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夹持支架位于所述插装槽内,所述可锁止旋钮组件设在所述壳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通过可锁止旋钮组件驱动两夹持支架同时转动以带动两夹持部相对或相背移动,进而可调节两夹持部之间的距离,使夹持机构能适合不同类型和尺寸的显示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不仅可以夹持固定手机,还可以对mp4、游戏平板设备等电子设备形成有效夹持;此外,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使虚拟现实设备与不同类型和尺寸型号的显示装置配合使用,还可以安装在汽车、办公桌等位置作为手机夹持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图;

图3为图1的正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夹持手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可锁止旋钮组件省略传动齿轮后的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径向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可锁止旋钮组件的旋转轮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具有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虚拟现实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夹持机构;

100、底盘;

200、夹持支架;210、夹持部;220、传动部;221、传动齿;

300、可锁止旋钮组件;310、旋转轮;311、主动轮;312、被动轮;313、弹性臂;314、第一止位齿;315、拨动部;316、定位部;317、定位孔;318、卡爪;319、第一筒状连接部;3110、凸起部;320、传动齿轮;321、第二筒状连接部;322、上传动齿轮;323、下传动齿轮;330、环形止位轮;331、第二止位齿;332、底板;333、周向侧板;

2、手机;

3、壳体;31、插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1,其能够对手机、mp4和游戏平板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显示装置进行夹持固定,以下内容以夹持手机为例。夹持机构1包括底盘100、两个夹持支架200和一可锁止旋钮组件300。其中,底盘100固定设置,即其固定不动,两个夹持支架200均可转动地设在底盘100上,各夹持支架200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手机2的一夹持部210;可锁止旋钮组件300与两夹持支架200连接,用于驱动两夹持支架200同时转动以带动两夹持部210相对或相背移动,进而夹持或释放手机2,夹持手机2时的状态如图5所示,操作简单,且通过操作可锁止旋钮组件300使两个夹持部210之间的距离可调,使本实施例夹持机构1可以适用不同尺寸、型号的手机,提高了通用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各夹持支架200的另一端设有一传动部220,传动部220上形成有传动齿221;同时,如图7至图9所示,可锁止旋钮组件300包括可旋转的旋转轮310、传动齿轮320和固定设置的环形止位轮330,环形止位轮330呈圆环形,可与底盘100固连为一体实现固定,或者固设在其他结构部件上,保证其固定不动即可。旋转轮310包括同轴设置的主动轮311和被动轮312,被动轮312上形成有弹性臂313,弹性臂313可发生弹性变形,其具有两端,第一端固连于被动轮312,第二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一止位齿314,环形止位轮330的内环面上设有第二止位齿331,第二止位齿331可布满环形止位轮330的内环面或者局部布设,第二止位齿331用于与第一止位齿314啮合以对被动轮312在第一旋转方向i上进行锁止,即当第二止位齿331与第一止位齿314啮合时被动轮312不能向第一旋转方向转动;主动轮311上固设有拨动部315,用于拨动被动轮312在第二旋转方向ii上随主动轮311转动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止位齿314与第二止位齿331脱离啮合,第一旋转方向i与第二旋转方向ii相反,比如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方向i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ii为顺时针方向;传动齿轮320与被动轮312同轴固连为一体,即随被动轮312转动而同向转动,且传动齿轮320与传动齿221啮合。

以如图8所示第一旋转方向i为逆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ii为顺时针方向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可锁止旋钮组件300的旋转调节和锁止原理是:手动顺时针旋转主动轮311,通过其拨动部315推动被动轮312与其一起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320一起顺时针转动,传动齿轮320与传动齿221啮合,实现了两夹持支架200的转动以调节两个夹持部210之间的距离,当调整到位时,主动轮311停止转动,被动轮312上弹性臂313的第一止位齿314与环形止位轮330的第二止位齿331啮合形成止锁结构阻止被动轮312逆时针转动,实现锁止,进而实现两夹持部210的锁止;当需要解除锁止时,主动轮311逆时针旋转,拨动部315挤压弹性臂313发生弹性变形与环形止位轮330脱离啮合,此时可继续逆时针转动,使主动轮311带动被动轮312进而带动两夹持支架200转动以调节两个夹持部210之间的距离。当然,可锁止旋钮组件300也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具有自锁锁止功能的其他旋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对于夹持支架200,其呈杆状,两夹持支架200交叉设置,且以其交叉点x为支点可转动地设在底盘100上,以形成类似剪刀形式,通过其传动部220所在端的张合实现其夹持部210所在端的张合,进而调节两夹持部210的间距;同时,两夹持支架200的转动轴线与可锁止旋钮组件300的轴线平行,以便于安装。

为使两夹持部210的间距较大,且调节范围大,本实施例中两夹持支架200的交叉点x靠近传动部220,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同时,传动部220呈同轴线的弧形,且其中一夹持支架200的传动部220位于另一夹持支架200的传动部220内侧,传动齿轮320位于两传动部220之间,以便传动齿轮320同时与两传动部220啮合传动。

对于环形止位轮330,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其包括环形的底板332和环形的周向侧板333,底板332与周向侧板333的底边固连为一体,第二止位齿331形成在周向侧板333的内环面上。旋转轮310与环形止位轮330同轴且支撑在环形止位轮310上,以保证旋转轮310运行稳固,主动轮311的中心处形成有定位部316,被动轮312的中心处对应设有定位孔317,定位部316插设在定位孔317内,定位部316与定位孔317可以是间隙配合,保证主动轮311和被动轮312的同轴旋转。

进一步地,为使主动轮311和被动轮312同轴安装快捷可靠,如图7所示,定位部316呈筒状,其由多个平行于主动轮311轴向的定位杆围成,定位杆的自由端具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卡爪318。定位部316与定位孔317插装配合时,卡爪318被挤压向内收缩变形,使得定位部316插设至定位孔317内,插设到位后主动轮311和被动轮312可相互转动,卡爪318限制二者脱离,提高整个旋钮装配可靠性和整体性。

对于被动轮312与传动齿轮320的连接,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被动轮312上形成有位于其定位孔317外围且与定位孔317同轴的第一筒状连接部319,第一筒状连接部319穿过环形止位轮330的中心通孔,传动齿轮320上形成有与其同轴的第二筒状连接部321,第一筒状连接部319与第二筒状连接部321套设固连为一体,具体可通过胶粘的方式固连。

本实施例中两夹持支架200上下设置,以便于其交叉设置,由于夹持支架200具有一定的厚度,则为便于传动齿轮320同时与两夹持支架200的传动部210啮合,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传动齿轮320包括与上方夹持支架200的传动部210啮合的上传动齿轮322和与下方夹持支架200的传动部210啮合的下传动齿轮323,上传动齿轮322和下传动齿轮323同轴固连为一体,即与两夹持支架200对应,传动齿轮320也分为上下两部分,以分别与不同高度的两传动部210啮合。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臂313数量为多个,被动轮312的周向外壁上固设有与弹性臂313数量相同的凸起部3110,凸起部3110与弹性臂311交替设置且弹性臂313的第一端固连在凸起部3110上,进而固连在被动轮312上,拨动部315位于弹性臂313的外侧且位于弹性臂313和其所固连的凸起部3110之间。则在拨动部315随主动轮311向第一转动方向i转动时,其可拨动挤压弹性臂313与环形止位轮330脱离啮合,而拨动部315随主动轮311向第二转动方向ii转动时,其可拨动凸起部3110使被动轮312同主动轮311一起转动;同时,弹性臂313和凸起部3110数量为多个,相应地,拨动部315数量为多个,以使弹性臂313和凸起部3110受力均衡,旋转轮310旋转运行平稳。

本实施例夹持机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其不仅可以安装在汽车、办公桌等位置作为手机夹持器使用,还可以使虚拟现实设备与不同类型和尺寸型号的显示装置配合使用。因此,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虚拟现实设备,参照图10,其包括壳体3,壳体3上形成有用于插装手机2的插装槽31,还包括夹持机构1,夹持机构1的具体结构参见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的实施例及附图1至图9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夹持机构1的底盘100固设在壳体3上,具体位于插装槽31内,夹持支架200也位于插装槽31内,以便夹紧手机2,可锁止旋钮组件300设在壳体3上,以便从壳体3外部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