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胸部摄影像质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63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X线胸部摄影像质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X射线摄影技术或装置,适用于国产200毫安X线机100KV胸部摄影技术。
胸部包括着呼吸、循环、消化、骨骼、淋巴等多个系统,各组织的密度、厚度差异很大,在一张平片上欲获得多种密度、厚度的组织结构和病灶,是非常困难的。而胸部平片又是一般医院中最常用的胸部检查手段,因为平片能显示微小的病变和组织结构,为诊断提供许多信息。所以胸部平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诊断的信息量和诊断的准确性。目前,对于提高胸部平片信息量的主要技术措施可分为两类一是应用高仟伏(120KV以上)摄影技术;二是在普及型X线机上提高摄影技术和增加防护措施,以图增强像质。例如郑钧正提出了PET防护措施(《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83,NO.4)周代全提出了在高仟伏X线机上应用滤线板的设想(《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9,NO.3)。但这些措施还存在以下缺点有待解决1.高仟伏X线机一般均为500毫安以上的大型设备,价格昂贵,不便于推广普及;2.在减少散乱射线和滤去低能射线方面仅采取了一些单一的保护措施,其像质提高并不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组合式的铅隔板和铝滤板,用于200毫安X线机100KV胸部平片摄影的像质增强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基板、铅板和铝板组成。在基板的边沿上分别设有手柄和定位栓,基板是用酚荃布板或酚荃纸板制成的一个圆盘或正方形板。与基板重迭粘合一个等大的铅板,将铅板中间切割一个长方形的窗口,窗口内粘合一对呈八字形楔形铝板或者粘合一个圆弧状的楔形铝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胸部正位摄影的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胸部侧位摄影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100KV胸部摄影时的工作示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在摄影机连接X线管的遮线筒9上切割一缺口7,并在缺口的下方筒壁上设置定位孔8,将本实用新型植入缺口,使定位栓6进入定位孔后,与放射窗上的固有滤板10平行。当X线经过该装置时,古钱式的铅隔板3则限制X线束于规定的照射野,以此达到减少散乱射线,从而降低图像灰雾度和增强防护效果。楔形铝滤板4能降低病员皮肤的辐射剂量,同时楔形铝滤板的形状和位置又与胸部正位或侧位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相对应,有利于提高像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铝滤板4设计为正位板和侧位板两种形状。正位板的铅板切割窗口5为63×53mm,窗口中心纵向下移距基板2中心11.5mm,窗口内为一对呈八字形的楔形铝板;侧位板的铅板切割窗口5为67×55mm,窗口中心纵向下移距基板2中心9.5mm,窗口内为一个圆弧状的楔形铝板。
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和与基板重迭粘合的铅板外形可以是圆盘形的,也可以是 正方形的。当为圆盘形时,该圆盘连接在摄影机的遮线筒上,圆盘的直径与遮线筒连接处相适应;当为正方形时,则连接在复式光栏的准置器上,正方形的边长与准置器相适应。图中1为手柄,固定在基板上或者与基板形成整体结构。11为摄影机球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替换高比值密纹滤线板,达到增加信息量、扩大诊断范围的目的,是提高像质的重要辅助设施;2.用于100kv胸部摄影可大幅度降低毫安秒,有利于加强防护和缩短曝射时间,减少图像动态模糊;3.制作简易,使用方便,投资费用低廉,适宜于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普及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X线胸部摄影的像质增强装置,由基板2、铅板3和铝板4组成,其特征在于基板2的边沿分别设有手柄1和定位栓6,基板2是用酚荃布板或酚荃纸板制成的一个圆盘或正方形板,与基板重迭粘合一个等大的铅板3,铅板中间切割一个长方形的窗口5,窗口内粘合一对呈八字形楔形铝板或者粘合一个圆弧状的楔形铝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楔形铝板4的形状和位置,是根据胸部正位或侧位时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度设计为正位板和侧位板,正位板的铅板切割窗口为63×53mm,窗口中心纵向下移距基板中心11.5mm,窗口内为一对呈八字形的楔形铝板;侧位板的铅板切割窗口为67×55mm,窗口中心纵向下移距基板中心9.5mm,窗口内为一个圆弧状的楔形铝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基板和与基板重迭粘合的铅板外形为圆盘时,该圆盘连接在摄影机的遮线筒上,圆盘的直径与遮线筒连接处相适应,基板和与基片重迭粘合的铅板外形为正方形时,则连接在复式光栏的准置器上,正方形的边长与准置器相适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X线胸部摄影的像质增强装置,由带有手柄和定位栓的基板、古钱式的铅隔板和楔形铝滤板组成。基板是用酚荃布板或酚荃纸板制成的一个与摄影机遮线筒相连的圆盘,或者为一个与复式光栏相连的正方形板。楔形铝板为正位板和侧位板两种形状,正位板为一对呈八字形的楔形铝板,侧位板为圆弧状的楔形铅板。该装置制作和使用都很简便,适宜于广大基层医疗单位普及使用。
文档编号G03B42/04GK2078013SQ9021496
公开日1991年5月29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29日
发明者廖禹方, 闵维阳, 周嵩, 郭淑康, 吴庆华 申请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