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多光纤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806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多光纤接插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通信线路互连装置,特别涉及多光纤的组合式接插件。
在过去几年中,作为传送电信信号的优选介质,光纤已取代铜线。与使用铜线一样,在装配、修理或更换光纤时必须互连光纤。一般有两种互连装置,即接头和接插件。“接头”一词通常指在一对光纤间形成永久性连接的装置。许多光纤接头使用其上有供光纤嵌入的V形槽m板件,然后用工具把一对光纤的接头夹紧在共同的槽中。某些接头设计成可互连许多对光纤。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5,151,964。与此对照,“接插件”一词指可反复连接和脱开的装置,它常常使用不同的插头或插座。本发明的主题便是这类装置,虽然“接插件”一词不应作狭义理解,因为本发明既可形成暂时连接,也可形成永久连接。
市场上的光纤接插件主要有两类,即金属包头接插件和双锥形接插件。金属包头接插件使用一通常用陶瓷制成的插头,其上有一供单根光纤插入的中心孔。双锥形接插件使用一截头圆锥形插头,这两类接插件通常都把一对插头插入一共同的插座而完成连接,现有技术还包括混合式金属包头接插件/接头,例如可参见美国专利No.4,986,626和5,159,655。
但是,现有技术尚未充分注意的一个领域是,如何才能可迅速脱开和重新连接地互连多对光纤,由于金属包头和双锥形接插件的插头只能插入单根光纤,因此这类接插件在互连若干对光纤时必须占据较大的工作面。或者,也可如美国专利No.5,101,463所示,比方说在一种双联接插件中把两个或多个插头排列在一起,这些多光纤接插件的一个缺点是互连密度差。尽管某些金属包头接插件的密度为约每平方公分两个连接,但RJ45接插件之类的铜线接插件的密度可达每平方公分4个以上连接。某些非金属包头接插件的互连密度稍有提高,例如美国专利No.4,045,121所述接插件,但该接插件的部件太多而不容易装配。也可用具有便于装配、使用简单和脱开迅速这些所需特征的RJ45铜线接插件与美国专利No.4,045,121的接插件作比较。
多光纤接插件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准被互连的光纤对。例如,在欧洲专利No.814,722所述接插件(通常称为“MT”接插件)中,用销钉来对准接插件各部件,但它们难于(即费用太高)提供高性能光纤连接所需的严格容差。因而该接插件的性能较差。其它技术也被用来提高对准性。例如美国专利No.5,151,964的接头中所示的V形槽,但不幸的是,这些技术并不适用于可脱开的接插件。而且,MT接插件只适用于在工厂中对光纤进行预端接工作,也就是说,对于现场装配来说它是非常费事的,因此要求设计出一种能迅速脱开和重新连接多对光纤、且装配和使用简单的光纤接插件。并且该接插件最好部件数少、互连密度高、并能精确对准从而性能提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光纤组合式接插件,一般包括一插头,该插头可卸下地与一插座配合,该插头和该插座都设计成可插入多根光纤的相靠的端部。该插头有一插头体,该插头体有一光纤支撑面,该支撑面上有若干光纤嵌入槽,多根光纤紧固在该插头上,它们的端部终止在这些槽的中间部位。该插座有一供插头插入的开口,并包括一光纤对准板,它可滑动地安装在插座壳体中并在前伸位置时向该开口偏置,该板上也有伸展到前部边缘的光纤嵌入槽,另外的多根光纤紧固在该插座中,它们的端部在该板处于前伸位置时伸出在该前部边缘之后这些光纤与板之间有一角度,从而它们在靠近端部处在应力作用力发生弯曲。
当插头插入插座时,插头上的槽与终止在插座中的光纤的悬伸的端部对准。当插头进一步插入时,其前端把该滑板推到一后退位置,从而使被压弯的光纤稍稍弹起而进入插头的槽中。插头一旦全部插入,插座光纤的端部在插头的光纤支撑面上的槽的中间部位处恰好抵靠插头,光纤的端部,该接插件可迅速连接和脱开,并容易装配。光纤还可用一插头芯紧固到插头上,该插头芯可用铰链装到插头体上,从而把插头芯从其工作位置翻转到翻开位置即可从槽上取下光纤(例如进行清洁)。
参照附图可更好理解本发明,附图中

图1A和1B分别为从上方和底下看去的本发明多光纤组合式接插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A和2B为说明把本发明插头插入插座中的剖面图;图3为图2A的放大详图,示出本发明的遮光特征和插座中的光纤的悬伸端部。
下面参见各附图、特别是图1A和1B,其中示出本发明的多光纤组合式接插件10。接插件10一般包括一插头12和一插座14。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插头12包括一插头件16和插头芯18,而插座14包括一插座体或壳体20、一盖22、一光纤对准板24、一弹簧26和一由引导件主体30和引导件盖32构成的光纤导件28。接插件10的所有这些部件(除了弹簧26)可用任何耐用材料,但最好是聚碳酸酯或RADEL(由Amoco出售的一种聚芳基砜)之类的可注入成型的聚合物制成。材料中可掺入导电填料而使这些部件呈半导电性,以便减少可造成光纤端部污染的摩擦静电。
插头体16有一光纤支撑面34,其上有若干光纤嵌入槽36。有待互连的一组光纤以任何方便的方式紧固到插头体16上,从图2A中可看得最清楚,光纤端部的长度做成这些端部终止在槽的中部部位处。尽管必须确保插头体16在贴近槽36处留出净空(以便接纳来自插座的光纤),但插头光纤的端部无需位于槽36的正中,而是这些光纤只须后退而不致伸到表面34的最前边缘38处。如下文欲详述的,这种结构导致在槽36的中间部位形成光纤与光纤的交界面,并可减小对光纤端部的损坏和污染。但是,若光纤已被弄脏则可设法使光纤移到一清洁位置。具体说,在该实施例中,光纤被用铰链装到插头体16上的插头芯18固紧,插头芯18可从其工作位置(一般与表面34平行)转到一翻开位置(一般与表面34垂直),在工作位置时光纤位于槽36中,而在翻开位置时光纤离开表面36。在翻开位置,比方说用其上有压敏胶的带子压到光纤端部上即可方便地清洁光纤端部。铰链连接可用模制在插头芯18两边的销或耳轴40形成,它们插入在插头体16两臂44顶端处的孔42中。
插头芯18上设有多个供光纤插入的孔46,另一组与孔46相通的孔48可用来把粘合剂(环氧树脂)注入孔46中而使光纤紧固在孔46中。所有孔46的直径在刚超过孔48后减小,以便放置光纤的剥皮端部。可设置把插头芯18可折卸地紧固在其工作位置上的装置;例如,插头芯18上可制有与插头体16上的一槽口50摩擦啮合的方程或槽挡52,从而形成扣入配合。如图2A和2B所示,当插头芯18处于工作位置时,光纤最好稍稍以一角度伸出孔46,从而使光纤端部向槽的顶角偏置。槽最好呈V形并稍稍下凹。
插座14的壳体20有一开口54,其大小和形状一般与插头12的顶端相配,对准板24在壳体20内安装成可滑向或滑离开口54;可用壳体20内壁上的导轨56安装该对准板24,因此板24的两边放置在导轨56中。这两边的伸长部件58用来限制板24(向开口54)的向前移动。在该实施例中,用弹簧26使板24向开口54偏置,该弹簧有两个嵌入在板24的槽62中的叉60。如图2A和2B所示,弹簧26的中部U形弯64固紧在壳体20内的一夹持器66上。盖22用来把板24和弹簧26挡住在壳体20中并防止空气中的污物进入壳体20内。盖22的内壁上有一挡块68限制插头的插入。盖22用任何方便的方式可卸下在装到壳体20上,例如用槽72使锁定70与盖22两边的夹片啮合。
板24上也有多个光纤嵌入槽74,其数量通常与支撑面34上的槽数相同。这些槽的形状并不象槽36那样重要,在该实施例中为U形。有待在插座1 4中预端接的光纤76用光纤引导件18导向板24。引导件28的主体30上有多个用来安置并对准光纤的开口槽口78和出口槽口80。槽口78用来放置光纤的有护套部分,因此比用来放置光纤的被剥去护套材料的端部的槽口80大。光纤引导件28的盖32的内表面上有多个分成两部分的光纤通道82,靠近槽口78的通道部分比靠近槽口80的通道部分宽,原因同上。引导件28中从光纤的有护套部分到无护套部分的过渡部可用来确保光纤在适当长度剥去护套和劈理,这在下文详述。引导件的盖72可用粘合剂胶到引导件主体30上,粘合剂也用来把光纤76粘牢在其位置上。
引导件28可用各种方法装到壳体20上;在本实施例中,引导件主体30上有一对与之连成一体的凸缘或侧翼84嵌入壳体20内壁上的槽86中而形成舌槽式连接。槽86与导轨56以及侧翼84与主体30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成使伸出引导件28的光纤76以一斜角导向板24。换言之,光纤76的端部不与板24或槽74平行。如下文指出的,这使得光纤76在接近板时弯曲或呈弓形,从而光纤因其弹性而发生偏置,壳体盖22内部下方的一凸台使侧翼84牢牢插入在槽86中。
接插件10的装配和安装十分简便。插头12一般在工厂中装配,尽管它在现场装配也很方便。在这方面,这里所使用的一词“预端接”只是指把光纤连接到插头12或插座14上,而不管这一连接在厂中、现场还是其它地方进行,还应看到,插头12或插座14可装到一跨接电缆上,而光纤的另一端可以有任意种类的光连接器。最好使用在户外也有较长寿命的光纤,例如可从Minnesota Miningand Manufacturing Co.(3M-本发明的受让人)买到的高强度光纤。这些光纤有一被一种新颖的三层结构包住的芯子和镀层。最里层由硬材料(肖氏硬度为65以上)构成并可以是线型的醛环氧、双酚α-二环氧甘油醚树脂和环氧聚硅氧烷的任何混合物。中间层较软,其模数为0.5—20兆帕。可由酰化尿烷制成。最外层的模数为500—2500兆帕,也由酰化尿烷制成。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士还可看到,本发明接插件还可方便地适用于分立光纤或多光纤带。
有待预端接到插头12或插座14上的光纤必须经过剥皮、劈理和清洁。如果光纤为一光缆中束成一组组的光纤带的一部分的带状光纤,则首先必须向后切去一段光缆护套以便露出光纤带。大多数光缆有好几层保护层;例如,这些光纤纤带首先包有一隔热层,然后是内套,然后是聚酯带层,接着是外套,其间夹以一层或多层加强层(即芳族纤维),所有这些保护层都必须除去才能露出光纤带。在除去具有单根分立光纤的光缆的各保护层时也必须进行同样的步骤。若要互连多根分立光纤,则可用比方说由3M出售的FIBR-LOK2670多光纤带制造工具(FIBRLOK为3M的一种商标)把各分立光纤联接成标准光纤带。
在清除掉光纤外的电缆护套后,光纤要经剥皮。剥好皮的光纤即可使用市场上任何一种光纤劈理器劈理,例如美国专利No.5,024,363所示解劈器。为把光纤连接到插头口上的劈理长度为从插头芯18的前端到槽36的中间部位的距离,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长度约为6mm。为把光纤连接到插座14上的劈理长度为从引导件28的前端到板24的前端的弧长,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长度约为22mm。使用美国专利No.4,850,108所示多光纤剥皮工具可简化剥皮。该工具剥去光纤带的粘合材料以及各根光纤上的缓冲涂层。光纤上的任何灰尘都必须用无绒布擦去。在从劈理器上取下光纤之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以便肯定所有光纤的端面都是合格的,即它们都是无尖头的光滑劈理面。为此可使用美国专利No.5,210,647公开的光纤检查器。当每根光纤的端面都已合格,即可从劈理器上取下光纤。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光纤端面为周边倒角(或至少局部倒角)的平面,以便获得与这种光纤端外形有关的各种优点,详情可见1993年9月16日与本申请同时申请的美国专利申请Serial nos.08/——和08/——。如美国专利No.5,048,908所述,光纤也可劈理成一有角端面。为了减少插入损耗,光纤插入时应使一组光纤(即插头12中的光纤)的有角端面的方向与另一组光纤(即插座14中的光纤)的有角端面的方向互配。
插头12的最后装配步骤只包括把准备好的光纤完全插入也46中后用环氧树脂或其它合适粘合剂注入孔48中而粘牢它们。光纤的端部应终止在槽36的中间部位,也即它们不可一直伸到边缘38。插座14的装配只是稍更复杂些。把光纤76随同少量粘合剂放置到引导件主体32上,然后在确信各光纤已与对应通道82对准后慢慢向下盖上引导件盖32。把板24和弹簧26放到壳体20中(这一步可在工厂中进行)。然后把倒翼84滑入槽86中而把引导件25装到插座壳体20上;但在进行此步骤前和进行此步骤过程中,应小心地使光纤76在板24下方的端部与各槽74保持接触。一旦引导件28装到壳体20上且光纤76正确地位于槽74中,即可把壳体盖22扣入到壳体20上。
接插件10的安装同样不费力。插座14可用任何方便的方法装到所需表面上。与普通RJ45插座一样,插座壳体20上的凸榫或凸台88可用于安装(虽然为了避免混淆最好不将插头12和插座14与RJ45标准作比较)。为进行通常的安装也可在壳体20上模制其它构件。也可如美国专利No.4,290,164所示那样在一模块上安装若干插座。安装好插座14后,把插头12插入开口54即完成连接。插头12用一可扣到凸耳92上的闩或夹片90即可卸下地紧固到插座14上,这也与RJ45插座相同。在插入插头14时,应检查并清洁插头14的槽36以及置于其中的光纤。把插头芯18翻转到其翻开位置便可做到这一点。
图2A表示插头局部插入,而图2B表示插头全部插入。在图2A中,由于表面34的前边38尚未接靠板24,因此板24处于其放松的前伸位置。随着插头12的插入,边38顶住板24而把它推到图2B所示后退位置。当板24后退时,光纤76的端部的行动自由有限,从而在其弹力作用下向槽36的顶角偏转,最终抵靠插头12所持光纤的端部,光纤与光纤交界面上的所有力都来自于弧形光纤76的弹力(弹性变形),它在两端部之间始终保持压力。可以看出,与任何现有光纤接插件不同,(插头和插座的)光纤的端部都只是松松地受到支撑而可在槽36中横向移动,也即它们并不夹紧或固定在任何表面上。不过,光纤都向槽36的顶角偏置。插座14的光纤76在接近槽时有一斜角而自然这样偏置,而插头14所持光纤如前所述因从孔46中伸出时稍稍弯曲而同样如此偏置。这有助于确保光纤不松脱或折损。
接插件10的其它特征可参看图3获得理解,图3为图2A的放大详图。图3说明光纤76的端部94如何停留在一形成在板24前端98处的凸缘96之外。通过如此放置光纤76,板24后退时端部94便不会擦到槽74,从而在该槽中积存有尘土时防止光纤端部受这些尘土的污染。在该成选实施例中,凸缘96从前端98凹入而为挡光块100(下面讨论)留出位置,而若光纤76伸过端98该挡光块就会顶靠端部94而可能损坏端部94。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士当可看出,若除去挡光块100,则凸缘96无需凹入,即它可与端98重合,而光纤端部94可伸到前端98外。还可看出,板24后退时槽74的顶角相对槽36横向平移以确保光纤缓缓降入槽36中,即光纤76的端部94不会粘着在表面34的前端38上。
图3还示出如何在壳体20的内壁上形成一挡光块100,该挡光块当板24处于前伸位置时位于光纤76的端部94的紧前方。这提供进一步的安全特征,因为它防止光从壳体20中漏出;从而,若某人在光纤靠有信号时通过开口54张望壳体20内部时,它不会受到从光纤发出的激光的伤害。挡光块100无需完全不透明,但它最好完全不透明。
接插件各部件的尺寸视应用场合的不同可有很大的不同。下面举出其大致尺寸。插头体16总长30mm、总宽13mm、总厚6.5mm。插头芯18、长16mm、宽9mm、厚6.5mm。V形槽36长12mm、最大深度为2m,从而可放置大多数现有光纤。V形槽的顶角不应太小,因为这会造成与光纤的摩擦过大,但它也不应过大,因为这会无法正确引导光纤。90°的顶角可以在这两者之间取得限佳平衡。插座的引导件28为25mm×10mm×5mm,插座14(具有开口54)的前表面为18mm×16mm。其总高度和深度为28mm和31mm。板24为15mm×6mm×3.5mm,其伸长部58另加上宽度4mm。槽74宽1.5mm。
除了可便捷地连接和脱开,接插件10还有若干优点。如前所述,它不但在厂中而且可在现场方便地进行预端接。即使插座14中的光纤不恰好终止在图3所示所要求位置上(或者各光纤终止在稍有不同的位置上),但由于弯曲光纤76的弹力形成一可靠的抵靠力,因此连接完成后光纤与光纤仍会充分抵靠;换言之,由于插座中的光纤76不被固紧,因此对光纤对相对位置的容差要求降低。由于插座光纤的这一偏置,还可防止插头14被抗出。由于有V形槽36用来对准光纤并且光纤向这些槽的顶角偏置,因此给定光纤对在横向上的容差也是无关紧要的。在这方面,可以注意到,在制造各部件时唯一重要的是槽36的表面精度(即槽壁须光滑,槽角尺寸要合适),而使用标准注入成形技术是很容易达到这一精度的。同时,由于插座光纤76以一斜角(达90°)进入壳体20,因此它只需很小的安装深度。而且,安装法可与RJ45插座对照。最后,由于部件数减少,而且所有部件(除了弹簧26)都可注入成形,因此该接插件的成本大大降低。这些优点中的若干优点与下述事实有关本发明无需夹紧光纤的端部便能互连光纤。
尽管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不应在有限的意义上理解本说明。只要参照本发明的说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士显然可对上述实施例作出种种改动或举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例如,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两对光纤的连接,但接插件10实际上可插入任何数量的光纤(或者仅仅一对光纤)。通过使用RJ45接插件的铜触头,混合式接插件也可把本发明与电连接相组合。在上述任一种改动中,插头和/或插座可用销销住(机械定位)而形成特定连接结构。最后,插座14可供其上有美国专利No.4,986,626所设计的那种接头件的短光纤插入。因此不难看出,可在后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作出这类改动。
权利要求
1.一种预端接光纤电缆,包括至少一根具有一端部的光纤;一具有一表面的插头体,该表面上有至少一个光纤嵌入槽,所述槽有一中间部位,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部位于所述槽的所述中间部位;以及把所述光纤的一部分装到所述插头体上的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所述插头体在所述光纤嵌入槽的中间部位旁有一净空。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所述安装装置包括一芯件,该芯件中有把所述光纤紧固到所述芯件上的装置;以及所述芯件用铰链安装在所述插头体上而可在工作位置与翻开位置之间转动,在工作位置时,所述光纤位于所述槽中,而在翻开位置时,所述光纤从所述槽移开。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所述芯件至少有一穿孔,所述穿孔供所述光纤插入;并且当所述芯件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光纤以一相对于所述槽的斜角穿出所述孔。
5.一端接光纤的插头,包括一具有一表面的插头体,该表面上有至少一个光纤嵌入槽;以及一插头芯,其上有把光纤紧固到所述插头芯上的装置,所述插头芯用铰链装到所述插头体上而可在工作位置与翻开位置之间转动。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插头芯包括至少一个供光纤插入的穿孔;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穿孔相通的孔。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其中,所述插头体在所述光纤嵌入槽近旁有一净空。
8.一种使用按权利要求6所述插头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所述穿孔供所述光纤插入;并且当所述插头芯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光纤以一相对于所述插头体的所述槽的斜角穿出所述穿孔。
9.一种端接光纤的产品,包括一具有一表面的主体,所述表面上有至少一个光纤嵌入槽;以及把光纤连接到该主体上的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以一斜角把光纤导向所述槽。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产品,包括一预端接插头,其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芯件,该芯件具有把光纤固紧在所述芯件上的装置;以及所述芯件用铰链装到所述主体上而可在工作位置与翻开位置之间转动,在工作位置时,所述光纤位于所述槽中;在翻开位置时,所述光纤移离所述槽。
11.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产品,包括一插座,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一内部、一通向所述内部的开口以及一可滑动地装到所述主体的所述内部的板件,所述板件具有其上有所述光纤嵌入槽的所述表面;并且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一导引件,该导引件具有把光纤紧固到所述导引件上的装置,所述导引件在所述主体上安装成所述光纤被导向所述板件上的所述槽。
12.一种供光纤的端部插入的插座,包括一壳体,包括一内部和一通向所述内部的开口;一可滑动地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的板件,所述板件上有至少一个光纤嵌入槽;把所述板件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偏置的装置;以及把光纤连接到所述壳体上从而可使所述光纤的端部嵌入所述槽中的装置。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板件沿一般与所述光纤嵌入槽平行的方向滑动。
14.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壳体内部装有一挡光件,它插在所述板件的所述槽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之间。
1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2所述插座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所述连接装置以一相对于所述光纤嵌入槽的斜角把光纤的端部导向所述板件,从而使所述光纤弯曲。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所述板件有一凸缘;所述板件的所述槽的一端邻接所述凸缘;并且光纤的端部伸过所述凸缘。
17.一种预端接光纤电缆,包括至少一根具有一端部的光纤;一具有一内部和一通向所述内部的开口的插座壳体;把所述光纤连接到所述壳体上的装置;把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部向所述开口对准的装置,所述对准装置可在一接近所述开口的前伸位置与一远离所述开口的后退位置之间移动;以及一装在所述插座壳体的所述内部的挡光件,它在所述对准装置位于所述前伸位置时插入在所述开口与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部之间。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所述对准装置包括一可滑动地装到所述壳体的所述内部的板件,所述板件上有至少一个光纤嵌入槽,所述光纤在所述板件位于所述前伸位置时位于所述槽中;并进一步包括把所述板件向所述壳体的所述开口偏置的装置。
19.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预端接光纤电缆,其中,当所述对准装置从所述前伸位置移到所述后退位置时,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部相对所述挡光件移动。
20.一种组合式光纤接插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光纤,它们都有一端部;一插头件,包括一表面,该表面上有第一光纤嵌入槽,以及把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端部定位在所述第一槽中的装置;一插座,包括一壳体,一板件,该板件在所述壳体内,其上有第二光纤嵌入槽,所述壳体上、供所述插头件插入而靠近所述板件的一开口,以及把所述光纤的所述端部定位在所述第二槽中的第二装置;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光纤中的至少一根光纤松动地支撑在其槽中。
21.一种光纤接插件,包括第一和第二光纤,它们都有一端部,所述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的至少局部倒角;紧固所述第一光纤的插头件;紧固所述第二光纤并供所述插头件插入的插座件;使所述第一光纤的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二光纤的所述端部对准的装置;以及使所述两端部之间不断保持一压力的装置。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纤接插件,其中,所述两端部之间的所述不断的压力由至少一根所述光纤的弹性变形造成。
23.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纤接插件,其中,所述对准装置包括其上有光纤嵌入槽的一板件。
24..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纤接插件,其中,所述局部倒角的端部的中心部位为平面。
全文摘要
二种包括一插头和一插座的组合式多光纤接插件,该插座的外观与安装与用于铜导线的现有RJ45插座相似。该插头包括一具有一表面的插头体,该表面上用若干光纤嵌入槽,插头光纤终止在槽的中部部位上。该插座包括一具有一开口的壳体和一可滑动地装在该壳体内的板,该板向该开口偏置,其上有若干光纤嵌入槽。插座光纤以一斜角接近该板,从而当光纤接靠该板的槽的发生弯曲,当插头插入该开口时,插座上的光纤的端部可自由偏转而自动进入插头的相应槽中。
文档编号G02B6/40GK1131466SQ94193417
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6日
发明者詹姆斯·R·拜兰德 申请人:明尼苏达州采矿制造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