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线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480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分线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管理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光纤分束器阵列子组件的分线托架,用于包含在光纤通信网络的节点中。
在英国,通信网络包括基本上完全由光纤构成的主干网络,和基本上完全由铜线对构成的本地接入网。铜线接入网中,在通向用户的途中的两点上,提供了灵活性;首先,在为多至600线服务的街边机柜;其次,在为约10-15条线服务的分配点上。该网络总共有约250,000km的地下管道、83,000个机柜、3.1百万个分配点和3.7百万个人员出入孔和接线盒。可以预期,最终整个网络,包括接入网,都将由光纤构成。
最终的目的,是固定、弹性、透明的光纤接入网通信基础设施,能够用于所有可预见的服务要求。实现这点的一个方式,是产生一种得到完全管理的光纤网络,它是在整个能够到达的地方纤细的广泛分布的光纤形式的,因为这能够利用已有的有用接入网基础设施。这种网络将随着需要而发展,因而将节约经费,因为投资的主要部分,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提供终端设备。还可以将新的或已有的用户迅速提供额外的线,以及电话服务的灵活提供和重新配置。
为了能够完全保证将来的使用,该网络应该是单模式光纤,在基础设施中不要有限制带宽的有源电子元件。因此,只考虑能够提供这种全透明且对升级完全无限制的无源光纤网络(PON)。
最普通的无源光纤网络,是单工单星式的,它的每一条从交换机前端(HE)至用户网络终端设备(NTE)发送和接收通路都带有点至点的光纤。这种网络设计已经在全世界得到了使用,并满足了所有的接入标准。它涉及光纤数目多的缆线,并在HE和NTE为每一个用户提供独特的电—光设备。其所具有的固有成本只有大的商业用户能够接受,这些用户通常还要求多种路由的安全性,而这进一步增大了费用。
分束器和波长平整装置的出现,已经使PON的概念深入了一步。这些无源部件,使从单个发送器发送来的能量能够被分配到多个用户,从而降低并分担了投资。在1987年,BT显示了无源光纤网络电话(TPON)系统中的分束器技术,它具有128条支路并采用了在20Mb/s运行的时分多路复用(TDM)。这种组合,使得能够为所有的用户提供基率的集成服务数字网络(ISDN)。实际上,已有的铜线网络的具有竞争力的成本限制,使用户不用具有完全采用光纤的电话服务,因为那样的设备费用很高。这在将来是会改变的。同时,为小商业用户(例如具有多于5条线的用户)的电话服务,可能会打破这种障碍。
商业用户所要求的更宽的服务范围和更高的容量,使得32条支路对于20Mb/s的系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且这已经被BT在Bishop′s Stortford局部环形光学现场实验(LLOFT)所显示。
总之,基于PON结构的分束器的采用,将降低在接入网中设置光纤的成本。与点至点的光纤相比,将在以下方面节约费用(1)减少了在交换机和在网络中的光纤数;
(2)减少了交换机处的终端设备的量;(3)由几个用户分担设备的成本;(4)提供了纤细的广泛分布的低成本光纤基础设施;(5)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并能够“即时”提供设备和服务。
另外,PON结构可以适应已有的基础设施资源(管道和其他民用工程)。
完全的网络透明性,将为不同的波长为未来的通信服务保留选择,对于TPON来说这是在1300nm的窗口内。通过在其他波长进行发送,能够提供其他的服务,诸如用于电缆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宽带通路,或诸如高速率数据、视频电话或电话会议的商业服务。光纤的巨大带宽潜力,为透明网络保证了无限的容量。最终,随着其他光学元件—诸如窄带激光器、波分多路复用器(WDM)、滤光器、光纤放大器和可调谐装置—的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将能够同时传输几百个波长。
为了保留这种潜力,且为了用接入网提供很多不同的服务,必须对该网络进行适当的设计,以提供高度的可靠性和弹性。即使对于简单的POT,预先报警和不停止工作状态下的维护,对于限制故障来说也是重要的。
弹性意味着编路的独立性以及对地下管道的和其他民用工程的已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是设计原则的主要要求。对这种资源的分析表明,与铺设中的主环形线路的可分离性可以通过联结主干缆线而实现,这些主干缆线目前联结着已有星型网络中的多个主连接点(PCP)。
为了从已有的星型配置构成环路,某些地方将具有已有的管道,它们将使得能够设置联结缆线。在BT的郊外网络中,分析显示出平均60%的PCP能够服务于使用原有管道的环路上;且通过加上200m或更短的新管道,可以进一步覆盖30%。在某些情况下,将会有自然或人为的限制,使得环路无法提供,且在这些情况下,在同一管道路径中设置双重光纤,即跨过河流或公路桥,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PON所采用的结构,将受到传输技术和可用的适当分束器元件的影响。传输选择是单工(两光纤路径)、双工、半双工或同向双工(单光纤路径)。
单工工作增大了基础设施的复杂性,因为每个回路要求两条光纤。然而,它的好处是光学插入损耗最低,因为没有双工耦合器;且反射波损耗最低,因为这种系统有分离的发送和接收路径,对小于25dBm的反射不敏感。双工和半双工都具有双工耦合器引起的7dB的损耗,且同向双工用WDM取代了这些耦合器,其损耗为2dB。
考虑到提供整个的光纤基础设施的长期目的,以及目前的早期无源技术元件的状态,为PON网络选择单工工作和较低的分束率(≤32),是有利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线装置,用于把通过将多光纤缆线中一或多个光纤切下而形成的光纤端部与缆中其余光纤分离,该分线装置包括用于将光纤端部引导到光纤出口区的引导装置,和用于存储未切割的缆线段的存储装置。
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引导装置由多个弯曲的引导销组成,相邻的引导销对限定了用于将光纤端部引导至光纤出口部分的通道。引导装置存储装置最好被设置在托架状的部件上,且光纤出口区由设置在托架上的光纤出口部分构成。该托架可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光纤端部的装置。
现在结合附图和例子,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在附图中

图1是光纤通信网络节点的一侧的立体图,该节点包括三个分束器阵列子组件,其每一个都是根据本发明构成的;图2是从与图1相反的一侧看的节点立体图;图3是立体图,显示了图1和2的节点被装在人行道机柜中并处于存储位置的情况;图4是与图3类似的立体图,但显示了装在人行道机柜中处于工作位置的节点2;图5是图1和2中的节点的分束器阵列子组件之一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与图5类似的立体图,但显示了子组件的部分,以及处于操作位置的部分;图7是图5和6的分束器阵列子组件的接头托盘的立体图;图8是平面图,,显示了图7的接头托盘的光纤进入/退出部分;图9是图5和6的分束器阵列子组件的限弯管总管之一的立体图;图10是图5和6的分束器阵列子组件的耦合器阵列垫板的立体图;图11是分束器阵列子组件的输送的后盖的立体图12是构成图1和2的节点的部分的分线托架的平面图;图13是分线托架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14是连接托盘的另一种形式的立体图,它能够被包含在分束器阵列子组件中。
参见附图,图1和2显示了构成环形PON的部分的节点N。节点N包括叠在一起的三个分束器阵列子组件S1、S2和S3和一个分线托架T。一条96光纤缆C形成了中心位于一个本地交换机(未显示)的环路,并在通过节点基座1之后经过缆线进入部分2(见图12)而进入分线托架T。缆线随后绕着托架T的大体椭圆的周边道3通过至少两次。96条光纤被容纳在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十二条柔性管(未显示)中,每条管包含八条初级涂覆的光纤。如下面结合图12所详细显示的,托架T包括一个分线区B,其中通过在一条管中进行切割而形成的各个光纤端部被引向分束器阵列子组件S1、S2和S3。在这种连接中,应该注意是托架T存储了足够长度的缆线C,因而在该存储长度中间对一个管进行切割并剥开该管以暴露其光纤之后,原来连续的各个光纤形成了两个光纤端部,这些端部的长度足够被引入到分束器阵列子组件S1、S2和S3的,并留下多余的光纤,以将后者存储起来以便将来使用。
图3和4显示了节点N在人行道机柜F中的安装,在安装之前一个拱形的盖D被固定在节点基座1上。
分束器阵列子组件中的一个,S1,在图5和6中得到了详细的显示。子组件S1包括十个叠的接头托盘4,其每一个都是8mm厚。托盘4由顶板5a、底板5b和后板5c构成的不锈钢框架5支撑(以如下所述的方式)。各个接头托盘4是单个回路接头托盘,即在使用中它具有两个进入光纤(一个用于发送且一个用于接收)以及两条输出光纤(一个用于发送且一个用于接收)。三个板5a、5b和5c被焊接在一起,且子组件S1的顶板5a能够借助安装螺栓(未显示),而被固定在相邻的子组件S2(在图5和6中未显示)的底板5b上。采用类似的安装螺栓,可以将子组件S1的板5a和子组件S3的板5b固定到节点N中的支撑装置(未显示)上。
框架5还支撑一个输入分束器阵列垫板6、一个输出分束器阵列垫板7、和一个分束器阵列后盖层8。在这种连接中,输入垫板6携带着(如下面结合图10显示的)载从交换机至用户的通信信号的光纤。这些光纤被称为发送光纤。类似地,输出垫板7承载着携带从用户至交换机通信信号的光纤。这些光纤被称为接收光纤。垫板6和7是由柔性聚合物制成的,例如弹性聚合物,诸如可注塑zantoprene,或聚亚胺酯。后盖8用柔性聚丙烯(它也是可注塑的)制成。这种固有的柔性,保证了层6和7在使用中被后盖8紧紧地压在框架后板5c上。
如图7所示,各个接头托盘4具有主体部分9和光纤进入部分10,光纤进入部分10还构成一个夹住测试区。光纤经一个通道11而从光纤进入部分10到达主体部分9。主体部分9具有椭圆形的构造,并具有椭圆的底部9a和直立的周边壁9b。在与进入通道11相邻的底部9a上,设置有空心的芯子12。芯子12具有圆角的正方形横截面,其尺寸保证了通过它周围的光纤的最小弯曲要求,并具有一个光纤进入孔12a—暗光纤可以通过该孔以进行内部存储。在芯子12与周边壁9b之间,有一个通道13,通道13通向另一个通道14,通道14沿着壁的内侧通向一个接头夹持区15。在使用中,区15容纳一个接头夹持器(未显示),用于将两条输入光纤连接到两条输出光纤。一个方向逆转通道16,从相邻区15的通道14引回到通道14与相邻芯子12的通道13相邻接的部分。
各个接头托盘4的光纤进入部分10,包括三个光纤进入/退出端口17a、17b和17c(见图8)。提供了发散的通道18a和18b,以经过相应的开口19a和19b在端口17a与通道11之间引导光纤。这些开口19a和19b构成了所谓的“夹住开口”,并提供了对有关光纤的方便操作,以测量其中通过的光,因而确定连接的质量。这些夹住开口和相关的光测量设备,在我们的国际专利申请WO93/00600的说明书中进行了描述。
提供类似的发散通道20a和20b,以经过相应的夹住开口21a和21b而在端口17c与通道11之间引导光纤。提供一个单个的通道22,以在端口17b与通道11之间引导光纤。通道22不带有夹住开口。
各个接头托盘4还带有若干光纤保持片23,用于将光纤保持在各个通道11、13、14、16、18a、18b、20a、20b和22中。这些片之一(用标号23a表示)大致上是V形的,并从周边壁9b远离芯子12的的弯曲端,延伸到该壁部分与芯子之间的底部9a的该部分上方一半处。
各个托盘4借助与托盘的其余部分整体模铸的带24和保持环25,而可枢轴转动地安装在分束器阵列后盖8上。各个托盘4的带24带有两个通过活页24c而接合在一起的臂24a和24b。其保持环25借助摩擦而压配在形成在后盖8(见图11)内的槽26中。在使用中,一个棒(未显示)通过所有的保持环25并通过顶和后板5a和5b上的开口(未显示)。以此方式,所有的接头托盘4都被保持在它们的后板5c上,但都能够通过枢轴转动而离开叠置的其他托盘,以对其夹住开口19a、19b、21a和21b进行操作。在此位置,臂24a和24b具有大体直线型的配置(与当托盘处于叠置状态时它们所具有的V形结构相对)。由于通过枢轴转动而打开的托盘4的保持环25被保持棒所定位,当其两臂24a和24b伸出时,托盘的枢轴运动受到皮条24的限制。在完全枢轴伸出的位置(第一操作位置),托盘4的光纤进入部分10得到暴露。
各个分束器阵列子组件S1、S2和S3,都与切割的缆线管中的八条光纤中的两个光纤(四个光纤端部)相联系。来自切割的管的其余的两个光纤(四个光纤端部)被存储在分线托架T中,如图13中所描述的。因为缆线C是环路的,通信信号沿着环沿着两个方向传向/自交换机。为了方便,这些方向之一被称为主方向,且另一方向为备用方向。实际上,只有主光纤被用于正常的信号处理,备用光纤只在主光纤故障时才使用。
与诸如分束器阵列子组件S1对应的两个主光纤端部,从分线托架T至该组件的最低接头托盘4,光纤端部在限弯管27a中得到支撑和保护(见图6)。限弯管27a是用聚丙烯环形管制成的专用部件,它虽然是柔性的,但却不容易被弯曲到可用光纤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之外。限弯管27a终止于最低接头托盘4的端口17a,且其两个光纤端部经通道19a和18b、夹住开口19a和19b以及通道11而被引入主体部分9。这些光纤端部随后被连接到与垫板6和7相联系形成一对光纤的端部(如下所述)。该两个连接部件随后被定位在一个接头保持器上,后者随后被装在区15中。引向这些接头的四个光纤随后被存储在托盘4的主体部分9中,其中两个光纤(例如来自打开托架T的光纤)在通道14中被引离接头,且其余两个光纤经过通道13和相反的通道16被引离接头。各个光纤的一段,通过使这些光纤绕着芯子12并在V形片23a下通过一或多次,而被存储在托盘4的主体部分9中。光纤的天然弹性将保证光纤的环向外扩展成直径变化的匝型结构。存储的光纤,使得能够在组件的使用期间对各个接头进行最少十次的重新连接。
与垫板6和7相联系的两个光纤,经过通道11离开托盘4的主体部分。随后随后经夹住窗口21a和21b以及通道20a和20b而被引向进入部分10的端口17c。这些光纤随后在限弯管27c中被引向垫板6和7(见图6)。这些主输入光纤之一终止于输入垫板6,在那里(如下面将结合图10所描述的)它通过分束器而与八条输出光纤相接合。类似地,这些主输入光纤中其余的各条,终止于输出垫板7,在那里它借助分束器而与八条输出光纤相接合。
与该分束器阵列子组件S1相联系的两个备用光纤端部,从分线托架T到达该组件的第二最低接头托盘4。在这里,这两个光纤端部与被引回到垫板6和7的两个光纤相连接,因而被称为备用输入光纤,且各个备用输入光纤借助分束器装置与同对应的主输入光纤相同的八条输出光纤接合。在第二最低接头托盘4上的这种光纤设置,与最低接头托盘上的光纤设置是相同的。类似地,光纤在限弯管27a和27c中进入和离开接头托盘4。
在图5和6的子组件S1中的其余的八个接头托盘4是用户接头托盘。由于各个用户接头托盘4中的光纤设置都是相同的,因而将只描述这些托盘中的一个。因此,来自各个垫板6和7的输出光纤(即发送光纤和接收光纤)之一,被引向限弯管27c的给定用户接头托盘4的端口17c。这两个光纤经过通道20a和20b、夹住窗口21aa和21b、和通道11,而被引向托盘4的主体部分9。在使用中,这些光纤被连接到与给定用户相联系的四光纤吹入光纤单元的两个光纤。这种单元在一个管中具有四条光纤,该管用众所周知的光纤吹入技术(见EP 108590)送进到用户与节点N之间。用户的吹入光纤单元在限弯管27a中被引至接头托盘4的端口17a。吹入光纤的覆层从位于端口17a“下游”的四条光纤上剥下。
单元中光纤的两条(与来自垫板6和7的发送和接收光纤相连接的两个光纤),经过通道18a和18b、夹住开口19a和19b、以及通道11,而被送进接头托盘4的主体部分9。其他两个光纤(它们是不立即使用的多余光纤)经过通道22和11而被引至接头托盘4的主体部分9。所有四条光纤随后在通道13中绕过芯子12,并随后在通过通道14和16之后回到芯子。两个多余(暗)用户光纤通过开口12a被存储在芯子12内。两个在用光纤绕过芯子12,并随后与来自垫板6和7的发送和接收光纤相连接,这些连接部分被存储在一个连接支架中,且该连接支架被定位在区15中。象在两个最低接头托盘4中一样,各个连接光纤的一段被存储起来(使得在组件的使用期间能够进行多至十次的重新连接)这些光纤段通过将它们每个环绕芯子12和V形片23a之下一或多次,而以类似的方式被存储起来。
为了对给定的接头托盘4中的连接部分进行存取,在将该托盘拉到叠置结构之外足够远处之前,需要移动对保持环25进行定位的棒,以获得对该连接部分的存取。在该位置(第二操作位置),托盘4借助其限弯管而得到定位。
存储在给定接头托盘4的芯子12内的两个多余用户光纤,可以被用来在这些光纤出现故障时更换该用户的两个在用光纤。更重要地,它们可以被用来向该用户提供额外的线路或服务。(在此方面,应该注意的是,利用用户保证设备(CPE)电子设备,例如与交换机引出的光学线路终端(OLT)相匹配的光学网络单元(ONU),各个光纤对能够提供多至32条线路。)在此情况下,将两个多余光纤从它们在芯子12内的存储位置上移开,并经过通道13和11而引至托盘4的光纤进入部分10。它们随后经无孔通道22和端口17b而离开托盘4,并进入限弯管27b(见图6)。该管27b经过后盖板8而到达另一连接托盘4—通常是节点N的另一子组件S2或S3的连接托盘。管27b终止于该托盘4的端口17a,且这两条光纤经过通道18a和18b、开口19a和19b、以及通道11,而被引入主体部分9。在这里,它们与两个“交换”光纤连接,且所有的多余光纤段都以同上述用于其他连接托盘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被存储起来。在此方面,“交换”光纤可以是来自分线托架T的第二对光纤(直接交换光纤),或者是来自垫板6和7的一对输出光纤(间接交换光纤)。
各个连接托盘4的限弯管27a、27b和27c,带有相应的支撑总管M(见图6和9)。各个总管M是压配在框架后板5c的凸缘部分(未显示)上的滑动摩擦部分,并带有用于支撑相联系的限弯管27a的开放开口28a,和一对用于分别支撑相应的限弯管27b(如果有的话)和相应的限弯管27c的闭合开口28b和28c。总管M用注模尼龙制成。
图10显示了子组件S1的输入垫板6。该子组件的输出垫板7的结构与输入垫板6相同,因而将不对其作详细描述。垫板6包括用于接收主输入光纤的输入口29,和用于接收接收备用输入光纤的输入口30。这两个口29和30被引向一个容纳2×2个熔融耦合器(未显示)的开口31。来自该熔融耦合器的这两个输出光纤,经过绕着芯杆33的曲线通道32。芯子33具有30mm的半径,因而满足了在用光纤的最低弯曲要求。这些熔融耦合器输出光纤每一个都被连接到一个与相应的1×4平面耦合器(分束器)相连的输入光纤。这两个接头被存储在一个凹槽35b中。
两个平面耦合器(未显示)被容纳在与开口31相邻的开口34中。两个光纤经过垫板6的凹槽部分35的弯曲端壁35a并经过相应的曲线口36,从芯子33到达它们的平面耦合器。两个平面耦合器的八给输出光纤,经过一个口37而绕过芯子33。这些光纤随后经过相应的输出口38而离开垫板6,这些输出口在凹槽部分35和相邻的限定弯曲端壁35 a的较高部分上,向四面散开。
垫板6如此形成了一个用于发送光纤的2×8分束器,其输入之一是主发送输入光纤,且其他的是备用发送输入光纤。如上所述,在正常使用中只使用主光纤,因而垫板6的作用如同一个1×8分束器。然而,如果主光纤出现了问题,垫板6将通过用备用接收光纤作为其输入光纤,而继续作为1×8分束器。
类似地,垫板7构成了用于接收光纤的2×8分束器。
图11更详细地显示了子组件S1的分束器阵列后盖8。后盖8由一定纵向槽8a构成,这些槽与远离槽26的端部相邻。这些槽8a减小了这一端部区域中后盖的厚度,从而增强了后盖的柔性,从而保证了后盖在使用中将垫板6和7牢固地保持在框架后板5c上。在此方面,应该注意的是后盖8的该端部区域,是由向内弯曲的L形凸缘8b构成的,该凸缘能够扣合在形成在总管M中的槽28d上,从而将后盖保持在框架5上,而垫板6和7则第一地夹在它们之间。
后盖8的外表面,也带有多个纵延伸的肋8c,这些肋的每一个的底部,都由多个开口8d构成。这些开口8d穿过后盖8而到达其内表面,并构成了一个连接点阵列,以连接缆线连接处,这些连接处被用来将限弯管27a、27b和27c连接到子组件S。
图12更详细地显示了分线托架T。如上所述,缆线的两个环在缆线经过进入部分2退出分线托架T之前被存储在道3中,且缆线的管之一在其存储段的中间被切割。被切断的光纤之一,形成了用于图5和6所示的分束器阵列子组件的主光纤。其余的光纤可以是用于节点N的其他分束器阵列子组件S2和S3的主和备用光纤,或者可以绕着位于托架T远离缆线进入部分2的端部处的芯子39而存储。芯子39具有圆角的矩形截面,且其尺寸使得绕在其上的光纤不超过最小弯曲半径要求。
托架T的分线区B带有多个弯曲的直立片40,其相邻的对限定了十六个光纤送进通道41。构成与子组件S1的最低连接托盘4相联系的主光纤的两个光纤端部,通过第一通道41而被送进(即通过最接近进入部分2的通道)。类似地,构成与次最低连接托盘4相联系的备用光纤的两个光纤端部,通过第二通道41而送进。由于有十六个通道41,分线托架T可以处理十六对光纤端部,即来自两个切割管的所有光纤端部。)这两个光纤随后进入与子组件S1的最低连接托盘4相联系的限弯管27a。管27a通过分线区B的较高部分43中的开口42(见图13),并借助与下一个开口44的连接(未显示)而被连接定位。
TPON的一个较佳形式,包括32路分束,即来自交换的各个光纤,通过诸如上述节点N的分束(灵活)点为32个实际的用户服务。由于节点N限定了一个8路分束,它可以被用作初级分束点,在此情况下,离开点的各个“用户”光纤将引向相应的次级分束点。各个次级分束点与节点N类似,但各个输入光纤将被分为四路而不是八路。由于来自初级节点的输出光纤不直接到达用户,上述的“用户连接托盘”和“用户光纤”,应该被理解为与实际用户或下游分束点相联系的连接托盘和光纤。当然,在TPON的较佳的32路分束形式中,节点N也可以是次级节点。在此情况下,将有四个节点N,每一个为八个实际用户服务,且四次级节点将经过一个4路分束初级节点而得到服务。同样地,初级节点将与节点N类似,但各个输入(交换)光纤将被分成四路而不是八路。
显然,上述分束器阵列子组件的类型是非常灵活的,因为它可以方便地适用于不同的要求。特别地,它可以通过改变所用的连接托盘的数目和分束阵列垫板6和7的尺寸和形式,而适用于任何分束比。另外,通过在一个节点中对几个分束器阵列子组件进行共同定位,可以在任何给定点实际对来自多个交换光纤的分束,在需要时可以在各个子组件中采用不同的分束比。
上述子组件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可以在工厂中装配分束器和相关的光纤。因此,熔融的和平面的耦合器及其相关的光纤,可以被制造并定位在垫板6和7中,且相关的光纤可以在限弯管中被引到它们的连接托盘4,这些都是在工厂中进行的。当交付子组件时,安装者只需要切割缆线C的一或多个管,将主和备用光纤端部送进到子组件的最低两个连接托盘4,将多余的切割的光纤端部存储在分线托架T中,将主和备用光纤端部连接在已经在两个连接托盘中的主和备用输入光纤上,并将“用户”光纤连接到已经在另一连接托盘4中的光纤上。以此方式,在现场进行的技术工作被减小到最小。特别地,安装者不需要进行任何复杂的连接。另外,限弯管保证了其中引导的光纤不被弯曲到在用光纤的最小弯曲要求以外,即使当连接托盘枢轴转动到叠置结构之外而到达其两个操作位置之一时也是如此。这保证了限弯管所携带的在用光纤的性能。
上述的子组件,也可以被用于齿形接合。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分束,因而子组件将不包括垫板6和7。在第一种齿型接合中,光纤缆线C的所有十二个管子都被切断,从而形成了十二个主光纤管端部和十二备用光纤管端部。六个主光纤管端部的光纤将随后被连接到专用(单元件)连接托盘45的六个备用光纤管端部(如下面结合图14描述的)。其余的六个主光纤管端部的光纤,随后被连接到24个连接托盘4的“用户”光纤。类似地,其余六个备用光纤管端部的光纤被连接到24个连接托盘4的48个“用户”光纤。因此,在限弯管中送进了从分线托架(未显示)至各个48连接托盘4的两个光纤,其中它们以与上面结合图5和6所述的方式类似的方式,被连接到“用户”光纤。
相应的主光纤管端部和相应的备用光纤管端部,从分线托架被送进到各个连接托盘45(见图14),各个管端部处于相应的限弯管(未显示,但与限弯管27a、27b和27c类似)。各个托盘45具有主体部分46和管进入部分47。主体部分46具有椭圆形结构,具有椭圆底部46a和直立周边壁46b。从管进入部分47对主体部分46的光纤操作,是通过一通道48进行的。在主体部分46上设置了通道49、50、51和52,以将主和备用光纤引导到一定接头保持区53。通道51是一个方向逆转通道,并使主和备用光纤能够从相反的方向到达各个接头保持区53。
各个连接托盘45还带有若干光纤保持片54,用于将光纤保持在各个通道49和52中。
各个连接托盘45的管进入部分47包括两个管进入/退出端口55a和55b。设置了通道56a和56b,以在端口55a和55b与通道48之间引导光纤。
连接托盘带有皮条57和保持环58(与托盘4的皮条24和保持环25类似)。皮条57使托盘45能够枢轴转动到叠置的托盘之外,从而能够对管进入部分47进行操作。
在使用中,一个主光纤管端部被引向各个连接托盘45的端口55a,且一个备用光纤管端部被引向各个连接托盘45的端口55b。在各个管进入部分47内部,管被切去以暴露出光纤。这些光纤随后被送进到托盘的主体部分46,在那里它们得到连接。在各个托盘45中的八个连接随后得到定位,在每对连接支架中有四个,且连接支架随后被安装在区53中。引向这些连接点的光纤随后被存储在托盘45的主体部分46中。各个光纤都有一段,通过使这些光纤绕上游芯子59并在片54之下通过一或多次,而被存储在相应的托盘45的主体部分46中。这些光纤的天然弹性将保证光纤环向外扩展,以形成具有变化的直径的匝形结构。存储的光纤使得在组件的使用期间能够进行重新连接。
在上述齿形接合的一种修正中,只有六个管得到切割,这些管中的光纤如上所述地被连接到48个连接托盘4中的“用户”光纤。其余的六个未切割的管环绕着分线托架。或者,可以不采用48个连接托盘4,而是用六个连接托盘45。但这种替换形式只能在不需要为未来使用而对齿型接合进行操作的情况下采用。
显然,对任何一种类型的齿型接合,形成齿的光纤的数目都是可变的。例如,齿可以由一个切割管中的光纤构成。在此情况下,齿将包含16条光纤(来自同一切割管的八条主光纤和八条备用光纤)且88条光纤(来自其余的十一个管,既可以是切割和连接的,也可以是未切割和卷绕的)将连续地在该环上通过。
权利要求
1.分线装置,用于将通过切割多光纤缆线的一或多条光纤而形成的光纤端部与缆线的其余光纤分开,该分线装置包括用于将光纤端部引导到一个光纤出口区的引导装置,以及用于存储一段未切割缆线的存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分线装置,其中引导装置由多个弯曲引导片构成,其相邻的对限定了用于将光纤端部引至光纤出口部分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分线装置,其中引导装置和存储装置被设置在托架式部件上,且其中光纤出口区由设置在托架上的一个光纤出口部分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托架,进一步包括用于存储光纤端部段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分线托架(T),用于将通过切割多光纤缆线(C)的一或多条光纤而形成的光纤端部与缆线的其余光纤分开,该分线托架(T)包括用于将光纤端部引导到一个光纤出口区的装置(B),以及用于存储一段未切割缆线的装置(3)。
文档编号G02B6/00GK1130947SQ9419333
公开日1996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0日
发明者P·L·J·弗罗斯特, J·克里, P·杰索普, P·F·韦藤格尔, S·C·T·本藤 申请人:英国电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