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6674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比如安装在摄像机主体内的VTR(磁带录像机)和液晶投影器等所用的液晶显示器,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将液晶显示器两个同样的基板制成叠层的过程所用的精细校准方法。
近年来,诸如液晶投影器等装置所代表的带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的应用已经变得很普遍,并对液晶显示器提出增加更多功能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样已在制造更复杂并且亮度更高的液晶显示器方面带来更多的改进。这些种液晶显示器一般都是由带有象素控制的薄膜晶体管(以下将薄膜晶体管称作“TFT”)制成的,或者由以存储电容形成的基板(下称“有源基板”)制成,或者由刻印材料形成的基板(下称“相对基板”)制成。
这些液晶显示器所用的有源基板由上述TFT和一条用来聚束图样的狭缝组成。不过,由于TFT中占去的空间,使得有时不能维持透射系数。所以,现有技术中在各象素开口处设有象素微焦透镜(以下简称“显微物镜”)。这种显微物镜实际上被用来将照在TFT上的光聚焦在所述狭缝上。公知的制作显微物镜的方法包括显微物镜阵列的常规加工和相对基板的校准方法。
在这类液晶显示器中,有源基板和相对基板在先由重叠装置用作为参考的对准标记重叠(或对位)之后被对准。以下将参照图19进一步说明有源基板和相对基板的重叠方法。
图19是显示器1中处于重叠状态的有源基板2和相对基板3顶视图。在图20所示的重叠装置中,将一个基板(如有源基板2)与被放在面对第一基板位置的另一基板(如相对基板3)一道置于X-Y-θ移动台11上。显微物镜12被用于当基板2在X-Y-θ台11上移动时从上方观察这些基板,使基板2和3的对准标记7和8与它们的互补位置匹配。
这种液晶显示器1大多由用来显示图样的显示区4、该显示区4四周上的如感光铝膜类的保护环5、以及从与外部相连的垫片6输入所需信息的外部IC或集成电路(图中未示出)组成。在保护环5的所需位置处制成对准标记7和8(定位标记)。对准标记7形成于有源基板2上,而对准标记8形成于相对基板3上。此图(图19)所示的有源基板2和相对基板3互相重叠。将多个显微物镜10固定在相对基板3上,用以将光通过狭缝9聚焦在有源基板2(无TFT)上。
有源基板2和相对基板3按对准标记7和对准标记8互相重叠。这里,为保持足够的透射系数,狭缝9与显微物镜阵列10的最好重叠状态是必需的。一旦实现重叠,除在有源基板2和相对基板3边缘间的空间内封入和设置密封材料(图中未示出)之外,使液晶组元保持在有源基板2和相对基板3之间的间隙内。现在通过将层状的光偏振板一体化地形成于有源基板2和相对基板3的两侧,就可以制成液晶显示器1。
然而,在上述液晶显示器中,当在所述相对基板上制成滤色片和黑底时,必需同时形成所述对准标记,并且利用这种对准标记实现与有源基板的特有对准。因此,当把多个显微物镜装配在相对基板上时,各显微物镜与象素截面间发生“偏差”,产生聚焦程度下降问题。另外,在传统的做成显微物镜阵列再装于相对基板上的显示器中,不仅各显微物镜和相对基板上的滤色片(或黑底)所需的定位对准标记,而且各显微物镜中的同类“偏差”都引起聚焦程度的下降问题。
另外,比如在有源基板上制作黑底的情况下,为适用于液晶投影器,相对基板上可以只安置一个显微物镜。在这种情况下所常规采用的定位对准方法是,在相对基板上形成另外一个所需的对准标记(方法1),或者将一束光束聚在所述显微物镜上,并使被聚焦的光斑与各象素相匹配,以得到最大的光透射率(方法2)。
但是,上述方法1需要在相对基板上形成新的对准标记,不但会增加附加的制作成本,还会因加长了从产品设计到实际投产间的时间,引起生产效率的降低。结果,在形成这种对准标记时,在所述显微物镜与它的匹配位置之间发生“偏差”,这一缺点进一步造成狭缝与显微物镜之间“偏差”的扩大。继而,在上述方法2中,需要预备一个在光学对准过程用的光源,然后还要附加驱动机构和在正确位置处附加相对基板。所以,方法2不仅需要大而复杂的设备,而且随着生产效率的降低还额外加大了费用。比如在使光与行进方向偏斜几度而非正常方向被聚束的情况下,就必须使用柯勒光学系统,而不能是电子光学系统,以致必须预备相应的光源,同时伴随需要较大的设备。
鉴于上述诸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制作方法,用以防止由于有源基板与装有显微物镜的相对基板之间位置对准过程中精度较差所致的象素缝隙开口和聚焦程度的降低,并防止由于把光束聚束于所述显微物镜上的复杂设备所致的生产效率的低下,从而得以改善聚焦程度及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基板,它具有由大量象素组成的象素截面,并形成作为重叠参照的第一对准标记;第二基板,它被置于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限定缝隙处,并有一个由大量聚焦透镜组成的透镜阵列,用以与第一基板上的象素匹配;所述第二基板带有由与所述显微透镜阵列同样材料制成的用作重叠参照的第二对准标记。
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在对准具有大量象素组成之象素截面的第一基板时用作重叠参照的第一对准标记;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对准标记,用作与第一基板重叠的参照,它由与所述具有大量聚焦透镜,以与第一基板上的象素匹配的显微透镜阵列同样的材料制成;在对第一基板形成第一对准标记和对第二基板形成第二对准标记之后,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隔一个确定的缝隙,并利用所述第一对准标记和第二对准标记为参照互相面对;移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使该二基板互相重叠。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和它的制作方法中,形成第一对准标记,作为具有所述象素截面的第一基板重叠对准的参照,并且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由与第一基板上的象素阵列相对应的大量显微物镜组成的透镜阵列,同时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第二对准标记。然后,通过用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为参照,使该二基板重叠对准,随着所述象素截面与各显微物镜配位,使象素缝隙开口及透镜的聚焦程度得到改善。
在上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和制作方法中,通过形成第一对准标记,用作包含所述象素截面的第一基板重叠对准的参照;同时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由与第一基板上的象素截面相对应的大量显微物镜组成的透镜阵列,和形成由与该透镜阵列同样透明材料制成的被用作重叠对准之参照的第二对准标记;通过用第一和第二对准标记为参照,实现二基板的重叠对准,使基板的重叠对准精度得到改善,使所述象素截面与各显微物镜得以匹配,并使象素缝隙开口及聚焦程度得到改善。
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制作方法中,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对准标记是由与形成各显微物镜同样的材料和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制成的,以致不仅使重叠对准的精度得以改善,而且也不需要再附加其它的制作过程,从而能降低制作成本。因此,本发明能以低成本大量制作具有明亮显示和良好透光性的液晶显示器。
图1A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液晶显示器的相对基板的上部视图;图1B是表示有源基板的顶视图;图1C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液晶显示器处于重叠且对准状态的相对基板和有源基板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图1A-1C所示的第一对准标记和第二对准标记的重叠状态放大的上部视图;图3是图1A-1C所示具体实施例结构之第一对准标记的变型上部视图;图4是图1A-1C所示具体实施例结构之第二对准标记的变型上部视图;图5A和5B是两个表示形成图1A-1C所示具体实施例结构之第二对准标记方法的视图;图5A是与图3所示之第二对准标记对应的掩膜图样的上部视图;图5B是与图4所示之第二对准标记对应的掩膜图样的上部视图;图6是第二对准标记实施例结构的上部视图,并示出当包括第二对准标记的凸起之外形发生变化时的问题;图7A和7B是表示当第二对准标记变化时,与第二对准标记对应的第一对准标记结构的上部视图;图8A和8B是当图6的第二对准标记与图7A和7B的第一对准标记互相重叠对准时理想情况的上部视图;图9是表示第二对准标记另一实施例的上部视图,并示出当包括第二对准标记的凸起之外形发生变化时的问题;图10是与图9所示第二对准标记对应的第一对准标记结构的上部视图;图11是当图9的第二对准标记与图10的第一对准标记互相重叠对准时理想情况的上部视图;图12是当图9的第二对准标记外形变小时重叠对准情况的上部视图;图13A-13C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几种结构。图13A是相对基板上第二对准标记的上部视图;图13B是有源基板上第一对准标记的上部视图;图13C是表示该二对准标记在其重叠对准情况时的上部视图14A是表示随着外形变大,第二对准标记一个实施例的上部视图;图14B是表示随着外形变小,第二对准标记一个实施例的上部视图;图15是图13A-13C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对准标记变化的上部视图;图16是图13A-13C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对准标记变化的上部视图;图17是两个表示形成图13A-13C所示具体实施例结构之第二对准标记方法的视图;图17A是与图15所示之第二对准标记对应的掩膜图样的上部视图;图17B是与图16所示之第二对准标记对应的掩膜图样的上部视图;图18是图13A-13C实施例结构中第一对准标记变化的上部视图;图19是相关技术的液晶显示器中两个基板之重叠对准的上部视图;图20是重叠对准装置的外形视图。
以下将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1本发明对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20的结构被示于图1A至图1C中。这些图表示部分显示区20A和在显示区20A周围建立的非显示区(保护环)20B。显示器20大多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组成,所述第一基板是由TFT形成的有源基板21,用于象素控制,所述第二基板是由显微物镜等形成的相对基板22。如上图所见,相对基板22和有源基板21的视图分别由图1A和1B表示。作为从侧面所见的液晶显示器20之有源基板21与相对基板22重叠之后的视图由图1C可见。
由大量透镜构成的透镜阵列将光聚焦于有源基板21显示区20A中的缝隙处,缝与相对基板22直接构成一体。这个结构被称为芯片显微物镜(OCL)。有如从上面所见的那样,每个显微物镜24呈比如六边形。在相对基板22显示区20B内所需要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对准标记25。此第二对准标记25是循着多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凸出部25a之间的槽25b形成的。所述面的各截面有特定的宽度,而且这些截面一起形成十字形。伸向十字形中心的四线的每个部分都有斜边25c。凸出部25a是具有特定折射率的透明片,换句话说,是与显示区20A的显微物镜24有相同材料(如透明树脂)和物镜形状的透明片。用显微物镜从上方看所述对准标记(图20)时,相邻的凸出部之间的凸出部25a形状应清楚地显示出槽25b。这就意味着这些凸出部无需一定是半圆形,只要用显微物镜看时,它们足够凸出即可。
换句话说,所述对准标记25与显示区20A的显微物镜24一起,按照一种方法在一个过程中被形成,所述形成第二对准标记25的方法中无需对通常过程附加步骤。这种方法还能形成对准标记25的标号,使得显微物镜24与相应位置之间不会发生偏移。本实施例液晶显示器20的特征在于使用显微物镜24和同时形成与有源基板21位置对准用的对准标记24。换句话说,当像前面所述那样用显微物镜观察第二对准标记25的光反射时,由于该物镜的影响,物镜的形状,即各凸出部25a的形状将会出现变形,但各凸出部25a之间的槽25b将像图1A中所示的那样,由清楚的暗线A所表示。第二对准标记25具有这些凸起的(槽25b的)黑线A。相对基板22(图中未示出)按照需要包括用以档光的黑底或滤色片。
另一方面,有源基板21有多个显示图象用的长孔23和一个用于将各象素控制在显示区20A内的TFT(未示出)。在非显示区20B上,有成十字形的第一对准标记26,与有源基板21的第二对准标记25对应。所述第一对准标记26是在有如当形成用为布线材料和阻光材料的铝(Al)或钛(Ti)金属层27时来制作有源基板21的同样过程中形成的。可根据所述对准标记的形状改变第一对准标记26的尺寸和线宽。
按照图20所示同样的方式,利用第一对准标记26和第二对准标记25为参照,使上述构成的有源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互相重叠-对准。具体地说,图2中所放大表示的第一对准标记26和第二对准标记25互相重叠-对准,并进行调节,使得在观察自构成对准标记25的凸出部25a反射的光时出现凸起的线A(槽25b),而且第一对准标记26的四个方向上下左右各个缝隙都是相等的。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对准标记25中的四条斜线25c中的每一条都面向中心,当每一条斜线25c面向第一对准标记26中心的四个对角26a之一时,实现定位,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定位二基板。
有源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上的第一对准标记26和第二对准标记25的这种重叠-对准定位的结果如图1C所示,其中每一个显微物镜24都准确地对准相应的长孔23。
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相对基板22的第二对准标记25与显微物镜24同一过程形成在显示区20A上,以致无需对普通过程再增加步骤,即可形成第二对准标记25,并且这种形成过程将不会引起显微物镜24与相应的位置间的偏移。因而能以很好的精度实现有源基板21与相对基板22的重叠-对准。
上述实施例中相对基板22的第二对准标记的变型被示于图3和4中。像上面所见的那样,两个标记被表示为彼此重叠在另一个上面。这里所示的第一对准标记26与实施例中的是一样的。
图3所示对准标记31的伸展形状是沿着长孔31b边缘的方形,并且在凸起部31a的中心处形成一个四角形图形。这个方形有四条斜线31c,它们从每个角的中心出来,类似于辐射线。相对基板22的这个第二对准标记31被重叠在有源基板21的第一对准标记26上,并且通过观察凸起部31a中心处的长孔31b,调节第一对准标记26的位置,使第一对准标记26处于长孔31b的中心,从而使两个基板互相重叠。到此,各定位假象线在对应于第二对准标记31的位置与每条斜线31c相连,通过使第一对准标记26的各角26a与各中心位置对准将使二基板很容易重叠-定位。
图4所示的第二对准标记41包括以方形图样设置的、彼此靠近并形成交叉形的九个凸起部41a之间的凸起黑线A(槽41b)。使该第二对准标记41重叠在第一对准标记26上,同时第二对准标记41的槽41b中的凸起黑线A总共有八个棱缘B,它们每一个都被调整成与第一对准标记26有均匀的间隙。于是,可使有源基板21和相对基板22能互相重叠-对准。
利用与在显示区20A上的显微物镜24一样的物镜(凸起部)的第二对准标记在所述长孔的各凸起部或棱缘之间的槽处有用于目视辨识目的的黑线。但是,当试图以显微镜观察时,有源基板21的第一对准标记26通过相对基板22,则由于显微物镜的特性,可能难于以目视方式观察各显微物镜周围。最好应使这个第二对准标记直接形成于第一对准标记上方,或者使显微物镜靠近第一对准标记。这将改善目视辨识第二对准标记的精度。
以下参照图5A和5B,说明一种用来形成多种为了第二对准标记而成形物镜的凸起部的方法。该图是用于形成所述凸起部而给出之原图样的顶视图。图5A表示图3的第二对准标记31所用的图样;图5B表示图4的第二对准标记41所用的图样;换句话说,利用具有图5A和5B所示之长孔51a和52a的掩膜51和52来制作抗蚀图样。作为所述掩膜的抗蚀图样的基板材料(如玻璃基板)以选择方式被刻蚀(以下仅称“蚀刻”)并形成物镜形状(半球)的凹部。在干式蚀刻时,可用如氯气(Cl2)和氦气(He)等来实现这种蚀刻。继而,将折射率不同的基板材料(玻璃)和光敏树脂填入所述物镜形的凹部中,使之固化,并制作物镜(换句话说,凸起部)。虽然图中未示出,在同样的过程中、在有源基板上与长孔对应的位置处同时形成用于象素的显微物镜。在此过程中,利用热处理过程和熔融物镜材料中最适宜的温度制作所需形状的物镜(凸起部)。
用于形成显微物镜和第二对准标记的表面在相对基板的内部或表面。有源基板上的图样面与相对基板之间的间隙为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所以,必须设计一种利用多焦点光学系统的方法,这种系统极为精确定位在该间隙两个端点处。不用说的是,这种光学系统的多焦点光轴必须极为精确地给出配合的位置。用来形成显微物镜和第二对准标记的方法可为任何适宜的蚀刻方法,如离子蚀刻法或机械方法,而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这些方法。包含第二对准标记所用的凸起黑线A的凸起部也不总需要用蚀刻方法按照物镜的形状(半球形),而可以采用与对显示区中的显微物镜所用相同的过程中被制作。
在上述液晶显示器20的实施例中,利用相对基板22的结构,使得与所述显微物镜阵列为一体的相对基板和有源基板以很好的精度被互相重叠-对准,在所述的相对基板中,第二对准标记利用由各凸起部之间或各长孔的槽构成的、并且是在与显示区的显微物镜相同的过程中制作的凸起黑线。但是,可以通过利用下述方法进一步改善这种重叠-对准的精度。
在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中,相对基板22的第二对准标记具有特定宽度(表面区)的、利用相邻凸起部之间的凸起边界(槽)线的形状。但这些凸起部的尺寸可因制作过程而改变。要改变这些边界线的相对位置,仅只是所述凸起部尺寸变化是不够的。但如图1和图2的例子所示者,当有源基板21的第一对准标记26必须通过相对基板22上形成的第二对准标记25被观察时,不良的目视辨识可能要降低重叠定位的精度。对此详细说明如下。
图6表示与图1所示一样的与显微物镜成为一体的相对基板的第二对准标记61。图7A表示有源基板的第一对准标记62A,而图7B表示同样的第一对准标记62B。这里,图7A表示当第一对准标记62A的尺寸已改变时,并且当第一对准标记62A的十字形每部分的宽度b已变得比图6中第二对准标记61的各边界线间的宽度a窄时的结果。图7B则表示当第一对准标记62B的宽度c已变得比图6中第二对准标记61的各边界线A间的宽度a宽时的结果。图8A和8B分别表示第二对准标记61与图7A和7B的第一对准标记62A和62B重叠的理想视图。就理论上说,应能得到图8A情况下两个标记间±(a-b)/2的对准偏差精度和图8B情况下两个标记间±(c-a)/2的对准偏差精度。但事实上,当所述凸起部形状尺寸发生变化时,不会出现图中所示的对准。相对基板上第二对准标记的另一个例子被示于图9中。该第二对准标记91利用圆形凸起部(直径φ=d)。图10表示相应的有源基板上第一对准标记92(直径φ=e>d)的例子。在利用这种凸起部情况下重叠的第一对准标记92和第二对准标记91的理想视图被示于图11中。就理论上说,应能得到两个标记间±(e-d)/2的对准偏差的精度,但实际应用中,不能得到这样的精度。换句话说,当所述凸起部的形状较大时(e<d时),目视辨识的精度变得像图6-8所示一样的差。然而,当如图12所示那样,所述凸起部形状较小时(f<e),目视辨识的精度较好,但重叠的偏差精度变成±(e-f)/2,同时精度变得很差。在上述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时,若所述凸起部的形状改变,则上述有固定表面区类型对准标记的重叠精度将变坏,并且所述显微物镜的效率也将下降。
以下说明为适合所述凸起部的这种变化而构成的对准标记。正像前面描述的实施例那样,本实施例的这种构造利用凸起部之间的边界线来形成第二对准标记,然而,在所述实施例的本变型中,将形成第一对准标记与第二对准标记各截面的平面做成像下面所说那样的线条状。
图13A表示与显微物镜阵列成为一体的相对基板的第二对准标记101。图13B表示有源基板的第一对准标记102。第二对准标记101由四个被置于互相对称位置的相邻凸起部101a之间的槽101b组成,以致四条线(槽101b)以大致为十字形的方式被定位。用于目视辨识第一对准标记呈方形的长孔101c位于四个凸起部101a的中心。此长孔101c的棱缘也组成第二对准标记101。另一方面,制成第一对准标记102,与四个槽101b对应的四条线102a的截面(宽度h)组成第二对准标记101,与长孔101c对应的四条线102a的截面组成该第二对准标记,并且也形成十字形102b。所以,当使本实施例构造下的有源基板与相对基板重叠对准时,所述第二对准标记101的十字形借助长孔101c应与第一对准标记102的十字形重叠并配合。被重叠的两个标记的理想视图被示于图13C。在此,即使第二对准标记101凸起部101a的直径(g)发生变化,即g的长度改变,但由于第二对准标记101本体的凸起部101a之间只采用了边界线(槽101b),所以其位置将不会改变。另外,还可借助长孔101c,通过未与形成有源基板之凸起部101a的物镜重叠的部分,观察有源基板的第一对准标记102。所以,也使辨识的清晰度得到改善,并能得到图14A和14B所示的重叠。图14A表示当凸起部101a的直径增大(g<i)时的对准标记101,图14B表示当凸起部101a的直径减小(g>j)时的对准标记101。对于所述的重叠可以得到±h/2的偏差精度。
图15和16分别表示涉及上述实施例的有关相对基板22第二对准标记形状的举例变化。从顶部表示当重叠时这两个标记中的每一个。它是与第一对准标记102的实施例具有同样的构成。
第二对准标记111的平面形状为由对称地相对位置设置的四个凸起部111a之间的槽111b组成的十字形。这个对准标记111被重叠在第一对准标记102上,并调整第二对准标记111上的四条凸起的黑线A(槽101b)的四段的棱缘B,使它们的位置与第一对准标记102的十字形对准,使得两个基板正确地互相重叠-对准。
图16所示的例子带有一个呈斜形或钻石形的长孔111c,用于在图15所示的四个凸起部111a之间的中心部分目视辨识第一对准标记。换句话说,第二对准标记112利用这个长孔111c的棱缘(凸起的黑线C),在图15所示第二对准标记111的十字形中心形成有斜向边的图。这个第二对准标记112重叠在第一对准标记102上,并通过从所述长孔111c观察,调整第一对准标记102的位置,使其准确地到达所述中心,使得两个基板能互相正确地重叠-对准。
图17A和17B分别是在形成图15和16中的第二对准标记时采用的标记113和114的顶视图。图17A表示与图15中的第二对准标记111相应的图样,图17B表示与图16中的第二对准标记112相应的图样。它们的形成方法的细节与图5一样,因而这里略去说明。
所示第一对准标记102可以包含在图13B中,以致像图18所示那样,正负截面颠倒。
在本实施例的这种结构中,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形成使所述对准标记之凸起部的物镜尺寸发生改变,重叠对准的精度将不会降低。所述对准标记在与显示区中形成显微物镜一样的过程中形成,并且最后的效果也与前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的这种结构中,即使液晶板的种类(也就是显示区中显微物镜的尺寸)改变,利用凸起部边界线(槽)组成第二对准标记,以致总能使用这种机构。
对于本发明已描述了实施例的各种结构,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而可适用于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结构。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对准标记为十字形,但其它形状也可被用来提供这种用作与显微物镜同一过程中制成的凸起部的形状。另外,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个例子,是先使多个显微物镜与相对基板成为整体后,以便利用所述二对准标记使有源基板与相对基板重叠,但也可用其它方法,其中,在使有源基板与用作相对基板的透明基板重叠后,其它的在分开的过程中由显微物镜制成的基板也可借助前述之对准标记被用于所述基板的重叠对准。可在人工操作过程中,以目视方式实现所述二基板的重叠对准,或者利用目视辨识的传感器,以自动的方式实现这种对准。这两种办法的任何一种都可用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它包括第一基板,具有在非显示区形成的第一对准标记,并有包括由大量象素组成的象素截面的显示区;第二基板,具有由与所述象素截面对应的多个显微聚焦透镜组成的透镜阵列,并有由与所述显微聚焦透镜同样材料之透明材料构成的第二对准标记,此标记被置于面对所述第一基板的限定缝隙处。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具有一个或多个在第二基板的表面上与所述显微聚焦透镜一起形成的凸起部。
3.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具有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沿着相邻凸起部之间的槽或沿着所述凸起部的棱缘形成的轮廓。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具有呈平面十字形的截面,并且所述第二对准标记的呈十字形的轮廓线沿所述槽具有特定宽度的轮廓。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具有呈十字形的轮廓,沿着多个凸起部的棱缘并沿四角形成呈平面形的第二对准标记,以对应于包括第一对准标记中心及周围的区域。
6.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具有斜线,该斜线伸向所述十字形四条拐角的中心。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具有斜线,它的假想线指向所述十字形四条拐角的中心。
8.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各部分的平面形状呈十字形,并借助位于所述平面形状上多个相邻的对称位置处的四个凸起部之间的槽,将第二对准标记各部分形成为由多条线组成的十字形。
9.一种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在四个凸起部之间的中心存在多个长孔,用以直接观察第一对准标记。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孔为方形或偏长菱形。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和第二对准标记分别被置于第一和第二基板非显示区中至少两个位置处。
12.一种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具有包含大量象素之象素截面的第一基板上形成第一对准标记;形成由多个与第一基板上的象素对应的聚焦透镜组成的显微物镜阵列,同时还在第二基板上用与所述聚焦透镜同样的透明材料形成第二对准标记;移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利用第一对准标记和第二对准标记作为参照,使二基板互相重叠对准,造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彼此面对地通过一个特定的缝隙。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准标记和聚焦透镜在同一过程中被形成。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程是在与所述象素截面对应的区域内,并在与第一对准标记对应的区域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凸起部。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具有在所述第二基板表面上沿着相邻凸起部之间的槽或者沿着各凸起部的棱缘形成的平面轮廓。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具有呈十字形的轮廓,而且第二对准标记的呈平面十字形的轮廓沿所述槽有特定宽度的截面。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具有呈十字形的轮廓,沿着多个凸起部的棱缘并以四边形的方式形成所述呈平面形状的第二对准标记,以对应于包括第一对准标记中心及周围的区域。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具有斜线,它的延伸线指向所述十字形四个拐角的中心。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具有斜线,它的延伸线指向所述十字形四个拐角的中心。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平面形状各部分具有十字形,并借助位于所述平面形状上多个相邻的对称位置处的四个凸起部之间的槽,将第二对准标记各部分形成为由多条线组成的十字形。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用以防止象素缝隙开口和聚焦程度的降低,并改善聚焦程度及生产效率。一个由多个显微物镜组成的透镜组与相对基板成为一体。在相对基板显示区内所需位置处形成第二对准标记。沿着多个凸起部之间的槽形成第二对准标记,使外部轮廓形成有特定宽度的十字形。这些凸起部以与显微物镜同样的材料和形状制成。第二对准标记按照第二对准标记与对着的显微物镜之间没有偏差的方法,与显微物镜同时被制成。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161519SQ96123370
公开日1997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6日
发明者越智铁朗, 西原静夫, 市川弘明, 小池启文, 佐藤安教 申请人:索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