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3877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非接触式读卡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或打印机)具有执行用户认证的功能。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来说,当使用者利用图像形成装置时,使用读卡器和ICdntergrated Circuit)卡来执行用户认证。具体来说,读卡器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上,而使用者进行将IC卡放在读卡器的读取面上的动作。优选为读卡器不干扰排出到机内排纸部的片材的可见性,以及不干扰从机内排纸部取出片材的动作。因此,一般来说,读卡器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扫描壳体的侧面,达到与操作部相同的高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03371号公报
[0004]然而,由于读卡器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侧面突出,例如,当搬运图像形成装置时,读卡器有可能撞到壁面或其它物品而造成读卡器破损。另外,在将图像形成装置捆包的情况下,有可能只由于读卡器的突出部分而增加捆包体积,并增加运输成本。如果在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搬运时和捆包时卸下读卡器,就能够防止破损且抑制运输成本。但是,从而会产生用于装卸和捆包读卡器的工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扫描装置,能够抑制搬运或者捆包等作业的工时,并能够抑制破损或者成本。
[0006]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扫描单元、图像形成单元、主体外壳、扫描壳体和非接触式读卡器。扫描单元对原稿图像进行光学读取并生成图像数据。图像形成单元基于所述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主体外壳对所述图像形成单元进行收纳。扫描壳体配置在所述主体外壳的上方,对所述扫描单元进行收纳。读卡器具有平板状的信息读取面,对记录在信息卡上的信息进行读取。所述扫描壳体具有面向使用者的相对面。所述读卡器以所述信息读取面呈站立姿势的方式,组装在所述扫描壳体的内部,并配置在所述扫描壳体的所述相对面的背面。在所述扫描壳体的所述相对面上,形成有覆盖所述信息读取面的刷卡面。
[0007]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扫描装置具备:扫描单元、扫描壳体和非接触式读卡器。扫描单元对原稿图像进行光学读取并生成图像数据。扫描壳体对所述扫描单元进行收纳。读卡器具有平板状的信息读取面,对记录在信息卡上的信息进行读取。所述扫描壳体具有面向使用者的相对面。所述读卡器以所述信息读取面呈站立姿势的方式,组装在所述扫描壳体的内部,并配置在所述扫描壳体的所述相对面的背面。在所述扫描壳体的所述相对面上,形成有覆盖所述信息读取面的刷卡面。
〔发明效果〕
[0008]根据本发明,读卡器不会成为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外壳或扫描壳体突出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搬运或捆包等作业的工时,并能够抑制破损或成本。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1的V1-VI线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7是放大了图6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视立体图。
图9是放大了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来表示使用者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0是放大了图5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分来表示使用者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变形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于图中同样或者相当的部分附上同样的附图标记,而不再重复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前视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图像形成装置I是具有单色复印功能的打印机。但是,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打印机、传真装置或具备它们的功能的多功能一体机,或者是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其它装置。
[0011]图像形成装置I包含装置主体10和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DF:Auto DocumentFeeder) 310装置主体10包含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即,装置主体10包含机壳,机壳对在片材上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各种机器进行收纳。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1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上表面。例如,片材是普通纸、再生纸、薄纸、厚纸、涂层纸或者OHP (Overhead Projector)片材。
[0012]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1对作为复印对象的原稿进行自动输送,使原稿经过原稿读取位置。原稿读取位置设在装置主体10的上表面,且是后面叙述的扫描单元12U进行原稿读取的位置。原稿自动输送装置31包含放置原稿的原稿托盘311、原稿输送部312和读取后的原稿排出用的原稿排出托盘313。原稿输送部312—张一张地对原稿进行自动输送,使原稿经过原稿读取位置。
[0013]装置主体10包含大致长方体状的主体外壳11、大致长方体状的扫描壳体12和连接壳体13(支柱部)。扫描壳体12配置在主体外壳11的上方。连接壳体13对主体外壳11和扫描壳体12进行连接。装置主体10具有正面10F、右侧面1R和左侧面10L。扫描壳体12具有正面12F(参照图3)。
[0014]本实施方式中,将装置主体10的外表面中在使用者操作图像形成装置I时面向使用者的面,定义为装置主体10的正面10F(相对面)。此外,将扫描壳体12的外表面中在使用者操作图像形成装置I时面向使用者的面,定义为扫描壳体12的正面12F(相对面)。
[0015]图像形成单元20收纳在主体外壳11中。图像形成单元20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具体而言,调色剂像)。定影单元28收纳在连接壳体13中。扫描单元12U收纳在扫描壳体12中。扫描单元12U对原稿图像进行光学读取并生成图像数据。扫描壳体12和扫描单元12U构成扫描装置。图像形成单元20基于扫描单元12U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0016]图像形成装置I还具备机内排纸部14 (机内排出部)。机内排纸部14配置在主体外壳11与扫描壳体12之间。通过图像形成单元20来形成图像的片材排出到机内排纸部
14。机内排纸部14包含由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扫描壳体12的下表面和连接壳体13的左侧面所包围的机内空间。
[0017]连接壳体13配置在主体外壳11与扫描壳体12之间。连接壳体13具有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 (片材排出口 )和第二片材排出口 142 (片材排出口 )。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和第二片材排出口 142都配置在机内排纸部14的侧方,将片材排出到机内排纸部14。
[0018]具体而言,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R的一侧(机内排纸部14的右侧方),且朝向机内空间开口用于将片材排出到机内排纸部14。第二片材排出口 142配置在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的上方,且朝向机内空间开口用于将片材排出到机内排纸部14。
[0019]机内空间的底部通过机内排纸托盘143 (片材托盘或第一片材托盘)来界定。机内排纸托盘143形成主体外壳11的上表面,配置在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的下方。于是,机内排纸托盘143接收从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排出来的片材。副排纸托盘144 (第二片材托盘)在机内排纸托盘143的上方,且配置(安装)在第一片材排出口 141与第二片材排出口 142之间。副排纸托盘144接收从第二片材排出口 142排出来的片材。或者,进行双面印刷的片材为了回转输送而暂时排出到副排纸托盘144上。
[0020]在装置主体10的下部,供纸匣15安装成可拆卸。供纸匣15对将要执行图像形成处理的片材进行收纳。另外,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面10R,具备能够向右方拉出的侧面单元17。在侧面单元17中,搭载有输送单元HJ。
[0021]图像形成单元20包含感光鼓21、带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辊
25和清洁装置26。带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辊25和清洁装置26配置在感光鼓21的周围。感光鼓21绕感光鼓21的轴旋转。感光鼓21具有用来形成静电潜像和调色剂像的周面。带电装置22对感光鼓21的周面进行均匀带电。
[0022]曝光装置23将激光照射在感光鼓21的周面上,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鼓21的周面上,来对形成在感光鼓21的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转印辊25与感光鼓21 —起形成转印夹持部,并将形成在感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