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_3

文档序号:9726585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在经过第二导光板12的过程中,尽量从第二导光板12的未设置导光微结构B的出光面区域穿过,减少导光微结构B对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散射作用。
[0068]为了提高第二光源14打开时第二导光板12的亮度,设置于第二导光板12的出光面上的导光微结构B可为凹陷,并且凹陷内设置有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是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也称量子点,纳米颗粒能够减少光线的损失,提高光线利用率。
[0069]此外,在第二导光板12的出光面设置导光微结构B的基础上,还可在第二导光板12的其它表面(如:底面)上设置导光微结构B,以进一步提高从第二导光板12出射的光线的均勾度。
[0070]显示面板20进行正常显示的视角范围优选的可为±90°,即全视角范围,根据该优选的视角范围,从第二导光板12出射的光线的角度范围优选为0?180° (以由第二导光板12的中心指向且垂直与第二导光板12的左侧边的射线为基准线),根据该发散程度,来对应设计第二导光板12上的导光微结构B,使在导光微结构B的作用下出射光线的发散程度满足要求。
[0071]为了提高光线的透过率,第二导光板12的材质优选为玻璃等高透过率的材质,从而保证了即便在第二光源14未打开时,光线也能够以较大的透过率穿过第二导光板12。
[0072]实施例三
[0073]基于实施例一,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可采用在第一导光板11的出光面上设置窄视角结构D的方法,使从第一光源13经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发散程度较小。
[0074]第一导光板11的结构可为:第一导光板11包括导光板本体E,导光板本体E的出光面上设有窄视角结构D,该窄视角结构D能够缩小从第一光源13发出且经第一导光板11的导光板本体E出射的光线的发散程度。具有能够缩小光线的发散程度这一特性的窄视角结构D有多种实现结构,下面示例性地介绍其中的两种:
[0075]一、如图11所示,窄视角结构D可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挡片D2,这些挡片D2等间隔排列,且这些挡片D2垂直于导光板本体E的出光面,当光线从导光板本体E传导至窄视角结构D上时,挡片D2能够阻挡向四周散射的光线,同时不影响垂直于导光板本体E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从而缩小了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发散程度。此外,窄视角结构D还可包括基材D1,以支撑挡片D2。
[0076]挡片D2的高度越高、间隔越小,在挡片D2的作用下出射光线的发散程度越小,但是由于挡片D2是依靠遮挡光线来缩小出射光线的发散程度的,因此挡片D2会造成光线的损失,可见挡片D2的高度和间隔也应当有一定的上限,以使出射光线的发散程度符合要求,并且光线的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0077]以过第一导光板11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导光板11的出光面al的垂线为基准线,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角度范围优选为60°?120° (以由第一导光板11的中心指向且垂直于第一导光板11的左侧边的射线为基准线),可依据该优选的角度范围来对各挡片D2的高度、间隔等进行具体设计。
[0078]二、如图12所示,窄视角结构D可包括多个聚光透镜D3,这些聚光透镜D3阵列式排布于导光板本体E的出光面上,当光线从导光板本体E传导至窄视角结构D上时,聚光透镜D3能够使光线折射,进而达到使光线汇聚的作用,缩小了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发散程度。
[0079]以过第一导光板11的中心且垂直于第一导光板11的出光面al的垂线为基准线,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角度范围优选为60°?120° (以由第一导光板11的中心指向且垂直于第一导光板11的左侧边的射线为基准线),可依据该优选的角度范围来对聚光透镜D3的数目,及各聚光透镜D3的边长、厚度、焦距等进行具体设计,以使在聚光透镜D3的作用下出射光线的发散程度符合要求。
[0080]窄视角结构D可直接制作在导光板本体E上;也可制作在薄膜基材上,通过双面胶粘贴于导光板本体El。
[0081]本实施例中,称第一导光板11的与其出光面相对的一面为底面,可将第一光源13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的底面,对于第一光源13的这种设置方式,第一光源13优选为面光源,面光源的结构可参照实例二中的相应部分。也可将第一光源13设置于第一导光板11的侧面,以减薄背光模组10的整体厚度,对于第一光源13的这种设置方式,第一光源13优选为条形光源,条形光源的结构可参照实例二中的相应部分;此外,为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可在第一导光板11的底面设置反射板15,以将传导至反射板15上的光线反射回第一导光板11内。
[008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10中的第二导光板12的结构可参照实施例二中关于第二导光板12的部分。
[0083]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窄视角结构D包括多个挡片D2的第一导光板11,可以在设置第二导光板12上的导光微结构B时,使导光微结构B在第一导光板11的导光板本体E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挡片D2在导光板本体E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交叠,从而使从第一导光板11的挡片D2之间的间隙出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二导光板12的过程中,尽量从第二导光板12的未设置导光微结构B的出光面区域穿过,减少导光微结构B对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散射作用。
[0084]此外,对于窄视角结构D包括多个聚光透镜D3的第一导光板11,可以在设置第二导光板12上的导光微结构B时,使导光微结构B在第一导光板11的导光板本体E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与聚光透镜D3在导光板本体E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相互错开,从而使从第一导光板11的聚光透镜D3出射的光线在经过第二导光板12的过程中,尽量从第二导光板12的未设置导光微结构B的出光面区域穿过,减少导光微结构B对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散射作用。
[0085]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二相类似的,为了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10的第一导光板11和第二导光板12优选的也可为一体结构,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减少背光模组10的装配工序。并且,第一导光板11和第二导光板12的主体部分可为同一种材料。
[0086]实施例四
[008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2、图6、图7、图10和图13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20,及叠加于显示面板20背面(显示面板20的与其显示面相对的一面)的背光模组10,其中背光模组10为如实施例一?实施例三中所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0088]根据实施例一?实施例三中的描述可知,通过选择性地打开背光模组10的第一光源13和/或第二光源14,能够使背光模组10在提供小发散程度的光线与提供大发散程度的光线之间切换。当背光模组10提供小发散程度的光线时,显示装置进行画面显示时的视角范围较小,从而实现保密显示;当背光模组10提供大发散程度的光线时,显示装置进行画面显示时的视角范围较大,从而实现正常显示。因此仅通过简单的按键或者点击动作对第一光源13和第二光源14进行操作,就能够使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保密显示与正常显示这两种显示模式之间的切换,操作十分便利。
[0089]为了实现对背光模组10的第一光源13和第二光源14的操作,可在显示装置的芯片上设置相应的控制电路或程序,用户通过在显示装置上点击相应的功能按键或图标选择打开或关闭哪一个光源;或者,可在显示装置上设置相应的开关按钮,用户通过触摸、按压、旋拧或扳动等动作选择打开或关闭哪一个光源。
[009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在进行保密显示时的视角范围为±30°,在进行正常显示时的视角范围为±90°,即全视角范围。
[0091]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20的结构可为:包括第一基板21和第二基板22,二者叠加在一起。显示面板20优选为液晶显示面板,因而显示面板20中的第一基板21可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22可为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还设有液晶层(图中未示出)。
[009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0093]实施例五
[0094]基于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该驱动方法用于驱动如实施例四所述的显示装置,如图2、图6、图7、图10和图13所示,该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5]当需要所述显示装置进行保密显示时,打开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第一光源13,当第一光源13发出的光线进入第一导光板11后,在第一导光板11的作用下,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光线的发散程度较小。为了保证整个背光模组10所提供的光线的发散程度较小,需要关闭第二光源14,从而从第一导光板11出射的发散程度较小的光线穿过第二导光板12,进入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20,使得显示面板20进行画面显示时的视角范围较小,实现了保密显不ο
[0096]如图14所示,图中L1为保密显示时第一导光板11所对应的出射角度-光强曲线,从L1曲线能够明显看出:出射角度为90° (以由第一导光板11的中心指向且垂直于第一导光板11的左侧边的射线为基准线)左右的光线量较多,即出射光线大部分垂直于或接近垂直于第一导光板11的出光面,因此光强达到峰值,从而观察者从显示装置的正面能够观察到清晰的画面;出射角度靠近0和180°的光线量急剧减少,因此光强急剧降低,几乎为零,从而其他人从显示装置的侧面不能观察到清晰的画面。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保密显示时第二光源14未打开,因此图中并未不出第二导光板12所对应的出射角度-光强曲线。
[0097]当需要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正常显示时,打开所述显示装置中的第二光源14,当第二光源14发出的光线进入第二导光板12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