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3349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发光条的分布设计而导致导光板出射的光线不均匀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导光板包括:导光主体部,位于导光主体部一表面的出光部,出光部包含多个沿导光方向排布的光学单元;出光部中的光学单元在导光方向上的长度不相等,其中,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且各个光学单元的远离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齐平。从而,保证导光板的入光侧处的光学单元的导光性能接近一致,从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的均匀性,提升导光性能,保证导光板的出光均匀性,提升导光板的品质。
【专利说明】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不,为现有的导光板结构的俯视不意图,该导光板的出光部11中包含多条长度相等的光学单元12,即光学单元12的两端面(端面Xl和端面x2)均齐平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侧,如箭头所示,设计有多个发光条T(其是需要安装到导光板上的,不属于导光板的结构部件),由图1可知,发光条按照预设间距均匀排布,因而,对应发光条T的位置处的出光部(如虚线所示)的出光效果较好,光线较亮,且容易在光学单元靠近导光板的入光侧的附近形成光斑,而对应相邻发光条之间的位置处的出光部的出光效果较差,光线较暗;从而,造成导光板的出光部的出射光线不均匀,影响导光板的品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发光条的分布设计而导致导光板出射的光线不均匀的问题。
[0004]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导光板,包括:导光主体部,位于所述导光主体部一表面的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包含多个沿导光方向排布的光学单元;
[0006]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学单元在导光方向上的长度不相等,其中,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且各个光学单元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齐平。
[0007]该方案中,通过将光学单元设计为长度不等,且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从而,保证相邻发光条之间的位置对应的光学单元的网点较密,从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效果,最终提升导光性能,进而,保证导光板的出光均匀性,提升导光板的品质。
[0008]可选地,在与所述导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出光部中相邻光学单元的间距按照由导光板的中心轴至导光板的边缘的顺序逐渐增大。
[0009]该方案中,出光部中相邻光学单元的间距按照由导光板的中心轴至导光板的边缘的顺序逐渐增大,从而,保证中间区域的网点较密,导光性能较高,边缘区域的网点较稀疏,导光性能较差,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减小由于导光而引起的边缘亮线问题。
[0010]可选地,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呈拱形。
[0011]该方案中,通过该设计能够使得光学单元的靠近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的城堡结构更为平滑,保证发光条对应的位置以及其他位置导光性能的均匀过度。
[0012]可选地,所述出光部中各个光学单元以导光板的中心轴线呈镜像设置。
[0013]该方案能够保证整个导光板的导光性能较为均匀。
[0014]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主体部一表面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光学单元所在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且与所述光学单元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邻。
[0015]该结构可以对导光过程中偏离导光方向的光线吸收,消除在与导光板的入光侧平行相对的一侧形成的亮线。
[0016]可选地,所述遮光层的材质为黑色树脂微粒;所述遮光层的宽度不大于0.15_。
[0017]该方案可以保证导光板的厚度不致于过大。
[0018]可选地,所述黑色树脂微粒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0.005mm-0.01mm。
[0019]该方案可以保证导光板的厚度不致于过大。
[0020]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主体部一表面的辅助层,所述辅助层位于所述光学单元所在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且与所述光学单元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邻,用以遮挡发光条的光线外溢。
[0021]该辅助层的厚度根据发光条的高度设置,可以有效遮挡发光条的光线外溢,提升导光板的光效。
[0022]可选地,所述导光主体部由通过热压工艺成型的板材构成。
[0023]通过该工艺形成的导光主体部的厚度较薄,可以有效实现超薄背光的需求。
[0024]可选地,所述出光部中光学单元的截面图形为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0025]该方案的设计较为灵活,可以灵活选择光学单元的截面图形。
[0026]—种背光源模组,包括所述的导光板。
[0027]该方案包含导光板,其中,导光板通过将光学单元设计为长度不等,且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从而,保证相邻发光条之间的位置对应的光学单元的网点较密,从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效果,最终提升导光性能,进而,保证导光板的出光均匀性;其次,可以有效减小由于导光而引起的边缘亮线问题,以及,消除在与导光板的入光侧平行相对的一侧形成的亮线,提升导光板的品质。另外,还可以有效遮挡发光条的光线外溢,提升背光源模组的光效。
[0028]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背光源模组。
[0029]—种制作所述的导光板的方法,包括:
[0030]形成导光主体部;
[0031]在所述导光主体部的一表面通过热压工艺形成包含多个沿导光方向排布的光学单元的出光部;其中,
[0032]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学单元在导光方向上的长度不相等,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且各个光学单元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齐平。
[0033]该方案包含导光板,其中,导光板通过将光学单元设计为长度不等,且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从而,保证相邻发光条之间的位置对应的光学单元的网点较密,从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效果,最终提升导光性能,进而,保证导光板的出光均匀性;其次,可以有效减小由于导光而引起的边缘亮线问题,以及,消除在与导光板的入光侧平行相对的一侧形成的亮线,提升导光板的品质。另外,还可以有效遮挡发光条的光线外溢,提升导光板的光效。最终,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现有的导光板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36]图2(a)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的侧面图;
[0037]图2(b)为本发明导光板的结构俯视示意图之一;
[0038]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9]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40]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41]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42]图7为图6中导光板沿c-c线的剖面图;
[0043]图8(a)-图8(c)分别为三种截面图形的导光板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46]如图2(a)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导光板的侧面图,同时,结合图2(b)所示的导光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该导光板主要包括:导光主体部21,位于导光主体部21—表面的出光部22,出光部22包含多个沿导光方向S排布的光学单元221;出光部22中的光学单元221在导光方向S上的长度不相等,其中,在设计有发光条T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221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T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221的长度,且各个光学单元221的远离导光板的入光侧(如箭头所示)的一端面a相齐平。
[0047]通过该技术方案,将光学单元设计为长度不等,且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从而,保证相邻发光条之间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所形成的网点的稀疏程度配合发光条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所形成的网点的稀疏程度,从而,提升散射以及折射的均匀性,提升导光性能,进而,保证导光板的出光均匀性,提升导光板的品质。
[0048]需要说明的是,网点是导光板中通过物理工艺或其他现有工艺形成的凹凸不平结构,其作用是为了提升光在导光板中的耦合性即散射性能。
[0049]进一步,在与导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出光部中相邻光学单元的间距按照由导光板的中心轴L至导光板的边缘的顺序逐渐增大。具体参照图3所示,假设该导光板中存在10条光学单元fl-flO,且由图示中左侧边缘至右侧边缘依次排布fl-f 10。在与导光方向S垂直的方向上(图示中?^所指方向),光学单元f5与光学单元f4之间的间距为d4,光学单元f4与光学单元f 3之间的间距为d3,光学单元f 3与光学单元f 2之间的间距为d2,光学单元f 2与光学单元fl之间的间距为dl;而dl>d2>d3>d4。同理,光学单元f6与光学单元f7之间的间距为d6,光学单元f 7与光学单元f 8之间的间距为d7,光学单元f 8与光学单元f 9之间的间距为d8,光学单元f9与光学单元HO之间的间距为d9;而d9>d8>d7>d6。而光学单元f5和光学单元f6之间的间距为d5,且d5小于d6,且小于d4。即,在整个导光板的出光部22中,光学单元221按照中间密两侧梳的排布方式设置,该设计方式能够保证导光板中间区域的网点较为密集,边缘区域的网点较为稀疏,从而,提升中间区域的光耦合效果,即散光效果;而降低边缘区域的散光效果,增大中间区域的导光性能,减小边缘区域的导光性能,这样,可以减小左右边缘区域的亮线问题,提升导光板的品质。
[0050]在实际的导光板结构中,为了在改善导光板品质的时候,实现更为平滑的改变,不会产生突兀的亮暗态现象,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如图4所示的导光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设计有发光条T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221的靠近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b在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呈拱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该拱形的弯曲程度较为规则,这样,可以保证相邻的光学单元之间的长度差近乎相等,从而,保证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至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导光性能可以较为平滑的改变,提升导光板的品质。
[0051]可选地,根据发光条的光源强弱以及发光条之间的间距,可以灵活调整拱形的弯曲程度,即调整最长的光学单元与最短的光学单元之间的长度差,两者之间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可依次均匀改变。
[0052]进一步,为了提升导光板的整体导光性能,保证导光板整个面内的导光性能更为均衡,仍参照图4所示,出光部22中各个光学单元221以导光板的中心轴L呈镜像设置;即以中心轴L为界限,两侧的光学单元221对称设置,从而,使得导光板上的光学单元221以图3中的梳密排布规则呈均匀对称的设置,不仅能够削弱左右两个边缘的亮线,还可以实现导光板的导光性较为均匀。
[005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导光板的性能,参照图5所示,基于图4所示的导光板结构,该导光板还包括:设置在导光主体部21 —表面的遮光层23,遮光层23位于光学单元221所在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Al,且与光学单元221的远离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a相邻。其实,在现有技术中,由入光侧进入的光线,并不是全部都被导光主体部中的导光网点所作用而从出光部射出,还会有部分光线由于导光网点内的不均匀而导致光线不规则的散射,进而,从边缘区域Al处的侧边射出,从而,形成影响后续显示的亮线。而本发明为了消除该亮线,可在边缘区域Al处设置遮光层23,以吸收希望消除的光线。该结构的设计能够提升导光板的显示品质,为后续显示工作消除亮线导致的隐患。
[0054]可选地,图5中所涉及的遮光层23的材质为黑色树脂微粒;该遮光层23的宽度不大于0.15mm。其中,黑色树脂微粒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0.005mm-0.0 Imm。可见,在消除亮线的同时保证导光板所需的较薄的厚度。
[0055]而针对导光主体部而言,其主要由分散有光散射成分的树脂材料构成,从而,形成具有导光网点的导光主体部,利用网点的散射以及折射实现导光特性。
[0056]进一步,参照图6所示,该导光板还包括:设置在导光主体部21—表面的辅助层24,辅助层24位于光学单元221所在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A2,且与光学单元221的靠近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b相邻,用以遮挡发光条的光线外溢。其实,该辅助层24是通过在导光主体部21的形成光学单元221的表面形成的一膜层,结合图7所示,为沿图6中c-c线切割而成的导光板的剖面图可知,该膜层可以为倾斜的膜层面,其高度要足以遮挡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使得发光条发出的光从该膜层进入导光板中,提升导光板的导光性能以及整体的光效。其中,该辅助层24的材质可以为透明紫外胶。
[005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光板的厚度较薄,导光主体部由通过热压工艺成型的板材构成,同时,出光部中的光学单元、遮光层以及辅助层都可以通过涂布或者涂布结合热压工艺形成。
[0058]可选地,参照图8(a)-图8(c)所示,出光部22中光学单元221的截面图形为三角形、梯形或矩形。
[0059]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导光板,此外,还包括发光条、反射片、扩散片、增光膜等,其具体的膜层顺序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
[0060]同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提供的背光源模组,其中,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61]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作上述任一种导光板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0062]首先,形成导光主体部;
[0063]然后,在所述导光主体部的一表面通过热压工艺形成包含多个沿导光方向排布的光学单元的出光部;其中,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学单元在导光方向上的长度不相等,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且各个光学单元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齐平。
[0064]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65]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导光板,包括:导光主体部,位于所述导光主体部一表面的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包含多个沿导光方向排布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学单元在导光方向上的长度不相等,其中,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且各个光学单元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齐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导光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出光部中相邻光学单元的间距按照由导光板的中心轴至导光板的边缘的顺序逐渐增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正投影呈拱形。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中各个光学单元以导光板的中心轴线呈镜像设置。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主体部一表面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光学单元所在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且与所述光学单元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邻。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材质为黑色树脂微粒;所述遮光层的宽度不大于0.15_。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树脂微粒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0.0O5mm-0.0lmm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主体部一表面的辅助层,所述辅助层位于所述光学单元所在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且与所述光学单元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邻,用以遮挡发光条的光线外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主体部由通过热压工艺成型的板材构成。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部中光学单元的截面图形为三角形、梯形或矩形。11.一种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12.—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13.—种制作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导光主体部; 在所述导光主体部的一表面通过热压工艺形成包含多个沿导光方向排布的光学单元的出光部;其中, 所述出光部中的光学单元在导光方向上的长度不相等,在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小于未设计有发光条的位置处对应的光学单元的长度,且各个光学单元的远离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的一端面相齐平。
【文档编号】G02B6/00GK105891940SQ20161045514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1日
【发明人】徐林, 张起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