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及具备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53888阅读:来源:国知局
056]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第五结构例的图,是与实施例 5对应的镜头剖视图。
[0057] 图6是图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光线图。
[0058]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从左起依次表 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差。
[0059]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从左起依次表 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差。
[0060]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从左起依次表 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差。
[0061]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从左起依次表 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差。
[0062]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从左起依次表 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倍率色差。
[0063] 图12是表示作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摄像装置的图。
[0064] 图13是表示作为具备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的智能手机的摄像装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0066]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第一结构例。该结构例与后述 的第一数值实施例(表1、表2)的镜头结构对应。同样地,图2~图5表不与后述的第二至 第五实施方式的数值实施例(表3~表10)的镜头结构对应的第二至第五结构例的截面结 构。在图1~图5中,附图标记Ri表示,以最靠物体侧的镜头要素的面为第一个,以随着朝 向像侧(成像侧)而依次增加的方式标注了附图标记的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附图标记Di 表示第i个面与第i+Ι个面的光轴Zl上的面间隔。需要说明的是,各结构例的基本结构均 相同,因此,以下,以图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结构例为基础进行说明,根据需要,对图2~图 5的结构例也进行说明。而且,图6是图1所示的摄像镜头的光路图,示出与无限远物体对 焦的状态下的轴上光束2、最大视角的光束3的各光路及最大视角的半值ω。需要说明的 是,在最大视角的光束3中,由单点划线表;^最大视角的主光线4。
[006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L优选为用于使用了 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 各种摄像设备,尤其是比较小型的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数码静物相机、带相机的移动电话、 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及PDA等。该摄像镜头L沿着光轴Zl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第一透镜 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
[0068] 图12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的移动电话终端的概略图。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构成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L和输出与由该摄像 镜头L形成的光学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摄像元件100 (参照图1)。摄像元件100配 置于该摄像镜头L的成像面(图1~5的像面R16)。
[0069] 图13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501的智能手机的概略图。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501构成为具备相机部541,该相机部541具有本实施方 式的摄像镜头L和输出与由该摄像镜头L形成的光学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摄像元件 100 (参照图1)。摄像元件100配置于该摄像镜头L的成像面(摄像面)。
[0070] 在第六透镜L6与摄像元件100之间,根据安装镜头的相机侧的结构,也可以配置 有各种光学构件CG。例如也可以配置有摄像面保护用的玻片、红外截止滤光片等平板状的 光学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光学构件CG,例如也可以使用对平板状的玻片实施了具有红 外截止滤光片、中性滤光片等的滤光效果的涂层的结构或具有同样的效果的材料。
[0071] 另外,也可以不使用光学构件CG,而对第六透镜L6实施涂层等而使其具有与光学 构件CG等同的效果。由此,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削减和全长的缩短。
[0072] 优选的是,该摄像镜头L还具备配置于比第一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靠物体侧的开 口光圈St。在这样配置开口光圈St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成像区域的周边部,能够抑制通过 光学系统的光线向成像面(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变大。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于比第一透镜 LI的物体侧的面靠物体侧"是指,光轴方向上的开口光圈的位置处于与轴上边缘光线和第 一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的交点相同的位置或比该交点靠物体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 五结构例的镜头(图1~图5)是开口光圈St配置于比第一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靠物体 侧的结构例。而且,在此所示的开口光圈St未必表示大小、形状,而表示光轴Zl上的位置。
[0073] 在该摄像镜头L中,第一透镜Ll在光轴附近具有正光焦度。由此,能够适当地实 现全长的缩短化。而且,第一透镜Ll形成为在光轴附近为双凸形状。由此,通过由第一透 镜Ll的物体侧的面和像侧的面来分担正光焦度,能够确保充分的正光焦度,适当地实现全 长的缩短化,并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
[0074] 另外,第二透镜L2在光轴附近具有负光焦度。由此,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差和球面 像差。而且,第二透镜L2优选为将凸面朝向物体侧。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透镜L2中对光 线通过第一透镜Ll时产生的各像差进行校正时,能够抑制球面像差变得校正过度。而且, 第二透镜L2优选为在光轴附近将凹面朝向像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良好地校正光线通过 第一透镜Ll时产生的像散。
[0075] 第三透镜L3在光轴附近具有正光焦度。第三透镜L3分担摄像镜头L的一部分正 光焦度,由此能够维持成避免占据主要的成像功能的第一透镜Ll的正光焦度变得过强,并 充分确保摄像镜头L的正光焦度,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而且,第三透镜L3 是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由此,容易使第三透镜L3的后侧主点位置靠 近物体侧,有利于镜头全长的缩短化。
[0076] 第四透镜L4在光轴附近具有正光焦度。第四透镜L4分担摄像镜头L的一部分正 光焦度,由此能够维持成避免占据主要的成像功能的第一透镜Ll的正光焦度变得过强,并 充分确保摄像镜头L的正光焦度,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而且,通过将第三 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都以在光轴附近具有正光焦度的方式构成,能够更适当地提高抑制 球面像差的产生的效果。
[0077] 另外,第四透镜L4优选为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像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适当 地抑制像散的产生。而且,也可以将第四透镜L4设为在光轴附近为双凸形状。在这种情况 下,能够确保第四透镜L4的正光焦度,并适当地抑制球面像差的产生。而且,也可以将第四 透镜L4设为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像散 的产生。
[0078] 另外,第五透镜L5在光轴附近具有负光焦度。由此,能够适当地校正像散。而且, 第五透镜L5优选为在光轴附近将凹面朝向物体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适当地抑制像散 的产生。而且,第五透镜L5优选为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像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适 当地抑制像散的产生。
[0079] 另外,第六透镜L6在光轴附近具有负光焦度。通过将摄像镜头L的配置于最靠像 侧的透镜即第六透镜L6设为在光轴附近具有负光焦度,能够使摄像镜头L的后侧焦点位置 靠近物体侧,能够适当地使镜头全长缩短化。而且,第六透镜L6优选为在光轴附近将凹面 朝向像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适当地实现镜头全长的缩短化,并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 而且,也可以将第六透镜L6设为在光轴附近为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在这种情况 下,能够更容易使摄像镜头L的后侧主点位置靠近物体侧,适当地实现镜头全长的缩短化, 而且,能够良好地校正像面弯曲。而且,也可以将第六透镜L6设为在光轴附近为双凹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第六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和像侧的面这双方适当地确保第六透镜 L6的负光焦度,并抑制第六透镜L6的各面中的负光焦度变得过大,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畸 变,尤其是在中间视角中,能够适当地抑制通过摄像镜头L的光线向成像面(摄像元件)的 入射角变大。
[0080] 另外,优选的是,第六透镜L6为像侧的面在从像侧的面与最大视角的主光线的交 点朝向光轴靠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拐点的非球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成 像区域的周边部,能够抑制通过光学系统的光线向成像面(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变大。而 且,通过将第六透镜L6设为像侧的面在从像侧的面与最大视角的主光线的交点朝向光轴 靠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拐点的非球面形状,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需要说明的是,第 六透镜L6的像侧的面中的"拐点"是指,第六透镜L6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