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母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369101阅读:来源:国知局
202及边缘203设置于第一表面201上,且第一挡墙26位于边缘202及边缘203与胶框Ge之间。为了清楚图式的说明,图式中仅显示出第一基板20的边缘202及经切裂程序后产生的边缘203,实际上当第一基板20与第二基板22切齐时,图式中的边缘202及边缘203亦可指第二基板22的边缘。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墙26系位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RE的外侧边缘,而第一挡墙26与边缘223之间具有预留区域RF。第一挡墙26用以于切裂程序中,提供第一基板20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支撑,以限制第一基板20与第二基板22的形变程度,并且用来避免玻璃碎肩进入两基板间的夹缝,进而避免造成显示面板的损伤。
[0082]于图2Β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墙26为城垛结构,且第一挡墙26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N。第一挡墙26的每一个挡墙单元N具有第一部261及第二部262,每一个第一部261与第二表面221之间间隔第一距离dl,每一个第二部262与第二表面221之间间隔第二距离d2,其中第一距离dl系小于第二距离d2,且第一距离dl和第二距离d2小于预设距离。于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第一距离dl实质上等于Ομπι,而第二距离d2实质上等于第一部261’及第二部262’的高度差值。
[0083]于实务上,预留区域RF的宽度小于200μπι,也就是说,第一挡墙26至边缘223之间的距离小于200μπι,然而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视制程设计及机台特性,设定预留区域 RF 的宽度为 25μηι 至 75μηι、75μηι 至 ΙΟΟμπι、10ym 至 150μηι 或 150μηι 至 200ym。
[0084]请一并参照图3Α至图3C,其中图3Α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3Β为图3Α的显示面板以C-C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C为图3Β的显示面板以D-D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面板3具有第一基板30、第二基板32、显示介质34及第一挡墙36以及第二挡墙38。第一基板30与第二基板32以框胶Gd连接,且框胶Gd环绕于显示区RG。第一基板30、第二基板32、显示介质34及第一挡墙36与前述的实施例大致上相同,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具有第二挡墙38,第二挡墙38沿着第一基板30的边缘302和边缘303设置于第一表面301上,且第二挡墙38位于边缘302、边缘303和框胶Gd之间,且较第一挡墙36靠近显示区RG的框胶Gd。
[0085]第二挡墙38为城垛结构,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P。第二挡墙38的每一个挡墙单元P包括第三部381及第四部382,每一个第三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间隔第三距离d5,每一个第四部382与第二表面321之间间隔第四距离d6,其中第三距离d5小于第四距离d6,且第三距离d5和第四距离d6均小于预设距离。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6的挡墙单元O与第二挡墙38的挡墙单元P具有实质相同宽度,而且第一部361与第二部362具有实质相同的长度,以及第三部381及第四部382具有实质相同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于变化例中,可以是第一部361与第二部362具有不相同长度,但第一部361与第四部382具有实质相同长度,且第二部362与第三部381具有实质相同长度。
[0086]第一挡墙36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二挡墙38,更详细地来说,第一挡墙36的挡墙单元O的第一部361系分别与第二挡墙38的挡墙单元P的第四部382并排,挡墙单元O的第二部362系分别与挡墙单元P的第三部381并排,使得高度较高的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形成交错排列的样态。为了清楚显示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交错排列的样态,请参考本实施例的图3C。图3C是以图3B的D-D剖面线对图3A的虚线围绕区域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换言之,于图3C中,由于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的高度高于剖面线D-D,因此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上具有剖面线。第一挡墙36的第二部362的高度低于剖面线D-D,因此第一挡墙36的第二部362上不具有剖面线。同理地,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具有剖面线,第二挡墙38的第四部382不具有剖面线。因此,藉由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上的剖面线,图3C清楚地显示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交错排列的样态。藉此,第一挡墙36与第二挡墙38可形成一连续壁面,而更强化阻挡碎肩的功能。
[0087]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一距离d3相同于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三距离d5,第一挡墙36的第二部362部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二距离d4相同于第二挡墙38的第四部382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四距离d6。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36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一距离d3和第三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三距离d5亦可以不同,第二部362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二距离d4亦可以不同第四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四距离d6亦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予限制。此外,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6及第二挡墙38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距离小于1.5μπι,以降低于切裂程序中产生的碎肩进入基板夹缝的机率。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距离d3和第三距离d5实质上亦可为Ομπι,表示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直接与第二表面321接触,本实施例不予限制。
[0088]请一并参照图4Α至图4C,其中图4Α为再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4Β为图4Α的显示面板以E-E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C为图4Β的显示面板以F-F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显示面板4的第一基板40、第二基板42、显示介质44、第一挡墙46及第二挡墙48,其配置与图3Α至图3C的实施例大致上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与图3Α至图3C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挡墙46具有多个挡墙单元Q,第二挡墙48具有多个挡墙单元R。挡墙单元Q包括第一部461及第二部462,其中第一部461与第二部462具有实质相同的宽度或长度,但高度不同。挡墙单元R包括第三部481及第四部482,其中第三部481的长度大于第四部482的长度,且第三部481的长度亦大于第一挡墙46的挡墙单元Q的第一部461和第二部462的长度,以提高第一挡墙46与第二挡墙48之间的密合度。挡墙单元Q的第一部461和第二部462的长度总和实质相同于挡墙单元R的第三部481和第四部482的长度总和,亦即,挡墙单元Q与挡墙单元R具有实质相同的长度。于本实施例中,同样地,为了清楚显示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及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交错排列的样态,本实施例的图4C是以图4Β的剖面线F-F对图4Α的虚线围绕区域a3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也就是说,藉由于图4C中,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及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上的剖面线,图4C清楚地显示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长度大于第二挡墙48的第四部482及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和第二部462的长度,且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及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交错排列的样态。藉此,当第一挡墙的挡墙单元符合上述设置时,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可形成一连续壁面,以更强化阻挡碎肩的功能。
[0089]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46及第二挡墙48皆为城垛结构,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挡墙亦可为非城垛结构,例如为顶部平坦结构,且作为顶部平坦结构的第二挡墙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