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159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乐器夹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受到重物重力下压时,会自动缩减夹持臂张开的范围,使夹持臂紧抱重物的夹持结构,尤指一种结合底座,形成能直立摆放乐器的乐器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社会中,越来越多人认为音乐可以抚慰身心、陶冶性情,使人身心愉快,提升生活质量,而且音乐没有分国界,不同国家、不同语系的人皆可以藉由音乐产生交流。因此也造成越来越多人喜欢学习乐器,而且学习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例如钢琴、萨克斯风、竖笛、喇叭。然乐器的收纳逐渐构成另一种问题,且对于乐器行来说,若展示各种不同的乐器就需要分别使用不同的乐器架,必定增加了许多的乐器架收纳的麻烦,亦提升了不少成本支出。又,例如萨克斯风、竖笛、喇叭等,一些无法自行直立的乐器,就必须另外使用乐器架才能将其直立摆放,而现在习知的乐器架,主要是在乐器架上设有张开的托臂,供乐器置于张开的托臂之间,接触抵靠托臂,藉以直立摆放。此种设有托臂的乐器架,需要视乐器的形状大小,制造成不同托臂宽度的规格,并无法解决不同乐器就需要不同乐器架的麻烦,而且开放式的托臂,亦使得乐器无法稳固的摆放,很容易因为受到震动或其他人 为的疏失造成乐器掉落。为了解决开放式托臂的问题,有另一种乐器架产生,此种乐器架除了原本具有托臂的设计以外,更进一步在托臂的开放端上增加一闸门结构,利用闸门结构与托臂共同围绕成一摆放区域,减少乐器从乐器架掉落的可能。然而此种闸门结构,需要将乐器置于张开的托臂内后,再另外手动将闸门结构关闭托臂的开放端,虽然减少了乐器掉落的可能,却也增加了使用的麻烦。有鉴于所述不足,实有必要创造一种乐器夹持结构,作为置放乐器的乐器架,供乐器放置于乐器夹持臂上时,夹持臂将自动夹紧,并自动调整成合适于各种乐器大小的宽度,使乐器能稳固的放置于乐器架上。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乐器夹持结构,使重物摆放于夹持结构上时,夹持结构将会对应重物大小的自动向内缩减环抱范围,使得重物得以稳固的夹定于夹持结构之间,并且不用另外手动关闭夹定范围,提升使用的方便性。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将夹持结构结合于一底座上使用,作为一乐器架,供各种乐器摆放使用,使得单一规格的乐器架可以供给多种的乐器使用。为达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乐器夹持结构,透过一乐器本身重力下压自动内缩抱紧,包含一限位件、二枢转臂、二夹持臂以及一弹性件;其中所述限位件,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二位移轨道,且所述位移轨道具有一第一限位端以及一第二限位端;所述枢转臂,分别枢设于所述二位移轨道内,并介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之间活动枢转,具有一彼此相互枢接的第一端以及一朝向所述壳体外部延伸的第二端;所述夹持臂,分别组设于所述枢转臂的第二端;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一端抵顶于所述壳体,另一端抵顶于所述二枢转臂的第一端。当所述二夹持臂上未放置所述乐器时,所述二枢转臂受到所述弹性件推抵,于所述第一限位端形成一开展状态,而当所述二夹持臂受到所述乐器重力压迫时,所述二枢转臂由所述第一限位端活动枢转至所述第二限位端形成一夹持状态。于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二位移轨道分别由所述壳体内部的侧端面朝向所述壳体内部中央斜向延伸,并由所述壳体的侧端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端,另由所述壳体的后端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端。所述二位移轨道共同连通于另一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容置空间,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接触推抵所述二枢转臂的第一端。所述其中一枢转臂第二端进一步设有一辅助受压件,且所述二枢转臂的第一端彼此重迭,并且共同形成一贯穿孔,由一铆钉相互枢接。于本实用新型更包含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有一枢设于所述壳体外部的立柱,并由所述立柱底部设有一底座。其中,所述立柱顶部设有一朝向后端延伸的托架,并于所述壳体后端向外延伸出一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托架相互枢接固定,使所述壳体活动枢转于一抵顶所述托架顶部的第一使用位置以及一位于所述立柱背侧大致平行的第一收纳位置之间。而所述立柱同样是以枢接的方式与底座连接,且所述立柱能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的直立位置以及一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平躺位置之间,并于所述直立位置时,所述立柱与底座另设有一第一活动卡栓,使所述立柱能定位矗立于所述底座上。
又,所述底座具有一组接于所述立柱的托座,并于所述托座外侧设有复数个向外延伸形成一支撑平面的支撑架,其中,所述托座设为一三角形,而所述复数个支撑架设为一固定支架以及两个枢转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锁固于托座的其中一角,而所述两枢转支架分别枢接于所述托座的另外两角,使所述枢转支架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平行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收合位置以及一与所述固定支架呈现锐角关系的展开位置之间。当所述二枢转支架与托座之间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二枢转支架与托座之间,进一步设有一第二活动卡栓,供所述枢转支架与所述托座固定,展开形成一支撑平面。于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上更包含一托撑件,所述托撑件以一枢轴枢设于所述立柱,使所述托撑件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平行于所述立柱的第二收纳位置以及一大致垂直于所述立柱的第二使用位置。同时,所述立柱进一步设有一贯穿沟槽,使所述托撑件可活动滑移于所述贯穿沟槽中,并透过所述枢轴栓锁定位。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利用乐器重力向下施予夹持臂及辅助下压件,进而施予第一枢转臂、第二枢转臂与第一位移轨道、第二位移轨道方向平行的分力,使所述第一枢转臂及第二枢转臂枢转,所述第一端向壳体内压缩弹性件,带动二夹持臂相对靠近,自动夹持重物;当重物重力消失时,弹性件的弹性回复,给予所述第一枢转臂及第二枢转臂相反方向枢转的力,带动夹持臂相对远离,回复至初始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限位件结合弹性件组装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臂相对彼此远离的立体图;[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臂相对彼此靠近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臂相对彼此靠件停止的侧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限位件结合于底座顶部的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件枢转于立柱以及立柱枢转于托座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托撑件移动于贯穿沟槽中及相对立柱枢转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二枢转支架相对托座枢转的示意图;以及图9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限位件31辅助下压件11壳体40弹性件111定位凸部50支撑件12---第一位移轨道51---立柱
13第二位移轨道511托架14---第一限位端512---第一活动卡栓15第二限位端513枢轴16容置空间514托撑件21第一枢转臂515贯穿沟槽22第二枢转臂52底座23第一端521托座231贯穿孔522支撑架232铆钉523固定支架24第二端524枢转支架30夹持臂525第二活动卡栓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乐器夹持结构,主要设有一限位件10、一枢接于所述限位件10中的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接臂22、二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接臂22 —端的夹持臂30以及一设于所述限位件10内的弹性件40。所述限位件10设为一壳体11,并于所述壳体11的内部设有一由侧周面向中心延伸的第一位移轨道12及一第二位移轨道13,所述第一位移轨道12及第二位移轨道13分别由所述壳体11内部的侧端面朝向所述壳体11中央斜向延伸,形成大致呈现V字形的样态;并于所述第一位移轨道12及第二位移轨道13中,由所述壳体11的侧端面上构成一第一限位端14,而所述壳体11的后端面则另外构成一第二限位端15 ;另于所述壳体11内,设有一与所述第一位移轨道12及第二位移轨道13相通的容置空间16。请参照图2所示,所述限位件10中,位于所述第一位移轨道12内,设有一第一枢转臂21,而位于所述第二位移轨道13内,亦设有一第二枢转臂22,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分别以枢接的方式,枢接于形成所述第一位移轨道12及第二位移轨道13的壁面上。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活动枢转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4及第二限位端15之间,并分别具有一第一端23及一第二端24 ;其中,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的第一端23彼此相互枢接,而第二端24则向所述壳体11外部延伸,并分别组接一夹持臂30。所述夹持臂30是以相互对称的方式分别组装于所述第二端24上,并于第一枢转臂21上邻近所述夹持臂30处进一步增设一辅助受压件31,所述辅助受压件31 —端与所述第一枢接臂21连接,另一端往第二枢转臂22延伸,用以增加与下压重物接触的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受到重物下压的力可以受力更加完全。所述容置空间16中设有一弹性件40,所述弹性件40 —端抵顶于所述壳体11内,另一端抵顶于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的第一端23。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所述弹性件40位于所述壳体11与第一枢转臂21和第二枢转臂22之间,并且持续受到压缩;当所述弹性件40处于一初始的压缩位置状态时,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件40会给予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的第一端23 —远离第二限位端15的力量,将第一端23向所述壳体11外推挤,并带动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限位端14上,使所述二夹持臂30相对远离形成一开展状态,并于所述二夹持臂30之间形成一夹定区域。如图3所示,当一重物置于所述夹定区域中,并接触所述夹持臂30及辅助下压件31,给予所述夹持臂30及辅助下压件31 —向垂直向下的重力时,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将会受到所述重力下压给予与第一位移轨道12及第二位移轨道13平行的分力,使得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分别沿着所述第一位移轨道12与第二位移轨道13的方向枢转运动,进而带动所述二夹持臂30相对靠近,缩小所述夹定区域的范围,夹定置于夹定区域中的重物。与此同时,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的第一端23亦会受到所述第二端24的带动,朝向所 述壳体11内部枢转,并且同时抵压所述弹性件40,使所述弹性件40压缩。所述二夹持臂30相对彼此靠近运动时,将停止于重物被所述夹持臂30环抱夹紧;或是所述重物的重力与所述弹性件40的推撑力达到静力平衡;或者是所述弹性件40达到最大压缩量,抵压于所述壳体11及所述第一端23之间;又或是所述第一枢转臂21与第二枢转臂22已由第一限位端14枢转至第二限位端15,抵押于第二限位端15时,所述第一枢转臂21与第二枢转臂22无法在相对枢转,使所述夹持臂30构成一夹持状态。。另一种使所述夹持臂30停止向彼此靠近且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停止枢转的方法,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的第一端23上,共同形成设有一贯穿孔231,使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的第一端23能够彼此重迭,并由一铆钉232相互枢接。当所述第一枢转臂21及第二枢转臂22枢转时,其第一端23 —会跟着相对枢转,并当枢转至某一程度时,所述第一端23上的共同形成的贯穿孔231将无法在共同贯穿,使得所述铆钉232无法在设置于贯穿孔231内,因此在所述第一枢转臂21与第二枢转臂22的第一端23贯穿孔231无法共同贯穿之前,第一枢转臂21与第二枢转臂22便停止枢转,而构成所述夹持臂30的夹持状态。所述铆钉232的设置,另一种作用在于使所述第一枢接臂21及第二枢接臂22能够同步作动;当不论是单纯仅有第一枢接臂21上的夹持臂30、第二枢接臂22上的夹持臂30或是辅助受压件31任何一对象受到重力下压时,皆会带动另一个夹持臂30 —同向彼此靠近构成夹持状态。本实用新型乐器夹持结构,可另外配合结合于一支撑件50顶部使用,所述支撑件50设有一枢接于所述壳体11外部的立柱51,并于所述立柱51底部设有一底座52。请参照图5及图6所示,所述壳体11后端向外延伸出一定位凸部111,并于所述立柱51顶部枢设有一朝向后端延伸的托架511,所述托架511与壳体11形状相互配合,使所述壳体11能活动枢转于所述托架511上,并置于所述托架511顶部形成第一使用位置,或枢转至立柱51背侧与立柱51大致平行,形成一第一收纳位置。于本实用新型一图式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2上设有一三角形的托座521,并于所述托座521外侧设有复数个向外延伸形成一支撑平面的支撑架522。所述立柱51即枢接于所述托座521上,并与所述托座521相对枢转于一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52的直立位置与一平行于所述底座52的平躺位置之间。于所述立柱51上进一步设有一第一活动卡栓512,并于所述托座521上设有一配合所述第一活动卡栓512的穿孔,使得所述立柱51可藉由所述第一活动卡栓512穿过所述穿孔,而固定矗立于所述托座521上,构成所述直立位置。请参照第7图所示,所述立柱51上进一步以一枢轴枢513设于一托撑件514,并于所述立柱51上设有一贯穿沟槽515,所述枢轴513穿设于所述贯穿沟槽515中,并可活动滑移动于所述贯穿沟槽515中,透过所述枢轴513栓锁定位,方便使用者藉以调整以配合各种不同的待夹持物使用。而所述托撑件514可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平行所述立柱51的第二收纳位置以及一大致垂直于所述立柱51的第二使用位置,使得底座52整体得以随意调整适合各种乐器,亦能方便折合收纳,减少收纳所占据的体积。请参照图8所示,于本实用新型图式实施例中,所述复数个支撑架522设为一固定支架523以及二枢转支架524,所述固定支架523设于所述托座521的其中一角,而所述二枢转支架524则分别枢接于所述托座521的另外两角,使所述枢转支架524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平行所述固定支架523的收合位置以及一与所述固定支架523呈现锐角关系的展开位置之间。又所述枢转支架524上进一步设有一第二活动卡栓525,并于所述托座521上设有配合所述第二活动卡栓525的穿孔,当所述枢转支架524枢转至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活动卡栓525将会穿过所述穿孔,使所述枢转支架524与所述托座521固定,使底座52可以藉以直立于地面上。当本实用新型作为一使用状态时,所述壳体11将定位于所述第一使用位置;所述立柱51定位于直立位置;而所述枢转支架524定位于所述展开位置,又所述托撑件514定位于所述第二使用位置,形成如图5所示的样态。反之,请参照图9所示,当所述枢转支架524相对所述托座521枢转,于所述展开位置;所述立柱51相对所述托座521枢转,于所述平躺位置;所述托撑件514相对所述立柱51枢转,于所述第二收纳位置;所述壳体11相对所述立柱51枢转,于所述第一收纳位置时,即可形成图式所示的收纳状态,方便使用者收纳携带,更加提升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功能性。以上所举实施 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熟悉本行业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形与修饰,均仍应含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内 。
权利要求1.一种乐器夹持结构,透过一乐器本身重力下压自动内缩抱紧,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限位件,具有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二位移轨道,且所述位移轨道具有一第一限位端以及一第二限位端; 二枢转臂,分别枢设于所述二位移轨道内,并介于所述第一限位端与第二限位端之间活动枢转,具有一彼此相互枢接的第一端以及一朝向所述壳体外部延伸的第二端; 二夹持臂,分别组设于所述枢转臂的第二端; 一弹性件,位于所述壳体内部,一端抵顶于所述壳体,另一端抵顶于所述二枢转臂的第一端; 其中,当所述二夹持臂上未放置所述乐器时,所述二枢转臂受到所述弹性件推抵,于所述第一限位端形成一开展状态,而当所述二夹持臂受到所述乐器重力压迫时,所述二枢转臂由所述第一限位端活动枢转至所述第二限位端形成一夹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移轨道分别由所述壳体内部的侧端面朝向所述壳体内部中央斜向延伸,并由所述壳体的侧端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端,另由所述壳体的后端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进一步设有一连通所述二位移轨道的容置空间,而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接触推抵所述二枢转臂的笛一雜兎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臂第二端进一步设有一辅助受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枢转臂的第一端彼此重迭,并且共同形成一贯穿孔,由一铆钉相互枢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有一枢设于所述壳体外部的立柱,并由所述立柱底部设有一底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端向外延伸出一定位凸部,而所述立柱顶部设有一朝向后端延伸的托架,所述定位凸部与所述托架相互枢接固定,使所述壳体活动转于一抵顶所述托架顶部的第一使用位置以及一位于所述立柱背侧大致平行的第一收纳位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底座彼此相互枢接,使所述立柱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垂直于所述底座的直立位置以及一平行于所述底座的平躺位置之间,且所述立柱与底座之间另设有一将立柱定位在所述直立位置的第一活动卡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一组接于所述立柱的托座,并于所述托座外侧设有复数个向外延伸形成一支撑平面的支撑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设为一三角形,而所述复数个支撑架设为一固定支架以及两个枢转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锁固于托座的其中一角,而所述两枢转支架分别枢接于所述托座的另外两角,使所述枢转支架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平行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收合位置以及一与所述固定支架呈现锐角关系的展开位置之间,又所述枢转支架与托架之间另设有一将枢转支架定位在所述展开位置的第二活动卡栓。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托撑件,所述托撑件以一枢轴枢设于所述立柱,使所述托撑件活动枢转于一大致平行于所述立柱的第二收纳位置以及一大致垂直于所述立柱的第二使用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乐器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进一步设有一贯穿沟槽,使所述托撑 件可活动滑移于所述贯穿沟槽中,并透过所述枢轴栓锁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乐器夹持结构,包含一限位件、二枢转臂、二夹持臂及一弹性件,其中枢转臂分别枢接于限位件中,并分别设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相互枢接,并抵顶于弹性件上,而第二端上分别连设夹持臂。当夹持臂受到重物向下的压力时,将会带动枢转臂第一端朝向弹性件挤压,而夹持臂朝向重物夹持;当下压重力消失后,枢转臂第一端会受到弹性件弹力复位而向前移动,进而张开夹持臂来放开重物。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有一支撑架,使得本实用新型形成一种能自动抱持乐器的乐器架,提升乐器架的稳固性以及避免另外手动夹定乐器的麻烦。
文档编号G10G5/00GK203134348SQ20132002974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1日
发明者范亮 申请人:功学社教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