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相互连接的可转动部分的细长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23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相互连接的可转动部分的细长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远离底面的物体的细长元件。
众所周知,设置一种呈杆件形状的细长元件来将诸如光源这样的物体固定在位于基座部位位置之上并远离该基座部位位置处,该基座部位位置可位于例如地面上或高架平台上。这种杆件通常用在加工工厂和炼油厂内,以便在夜晚用来照明。
目前,该杆件装置采用一种维修或更换所述物体的方法,以有选择地允许该杆件绕一基本上水平的轴枢转。这样,使用者可手动操作该杆件,以将该杆件的远端移至离使用者足够近的地方,从而将该物体移至离使用者足够近的地方。
然而,这种杆件的长度可能超过2米,因此可能难以安全地操作该杆件。特别是,如果杆件出乎意料地倒下时,则存在伤及杆件附近的人员的严重危险。
已知的另一可选的维修或更换该物体的方法是使用梯子。然而由于在加工工厂或炼油厂内作业高度通常很高,因此在加工工厂或炼油厂内使用梯子尤其成问题,并且无意间移动梯子的危险很高。
因此,本发明尤其设法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缺点中至少一些缺点的细长元件。
发明概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为远离基座部位位置的物体定位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细长元件包括一个第一细长部分、一个第二细长部分以及互连装置,在使用中,该第一细长部分从基座部位位置延伸,该第二细长部分适于支撑该物体,该互连装置被设置成将第一细长部分和第二细长部分连接起来并且允许第一和第二部分绕一旋转轴作相对转动,该旋转轴设置成与该第一细长部分的纵轴成一锐角。
附图的简要说明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细长元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细长元件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图3是图1和2中所示的细长元件的示意性分解剖面图;图4a是图1至3中所示的细长元件的互连装置的第一板状元件的顶部俯视图;图4b是图4a中的第一板状元件的侧视图;图5a是图1至3中所示的细长元件的互连装置的第二板状元件的下部平面图;图5b是图5a中的第二板状元件的侧视图;图6a是图1至3中所示的细长元件的互连装置的第三板状元件的顶部平面图;图6b是图6a中的第三板状元件的顶部平面图;图7是图1、2、3中所示的细长元件的示意性剖面图,其中所示的细长元件在第一方向;图8是图1、2中所示的细长元件的示意性剖面图,其中所示的细长元件在第二方向;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描述参照附图,图中示出一细长元件10,它用来将诸如光源11这样的物体固定在一在基座部位13之上并远离该基座部位的位置处,该基座部位可以在地面上或在高架平台上。
在该实例中,该物体被指定为光源11。然而,可以理解,它也可以是其它物体,例如旗子或天线。
该细长元件10包括一个第一细长部分12、一个第二细长部分14以及一个设置在该第一细长部分12和第二细长部分14之间的互连装置16。
该第一细长部分12的形状基本上是圆筒形,其下端被固定于基座部位13上,并且从该基座部位13向上延伸至互连装置16。
该第二细长部分14的形状基本上是圆筒形,并从互连装置16延伸至光源11。
该互连装置16包括一个第一板状元件18,它固定地连接于第一细长部分12的上端部,并与第一细长部分12的纵轴成一锐角。第一板状元件18具有一个面朝离开第一细长部分12的上表面19。互连装置16还包括一个第二板状元件20,它固定地连接于第二细长部分14的下端,并与第二部分14的纵轴成一锐角。该第二板状元件20具有一个面朝离开第二细长部分14的下表面21。第一板状元件18的锐角优选等于第二板状元件20的锐角,并且该锐角优选在30°-60°范围内。互连装置16也包括一个含有一个第三板状元件22的固定装置,该第三板状元件与第一细长部分12和第二细长部分14是分离的。
在图4、5和6中更具体地示出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板状元件18、20和22。第一板状元件18包括一个第一大致的正方形的部分23,它具有一个通常设置在中央的第一孔24和四个第二孔26,每个第二孔都设置在邻近第一正方形部分23的一个角落。
第二板状元件20包括一个基本上是圆形的部分27及一个基本上设置在中央的圆筒形部分28。该圆筒形部分28被固定地连接到该圆形部分27并由第二板状元件20的底表面21向外延伸。该圆形部分的外径略微小于第一孔24的直径。
第三板状元件22包括一个第二基本上是正方形的部分30,它具有一个基本上设置在中央的第三孔32和四个第四孔34,每个第四孔都设置在邻近于第二正方形部分30的一个角落。第三孔32的直径大于第二细长部分14。第四孔24的直径与第二孔26的直径相似。第一和第二板状元件18、20装配在一起,并且第一板状元件18的上表面19与第二板状元件20的下表面21相邻,这样,如图3中箭头A所示,第二板状元件20的圆筒部分28与第一板状元件18上的第一孔24相配合。如图3中箭头B所示,第三板状元件22放置在第二板20之上,使第一、第二和第三板状元件18、20、22相对于彼此而设置,这在图7中看得最清楚。通过可调节的连接装置36,第一、第二和第三板状元件18、20、22相对于彼此而固定,在该例子中,上述可调节的连接装置36是通过第一和第三板状元件18、22的第二和第四孔26、34的螺母和螺栓装置。可调节的连接装置36的作用在于限制第一和第三板状元件18、22相对于彼此的转动,并有选择地允许或限制第二板状元件20以及第二细长部分14绕垂直于第一板状元件18的上表面19的轴的转动。
应当明白,当可调节的连接装置36松开时,第二板状元件20和与第二板状元件20相连的第二细长部分14可以自由地相对于第一和第三板状元件18、22转动,并因而相对于第一细长部分12转动,同时第一和第三板状元件18、22彼此相对保持固定。当可调节的连接装置36接合时,第二细长部分14和第二板状元件20不能自由地相对于第一和第三板18、22进行转动。为了便于旋转,应当明白,第三孔32的直径足够大,以允许第二部分14进行无约束地360°的旋转。
互连装置16可包括一个通过利用销钉元件38而设置的第二固定装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板状元件20包括两个第五孔40。
第五孔40相对地设置在圆筒部分28的周围,并且与圆筒部分28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如图2所示,从第五孔40到圆筒部分28的中心的距离比第二细长部分14的半径大,比第三孔32的半径小。
多个第六孔42设置在第一板状元件18内。第六孔42的直径与第五孔40的直径相似。从每个第六孔42到第一孔24中心的距离基本上等于从第五孔40到圆筒部分28中心的距离。
第五和第六孔40和42被设置成当第一和第二板状元件布置在特定的方向时,第五孔40与第六孔42对齐,因此提供了一个销钉元件38可以插入其中的孔。
在正常使用时,细长元件10位于如图1和7所示的第一方向,其中第一和第二细长部分12、14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光源11被设置在相对远离底座部位13的位置。
当想要维修或更换光源11时,取出销钉件38,并且松开可调节的连接装置36,但不使其完全脱开,以使第二板状元件20可以相对于第一和第三板状元件18、22转动。结果,细长元件10可以自由地由使用者移动到如图8所示的第二方向,其中第二细长部分14设置成与第一细长部分12成一角度,可以是约90°,并且光源11位于较接近基座部位13的位置。然后,将销钉件38插入与第六孔42对齐的第五孔40中。
应当明白,通过适当地选择互连装置相对于第一和第二细长部分12、14的位置,当细长元件10位于第二方向时,第二细长部分14和基座部位13之间的距离可以被选定成使第二细长部分14被设置得离基座13足够近,以便使用户维修或更换光源11,同时光源仍然被保持在离基座部位13足够远的位置,以避免万一当细长元件10第一位置而固定装置失灵时伤及细长部分10附近的人。
应当明白,在上面描述的例子中,应当设置电线以给光源11提供电能。电线可以从基座13穿过第一和第二细长部分12、14的内部到达光源11。这样,在使用中电线被损坏的可能性更小。可以理解,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细长部分12、14基本上是圆筒形的同时,它们可以由具有任何合适形状的横截面,例如正方形横截面的元件形成,重要的是第二细长部分14的外表面不能限制第二细长部分14在第三板状元件22的第三孔32内的转动。
对于看到本发明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任何改进和变形都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固定远离基座部位的物体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细长部件包括一个第一细长部分、一个第二细长部分以及互连装置,在使用中,该第一细长部分从基座部位延伸,该第二细长部分被设置成用来支撑所述物体,该互连装置被设置成将该第一细长部分与该第二细长部分相连接,并允许该第一和第二细长部分绕一旋转轴相对转动,该旋转轴设置成与该第一细长部分的纵轴成一锐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在30°与60°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细长元件的远离所述基座部位的端部的第一板状元件、一个固定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细长元件的远离所述物体的端部的第二板状元件,其中,在使用中,所述第一板状元件位于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相邻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具有一个上表面,而所述第二板状元件具有一下表面,在使用中,所述第一板状元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的下表面相邻,并且所述旋转轴垂直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的所述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装置包括一个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被设置成可松开地接合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和所述第二板状元件,从而,在使用中,当所述第一和第二板状元件通过所述固定装置而接合时,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元件的相对转动受到限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第三板状元件,该第三板状元件包括一个设置在其中央的孔,并被设置成,在使用中位于所述第二细长部分周围,并邻近所述第二板状元件,其中可调节的连接装置被设置成连接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和所述第三板状元件,从而拧紧所述可调节连接装置时可使所述固定装置接合。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状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孔,并且所述第二板状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孔,其中当所述第一细长部分和所述第二细长部分被布置于一特定位置时,所述第一板状元件的所述孔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的所述孔相邻,另外,所述互连装置包括一个销钉件,在使用中,被设置成位于所述第一板的所述孔和所述第二板的所述孔内,并因此限制所述第一细长元件和所述第二细长元件的相对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具有一个第一孔和一个第二孔,其中所述第二细长元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细长元件的转动使所述第一板状元件的一个孔开始时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的第一孔相邻,随后与所述第二板状元件的第二孔相邻。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旋转轴共轴的圆筒形部分,其中该圆筒形部分从所述第一和第二细长部分中的一个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另一个包括一容纳该圆筒部分的孔。
10.如前面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细长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包括一个光源。
全文摘要
一种细长元件(10)具有第一细长部分(12)、第二细长部分(14)和互连装置(16)。该互连装置(16)与第一细长部分(12)成锐角设置,并且第二细长部分(14)绕互连装置(16)的旋转使用户可以接近位于第二细长部分(14)上端的物体(11)。
文档编号F21V21/36GK1377454SQ00813846
公开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4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5日
发明者罗伯特·约翰·潘尼柯克 申请人:罗伯特·约翰·潘尼柯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