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949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和一种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简化灯设置过程并排出灯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显示质量的背光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信息处理装置已经发展为具有各种形态、功能和处理速度。被信息处理装置处理的信息是电信号。因此,使用者需要显示装置以感知信息。
液晶显示装置是使用液晶显示图像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实例。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如重量轻、低功耗和低驱动电压的优点。因此,液晶显示装置被用于很多行业中。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和为液晶显示板供光的背光组件。
根据灯的位置,背光组件分为边缘照明型和直接照明型。
在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中,灯设置在透光板(LGP)的一个侧面。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适用于小型液晶显示装置。此外,边缘照明型背光组件减小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
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中,多个灯彼此平行地设置在液晶显示板的下面。灯直接为液晶显示板供光。因此,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适用于大型和需要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但是,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中,灯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接收容器的温度升高。因此,液晶显示板可能被热损坏并且灯的效率可能降低。此外,显示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灯设置过程并且排出灯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显示质量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一个实例中,背光组件包括灯组件、底盘和传热件。该灯组件包括多个灯和保持灯的电极的灯保持部件。底盘具有底板和从底板边缘部分延伸的侧壁,并且底盘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容纳灯组件。传热件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固定灯组件,并且还与底盘相结合,使得灯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件传递到底盘。
在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显示单元和顶架。背光组件包括灯组件、底盘和传热件。该灯组件包括多个灯和保持灯端部的灯保持部件。底盘具有底板和从底板边缘部分伸出的第一至第四侧壁,并且底盘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容纳灯组件。传热件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固定灯组件,并且还与底盘相结合,使得灯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件传递到底盘。显示单元设置在背光组件之上,以利用背光组件提供的光来显示图像。顶架将显示单元固定到背光组件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中,固定灯端部的灯保持器直接与底盘相结合,并且传热件直接与灯保持器相结合。因此,简化了组装过程。此外,提高了冷却效率。
还形成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交换的通道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对其示范性实施方式实例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实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灯组件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灯保持器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I-I′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图1中的底盘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图1中的传热件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图1中的第一接收容器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图1中的第二接收容器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图1中固定有灯保持器和传热件的底盘的透视图;
图10为沿图9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图11为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一个实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实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包括具有液晶显示板110的显示单元100,给显示单元100供光的背光组件800,和将显示单元100固定到背光组件800上的顶架900。
显示单元100包括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板110;以及,为液晶显示板提供驱动信号的数字印刷电路板(PCB)120和门电路印刷电路板(PCB)130。数字PCB120和门电路PCB130分别通过数据带载封装(data tape carrierpackage)(TCP)140和门电路带载封装(gate tape carrier package)150连接到液晶显示板110。
液晶显示板110包括薄膜晶体管基底112、面向薄膜晶体管112的彩色滤光片基底114、和置于薄膜晶体管基底112和彩色滤光片基底114之间的液晶层。
薄膜晶体管基底112对应于具有开关器件(未示出)的玻璃基底,所述开光装置例如是在玻璃基底上设置成矩阵形态的薄膜晶体管。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电连接到数据线的源极、电连接到门电路线的栅极和电连接到含有导电和透光材料的像素电极(未示出)的漏极。
彩色滤光片基底114对应于具有红、绿和蓝(RGB)彩色滤光片的基底。彩色滤光片基底114包括具有导电和透光材料的公共电极。
为显示单元100供光的背光组件800设置在显示单元100的下面。
背光组件800包括灯组件200、底盘300和传热件400。灯组件200产生光。底盘300容纳灯组件200。传热件400排出灯组件200产生的热量。
灯组件200包括多个灯210和灯保持器220。每个灯210都产生光。灯保持器220保持灯210的端部,以固定灯210。在图1中,两个灯保持器220分别容纳一个或多个灯210两端中的每个端部。或者,两个灯保持器分别容纳一个灯210的每个端部。
底盘300包括底板和四个设置在底板边缘部分的侧壁,以形成容纳空间。两个灯保持器220固定在两个彼此面对的侧壁上以容纳灯210的每个端部。
传热件400设置在灯保持器200上,并且与灯保持器220相结合以固定灯组件200。此外,传热件400与底盘300相结合以将灯21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底盘300。因此,热量通过底盘300散失。
背光组件800还包括第一接收容器500、光学构件600和第二接收容器700。第一接收容器500覆盖灯保持器220和传热件400。光学构件600设置在第一接收容器500上。第二接收容器700固定光学构件600。
第一接收容器500对应于中间模(middle mold)。第一接收容器500覆盖灯保持器220的上表面和内表面。第一接收容器500支撑光学构件600。
光学构件600包括散射板610和至少一个光学片620。光学构件600提高灯210产生的光的亮度均匀性和正视亮度。光学片例如可以是散射光的散射片、汇聚光的棱镜片等。
第二接收容器700对应于中间底盘。第二接收容器700与底盘300的侧壁相结合以固定设置在第一接收容器500上的光学构件600。液晶显示板110设置在第二接收容器700上。
或者,背光组件800还包括将灯210产生的光向光学构件600反射的反射板630。
在下文中,将详细说明背光组件。
图2是示出图1中的灯组件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灯保持器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中的I-I′线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2-4,灯组件200包括产生光的灯210和保持灯210的端部的灯保持器220。
棒形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可以用作灯210。灯210的一端插入到灯保持器220中。电连接到灯210上以为灯210提供驱动电压的灯配线212穿过与插入灯210端部的表面相对的表面或者底面被从灯保持器220抽出。
灯保持器220具有矩形平行管状形状。灯保持器220可以包括橡胶或硅树脂。灯保持器220包括形成于灯保持器220的内表面部分的插入孔222。灯保持器220包括与由灯保持器220固定的灯210一样多的插入孔。灯保持器220包括例如两个插入孔222,以容纳一个或多个灯210的端部。
灯保持器220还包括与底盘300结合的第一结合孔224。该第一结合孔形成在灯保持器220的底面部分上。第一结合孔224设置在灯保持器220的侧面和插入孔222之间。
灯保持器220还包括与传热件400相结合的第二结合孔226。第二结合孔226形成于灯保持器220的上表面部分。将第二结合孔226形成为,使插入孔222介于第一和第二结合孔224和226之间。
图5是示出图1中的底盘的透视图。
参照图5,底盘300包括底板310和第一至第四侧壁320、330、340和350。第一至第四侧壁320、330、340和350设置在底板310的边缘部分。第一和第二侧壁320和330彼此面对并容纳灯保持器220。
具体地,与灯保持器220相结合的第一突起360从底板310突出。第一突起360插入第一结合孔224。第一突起360与第一侧壁320或第二侧壁330相邻。用于露出灯保持器220的第一开口370形成于底板上。
第一和第二侧壁320和330包括从底板310向上突起的第一板322,从第一板322平行于底板310水平伸出的顶板324,和从顶板324平行于第一板322向下伸出以提高底盘300的强度的第二板326。
第一板322包括露出灯保持器220的第二开口380。第一开口370可以与第二开口380相通。
图6是示出图1中的传热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3至6,传热件400包括与灯保持器200相结合的第一传热部分410;以及,与底盘300相结合的第二传热部分420。
第一传热部分410包括与灯保持器220相结合的第二突起412。第二突起412插入第二结合孔,使得传热件400与灯保持器220相结合。第一传热部分410包括用于通风的第二通风口414。第二通风口414对应于灯保持器220的第二凹陷部分228。
第二传热部分420从第一传热部分410延伸。第二传热部分420与底盘300的第一或第二侧壁320或330相结合。具体地,第二传热部分420包括从第一传热部分410延伸的第一传热板422,和从第一传热板422延伸的第二传热板424。第一传热板422与底盘300的第一板422接触,第二传热板424与底盘300的顶板324接触。
传热板400通过例如螺钉与底盘300结合,以固定灯保持器220。此外,传热件400将灯210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底盘300。
图7是示出图1的第一接收容器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图1的第二接收容器的透视图。
参照图7和图8,第一接收容器500包括覆盖灯保持器220的内表面的第一盖510和覆盖灯保持器220的上表面的第二盖520。
第一盖510将灯210分为发光部分和非发光部分。第一盖510包括供灯210插入的接收槽512。
第二盖520设置在底盘300的顶架324之上,传热件400的第二传热板424介于前述两者其间。第二盖520包括用于空气流通的第一凹陷部分530。设置在多个灯210之间的第一凹陷部分530从第二盖520凹陷。
也就是说,第一凹陷部分530对应于传热件400的第二凹陷部分414。第一凹陷部分530从第一盖510延伸,第一通气口532形成在第一凹陷部分530的端部。
第二盖520支撑光学构件600。也就是说,光学构件600设置在第二盖520之上。为了防止光学构件600浮动,第二盖与20包括第一凸起540。第二盖520还包括引导第二接收容器700以固定光学构件600并且支撑顶架900的第二凸起550。
第二接收容器700挤压光学构件600的边缘部分,以固定光学构件600。第二接收容器700还包括形成于第二接收容器700的上表面部分上的台阶部分。该台阶部分引导液晶显示板110。第二接收容器700包括开口710,这样,第一接收容器500的第二凸起550插入开口710,从而将第二接收容器700结合到第一接收容器500。
图9是示出在图1中具有灯保持器和附连到该灯保持器上的传热件的底盘的透视图,图10是沿图9的II-II′线的截面图。
参照图9和图10,底盘300容纳多个灯组件200。每个灯组件200容纳一个或多个灯端部。底盘300的第一突起360插入灯保持器220的第一结合孔224中,使得灯保持器220与底盘300相结合。
用于驱散灯210产生的热量的传热件400设置在固定于底盘300上的灯保持器220上。传热件400的第二突起412插入灯保持器220的第二结合孔226中,使得传热件400固定在传热件400上。
传热件400的第一和第二传热板422和424与底盘300接触,使得来自底盘300的热量通过传热件400传递到底盘300。此外,底盘300的底板和侧壁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开口370和380,使得灯210产生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它们排出。
垂直于第一和第二侧壁320和330的第三和第四侧壁340和350可以与第一接收容器500高度相同。第三和第四侧壁340和350可以包括支撑光学构件600的支撑构件(未示出)。
根据该实施方式的背光组件利用传热件以及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口370和380的对流热传递消散基于热辐射的热量。因此,很容易降低背光组件的温度。
图11是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图11示出了空气通路。
参照图11,背光组件800包括空气通路,以排出灯210产生的热量。
背光组件800内部的空气被灯210加热。加热的空气穿过第一凹陷部分530和第一通风口532向灯保持器220流动。然后,加热的空气穿过形成于传热件400的第二通风口414和灯保持器220的第二热凹陷部分228流动到背光组件800的外部。
外部空气可以通过上述路径的相反路径流入背光组件。
如上所述,背光组件800包括空气通路。因此,可以降低背光组件800内部的温度。
在例如图1-图11的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左侧和右侧形成空气通路。或者,在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上侧和下侧形成空气通路。
当空气通路形成于液晶显示装置1000的上侧和下侧时,加热的空气通过上侧排出,冷却的空气从下侧注入背光组件。所以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在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中,固定灯端部的灯保持器直接与底盘结合,并且传热件直接与灯保持器结合。因此简化了组装过程。还提高了冷却效率。
另外,还形成了供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交换的通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
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例及其优点,应当注意,这里可以做出不背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各种变化、替换和改造。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灯组件,包括多个灯和保持灯的电极的灯保持部件;底盘,包括底板和至少一个从底板边缘延伸的侧壁,底盘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容纳灯组件;和传热件,该传热件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固定灯组件,该传热件还与底盘相结合,使得灯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件传递到底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灯保持部件包括多个灯保持器,并且每个灯保持器保持一个或多个灯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灯保持器包括不少于两个形成于灯保持器侧面的插入孔,并且所述插入孔容纳两个灯的不少于两个端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灯保持器包括形成于灯保持器的底面的第一结合孔,并且灯保持器通过第一结合孔与底盘相结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底盘还包括从底板突起的第一突起,并且第一突起插入第一结合孔,以将灯保持器与底盘相结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底盘还包括形成于设置在灯保持器下面的底板处的第一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底盘还包括形成于与灯保持器相邻设置的侧壁处的第二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灯保持器还包括与传热件相结合的第二结合孔,该第二结合孔形成于灯保持器的上表面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传热件包括第一传热部分,包括插入灯保持器的第二结合孔的第二突起;和第二传热部分,其从第一传热部分延伸并且与底盘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侧壁包括从底板延伸的第一板;与底板基本平行地从第一板延伸的顶板;和面向第一板从顶板延伸的第二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传热板包括从第一传热部分延伸以与第一板接触的第一传热板;和从第一传热板延伸以与顶板接触的第二传热板。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覆盖灯保持部件的第一接收容器;设置在第一接收容器上的光学构件;和防止光学构件从第一接收容器分离的第二接收容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接收容器包括覆盖灯保持部件的内表面的第一盖;和覆盖灯保持部件的上表面的第二盖。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盖包括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一凹陷部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凹陷部分设置在插入灯保持部件的一个灯保持器的多个灯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凹陷部分从第一盖延伸,并且第一通风口形成于第一凹陷部分的端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传热件还包括对应于第一通风口的第二通风口。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灯保持部件还包括从灯保持器的上表面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分,该第二凹陷部分对应于第一凹陷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接收容器还包括防止光学构件浮动的第一凸起。
2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组件,包括灯组件,包括多个灯和多个与灯电极相结合的灯保持器;底盘,与灯保持器相结合以容纳灯组件;和传热件,该传热件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固定灯组件,该传热件还与底盘相结合,使得灯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件传递到底盘;显示单元,设置在背光组件上,以利用背光组件提供的光显示图像;和顶架,将显示单元固定到背光组件上。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显示单元包括液晶显示板,包括上基板,面向上基板的下基板,和介于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和印刷电路板,为液晶显示板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液晶显示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灯保持器包括与底盘相结合的第一结合孔;和与传热件相结合的第二结合孔。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底盘包括底板、从底板延伸的侧壁和插入第一结合孔的第一突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传热件包括第一传热部分,包括插入灯保持器的第二结合孔的第二突起;和第二传热部分,第二传热部分从第一传热部分延伸并且与相邻灯保持器设置的侧壁相接触。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背光组件包括覆盖灯保持部件并且与底盘相结合的第一接收容器;设置在第一接收容器上的光学构件;和固定光学构件并且引导显示单元的第二接收容器。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容器还包括用于空气流动的第一凹陷部分。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灯保持器还包括对应于第一凹陷部分的第二凹陷部分。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容器包括防止光学构件浮动的第一凸起;支撑顶架的第二凸起。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接收容器还包括供第一接收容器的第二凸起插入的开口。
31.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灯的数量和灯保持器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且每个灯保持器保持一个或多个灯电极。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底盘包括底板和从底板延伸的侧壁,底板包括位于灯保持器下的第一开口,侧壁包括与灯保持器相邻的第二开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括灯组件、底盘和传热件的背光组件。灯组件包括多个灯和保持灯的电极的灯保持部件。底盘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容纳灯组件,其包括底板和至少一个从底板边缘延伸的侧壁。传热件与灯保持部件相结合以固定灯组件,该传热件还与底盘相结合,使得灯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件传递到底盘。因此,简化了灯设置过程,并且可以排出灯产生的热量以提高显示质量。
文档编号F21V19/00GK1607433SQ200410095930
公开日2005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6日
发明者金龙一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