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961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加热装置,尤其是一种运用于发光装置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设备于现代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产品,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几乎都会用到。而特别重要的是在一些平时并无输配电的地方,也就是荒郊野外,以及一些非依轨道移动的装置,如车辆、船舶等,这些地点及移动装置所会碰到的情况就是气温过低,而在气温过低时,电子元件的性能通常就会降低。
若发光元件为荧光灯,其原理是利用电子撞击气态金属,通常是水银,产生不可见光(通常是紫外光),而不可见光在照射到荧光材料时,荧光材料发射出可见光。然而当遇到气温过低时,金属蒸汽常会有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现象,一但相变成液态或固态,则电子即难以撞击到金属以发射出不可见光,简而言之,当气温过低时,荧光灯即无法作用。
请参阅图1,为已知的具有加热元件的荧光灯。为解决上述荧光灯过冷无法发光的窘况,解决方法就是将荧光灯加热,而目前为业界所惯用的是在荧光灯管1设置一电热丝3,利用电热丝3的热将凝结的金属气化,以便于电子撞击气态金属以产生不可见光。所以为了维持电热丝3与荧光灯管1的密合,就必须有夹子类的物体将两者夹在一起,在图1的已知装置中,是用一容置体2及一盖体20,故可想像,在装配上又多了个将电热丝3置入容置体2的手续,并且在装配上亦必须要注意电热丝3与荧光灯管1的相对位置,为了装配而降低了生产速度,且反而增加了生产线出错的可能性。此外,也增加了生产容置体2与盖体20的成本,因此总体来说是十分不便的。
当然,为了增加电热丝与灯管两者间的密合度,亦有使用电热丝缠绕于灯管外的方法,想通过灯管四周都有电热丝的方式来达到全面加热灯管的效果,不过缺点就是灯管圆周上的各种角度都有电热丝的存在,因此电热丝势必遮挡到灯管的照明而有不够均匀的现象产生。
再者,由于是另行缠绕,因此电热丝与灯管这两个物体并非一体化的构造,难免会有间隙产生,为了能够让两个紧密接触以保持热传导的功效,在两者间势必需要有黏着剂来作用,只是,在长期的使用之下,黏着剂会逐渐老化失去黏着力,致使电热丝自灯管上脱落,这对一优秀的产品来说是不能存在的缺点。
因此,在发光元件的加热设备的领域中,极需要一种可以紧密贴合着灯管的加热装置,避免加热器与荧光灯之间有间隙存在,此外,亦需避免在装配灯管时还要兼顾加热器的相对位置而增加装配的时间,以及需避免两者因为相对位置失当而造成的加热不均匀的后果。

发明内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装置,包含一发光元件,具有一壳体;一加热层,形成于该壳体上,用以加热该壳体;一热感装置,与该加热层电连接,用以感知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该热感装置内含一预设温度值;以及一定时器,与该加热层电连接,该定时器内含一预设时间值,其中,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加热器停止加热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以及该加热器的动作时间超过该预设时间值。
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还包含一电源,用以供给该发光元件及该加热层的电力。
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电源还包含一整流器,用以将该电源所提供的电力加以整流以提供该发光元件及加热层稳定的电力。
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热感装置是一热敏电阻。
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
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加热层是一电阻加热器,以选自电镀、蒸镀、涂布以及印刷的方式之一形成于该壳体上。
如上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热感装置以接触该发光元件的方式感测温度。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另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元件,其中该发光元件,具有一壳体,而于该壳体上形成有一加热层而与该发光元件一体化。
优选的,其中该加热层还与一热感装置电连接,用以感知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该热感装置内含一预设温度值,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时,该加热层停止加热。
优选的,该发光元件内还包含一加热方法,该方法则包含下列步骤,步骤(a),加热该发光元件;步骤(b),判断当加热温度超过一预设温度值的条件发生时,进行步骤(c);步骤(c),停止加热该发光元件。
优选的,其中该加热层还与一定时器电连接,该定时器内含一预设时间值,当该加热器的动作时间超过该预设时间值之时,该加热器停止加热。
优选的,该发光元件内还包含一加热方法,而该方法则包含下列步骤,步骤(a),加热该发光元件;步骤(b),判断当加热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值的条件发生时,进行步骤(c),停止加热该发光元件。
优选的,其中该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
优选的,其中该步骤(c)还包含一步骤(c-1),启动该发光元件。
优选的,其中还包含一步骤(d),判断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降低到一预设低温值时,即进行步骤(a)。
优选的,其中该加热层的材质选自碳粉(碳浆,carbon paste)、银胶(Agpaste、silver paste)、瓷基银胶(ceramic base Ag paste)、聚合基银胶(polymer baseAg paste)、镍铬合金以及铝合金中的一种。
使用本发明,可避免加热器与荧光灯之间有间隙存在,此外,亦可避免在装配灯管时还要兼顾加热器的相对位置而增加装配的时间,并避免了两者因为相对位置失当而造成的加热不均匀的后果。


图1为已知具有加热装置的发光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以及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化的实施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荧光灯管2容置体
20盖体3电热丝4发光元件40壳体42第一导线5加热层50第二导线6传导7热感装置8定时器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其中发光元件4具有一壳体40,而在壳体40上形成有一加热层5,因此发光元件就是个具有加热装置的发光元件了,而加热层5上还设置有第二导线50用以将电流导通到加热层5上,而加热层5本身是以具有较高电阻或是能在通电时产生较多热量的材料所制造。加热层5的材料可选自碳粉(碳浆,carbon paste)、银胶(Ag paste、silverpaste)、瓷基银胶(ceramic base Ag paste)、聚合基银胶(polymer base Ag paste)、镍铬合金以及铝合金中的一种。当然为了避免加热层5有阻碍发光元件4所发射的光线,加热层5还可用透明导电材料加以制造,以达到通电放热并可使光线穿过的效果。
本发明为了要让加热层5得以形成于壳体40上且更紧密的贴合,加热层5是以电镀、蒸镀、涂布以及印刷等方式形成于发光元件4上,因此这样的形成方式比起已知的任何方式都更能够确保加热装置与发光元件之间是没有间隙而能够紧贴着在一起,因此加热层5所产生的热可以充分的以传导6的方式传递到壳体40上,如此一来壳体40内的已凝结的金属即可因为热而相变成为气体,至于发光元件4本身用来发光的电即以第一导线42将输入,当电子撞击到气态的金属时即可放出不可见光,而这些不可见光在撞击到壳体40内面设置的荧光物质,即可使之发出可见光,如此发光元件4即可发光。
再者,由于加热层5形成于发光元件4上,故两者可说是呈一体状的方式存在,故当发光元件4改变形状时,加热层5也会跟着改变形状,此亦为本发明的优点,也就是通过一体化的构造可使加热层5可随发光元件4变形而不会自其上脱离。
而发光元件4若以车用而言,多以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CCFL)为大宗,而这类的元件因为多年来的使用而通常都有固定的尺寸规格,尤其是作为冷阴极荧光灯的电源的电子接点多已制式化,故为了达到简便使用,即无须改变电子接点的形状或数量的条件下,而能够直接使用本发明,第一导线42与第二导线50可以电连接,换句话说就是让加热层5与发光元件4两者并联,因此加热层5的电源即可自原本供应发光元件4的地方加以撷取。因而本发明的使用者可以购买本发明并直接安装于既有的灯座上而无须对灯座进行任何的改造工程,十分简便。
请配合图3,为本发明的系统化的实施例示意图。若为了使本发明有更完善的性能,其中一种方式是配合一热感装置7,与该加热层5或发光元件4接触,以便感知两者的温度,该热感装置7内含一预设温度值,因此当发光元件4或是加热层5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时,热感装置7就会将加热层5关闭以避免加热层5或发光元件4烧毁。此热感装置7可是一热敏电阻。
请继续参阅图3,为了使本发明有更完善的性能,另一种方式是配合一定时器8,与该加热层5电连接,该定时器8内含一预设时间值,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定时器8即关闭加热层5使的停止加热,以避免加热层5或发光元件4烧毁。
而在图3的本发明系统化后的实施例可知,定时器8、加热层5、发光元件4以及热感装置7的电源可以是同一个,而实际的做法的其中之一就是通过既有的灯座上的电子接点来提供电源给上述各个元件。
在图3的系统中,为了让本发明有更佳的效果,还配合有后述的加热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是步骤(a)加热一发光元件,接着,于加热期间内判断下列条件(b-1)与(b-2),若达到其中之一时,即进行步骤(c),其中条件(b-1)为,加热温度超过一预设温度值;以及条件(b-2)为,加热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值,当以上的条件(b-1)以及(b-2)有任何一个条件成就时,进行步骤(c),即停止加热该发光元件。通过这样的加热控制方法,可使本发明能够有效更方便的操作,使用者可在启动加热层5之后就放着不管,因为不论是时间到预设时间值或是温度到达预设温度值,本发明的加热层5都会自动关闭而不会有烧毁的情形发生,不必像使用已知的加热器时,需要一直注意加热的状况,当然,上述的控制方法还可有一步骤(d),即判断该发光元件的温度降低到一预设低温值时,即进行步骤(a),加热发光元件4,如此即可随时将发光元件4保持在最高的发光效率的状态。
虽然温度才是将气体气化的直接条件,但是亦需要足够的时间也才能使发光元件的温度升高到足够的度数,因此,本发明才设定有条件(b-2),即加热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值,且当此条件成就时亦将停止加热,故可以对整个系统作完整的保护。
此外,为了提供加热层5与发光元件4稳定的电流,电源1内还可增设一稳压器(图中未揭示)。
至于发光元件4,除了以车用而言为大宗的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CCFL)之外,尚可运用于其它类型的发光元件,况且通常而言,温度上升可以增加电子元件的效能亦不待言。又,若电源是车上的电瓶,则需要一直流交流变换器(inverter,图中未揭示)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以便冷阴极荧光灯使用。
为了让本发明的加热效率更好并减少电能的消耗,加热方法步骤中还增加一步骤(c-1),为启动发光元件4。此一步骤的目的在于待发光元件4的温度升高到足以使其内部的金属气化时,才启动发光元件4的电源。如此就不会因为发光元件4尚未预热完全就已供电而导致浪费电力,并且亦可增加冷阴极荧光灯的启动器和稳定器的寿命。
此一延迟供电的功能亦可以定时器8来作用,即待加热持续到一预定时间的后,定时器8即发送信号予电源1使的开始对发光元件4供电。
本发明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为各式各样的修饰或改动,然依旧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装置,包含一发光元件,具有一壳体;一加热层,形成于该壳体上,用以加热该壳体;一热感装置,与该加热层电连接,用以感知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该热感装置内含一预设温度值;以及一定时器,与该加热层电连接,该定时器内含一预设时间值,其中,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加热器停止加热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以及该加热器的动作时间超过该预设时间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还包含一电源,用以供给该发光元件及该加热层的电力,而该电源还包含一整流器,用以将该电源所提供的电力加以整流以提供该发光元件及加热层稳定的电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热感装置是一热敏电阻;该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灯;和/或该加热层是一电阻加热器,以选自电镀、蒸镀、涂布以及印刷的方式之一形成于该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该热感装置以接触该发光元件的方式感测温度。
5.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元件,其中,该发光元件具有一壳体,而于该壳体上形成有一加热层而与该发光元件一体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加热层还与一热感装置电连接,用以感知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该热感装置内含一预设温度值,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时,该加热层停止加热;或该加热层还与一定时器电连接,该定时器内含一预设时间值,当该加热器的动作时间超过该预设时间值之时,该定时器使该加热器停止加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元件,其中,该加热层的材质选自碳粉、银胶、瓷基银胶、聚合基银胶、镍铬合金以及铝合金中的一种;和/或该发光元件是一冷阴极荧光灯。
8.一种运用于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装置的加热方法,其中,发光元件上设有一加热层用以加热该发光元件,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加热该发光元件;(b)判断当下列条件发生时,进行步骤(c)(b-1)加热温度超过一预设温度值;以及(c)停止加热该发光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步骤(c)还包含一步骤(c-1),启动该发光元件;和/或该方法还包含一步骤(d),判断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降低到一预设低温值时,即进行步骤(a)。
10.一种运用于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装置的加热方法,其中,发光元件上设有一加热层用以加热该发光元件,该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加热该发光元件;(b)判断当下列条件之一发生时,进行步骤(c)(b-2)加热时间超过一预设时间值;以及(c)停止加热该发光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加热层还与一热感装置电连接,该热感装置用以感知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该热感装置内含一预设温度值,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之时,该加热器停止加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发光装置,包含一发光元件,具有一壳体;一加热层,形成于该壳体上,用以加热该壳体;一热感装置,与该加热层电连接,用以感知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该热感装置内含一预设温度值;以及一定时器,与该加热层电连接,该定时器内含一预设时间值,其中,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加热器停止加热当该发光元件的温度超过该预设温度值,以及该加热器的动作时间超过该预设时间值。使用本发明,可避免加热器与荧光灯之间有间隙存在,亦可避免在装配灯管时还要兼顾加热器的相对位置而增加装配的时间。
文档编号H01J61/52GK1855355SQ20051006665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6日
发明者吉姆·S·包威, 陈昌鸿 申请人:吉姆·S·包威, 陈昌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