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675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应用 诸如LED (发光二极管)这样的点光源作为光源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 置。
背景技术
安装在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中的LCD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其中在两个基板之间夹持液晶层的液晶显示面板并包括布置在液晶显 示面板后面的背光。
作为背光的光源,使用诸如CCFL (冷阴极荧光灯)等这样的线性 光源,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1-108988 (在下文中,称作文献l) 中所公开的。然而,CCFL在颜色再现范围方面具有缺点。因此,近年 来逐渐使用采用LED作为光源的背光。
当LED应用于中型或大型显示装置的光源时,为了产生所需的亮 度,需要大量的LED。此外,为了产生白色光,必须使用多个LED, 包括发射红色光的LED、发射绿色光的LED和发射蓝色光的LED。
如果采用发射红色、绿色和蓝色光的LED作为背光的光源,则必 须均匀地混合红色、绿色和蓝色光。而且,必须朝向显示面发射混合 后的光作为均匀光。因此,除了用于照射混合后的光的导光板之外, 背光还需要用于混合具有三种颜色的光的第二导光板。日本专利申请
公开号2004-199967 (在下文中,称作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上述LED 作为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示例。图42是示出该液晶显示装置的 构造的截面图。
如图42中所示,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39和照明液晶 显示面板39的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主要包括作为光源的LED 31、第 一导光板37和第二导光板33。第二导光板33的一个端面接收从LED31 发射的光。于是,第二导光板33在其中混合所接收的光并从另一端面 发射混合后的光,即白色光。然后,第一导光板37接收从第二导光板 33发射的光并从其整个主表面发射该光。从第一导光板37发射的光照 明液晶显示面板39。 LED 31和第一反射器32安装在第二导光板33的 入射面附近。LED 31包括发射红色(R)光的LED、发射绿色(G) 光的LED和发射蓝色(B)光的LED。
第一反射器32反射从LED 31发射的光,以将光引导至第二导光 板33。在第二导光板33的发射面一侧安装有第二反射器34。第二反 射器34将光发射到第一导光板37的入射面。第二反射器34包围第二 导光板33的发射面和第一导光板37的侧面。为了高效地反射光,第 一反射器32和第二反射器34在每个内表面上都具有镜面。液晶显示 面板39安装在第一导光板37的显示面一侧。在第一导光板37与液晶 显示面板39之间布置有光学片38。光学片38包括扩散片、防护片和 棱镜片。光学片38使从第一导光板37发射并输入到光学片38的入射 光扩散或集中。之后,光学片38朝向液晶显示面板39发射光。
在第一导光板37的后侧一侧(远离液晶显示面板39的一侧)上 布置有反射片36。反射片36反射从第一导光板37的底面发射的光并 再次将反射的光发射到第一导光板37。就是说,为了提高第一导光板 37中光的利用率,使用反射片36。
接下来,将参照图42来描述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光传播。由LED
31发射的光直接输入到第二导光板33的入射面或者通过第一反射器 32的反射而输入到其入射面。输入到第二导光板33的入射面的光在第 二导光板33中传播的同时被混合。所述光得以充分混合并变为白色光。 白色光从第二导光板33的发射面发射并输入到第二反射器34。第二反 射器34朝向第一导光板37反射从第二导光板33发射的光。输入到第 一导光板37中的光在整个第一导光板37中均匀扩散。之后,扩散的 光从面对光学片38和液晶显示面板39的发射面(照明表面)发射。 第一反射片36反射从第一导光板37的后表面发射的光。反射的光再 次输入到第一导光板3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该装 置可减小每一产品的照明表面的亮度和颜色的不均匀性,以及产品的 每一照明表面的亮度和颜色的不均匀性,因而可提高显示质量。
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方面的背光包括从主表面发射自端面输 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入射光的端面和用于发射光的端面且 布置在第一导光板后面的第二导光板;布置在第二导光板的用于输入 光的端面附近的点光源;布置在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 片;容纳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以及与所述底架 一起固定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后盖。
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在其厚度方向上定位。


从下面结合附图时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特征和优点将变 得清楚,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的示意性截面图2是示出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
图3是示出与安装在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上
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4A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板的凸出部 的平面图4B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板的凸出部 的平面图5A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的凹部的平面图5B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后盖的爪部的平面图6A是示出图5B中上侧所示的后盖的爪部的透视图6B是示出图5B中下侧所示的后盖的爪部的透视图7A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第一导光板
和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中的状态;
图7B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后盖、光源、
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7A中所示的状态;
图8是示出与液晶显示装置上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行
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板
的凸出部;
图9是示出与液晶显示装置上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行 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板 的凸出部;
图IO是示出应用于与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有关的另一示例性构造1的反射片的凸出部的平面图11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 性构造1的反射片的凸出部;
图12A是示出应用于与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 示装置有关的另一示例性构造2的反射片的凸出部的平面图12B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2的 底架的凹部的平面图12C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2的
后盖的爪部的平面图13A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第一导光 板、反射片和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 例性构造2的底架中的状态;
图13B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后盖、光
源、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13A中所示的状态; 图14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
性构造2的反射片的凸出部
图15A是示出应用于与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 示装置有关的另一示例性构造3的底架的凹部的平面图15B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3的 底架的凹部的开口边缘的视图15C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3的 后盖的爪部的平面图16A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第一导光 板和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 3的底架中的状态;
图16B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后盖、光 源、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16A中所示的状态;
图17A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3的 导光板的组装工序l的示意图17B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3的 导光板的组装工序2的示意图17C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3的 导光板的组装工序3的示意图18A是示出应用于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另一示例性构造4的第 一导光板的凸出部的平面图18B是示出应用于与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的背光和液晶 显示装置有关的另一示例性构造4的第二导光板的凸出部的平面图19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 4的底架的凹部的平面图19B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
4的后盖的爪部的平面图20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后盖的切口部的平面图20B是示出图20A中上侧所示的后盖的切口部的透视图; 图20C是示出图20A中下侧所示的后盖的切口部的透视图; 图21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
板的凸出部;
图22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 板的凸出部;
图23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第一导光板的孔部的平面图23B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板的孔部的 平面图24A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片的孔部的平面
图24B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的柱状凸出部的 平面图25A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第一导光 板和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中的状态;
图25B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后盖、光 源、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25A中所示的状态;
图26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 板、反射片和后盖的爪部;
图27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 板的孔部、第二导光板的孔部和底架的柱状凸出部;
图28A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的底
架的平面图28B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性构造的后
盖的爪部和凸出部的平面图29A是示出图28B中上侧所示的后盖的爪部的透视图; 图29B是示出图28B中下侧所示的后盖的爪部的透视图; 图30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另一示例
性构造的第一导光板的孔部、第二导光板的孔部和后盖的柱状凸出部; 图31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底架的凹部的平面图31B是示出图31A中所示的底架的凹部的开口边缘的视图; 图31C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后盖的平面图32A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第一导光
板和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应用于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中的状态; 图32B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后盖、光
源、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32A中所示的状态; 图33A是示出应用于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组装工序1
的示意图33B是示出应用于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组装工序2 的示意图34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 板的凸出部;
图35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 向平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 导光板的凸出部;
图36A是示出应用于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的另一示例性构 造的示意图36B是示出应用于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的又一示例性构 造的示意图37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第一导光板的平面图37B是示出图37A中所示的第一导光板的侧视图37C是示出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板的平面
图37D是示出图37C中所示的第二导光板的侧视图38A是示出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的平面图38B是示出图38A中所示的底架的凸出部的视图39A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第一导光
板和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中的状态; 图39B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看的平面图,示出了将后盖、光
源、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39A中所示的状态; 图40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
板的凹部;
图41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 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 板的凹部;
图42是示出文献2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下述 构造,即其中单独固定两种导光板并将这两种导光板之间的间隙保持 恒定。之后,将参照附图详细来描述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 施例。[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来描述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包括 该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包括第一导光板100、 第二导光板200、光源300、反射片400、底架500和后盖600。这里, 第一导光板100从与图1中第一导光板100的上侧表面对应的一个主 表面100b发射从与图1中第一导光板100的右侧表面对应的一个表面 lOOa输入的光LTl,作为照射光LT2。第二导光板200包括与图1中 第二导光板200的左侧表面对应的光输入表面200a和光发射表面 200b,即图1中第二导光板200的右侧表面。与第一导光板100的主 表面100b相反地安装第二导光板200,即安装在第一导光板100的后 侧,如图1中的下侧所示。光源300安装在第二导光板200的光输入 表面200a附近。反射片400放置在第一导光板100与第二导光板200 之间。具体地,反射片400如此放置,即在反射片400与第二导光板 200之间可存在空气层210。底架500将第一导光板100、第二导光板 200和反射片400储存在内部。具体地,底架500以下述状态储存第一 导光板IOO、第二导光板200和反射片400,即第一导光板IOO、反射 片400和第二导光板200按上述顺序安装。后盖600与底架500夹持 第一导光板IOO、第二导光板200和反射片400。
此外,对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至少第一导光板100和 第二导光板200分别通过底架500和后盖600以厚度方向上的预定间 隔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
因此,对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上述构造可提高在定位 光源300、第一导光板IOO、第二导光板200和反射片400时的精度。 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装配有该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可
减小每一产品的照明表面的亮度和颜色的不均匀性,以及每照明表面 的亮度和颜色的不均匀性。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具有提高显示质量 的效果。此外,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个组件对应于根据之后所 述实施例的每个随后的组件。就是说,第一导光板100对应于第一导
光板7。第二导光板200对应于第二导光板5。空气层210对应于空气 层13。光源300对应于光源3。反射片400对应于反射片8。底架500 对应于底架IO。后盖600对应于后盖2。
接下来,将在下面参照图20到图22来描述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 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
图20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后盖的切口部的平面图。图20B是示出图20A中上侧所示的后
盖的切口部的透视图。图20C是示出图20A中下侧所示的后盖的切口 部的透视图。图21是示出与液晶显示装置上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 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 光和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导光板的凸出部。图22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 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 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板的凸出部。这里,图21和图22
以分别沿上述图7B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平面图中的B-B线和C-C 线提取的截面图而示出了其中代替爪部2d和2c而包括固定部的构造的 截面图。
根据上述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 板5使用一体形成在后盖2上的爪部2d和爪部2c而定位并固定在后表 面上。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
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代替爪部2d和2c,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 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固定到散热板1的固定部25和26。
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分 别等同于上述图4A中所示的第一导光板7和图4B中所示的第二导光 板5。类似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10等同于上述图5A中所 示的底架IO。此外,如图20A、图20B和图20C中所示,后盖2在与 液晶显示面板11的显示区域对应的照明区域之外具有多个切口部2z。 这里,后盖2在与第一导光板7的凸出部7a的位置和第二导光板5的 凸出部5a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切口部2z。如图21和图22中所示, 固定在散热板1上的紧固装置(device) 25和26分别与通过后盖2的 切口部2z分别落入底架IO的凹部10b和10a内的第一导光板7的凸出 部7a和第二导光板5的凸出部5a啮合。
因此,根据该构造,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可定位并固定 在后表面上。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代替固定到散热板l,固定
部25和26可固定到后盖2。此外,如上述图10中所示,优选反射片 8具有凸出部,并且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通过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 的固定部25而在厚度方向上整体定位并固定。此外,如上述图12A到 图12C中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优选底架10和后盖2分别在与 反射片8的凸出部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具有凹部和爪部。因此,第一 导光板7、反射片8和第二导光板5在厚度方向上单独定位并固定。
此外,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其中第一导光板7的凸出部7a、第 二导光板5的凸出部5a、底架10的凹部10b、底架10的凹部10a、连 接到散热板1或后盖2的固定部25和固定部26分别仅设置在相对的 两条边上的构造。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优选上述凸出部7a 和5a、凹部10b和10a以及固定部25和26中的每一个部分布置在三 侧或更多侧上或者在每一侧的多个位置处。此外,如上所述,本示例 性实施例不限于其中所述一对凸出部7a、所述一对凸出部5a、所述一 对凹部10b、所述一对凹部10a、所述一对固定部25和所述一对固定部 26分别布置在相对于预定的中心旋转轴点对称的位置处的构造。就是 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优选所述一对凸出部7a、所述一对凸出部 5a、所述一对凹部10b、所述一对凹部10a、所述一对固定部25和所述 一对固定部26分别布置在点不对称的位置处。
接下来,将在下面参照图23到图26来描述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 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
图23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第一导光板的孔部的平面图。图23B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示例 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板的孔部的平面图。图24A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 示例性实施例的反射片的孔部的平面图。图24B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 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的柱状凸出部的平面图。图25A是从液晶显示装 置的背侧(即图3中的右侧方向)看的平面图,为了简便起见,示出
了将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底架中的状态。图25B是从液晶 显示装置的背侧(即图3中的右侧方向)看的平面图,为了简便起见, 示出了将后盖、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 25A中所示的状态。图26是示出与液晶显示装置上安装的发光二极管 的布置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 第一导光板、反射片和后盖的爪部。这里,图26是沿图25B中所示的 液晶显示装置平面图中的H-H线提取的截面图。图27是示出与安装在 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 包括应用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板的孔部、第二导光板的孔部 和底架的柱状凸出部。这里,图27是沿图25B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平面图中的I-I线提取的截面图。
对于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背光,第一导光板7的凸出 部7a与底架IO的凹部10b啮合,第二导光板5的凸出部5a与底架10 的凹部10a啮合。此外,后盖的爪部2c和2d分别与底架IO的凹部10a 和10b啮合。因此,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 以及厚度方向上定位并固定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但本发明并 不限于该构造。
如图23A中所示,应用于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 显示装置的第一导光板7具有在第一导光板7的照明区域之外的一对 孔部7b。类似地,如图23B中所示,第二导光板5具有在第二导光板 5的照明区域之外的一对孔部5b。此外,如图24A中所示,反射片8 具有与一对孔部7b和一对孔部5b类似的一对孔部8b。根据本示例性 实施例,如图24B中所示,底架10具有在底架10的照明区域之外的 一对柱状凸出部10c。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如图24B和图27 由^15.沐瞎站in由伽L龙笛一忌脊板7々外笛一豆脊新s之由右^fe
有台阶部10z。这里,第一导光板7的孔部7b、第二导光板5的孔部 5b和反射片8的孔部8b安装在与底架10的凸出部10c的位置对应的 位置处。后盖2具有等同于上述图5B、 6A和6B中所示的结构的结构。
此外,对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导
光板7的孔部7b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定位部,第二导光板5的孔 部5b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定位部。此外,底架10的凸出部10c 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
就是说,作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特定附接工序,将 安装于底架IO上的第一柱状凸出部10c放入安装于第一导光板7上的 孔部7b中,然后第一导光板7的边缘部与底架IO接触。接着,将凸 出部10c放入安装于反射片8上的孔部8b中,然后,反射片8与第一 导光板7接触。进一步,将凸出部10c放入安装于第二导光板5上的孔 部5b中,然后,第二导光板5的边缘部与底架IO的台阶部10z接触。 就是说,如图25A和图27中所示,底架IO的凸出部10c放入并装配 到第一导光板7的所述一对孔部7b和反射片8的所述一对孔部8b中。 因此,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即表面方向上) 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此外,如图25A和图27中所示,因为底架 10的每个凸出部10c都放入并装配到第二导光板5的所述一对孔部5b 中,所以第二导光板5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即在表面方向上)固定, 并保持该固定位置。同时,如图25B和图26中所示,孔部7b和8b装 配到底架10的孔部10c,然后后盖2的爪部2d与落入底架10内的第 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的边缘部啮合。因此,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 被夹住。结果,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在厚度方向上固定并保持该 固定位置。此外,如图25B和图27中所示,孔部5b装配到底架10的 凸出部10c,然后后盖2的爪部2c与落入底架10内从而与安装在底架 IO内的台阶部10z接触的第二导光板5的边缘部啮合。因此,第二导 光板5被夹住,因而第二导光板5在厚度方向上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 置。结果,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隔着空气层13保持彼此平行。
图28A是示出应用于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另一示例性构造的底架 的平面图。图28B是示出应用于另一示例性构造的后盖的爪部和凸出
部的平面图。图29A是示出图28B中上侧所示的后盖的爪部的透视图。 图29B是示出图28B中下侧所示的后盖的爪部的透视图。图30是示出 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局部 截面图',包括应用于另一示例性构造的第一导光板的孔部、第二导光 板的孔部和后盖的柱状凸出部。这里,图30以沿图25B中所示的液晶 显示装置平面图中的I-I线提取的截面图示出了代替底架10的柱状凸 出部10c而在后盖2处具有柱状凸出部的构造的截面图。
代替上述如图24和图27中所示的构造,优选根据本示例性实施 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下述构造,即其中后盖2具有如图29和 图30中所示的柱状凸出部。根据该构造,通过将所述凸出部放入安装 于导光板7和导光板5上的孔部7b和5b中,可使第一导光板7和第 二导光板5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
应用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另一示例性构造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 置的第一导光板7、第二导光板5和反射片8分别等同于上述图25A、 25B和26A中所示的第一导光板7、第二导光板5和反射片8。例如如 图28A和图30中所示,在底架10内侧,在第一导光板7之外第二导 光板5之内安装有台阶部10z。例如如图30B、 31A和31B中所示,后 盖2在与液晶显示面板11的显示区域对应的照明区域之外具有爪部2c 和2d。此外,后盖2具有从爪部2c的根部向底板2a垂直凸出的一对 柱状凸出部2f。这里,如图30B、 31A、 31B和32中所示,凸出部2f 仅安装在分割后盖2而形成的两个部分中的附接在第二导光板5之上 的一个部分(即图28B下侧所描绘的后盖的一部分)上。
根据该构造,安装于后盖2上的柱状凸出部2f放入安装于每个导 光板上的孔部7b和5b以及安装于反射片8上的孔部中。如图26中所 示,通过将后盖2的爪部2d与落入底架10内的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 片8的边缘部啮合,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被夹住。此外,如图30 中所示,通过将后盖2的爪部2c与落入底架10内从而与安装于底架
10内侧表面上的台阶部10z接触的第二导光板5的边缘部啮合,第二 导光板5被夹住。因此,第一导光板7、反射片8和第二导光板5在垂 直和水平方向上(即在表面方向上)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此外, 使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在厚度方向上成一体地固定并保持该固定 位置。与第一导光板7和反射片8的固定单独地使第二导光板5在厚 度方向上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因此,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 隔着空气层B保持彼此平行。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构造。就是说,而且,根据本示例性 实施例的又一示例性构造,优选反射片8形成为比第一导光板7大而 比第二导光板5小,底架10具有与反射片8接触的第一台阶部和与第 二导光板5接触的第二台阶部。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使 第一导光板7、反射片8和第二导光板5在厚度方向上分别定位并固定。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孔部5b、孔部7b和凸出部10c还可分别 布置在相对于相对的两条边点对称的位置处,由此如第二个示例性实 施例中所述(参照图4和图5),可防止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 被布置成里面翻到外面。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孔部5b、孔部 7b和凸出部10c还可分别布置在相对于相对的两侧点不对称的位置处, 由此如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参照图18和图19),可防止第一 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被安装成里面翻到外面和左右偏移。
本发明不限于下述构造,在该构造中,与上述第二个实施例一样, 第一导光板7的孔部7b、第二导光板5的孔部5b、底架10的凸出部 10c和后盖2的爪部2c分别仅布置在彼此相对的两条边上。就是说,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优选上述孔部7b和5b、凸出部10c和爪部2c 的每一部分都布置在三条边或更多条边上或者在每一条边的多个位置 处。
接下来,将在下面参照图37到图41来描述根据第六个示例性实 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
图37A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的第一导光板的平面图。图37B是示出图37A的第一导光板的侧 视图。图37C是示出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光板的平面 图。图37D是示出图37C的第二导光板的侧视图。图38A是示出应用 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底架的平面图。图38B是示出图38A的底架 的凸出部的视图。这里,图38B是沿如图38A中所示底架中的由箭头 所示的M-M线提取的视图。图39A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即图3 中的右侧方向)看的平面图,为了简便起见,示出了将第一导光板和 第二导光板组装到底架中的状态。图39B是从液晶显示装置的背侧(即 图3中的右侧方向)看的平面图,为了简便起见,示出了将后盖、光 源、液晶显示面板和前盖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以及图39A中所示的状态。 图40是示出与液晶显示装置上安装的发光二极管的布置方向平行的截
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导光板的凹
部。这里,图40是沿如图39B中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平面图中的N-N 线提取的截面图。图41是示出与安装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发光二极管 的布置方向平行的截面的局部截面图,包括应用于第六个示例性实施 例的第二导光板的凹部。这里,图41是沿如图39B中所示的液晶显示 装置平面图中的P-P线提取的截面图。
对于根据上述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来说,当第一导光板7 的所述一对凸出部7a和第二导光板5的所述一对凸出部5a分别放入所 述一对凹部10f和所述一对凹部10e内时,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 5被固定。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造。
根据第六个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如图37A和图37B中 所示,第一导光板7在相对的端面(图中的右侧和左侧)上具有一对 凹部7c。类似地,如图37C和图37D中所示,第二导光板5在相对的 端面上具有一对凹部5c。这里,凹部7c和凹部5c形成为在上述相对 的端面上具有开口边缘的孔状。如图38A和图38B中所示,底架10 在相对的两条边上的、与第一导光板7的所述一对凹部7c对应的位置 处具有一对凸出部10g。此外,底架IO在相对的两条边上的、与第二 导光板5的所述一对凹部5c对应的位置处具有一对凸出部10h。这里, 凸出部10g和10h形成为朝向底架10内侧凸出。
这里,如图39A和图40中所示,从底架10内侧将凸出部10g放 入第一导光板7的凹部7c中,于是第一导光板7的凹部7c的内侧与凸 出部10g的每个面都接触。类似地,如图39A和图41中所示,从底架 10内侧将凸出部10h放入第二导光板5的凹部5c中,于是第二导光板 5的凹部5c的内侧与凸出部10h的每个面都接触。这里,如图40和图 41中所示,凹部10g和10h形成在适当位置处,从而当第一导光板7 和第二导光板5组装到底架10时,第二导光板5不与第一导光板7接 触。后盖2等同于上述图31C中所示的构造。
此外,对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来说,第
一导光板7的孔部7c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定位部对应,第二导光板5 的孔部5c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定位部对应。此外,底架10的凸出部 10g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对应,底架10的凸出部 10h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对应。
在这种构造中,如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在使底架IO变形 的状态中进行用于组装导光板的工序。就是说,对于用于将第一导光 板7组装到底架IO的特定工序,给其上形成有凹部10g和10h的底架 10的相对的两条边施加外力,以使底架10变形,从而使底架向外扩展。 然后,通过底架10内面上的凸出部10g放入形成于第一导光板7的相 对的两条边上的所述一对凹部7c。接着,将反射片8布置在第一导光 板7上。然后,与第一导光板7的上述组装工序一样,从底架10内侧 将凸出部10h放入形成于第二导光板5的相对的两条边上的所述一对 凹部5c中。
之后,通过释放上述外力而使底架IO返回到原始形状。因此,如 图39A和图40中所示,因为第一导光板7的所述一对凹部7c使底架 10的凸出部10g放入到其中并装配到凸出部10g,所以第一导光板7 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即在表面方向上)以及厚度方向上定位并固定。 类似地,如图39A和图41中所示,因为第二导光板5的所述一对凹部 5c使底架IO的凸出部10h放入到其中并装配到凸出部10h,所以第二 导光板5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即在表面方向上)以及厚度方向上定 位并固定。因此,第一导光板7隔着空气层13与第二导光板5保持平 行。之后,如图39B中所示,将后盖2组装到底架10。因此,覆盖并 保护第一导光板7和第二导光板5。
与上述第五个实施例一样,当即使施加外力而底架10由于底架10 的材料特性和结构仍没有充分变形时,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应用如图36A和图36B中所示的其中分割了底架10的构造。
此外,与上述类似,本发明不限于其中第一导光板7的凹部7c、 第二导光板5的凹部5c、底架10的凸出部10g和底架10的凸出部10h 分别仅布置在彼此相对的两条边上的构造。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 施例,优选上述凹部7c和5c、以及凸出部10g和10h的每一部分都布 置在三条边或更多条边上或者在每一条边的多个位置处。此外,如上 所述,如图37A和图37B中所示,本发明并不限于其中所述一对凹部 7c、所述一对凹部5c、所述一对凸出部10g和所述一对凸出部10h分 别布置在相对于预定的中心旋转轴7z和5z点对称的位置处的构造。就 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优选所述一对凹部7c、所述一对凸出部 10g、所述一对凹部5c和所述一对凸出部10h分别布置在点不对称的位 置处。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红色二极管、绿色二极管和蓝 色二极管应用于作为光源3的发光二极管3b。但可使用白色二极管作 为光源3的发光二极管3b。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凸出部5a及7a 和8a、凹部10a及10b和10d、爪部2c及2d和2e以及凹部10e和10f 仅仅是示例。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凸出部5a和7a、凹部10a和 10b、固定部25和26以及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孔部5b和7b以 及凸出部10c也是示例。根据第五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凸出部5a和7a、 凹部10e和10f、底架构件10X和10Y以及根据第六个示例性实施例 的凹部5c和7c以及凸出部10g和10h也是示例。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适当修改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 板的形状、位置、结构等,只要能定位并固定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 板就行。
本发明适用于背光、具有该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和具有该液晶显 示装置的任何设备。
此外,下面将描述与该背光和具有该背光的液晶显示装置有关的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每个示例性实施例都具有与上述每个示例性实
施例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七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包括从一个主表面发射 自至少一个端面输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输入光的端面和用
于发射光的端面且安装在第一导光板后侧的第二导光板;安装在第二 导光板的所述用于输入光的端面附近的多个点光源;安装在第一导光 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点光源固定到其的散热构件;储存第 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以及固定到所述散热构件并 与所述底架夹持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后盖。第一导光 板和第二导光板在厚度方向上单独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八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包括从一个主表面发射 自至少一个端面输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输入光的端面和用
于发射光的端面且安装在第一导光板后侧的第二导光板;安装在第二 导光板的所述用于输入光的端面附近的多个点光源;安装在第一导光 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点光源固定到其的散热构件;储存第 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以及固定到所述散热构件并 与所述底架夹持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后盖。第一导光 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在厚度方向上单独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九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包括从一个主表面发射 自至少一个端面输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输入光的端面和用
于发射光的端面且安装在第一导光板后侧上的第二导光板;安装在第 二导光板的所述用于输入光的端面附近的多个点光源;安装在第一导 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点光源固定到其的散热构件;储存 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以及固定到所述散热构件 并与所述底架夹持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后盖。第一导 光板和反射片在厚度方向上成一体地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第二导 光板在厚度方向上单独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
对于根据上面本发明第七到第九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 背光,在照明区域内在第二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存在空气层。
根据上述本发明第七到第九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背光 可具有下面的构造。该背光具有其中在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 射片的照明区域之外安装于第一导光板上、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上的 凸出部装配到与所述凸出部相对的底架的凹部的构造。因此,第一导 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在厚度方向上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
根据上述本发明第七到第九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背光 可具有下面的构造。该背光具有其中在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 射片的照明区域之外安装于第一导光板上、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上的 凹部装配到与所述凹部相对的底架的凸出部的构造。因此,第一导光 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在厚度方向上固定并保持该固定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十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包括从一个主表面发射 自至少一个端面输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接收光的端面和用
于发射光的端面且安装在第一导光板后面的第二导光板;安装在第二 导光板的所述用于接收光的端面附近的多个点光源;布置在第一导光 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所述多个点光源安装到其的散热构件; 容纳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以及固定到所述散热 构件并与所述底架固定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后盖。第 一导光板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凸出部。第二导光板具有每个都布置在 与第一凸出部不同的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凸出部。所述底架在面 对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凹部,在面对所述第二凸出部的 位置处具有第二凹部。后盖在面对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一爪 部,在面对所述第二凹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二爪部。当第一凹部、第一
凸出部和第一爪部啮合在一起时,第一导光板在厚度方向上定位并固 定。当第二凹部、第二凸出部和第二爪部啮合在一起时,第二导光板 在厚度方向上定位并固定。
根据本发明第十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包括从一个主表面发 射自至少一个端面输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接收光的端面和
用于发射光的端面且安装在第一导光板后面的第二导光板;安装在第 二导光板的所述用于接收光的端面附近的多个点光源;布置在第一导 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所述多个点光源固定到其的散热构 件;容纳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以及固定到所述 散热构件并与所述底架一起固定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 后盖。所述第一导光板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导光板 具有每个都布置在与第一凸出部不同的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凸出
部。所述底架在面对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凹部,在面对 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凹部。在面对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 处第一爪部固定到所述散热构件,在面对所述第二凹部的位置处第二 爪部固定到所述散热构件。当第一凹部、第一凸出部和第一爪部啮合 在一起时,第一导光板在厚度方向上定位并固定。当第二凹部、第二 凸出部和第二爪部啮合在一起时,第二导光板在厚度方向上定位并固定。
对于根据本发明上述第十和第十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来说,反射片 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凸出部。 当第一凹部、第一凸出部、第三凸出部和第一爪部啮合在一起时,第 一导光板和反射片在厚度方向上整体定位并固定。
根据本发明上述第十和第十一个实施例的背光可具有下面的构 造。所述反射片在与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具 有一个或多个第三凸出部。所述底架在面对第三凸出部的位置处具有 第三凹部。所述后盖或所述散热构件在面对第三凹部的位置处具有第
三爪部。当第三凹部、第三凸出部和第三爪部啮合时,反射片独立于 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而在厚度方向上定位并固定。
根据本发明上述第十和第十一个实施例的背光可具有下面的构 造。所述第一凹部、第一凸出部、第一爪部、第二凹部、第二凸出部 和第二爪部分别布置在相对于与所述点光源的布置方向正交的两条边
而点对称的位置处或点不对称的位置处。
对于根据本发明上述第十和第十一个实施例的背光来说,优选所 述第一和第二凸出部形成在照明区域之外,或者所述第一、第二和第 三凸出部形成在照明区域之外。
根据本发明第十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包括从一个主表面发 射自至少一个端面输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接收光的端面和
用于发射光的端面且安装在第一导光板后面的第二导光板;安装在第 二导光板的所述用于接收光的端面附近的多个点光源;布置在第一导 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所述多个点光源固定到其的散热构 件;容纳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以及固定到所述 散热构件并与所述底架一起固定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 后盖。所述第二导光板具有比所述第一导光板和反射片大的外部尺寸。 所述底架具有仅第二导光板接触其边缘区域的台阶部并具有一个或多 个凸出部。第一导光板在面对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一孔部,第 二导光板在面对所述凸出部的位置处具有第二孔部。然后,当所述第 二导光板与所述台阶部接触时,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在厚度方向 上分别定位并固定。此外,当凸出部、第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啮合在一 起时,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在表面方向上分别定位并固定。
对于根据第十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来说,所述凸出部、第一 孔部和第二孔部布置在相对于与所述点光源的布置方向正交的两条边
而点对称的位置处或点不对称的位置处。
此外,对于根据第十二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来说,优选所述第 一孔部和第二孔部布置在照明区域之外。
此外,根据上述第十到第十二个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背光可具 有下面的构造。优选所述点光源是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具有 每个都可发射单色光(至少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光)的几种发光二 极管,所述第二导光板混合由所述几种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具有多种颜 色的光。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 面板和用于照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所述液晶显示装置采用根据本 发明第七到第十二个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的背光。
如上所述,因为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通过底架和后盖在厚度 方向上分别定位并固定,所以根据本发明第七到第十三个实施例的背 光和液晶显示装置可提高定位所述点光源和光路的精度。
此外,因为所述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通过所述底架 和后盖在厚度方向上分别定位并固定,所以根据本发明第七到第十三 个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可获得与上述类似的效果。
此外,因为所述第一导光板和反射片通过所述底架和后盖在厚度 方向上整体定位并固定,且所述第二导光板单独定位并固定,所以根 据本发明第七到第十三个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可获得上述类 似的效果。
就是说,本发明解决了下面的问题。
上述文献1公开了白光荧光灯管应用于背光光源。此外,文献1
公开了这种光源布置在邻近于端面的位置处,即导光板的光接收部附 近的位置处。文献1中所述的用于固定导光板的构造具有在导光板的 两条边上向外凸出的一对凸出部。此外,用于固定导光板的所述构造 在布置于所述导光板后面的底架上的与上述一对凸出部对应的位置处 具有凹部。根据该构造,当将导光板的所述凸出部装配到底架的所述 凹部内时,所述导光板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定位。而且根据该构 造,因为导光板的所述凸出部被底架的所述凹部和布置在所述导光板 前侧的光学片及液晶显示面板夹持,所以所述导光板在厚度方向上定 位并固定。
同时,如上述文献2中公开的内容,公知一种背光,其包括为了 产生具有高质量的图像而近年来所采用的光源、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
光板。这里,所述光源分离地包括诸如发射R、 G和B单色光的发光 二极管这样的多个点光源。然而,在这种背光中,需要定位并固定第 二导光板。这种需求对于其他类型的背光来说不是必须的。因此,文 献2公开了一种构造,即将反射片36弯曲成使得混合后的光不会从第 二导光板33与铝板35之间的间隙泄漏,并将反射片36固定。然而, 该构造不包括用于以恒定的距离保持第二导光板33和第一导光板37 的机构。因此,在该构造中,第二导光板33与第一导光板37之间的 距离易于波动。因此,每一产品的照明表面的亮度和颜色的均匀性以 及产品的照明表面内的亮度和颜色的均匀性降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优点是提高光源、第一导光板、第二 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定位精度,并可减小每一产品的照明表面的亮度和 颜色的不均匀性以及产品的照明表面内的亮度和颜色的不均匀性。因 此,因为固定到固定有点光源的散热构件(即散热板)的后盖和容纳 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的底架可分别定位并固定第一导光 板、第二导光板和反射片,所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和液晶显示 装置具有改善显示质量的效果。
因为由于撞击和振动而导致的应力不会从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 板施加到除底架和后盖之外的光学材料,所以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 例性优点是防止材料被损坏。
提供前面实施例的描述是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制作和利用 本发明。此外,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在不使用创造力的情况下,其中定义的一 般原理和具体示例可应用于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并不旨在限于
这里所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应与由权利要求书和等价物的限定所 定义的最宽范围一致。
此外,应注意,发明人的意图是保留所要求发明的所有等价物, 即使在审查期间修改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
1. 一种背光,包括第一导光板,从其主表面发射自其端面输入的光;第二导光板,包括用于入射光的端面和用于发射光的端面,并且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后面;光源,布置在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所述用于入射光的端面附近;反射片,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底架,容纳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以及后盖,与所述底架一起固定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在其厚度方向上定位。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其中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 二导光板之间存在空气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一个或 多个第一定位部,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位置不 同的位置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定位部,并且其中所述底架在面对所 述第一定位部的位置处包括第一啮合部并在面对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位 置处包括第二啮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一个或 多个第一凸出部,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位置不 同的位置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凸出部,并且其中所述底架在面对所 述第一凸出部的位置处包括第一凹部并在面对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位置 处包括第二凹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凹部,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在与所述第一凹部的位置不同的 位置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凹部,并且其中所述底架在面对所述第一 凹部的位置处包括第一凸出部并包括面对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第二凸出 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一个或 多个第一孔部,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孔部,并且 其中所述底架在面对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的位置处包括一个 或多个凸出部。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一个或 多个第一孔部,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孔部,并且 其中所述后盖包括面对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二孔部的一个或多个凸 出部。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 定位部布置在照明区域之外。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布置在所述 第一导光板的两条相对的边上,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布置在所述第二 导光板的两条相对的边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布置在相 对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点而对称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布 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上的点而对称的位置处。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布置在相 对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点而不对称的位置处,并且所述第二定位部 布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导光板上的点而不对称的位置处。
12.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反射片包括一个或多 个第三定位部。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反射片在与所述第一 定位部对应的位置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定位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反射片在与所述第一 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三定 位部,并且其中所述底架在面对所述第三定位部的位置处包括第三啮 合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多个点光源。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背光,其中所述多个点光源至少包括 发射红色光的LED (发光二极管)、发射绿色光的LED和发射蓝色光 的LED,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混合由所述多个LED发射的多种光。
17.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和照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根据 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和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包括从其主表面发射自其端面输入的光的第一导光板;具有用于入射光的端面和用于发射光的端面且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后面的第二导光板;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片;容纳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的底架;以及与所述底架一起固定所述第一导光板、所述第二导光板和所述反射片的后盖。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在其厚度方向上定位。
文档编号F21V7/00GK101392889SQ20081016081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3日
发明者三上和明 申请人: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