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923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其背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板,且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一背光模块的背板。
背景技术
显示技术在现代资讯发达,人手一台电脑的情形下,迅速地发展。除了 在色彩显示上的重视外,轻薄短小也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在现代的显示器上, 背光模块的背板部分多是以一片金属板经过加工后形成。在重量方面来说, 一整片金属板的结构是较重的。
因此,如何设计一个新的背板结构,使重量能够减轻,成本下降,却不 影响整体的支撑力,乃为此一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板和背光模块,其使重量能够减轻,成本 下降,却不影响整体的支撑力,并且能达到防止光线外露及散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背板,适用于一背光模块的背侧,背 板包含框架构件,形成有一中空部分,且框架构件上具有至少一补强部; 以及遮光片,覆盖中空部分。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前框、光源结构以及光学膜 片组。背板包括有一框架构件以及一遮光片,其中框架构件形成有一中空部 分,且遮光片覆盖于中空部分,此外,框架构件上具有至少一补强部;前框 与背板结合,并与背板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光源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 并位于背板上;以及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位于光源结构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利用框架构件的方式,使重量减轻,并通过补强 部增加支撑力,且利用遮光片阻挡光线,以避免光线外露。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该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便可了解本 发明的目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形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1i
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分解图2A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框架构件的示意图2B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一框架构件的俯视图2C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补强部沿A方向的一剖面图2D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补强部沿A方向的一剖面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一侧剖面图4A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框架构件的示意图;以及
图4B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一框架构件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所
1:背光模块 11:光学膜片组 12a导光板 13:背板
20、 21: L形边框 203、 204:接合线 206:凸肋 3:遮光片
400-403:接合线
42:中空部分
10:前框
12:光源结构
12b:反射板
2:框架构件
200、 201、 202:补强部
205:凹槽
22:中空部分
40-43:长条形边框 404、 405、 406:补强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的分解图。背光模 块1包含前框10、光学膜片组11、光源结构12以及背板13。前框10位于 背光模块1的一前侧,并且,前框10与背板13结合。光源结构12位于背 板13上。光源结构12实质上包含光源(未示出)、导光板12a、反射板12b 等部分。而光学膜片组11位于光源结构12上。其中光源结构12及光学膜 片组11均位于前框10及背板13结合后所形成的一个容置空间(未示出) 中,而被嵌合固定。
背板13包含一框架构件2。框架构件2如图2A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 一实施例的一框架构件2的示意图。于本实施例中,框架构件2包括两个L 形边框20及21,两个L形边框20及21彼此嵌合。因此,框架构件2中间 形成有一中空部分22。框架构件2在本实施例中为一金属材质,如图2B所 示,其为框架构件2的俯视图,框架构件2上还形成有补强部200、 201及 202,其中补强部200位于L形边框20上,而补强部201及202形成于L形 边框21上。而两个L形边框20及21的接合处有一接合线203及204。补强 部200、 201及202的结构,以补强部200为例,可如图2C所示,其为补强 部200沿A方向的一剖面图,为一凹槽205的形式。于另一实施例中,补强 部200可如图2D所示,为一凸肋206的形式。
背板13还包含一遮光片3,用以覆盖框架构件2的中空部分22。遮光 片3的材质为一塑胶膜片或一金属箔片。通过具有中空部分22的框架构件2 及材质轻薄的遮光片3,背板13的重量与以金属板直接形成的设计方式相较 下,可大幅降低重量。并且,材质轻薄的遮光片3的成本低廉,也大幅降低 了背板13的制造成本。遮光片3除具有阻挡光源结构12的光源所露出的光 线外,实质上还具有散热的效果,如以高导热率的金属箔片形成,可以获得 更佳的散热效果。如图3A所示,为背光模块l的一侧剖面图。遮光片3于 一实施例中连接于光源结构12的一内侧。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 遮光片3实质上连接于光源结构12的一外侧及框架构件2的一内侧间。于 又一实施例中,如图3C所示,遮光片3连接于框架构件2的一外侧上。上 述三种连接方式,覆盖住框架构件2的中空部分22而阻挡光源结构12的光 源所露出的光线。
框架构件2除上述以两个L型边框20及21所形成外,还可如图4A及 图4B所示,由四个长条形边框40-43所形成,四个长条形边框40-43彼此嵌 合,并于嵌合处具有接合线400-403。同样地,本实施例的框架构件2也包 含一中空部分42,并于长条形边框41、 42及43上分别形成有补强部404、 405及406。框架构件2于其他实施例中,还可直接一体成形,而非由两个L 型边框或四个长条形边框嵌合形成。
本发明的背板由框架构件及遮光片形成,在重量及成本上均可降低许 多,并且通过框架构件的补强部增加支撑力,利用遮光片达到防止光线外露 及散热的功效。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一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等同性的 变化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板,适用于一背光模块的一背侧,该背板包含一框架构件,形成有一中空部分,且该框架构件上具有至少一补强部;以及一遮光片,覆盖该中空部分。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板,其中该框架构件包括两个L形边框,所 述两个L形边框彼此嵌合。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板,其中该框架构件包括为四个长条形边框, 所述四个长条形边框彼此嵌合。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板,其中该框架构件为金属材质。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板,其中该补强部为一凹槽或一凸肋。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中该遮光片连接于所述至少一框架构 件的一内侧或一外侧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板,其中该遮光片为一塑胶膜片或一金属箔片。
8. —种背光模块,包含一背板,包括有一框架构件以及一遮光片,其中该框架构件形成有一中 空部分,且该遮光片覆盖于该中空部分;一前框,与该背板结合,并与该背板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一光源结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该背板上;以及 一光学膜片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该光源结构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框架构件包括有一补强部, 所述补强部位于框架构件的表面上。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框架构件包括两个L形边框, 所述两个L形边框彼此嵌合。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框架构件包括为四个长条形 边框,所述四个长条形边框彼此嵌合。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补强部为一凹槽或一凸肋。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片实质上连接于该光源 结构的一内侧。
14.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片实质上连接于该光源结构的一外侧及所述至少一框架构件的一内侧间。
15.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片连接于所述至少一框 架构件的一外侧上。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遮光片为一塑胶膜片或一金属箔片。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及其背板。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前框、光源结构以及光学膜片组。背板包括有一框架构件以及一遮光片,其中框架构件形成有一中空部分,且遮光片覆盖于中空部分,此外,框架构件上具有至少一补强部;前框与背板结合,并与背板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光源结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背板上;以及光学膜片组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位于光源结构上。由此能够利用框架构件的方式,使重量减轻,并通过补强部增加支撑力,且利用遮光片阻挡光线,以避免光线外露。
文档编号F21V11/00GK101368707SQ200810170169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3日
发明者叶国良, 蔡佳勋, 邱振铭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