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92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 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原理,是经由导光板将侧光源的光线导引成平面 光源,来确保亮度的均匀性。侧光式背光模块常用的背光源例如有冷阴极荧 光灯以及发光二极管等。虽然目前以冷阴极荧光灯为主流,然而对发光二极 管的需求却与日增加。相较于冷阴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具有体积小、寿命 长、驱动电压低、耗电量少以及耐震性好等优点。
一般而言,在侧光式背光模块中,通常利用印刷电路板搭配发光二极管 组装成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等间距的排列方式, 配置在导光板的侧面。
如此,会造成不同位置的功率密度与散热能力差异,而造成温度不均或 温度过高的问题,不但会影响光学品质,造成导光板翘曲现象,也容易造成 产品与其他元件的信赖性问题。
有鉴于此,需要一种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形式是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 极管光源。导光板包含入光侧面。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入光侧面上, 且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间距,其中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采 用不等间距排列。借此,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 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多个第一发 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以及多 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包含第一入光侧面、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 光侧面以及第四入光侧面,其中第一入光侧面相对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光 侧面相对第四入光侧面,第一入光侧面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第二入光 侧面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一入光侧 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第一间距,在这些第一间 距中,位于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一间距。这些第二发光二 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二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 隔第二间距,在这些第二间距中,位于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 第二间距。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 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第三间距,在这些第三间距中,位于第三入光 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三间距。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 四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第四间距,在这 些第四间距中,位于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四间距。借此, 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本发明另一技术形式是在提供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可防止 温度不均的问题。
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 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侧光式背 光模块包含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具有入光侧面,其中这 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入光侧面上,此操作方法包含驱动这些发光二极 管光源,借以使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借此,可防止温度不均 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 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侧光式 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 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导光板包含第 一入光侧面、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光侧面以及第四入光侧面,其中第一入 光侧面相对第二入光侧面,第三入光侧面相对第四入光侧面,第一入光侧面 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第二入光侧面连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这些第 一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一入光侧面上,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二入光侧面上,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上, 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第四入光侧面上,此操作方法,包含驱 动这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这些第一发光二极 管光源、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及这些第四发光二 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
借此,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 曲现象。
以下将以各种实施例,对上述的说明以及接下来的实施方式做详细的描 述,并对本发明进行更进一步的解释。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的 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侧光式背光模块
110:导光板
112:入光侧面
120:发光二极管光源
121--124:发光二极管光源
161--163:间距
200:侧光式背光模块
210:导光板
211:第一入光侧面
212:第二入光侧面
213:第三入光侧面
214:第四入光侧面
221: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
222: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
223: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 224: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 261—263:间距
300:侧光式背光模块
311—342:间距
400:侧光式背光模块 500:侧光式背光模块
511 — 514: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 521—52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 531—533: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 541—543: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所附附图及以下所述各种 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号码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 元件与步骤并未描述于实施例中,以避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此侧光式背光模块可广泛地 运用在显示器上,或是运用在其他相似的技术环节。以下将搭配图1到图3 来具体说明此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实施方式。
一般而言,单侧入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上的多个 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间距具排列。然而,这会造成导光板的入侧光面上的温 度不均。
有鉴于此,请参照图1,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 模块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100包含导光板110以及多个发 光二极管光源120。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包含导光板包含入光侧面112。 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配置于入光侧面112上,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 源120之间相隔一段间距161_163。值得住意的是,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
120釆用不等间距排列。
根据以上实施例,不等间距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0,可有效地防止 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上的温度不均。
请继续参照图1,如图所示,这些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 最大的间距161。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央位 置温度过高。
请继续参照图1,如图所示,这些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 最小的间距163。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侧边位 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请继续参照图1,如图所示,这些间距161 —163沿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 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小。换言之,间距161大于间距162,间距162大于间 距163。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温度均匀分布。
另外,在图1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所输出的功率可相等。或 者,可视实际应用来调整发光二极管光源120所输出的功率。
请参照图2,图2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 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200包含导光板11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 光源120。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包含导光板包含一入光侧面112。多 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配置于入光侧面112上,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源 120之间相隔一段间距。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采用不等 间距排列。
根据以上实施例,不等间距排列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0,可有效地防止 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上的温度不均。
请继续参照图2,如图所示,这些多个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 的为最小的间距261。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 央位置的温度低于侧边位置的温度。
请继续参照图2,如图所示,这些间距中位于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 最大的间距263。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侧边位 置温度过高。
请继续参照图2,如图所示,这些间距261—263沿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 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换言之,间距263大于间距262,间距262大于间
距261。
另外,在图2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0所输出的功率不相等。借 此,依照图2中发光二极管光源120的排列方式,搭配输出的功率不等的驱 动方式,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温度均匀分布。
请参照图3,图3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示 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300包含导光板110、多个第一发光二极 管光源221、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222、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223 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4。
在图3中,导光板210包含第一入光侧面211、第二入光侧面212、第 三入光侧面213以及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相对第二入光侧 面212,第三入光侧面213相对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连接 第三入光侧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二入光侧面212连接第三入光侧 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221配置于第一 入光侧面211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221之间相隔第一间距 311—313。在这些第一间距中311 — 313,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 的为最小的第一间距311。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222配置于第二入光侧 面212上,且每两个相邻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222之间相隔第二间距。在这 些第二间距321_323中,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 二间距321。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223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213上,且 每两个相邻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223之间相隔第三间距331—333。在这些第 三间距331—332中,位于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三间距331。 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4配置于第四入光侧面214上,且每两个相邻第 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4之间相隔第四间距341—343。在这些第四间距341 — 342中,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第四间距341。借此, 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每一入侧光面211—214的中央位置的温度低于 侧边位置的温度。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最小的第一间距311等于最小的第二间距 321,最小的第三间距331等于最小的第四间距341。借此,使得导光板110 的每两个相对入侧光面的温度分布均匀对称。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这些第一间距311—313中,位于第一入光 侧面211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第一间距313。这些第二间距321—323中, 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第二间距323,这些第三间距 331—332中,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31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第三间距332。 这些第四间距341—342中,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41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 第四间距342。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每一入侧光面211—214的 侧边位置的温度过高。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最大的第一间距313等于最大的第二间距 323,最大的第三间距332等于最大的第四间距342。借此,使得导光板110 的每两个相对入侧光面的温度分布均匀对称。
请继续参照图3,如图所示,这些第一间距311—313沿着第一入光侧面 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这些第二间距321_323沿着第二入光侧 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这些第三间距331_332沿着第三入光 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这些第四间距341—342沿着第四入 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 侧光面112的温度均匀分布。
在图3中,每一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221—224 所输出的功率相等。或者,可视实际应用来调整发光二极管光源221—224 所输出的功率。
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是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此操作方法可 广泛地运用在显示器上,或是运用在其他相似的技术环节。以下将搭配图4 和图5来具体说明此操作方法的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4,图4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 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400包含导光板110以及 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110具有入光侧面112,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 121 — 124配置于入光侧面211上。此操作方法包含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光 源121 — 124,借以令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 — 124的功率不一致。借此, 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上的温度不均。
为了使驱动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 —124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以 下将以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来具体说明令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 _
124的亮度不均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可调电流,并将这些可调电
流输入到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1 — 124,其中位于入光侧面412的中 央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1接收到最小的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止 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央位置因功率消耗过度集中,导致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接收到最大的可 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侧边位置的温度 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多个可调电流是沿着入光侧面 4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换言之,发光二极管光源121所接收 到的可调电流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2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发光二极管光 源122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 发光二极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可调电流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所接收到 的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因功率消耗与散 热能力达到平衡,而使得入光侧面112温度均匀分布。
第二实施例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脉波电流,并将这些脉 波电流输入到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1 _ 124,这些脉波电流的峰值相 等,其中每一脉波电流具有工作周期,位于入光侧面112的中央位置的发光 二极管光源121所接收的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 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的中央位置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入光侧面112的侧边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所接收的脉 波电流具有最大的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110的入侧光面112 的侧边位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_124所接收到的多个脉波电流的工作 周期是沿着入光侧面4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换言之,发光二 极管光源121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2所接 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发光二极管光源122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 作周期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发光二极 管光源123所接收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小于发光二极管光源124所接收 到的脉波电流的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使导光板110的入光侧面112的
温度均匀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121 —124可采用等间距排 列。或者,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121 — 124可采用如图1或图2的排列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当视实际应用,选择适合的排列方式。
请参照图5,图5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侧光式背光模 块的操作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侧光式背光模块500包含导光板210、 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_524、 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 — 543。在图5中,导光板210包含第一入光侧面2U、第二入光侧面212、第 三入光侧面213以及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相对第二入光侧 面212,第三入光侧面213相对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一入光侧面211连接 第三入光侧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第二入光侧面212连接第三入光侧 面213与第四入光侧面214。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_514配置于第一 入光侧面211上,这些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_524配置于第二入光侧 面212上,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 _533配置于第三入光侧面213上, 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_543配置于第四入光侧面214上。此操作方 法包含
驱动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_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 _ 524、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 _543,借以 使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_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这 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及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的操 作功率不均。
为了使驱动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_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 521 — 524、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 — 533、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_543 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以下将以第三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来具体说明令这 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 — 524、这些第 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及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_543的亮度不 均的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例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可调电流,并将这些第 一可调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_514,其中位于第一入光侧
面211的中央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接收到最小的第一可调电流。 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可调电流,并将这些第二可调电流输入到这
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_524,其中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中央位置的 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接收到最小的第二可调电流。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 生多个第三可调电流,并将这些第三可调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 源531 — 533,其中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中央位置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 531接收到最小的第三可调电流。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可调电流, 并将这些第四可调电流输入到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 — 543 ,其中位于 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接收到最小的第四 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214的中央位 置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侧边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4接 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侧边位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 光源524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侧边位置的第三 发光二极管光源533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侧边 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3接收到最大的可调电流。借此,可有效地防 止导光板210的入光侧面211—214的侧边位置的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_51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一可调电 流是沿着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二发光 二极管光源521 — 52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二可调电流是沿着第二入光侧面 2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所 接收到的这些第三可调电流是沿着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 依序递增。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_543所接收到的这些第四可调电 流是沿着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借此,可有效 地使导光板210的入光侧面211—214的温度均匀分布。
第四实施例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脉波电流,并将这 些第一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14,这些第一脉波电 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一脉波电流具有第一工作周期,位于第一入光侧 面211的中央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所接收的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 小的第一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脉波电流,并将这
些第二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524,这些第二脉波电 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二脉波电流具有第二工作周期,位于第二入光侧 面522的中央位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所接收的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 小的第二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三脉波电流,并将这 些第三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533,这些第三脉波电 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三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三工作周期,位于第三入光 侧面213的中央位置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所接收的第三脉波电流具有 最小的第三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脉波电流,并将 这些第四脉波电流输入到这些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543,这些第四脉波 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第四脉波电流具有一第四工作周期,位于第四入 光侧面214的中央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所接收的第四脉波电流具 有最小的第四工作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 — 214的中央位置温度过高。
另外,位于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侧边位置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4所 接收的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一工作周期。位于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侧 边位置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4所接收的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二工 作周期。位于第三入光侧面213的侧边位置的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3所接 收的第三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三工作周期。位于第四入光侧面214的侧边 位置的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3所接收的第四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第四工作 周期。借此,可有效地防止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214的侧边位置的 温度低于中央位置的温度。
另外,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511_51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一脉波电 流的这些第一工作周期是沿着第一入光侧面211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 递增。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521 — 524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二脉波电流的 这些第二工作周期是沿着第二入光侧面212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 增。这些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531 — 533所接收到的这些第三脉波电流的这 些第三工作周期是沿着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这些 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541 — 543所接收到的这些第四脉波电流的这些第四工 作周期是沿着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借此,可有效 地使导光板210的入侧光面211—214的温度均匀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43可采用等间距排 列。或者,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511—543可采用如图3的排列方式。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当视实际应用,选择适合的排列方式。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改动与修 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一入光侧面;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间距,其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不等间距排列。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间距中位于该入光侧 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大的该间距。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间距中位于该入光侧 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小的该间距。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间距沿着该入光侧面 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小。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输 出的功率相等。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间距中位于该入光侧 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该间距。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间距中位于该入光侧 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该间距。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间距沿着该入光侧面 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
9.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入光侧面、 一第二入光侧面、 一第三入光侧面以 及一第四入光侧面,其中该第一入光侧面相对该第二入光侧面,该第三入光 侧面相对该第四入光侧面,该第一入光侧面连接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该 第二入光侧面连接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一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 一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第一间距,在所述第一间距中,位于该第一入 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该第一 间距;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二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 二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第二间距,在所述第二间距中,位于该第二入 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该第二间距; 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三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 三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第三间距,在所述第三间距中,位于该第三入 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该第三间距;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四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第 四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第四间距,在所述第四间距中,位于该第四入 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为最小的该第四间距。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最小的该第一间距等于最小的该第二间距,最小的该第三间距等于最小的该第四间距。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间距中位于该 第一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该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中位于该第 二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该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中位于该第三 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该第三间距,所述第四间距中位于该第四入 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为最大的该第四间距。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最大的该第一间距等于 最大的该第二间距,最大的该第三间距等于最大的该第四间距。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间距沿着该第 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所述第二间距沿着该第二入光 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所述第三间距沿着该第三入光侧面的 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所述第四间距沿着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 置向侧边位置依序变大。
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块,其中每一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输出的功率相等。
15. —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一侧光式背光模块,该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侧面,其中所述多 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入光侧面上,该操作方法包含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 不一致。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 的步骤,包含执行下列步骤其中之一 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可调电流输入到所 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 源接收到最小的该可调电流;以及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脉波电流输入 到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脉波电流的峰值相等,其中每一该脉 波电流具有一工作周期,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所 接收的该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工作周期。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可调电流的步骤中,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 到最大的该可调电流。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 个可调电流的步骤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可调电 流是沿着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19.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 述多个脉波电流的步骤中,位于该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发光二极管光源 所接收的该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工作周期。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 述多个脉波电流的步骤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脉 波电流的所述工作周期是沿着该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21. —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一侧光式背光模块,其包含一导光板、多个 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 以及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该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入光侧面、 一第二 入光侧面、 一第三入光侧面以及一第四入光侧面,其中该第一入光侧面相对 该第二入光侧面,该第三入光侧面相对该第四入光侧面,该第一入光侧面连 接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该第二入光侧面连接该第三、第四入光侧面,所 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一入光侧面上,所述多个第二发光 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二入光侧面上,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配 置于该第三入光侧面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该第四入光 侧面上,该操作方法,包含驱动所述多个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借以使所述多 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 源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功率不一致。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的步骤,包含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一可调电流 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 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一可调电流;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 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二可调电流;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三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 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 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三可调电流;以及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可调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四可调电流 输入到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其中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 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小的该第四可调电流。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 个第一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以及所述 多个第四可调电流的步骤中,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 的该可调电流;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 的该可调电流;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 的该可调电流;以及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接收到最大 的该可调电流。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模拟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 个第一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可调电流的步骤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一可调电流是沿 着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二可调电流是沿 着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三可调电流是沿 着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四可调电流是沿 着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增。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驱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 的步骤,包含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一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一脉波 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的峰值相 等,其中每一该第一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一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 中央位置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第一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二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二脉波 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二脉波电流的峰值相 等,其中每一该第二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二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 中央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第二工作周期;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三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三脉波 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三脉波电流的峰值相 等,其中每一该第三脉波电流具有一第三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 中央位置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三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 第三工作周期;以及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多个第四脉波电流,并将所述多个第四脉波 电流输入到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述多个第四脉波电流的峰值相 等,其中每一该第四脉波电流具有一第四工作周期,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 中央位置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四脉波电流具有最小的该第四工作周期。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第二脉波电流、第三脉波电流以及第四脉波电流的步 骤中,位于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第一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一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 第二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二工作周期;位于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 第三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三工作周期;以及位于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侧边位置的该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的该 第四脉波电流具有最大的该第四工作周期。
27. 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以脉波宽度调变的方式产生所 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第二脉波电流、第三脉波电流以及第四脉波电流的步 骤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一脉波电流的所 述多个第一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一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 增;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二脉波电流的所 述多个第二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二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 增;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三脉波电流的所 述多个第三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三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 增;以及所述多个第四发光二极管光源所接收到的所述多个第四脉波电流的所 述多个第四工作周期是沿着该第四入光侧面的中央位置向侧边位置依序递 增。
全文摘要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及其操作方法,其中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导光板包含入光侧面及出光面。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于入光侧面上,且每两个相邻发光二极管光源之间相隔一间距,其中这些发光二极管光源采用不等间距排列。本发明可防止温度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光学品质,并可防止导光板翘曲现象。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1368687SQ20081017017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3日
发明者吴有章, 林信吾, 柯雅华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