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32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使用分离式光源的侧面 入光式背光源。
背景技术
如今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且逐渐 地取代传统的阴极射线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 display, CRT display)。由于相比较 之下,液晶显示器具有电能消耗低、热能产生少、重量轻盈、型体细薄以及非辐射性等特性。 因此,液晶显示器经常被使用在许多现代化的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计算机、显示器、电视、 个人行动电话或数字助理(PDA)等。然而液晶显示器本身并不具备发光的功能,需通过一背光模块 (backlightmodule)以实施液晶显示器的发光功能。背光模块的构造包含了背板、导光板 (light guide plate, LGP)、光源以及多个光学膜片,其中背光模块的功能是将光源所产生 的光束通过光学膜片转换成一面光源。此外背光模块的光源可为直下式光源或侧面入光式 光源,其中直下式光源的光源平行于光学膜片的出光面,通过光学膜片将光束形成一面光 源并且由下向上射出;而侧面入光式光源的光源设置于导光板侧面并且垂直于光学膜片的 出光面,通过光学膜片将光束转换成一面光源射出。一般的背光模块均采用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做为光源。两者相比较之下,长型的冷 阴极荧光灯管具有需要高压的交流电源供应器及光能利用率低等缺点。所以背光模块的 光源逐渐地被发光二极管所取代,因为其具有较长的寿命、较低的能量消耗、较低的热能产 生以及组件尺寸较小(compact)。若是由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是通过多个发光二极管 晶粒所组成,其中发光二极管的光束间隔区域可能会有亮暗带即光束分布不均的问题(hot spot mura)产生。因此要求背光模块能有辉度充足且亮度均勻的光源,是一项尚待改进的 技术问题。在现有技术一中,利用白色光源覆盖发光二极管的亮暗带区域,请参照中国台湾 专利公开号200705033。此项现有技术提出一种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1,其线性光源是由多 个发光二极管晶粒2所组成,并且包含多个白色光源3在上述的发光二极管晶粒2的间隔 处,如图1所示。利用上述的白色光源3将发光二极管晶粒2所形成的暗带区域覆盖,因此 使得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1的亮度均勻。由于上述的白色光源3是发白光的发光二极管, 因此增加光源中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会造成其背光模块制作成本上升并且也引起更多热能 的消散问题。现有技术二设置一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于驱动电路板上,通过连续发光区域以 避免亮暗带的产生,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0742111。上述的现有技术在光源的驱动 电路板4上设置多个发光二极管2及电极轨道5,同时设置一透明胶体单元6覆盖于驱动电 路板4上,请参照图2。通过上述的透明胶体单元6形成一长形的连续发光区域并且利用
5透明胶体的导引以避免亮暗带的产生。上述现有技术的封装结构同样地也造成热能消散不 易的问题,并且通过透明胶体单元6所产生的连续发光区域无法有效地掌握其光源的均勻度。现有技术三将发光二极管置入导光板的凹槽内,通过此结构以使得背光模块的亮 度均勻,请参照中国台湾专利公开号200821708。上述的现有技术在导光板8的侧面形成多 个凹槽7并且将侧面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置入上述的凹槽7内,通过导光板8完全包覆发光 二极管的构造将光束均勻的透射在导光板8内部,请参照图3。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同样地 也会造成热能消散不易的问题,并且在导光板侧边形成凹槽7的制作工艺不易。现有技术四在侧向式线性光源两端分别形成两凸起的反射墙,因此增加光束的反 射,以降低亮暗带区域产生,请参照美国专利公开号20080017872。上述的现有技术在光 源的两侧末端设置两面相向的反射墙9,利用反射墙9的角度将发光二极管2产生的光束 反射,请参照图4。同时通过上述的反射墙9的设置增加光束在光源与导光板间的反射次 数,以减少光源的亮暗带区域。由于反射墙9的设置会造成空间占用过大,并且上述的结构 只适用于小型的背光模块,在大型的背光模块中其光源中间区域仍会有亮暗带区域的问题 (hot spot mura)。综上所述,目前的现有技术当中虽然能提供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有辉度充足且亮 度均勻的光源,但其具有热源消散不易会导致温度影响光源的寿命,并且其制作工艺不易 导致制作成本增加的缺点。因此,还需一项新的技术使得背光模块的制作工艺更为简化且 能给液晶显示器提供亮度均勻的光源,同时能减少光源所产生的热能消散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的背景技术,为了符合产业利益的需求,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亮 度均勻的背光模块。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分离式光源以及多个反射片。上述的 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中入光面与出光面彼此垂直。上述的分离式光源用以 照射导光板的入光面。而上述的多个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暗带区域,配合一第 二长形反射片将分离式光源射出的光束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以解决分离式光 源在导光板上产生的亮暗带问题(hot spot mura)。此外上述的导光板可搭配具有高密度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位于导光板 内的暗带区域,因此增加暗带区域的光学反射率。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一扩散 片设置于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一扩散片与多个 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上述的背光模块另包含一第一长形反射片于导光板的出光面,并且相邻于上述的 多个反射片,其中第一长形反射片及多个反射片为一体结构。此外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 一反射膜于导光板下方,其中也可使反射膜与多个反射片为一体结构。本发明另外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分离式光源、一第二分离式 光源、多个第一反射片以及多个第二反射片。上述的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面、一第二入光 面及一出光面。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暗带区域,而上述的多个第二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的暗带区域。利用分离式光源及多个反射 片的相对位置,将自分离式光源射出的光束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因此解决分 离式光源在导光板所产生的亮暗带问题(hot spot mura) 0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一 扩散片设置于第一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一扩 散片与多个第一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二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二 扩散片设置于第二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二扩 散片与多个第二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第一长形反射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一出光面,并且相邻于 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其中第一长形反射片及多个第一反射片为一体结构。此外上述的 背光模块还包含一第二长形反射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并且相邻于上述的多个第二 反射片,其中第二长形反射片及多个第二反射片为一体结构。此外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反射膜位于导光板下方,其中可使反射膜、多个第 一反射片与多个第二反射片为一体结构。本发明另外还设置一第三分离式光源以及一第四分离式光源于背光模块中,其中 第三分离式光源与第四分离式光源均垂直于第一分离式光源以及第二分离式光源。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第三入光面及一第四入光面,其中第三入光面与第四入 光面分别垂直于出光面。此外上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多个第三反射片及多个第四反射片, 其中多个第三反射片设置于第三分离式光源投射于第三入光面的暗带区域,而多个第四反 射片设置于第四分离式光源投射于第四入光面的暗带区域。利用分离式光源与多个反射片 的相对位置,将自分离式光源射出的光束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因此解决分离 式光源在导光板所产生的亮暗带问题(hot spot mura) 0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三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三 扩散片设置于第三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三扩 散片与多个第三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四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四 扩散片设置于第四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四扩 散片与多个第四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此外上述的导光板可具有高密度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位于导光板内的 暗带区域内,因此增加暗带区域的光学反射率。本发明所公开的背光模块,能降低分离式光源的发光晶粒的数量同时能避免亮暗 带区域形成于导光板上。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背光模块,除了能给液晶显示器提供亮度均 勻的面光源同时还能够降低其制作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一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二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3为现有技术三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4为现有技术四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背光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背光模块的剖面示意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侧面入光式背光模块22.第三三长形反射片
2.发光二极管23.第四长形反射片
3.白色光源24a.第一扩散片
4.驱动电路板24b.第二扩散片
5.电极轨道24c.第三扩散片
6.胶体单元24d.第四扩散片
7.凹槽81.入光面
8.导光板82.出光面
9.反射墙10a.第一分离式光源
10分离式光源10b.第二分离式光源
11反射片10c.第三分离式光源
12驱动电路lOd.第四分离式光源
13第一长形反射片11a.第一反射片
14第二长形反射片lib.第二反射片
15框架11c.第三反射片
16背板lid.第四反射片
17暗带区域81a.第一入光面
18反射膜81b.第二入光面
19骑缝线81c.第三入光面
20高密度的微结构81d.第四入光面
21一般密度的微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在此所探讨的方向为一种背光模块。为了能彻底地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 的描述中提出详尽的步骤及其组成。显然地,本发明的施行并未限定于背光模块领域的普
8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特殊细节。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组成或步骤并未描述于细节中,以避 免造成本发明不必要的限制。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 述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施行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权利 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发明利用在导光板的入光面形成多个反射片的手段,使得自分离式光源射出的 光束通过多反射片垂直射出于导光板的出光面,避免导光板产生亮暗带区域。由于亮暗带区域是背光模块中分离式光源的晶粒间隔所造成的,常导致背光模块 形成的面光源也会有亮暗带区域的问题。而利用本发明的手段可以解决此问题,同时以简 单的结构即可降低亮暗带区域的产生。本发明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分离式光源以及多个反射片。上述的 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中入光面与出光面彼此垂直。上述的分离式光源相邻 于入光面,用以照射导光板的入光面并提供导光板的光源。上述的多个反射片设置于入光 面上,且相邻于上述的分离式光源,使得该入光面的光形从分离式光源接近线性光源。上述的分离式光源具有一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 于驱动电路上。此外上述的多个反射片设置于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暗带区 域。本发明提供一第一长形反射片位于上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其中第一长形反射 片相邻于上述的多个反射片,并且上述的第一长形反射片与多个反射片为一体结构。同时,本发明提出另一实施例,包含一反射膜位于导光板下方且平行于出光面,其 中反射膜及多个反射片为一体结构。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第二长形反射片设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相对面上,其中第二 长形反射片平行于上述的多个反射片。此外第二长形反射片用以将分离式光源的光束反 射至多个反射片,并通过上述的多个反射片再将反射后的光源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 射出。上述的多个反射片用以解决分离式光源在导光板上产生的亮暗带问题(hot spot mura)。本发明提出另一实施例,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其中多 个第一扩散片设置于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一扩 散片与多个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本发明同时提供高密度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位于导光板内的暗带区域, 因此增加暗带区域的光学反射率。本发明另外还公开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一第一分离式光源、一第二分离 式光源、多个第一反射片以及多个第二反射片。上述的导光板包含一第一入光面、一第二入 光面以及一出光面,其中第一入光面平行于第二入光面,而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分别 垂直于出光面。上述的第一分离式光源用以照射第一入光面,而第二分离式光源用以照射 第二入光面。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入光面上并且相邻于第一分离式光源,而 上述的多个第二反射片设置于第二入光面上并且相邻于第二分离式光源。上述的第一分离式光源具有一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上述的多个发光 二极管设置于驱动电路上。同样地,上述的第二分离式光源也具有一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 二极管,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驱动电路上。
本发明提供一第一长形反射片位于上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其中第一长形反射 片相邻于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另外,上述的第一长形反射片与多个第一反射片为一体 结构。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暗 带区域,并且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是相对于第二分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上述的 多个第一反射片用以将第二分离式光源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第二长形反射片位于上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且相邻于上 述的多个第二反射片,其中第二长形反射片与多个第二反射片为一体结构。上述的多个第二反射片设置于第二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的暗 带区域,并且上述的多个第二反射片是相对于第一分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上述的 多个第二反射片用以将第一分离式光源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在此,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例,包含一反射膜于导光板下方,并且平行于出光面, 其中上述的反射膜、多个第一反射片及多个第二反射片为一体结构。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例,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一 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一扩散片设置于第一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区 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一扩散片与多个第一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二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二 扩散片设置于第二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二扩 散片与多个第二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本发明同时提出另一实施例,其中上述的背光模块另包含一第三入光面及一第四 入光面,而第三入光面与第四入光面分别垂直于出光面。本发明同时具有一第三分离式光源及一第四分离式光源,其中第三分离式光源相 邻于第三入光面,而第四分离式光源相邻于第四入光面。上述的第三分离式光源垂直于第 一分离式光源及第二分离式光源,而第四分离式光源也垂直于第一分离式光源及第二分离 式光源。上述的第三分离式光源具有一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 设置于驱动电路上。上述的第四分离式光源也具有一驱动电路及多个发光二极管,其中多 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驱动电路上。本发明同时具有多个第三反射片及多个第四反射片,其中多个第三反射片设置于 第三入光面上并且相邻于第三分离式光源,而多个第四反射片设置于第四入光面上并且相 邻于第四分离式光源。本发明提供一第三长形反射片位于上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其中第三长形反射 片相邻于上述的多个第三反射片。另外,上述的第三长形反射片与多个第三反射片为一体 结构。上述的多个第三反射片设置于第三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的暗 带区域,并且上述的多个第三反射片是相对于第四分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上述的 多个第三反射片用以将第四分离式光源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第四长形反射片位于上述的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且相邻于上 述的多个第四反射片,其中第四长形反射片与多个第四反射片为一体结构。
上述的多个第四反射片设置于第四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的暗 带区域,并且上述的多个第四反射片是相对于第三分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上述的 多个第四反射片用以将第三分离式光源反射并且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在此,本发明提供另一实施例,包含一反射膜位于导光板下方,并且平行于出光 面,其中上述的反射膜、多个第一反射片及多个第二反射片为一体结构。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三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三 扩散片设置于第三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三扩 散片与多个第三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上述的导光板还包含多个第四扩散片位于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上,其中多个第四 扩散片设置于第四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四扩 散片与多个第四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本发明同时提供高密度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位于导光板内的暗带区域, 因此增加暗带区域的光学反射率。下文将搭配图标与范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与各项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一背光模块,请参照图5的俯视图的实施例一,其包含一导光板8,其 中导光板8具有一入光面81及一出光面82,而入光面81及出光面82是彼此相邻连接且垂 直的(请配合图6的剖视图)。另外,相邻于入光面81是一分离式光源10 ;相对于传统的冷阴极荧光灯管 (CCFL),分离式光源10可以由多个发光二极管2以彼此间隔距离相同的线性排列方式设 置。此种排列方式能够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晶粒的使用量以节省电能,同时还能够降低热能 对于光源的影响。然而降低发光二极管的晶粒的使用量,使得多个发光二极管2彼此的光 束间隔在导光板8上会形成暗带区域17。在本发明提出的结构中,导光板8与分离式光源10之间还包含多个反射片11形 成于入光面81上,其中多个反射片11的形状是分离式光源10投射于入光面81表面的暗 带区域形状。在本发明所提出的实施例中,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24a位于导光板8的入光面 81上。上述的多个第一扩散片24a设置于分离式光源10投射于导光板8的入光面81的区 域,其中多个第一扩散片24a与多个反射片11彼此交错排列。利用上述的结构,可以增加 分离式光源10在导光板8上的照射区域。为达上述实施例的相同目的,也可使用表面粗化的方式使得导光板8的入光面81 形成粗化表面(未显示图形)。其中上述的表面粗化的方式包含了喷砂、印刷、喷涂、热压、 蚀刻技术或利用模具研磨加工方式形成。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第二长形反射片14设置于导光板8的入光面81的相对面上, 其中第二长形反射片14平行于上述的多个反射片11及入光面81。配合上述的结构,当分离式光源10的光束(图5内的箭头符号)自发光二极管2 射出至第二长形反射片14时,其中第二长形反射片14会将部份的光束反射至多个反射片 11的位置。接着,请参照图6的剖视图,由上述的多个反射片11将自第二长形反射片14反 射后的光束反射并且从出光面82射出于导光板8外。因此,上述的多个反射片11能增加 导光板8内的光束的利用并且产生光线反射作用,因此能减少分离式光源10在导光板8上
11形成的亮暗带问题(hot spot mura)。在此本发明提供一项实施例二,改变导光板8内部的微结构的分布,以提升多个 反射片11的反射的效益。请参照图7的俯视图,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8内部的微结构包含 一般密度的微结构21以及多个高密度的微结构20,特别的是上述的多个高密度的微结构 20相邻于入光面81。此外上述的多个高密度的微结构20的分布区域是分离式光源10投 射于导光板8的暗带区域17 (绘于图5)。综上所述的,通过第二长形反射片14增加暗带区 域的光源,以及通过上述的多个高密度的微结构20的分布以增加暗带区域的光束反射率, 使得光束从暗带区域能够充足的透射出出光面82,并降低面光源的暗带区域的产生。上述的微结构的制作工艺,包含印刷、喷涂、热压、机械切削(钻石切削)、微光刻 电铸模造技术(LIGA)、蚀刻技术、微电极加工(放电加工)或雷射加工方法。请参照图8a的示意图中的实施例三,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第一长形反射片13位于 上述的出光面82上,其中第一长形反射片13相邻于多个反射片11,并且第一长形反射片 13与多个反射片11为一体结构。利用上述的一体结构可以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 的制作工艺更加地简化。请参照图8b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为达上述的相同目的,本发明同时提供实施例 四,其包含一反射膜18位于导光板8的下方并且平行于第一长形反射片13,其中反射膜18 相邻于多个反射片11,此外反射膜18与多个反射片11为一体结构。此外上述的反射膜18与每一个多个反射片11相邻之处包含一骑缝线19。当导光 板8固定于反射膜18上时,同时沿着骑缝线19将多个反射片11弯折并附着于入光面81 表面,此时多个反射片11会与反射膜18呈彼此垂直。利用上述的一体结构的手段也可以 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的制作工艺更加简化。请参照图9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块可利用导光板8两端的末侧部 份镶嵌于框架(frame) 15之中,因此将导光板8固定于背板(backbezel) 16上,其中被包覆 的两端的末侧部份包含第一长形反射片13及多个第一扩散片24a。当光束(图中以箭号显 示)自发光二极管2射出并经过第一扩散片24a被框架15所遮蔽的部分时,可通过第一长 形反射片13将光束反射回导光板8内部。因此,上述的第一长形反射片13的功能为增加 光束在导光板8内的反射,以增加分离式光源10的光束的利用性。综上所述,请参照图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具有一导 光板8及一分离式光源10,其中导光板8包含一入光面81及一出光面82,并且入光面81 与出光面82彼此垂直。当光源通过多个第一扩散片24a进入导光板8的后,通过导光板8 中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图中未绘出)破坏光束的全反射并且将光束均勻的分布 在导光板8内。同时通过导光板8侧边的反射层11以及下方的反射膜18,将光束从出光面 82射出导光板8 (图中以箭号标示),因此形成一光源均勻的面光源。另外,相邻于入光面81的是一分离式光源10,其中分离式光源10具有一驱动电路 12与多个发光二极管2。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以彼此间隔距离相同的线性排列的方式 设置于驱动电路12上,同时通过驱动电路12来控制多个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利用分离 式光源10作为光源,以提供一侧面入光式线性光源照射导光板8的入光面81。本发明还公开一实施例五,请参照图11的俯视示意图,在一背光模块中分别具有 一第一分离式光源10a相邻于第一入光面81a,以及一第二分离式光源10b相邻于第二入光面81b,以作为背光模块的光源。上述的第一分离式光源10a及第二分离式光源10b是 通过驱动电路(图中未标示)来控制多个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并且上述的多个发光二极 管2可以以彼此间隔距离相同的线性排列的方式设置于驱动电路上。由于上述的分离式光 源可以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2所组成的光源,因此发光二极管2彼此的光束间隔在导光板 8上会形成暗带区域17。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8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24a位于导光板8的第一入 光面81a上,其中多个第一扩散片24a设置于第一分离式光源10a投射于导光板8的第一 入光面81a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一扩散片24a与多个第一反射片11a是彼此交错排 列。利用上述的结构,可以增加第一分离式光源10a在导光板8上的照射区域。上述的导光板8还包含多个第二扩散片24b位于导光板8的第二入光面81b上, 其中多个第二扩散片24b设置于第二分离式光源10b投射于导光板8的第二入光面81b的 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二扩散片24b与多个第二反射片lib彼此交错排列。利用上述的 结构,可以增加第二分离式光源10b在导光板8上的照射区域。为达到与本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也可使用表面粗化的方式使得导光板8的第一入 光面81a及第二入光面81b形成粗化表面(未显示图形)。其中上述的表面粗化的方式包 含了喷砂、印刷、喷涂、热压、蚀刻技术、或利用模具研磨加工方式形成。特别的是上述的第一分离式光源10a与第二分离式光源10b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2是彼此交错的形式设置。通过交错的形式设置,第一分离式光源10a的光束会直接照射在 第二分离式光源10b的暗带区域17,相同地,第二分离式光源10b的光束会直接照射在第一 分离式光源10a的暗带区域17。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8与第一分离式光源10a之间包含多个第一反射片11a于 第一入光面81a表面,而导光板8与第二分离式光源10b之间包含多个第二反射片lib于 第二入光面81b表面。此外多个第一反射片11a的形状是第一分离式光源10a投射于第一 入光面81a的暗带区域形状,而多个第二反射片lib的形状是第二分离式光源10b投射于 第二入光面81b的暗带区域形状。请参照图122的剖面示意图,当发光二极管2射出的光束自第一分离式光源10a 射至第二反射片lib时,通过第二反射片lib将光源反射并且射出于导光板8。同样地,当 发光二极管2射出的光束自第二分离式光源10a射至第一反射片lib时,通过第一反射片 将光源反射并且射出于导光板8 (无图示)。在此本实施例还可提供另一项实施方式,改变导光板内部的微结构的分布,以增 加多个反射片的反射的效益。例如导光板的微结构为一般密度的微结构,还包含多个高密 度的微结构形成于第一分离式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暗带区域,以及第二分离式光源投射于 导光板的暗带区域。承上所述,通过上述的多个高密度的微结构的分布以增加暗带区域的 光束反射率,使得光束从暗带区域能够充足的透射出出光面,同时避免出光面产生暗带区 域。请参照第图13的结构示意图,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实施例五的背光模块结构 包含一导光板8,其中导光板8包含一第一入光面81a以及一第二入光面81b。而第一入光 面81a平行于第二入光面81b,并且第一入光面81a与第二入光面81b分别垂直于出光面 82。
本实施例中同时提供一第一长形反射片13及一第二长形反射片14分别位于上述 的出光面82上,其中第一长形反射片13相邻于多个第一反射片11a,而第二形反射片14相 邻于多个第二反射片lib。第一长形反射片13与多个第一反射片11a可为一体结构,而第 二长形反射片14与多个第二反射片lib可为一体结构。利用上述的一体结构的手段可以 使得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的制作工艺更加地简化。为达到上述的相同目的,本发明同时另提供一项实施例,其中多个第一反射片11a 及多个第二反射片lib与导光板8的下方的反射膜18相邻并且为一体结构。上述的反射 膜18与每一个反射片相邻之处包含一骑缝线。当导光板8固定于反射膜18上时,沿着骑 缝线将每一个多个反射片弯折并附着于入光面81a与81b表面。因此采取多个第一反射片 11a、多个第二反射片lib及反射膜18为一体的结构,可使得背光模块的制作工艺更加地简 化。请参照第图14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同时提出另一实施例六,其中上述的导光板 8另包含一第三入光面81c及一第四入光面81d,而第三入光面81c与第四入光面81d分别 垂直于出光面82。在本项实施例中,同时具有一第三分离式光源10c及一第四分离式光源10d,其 中第三分离式光源10c相邻于第三入光面81c,而第四分离式光源10d相邻于第四入光面 81d。上述的第三分离式光源10c垂直于第一分离式光源10a及第二分离式光源10b,而第 四分离式光源10d也垂直于第一分离式光源10a及第二分离式光源10b。上述的第三分离式光源10c具有一驱动电路1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2,其中多个发 光二极管2是设置于驱动电路12上,而第四分离式光源10d也具有一驱动电路12及多个 发光二极管2,其中多个发光二极管2设置于驱动电路12上。上述的第三分离式光源10c 及第四分离式光源10d均通过驱动电路12来控制多个发光二极管2的发光,同时多个发光 二极管2可以彼此间隔距离相同的线性排列的方式设置于驱动电路12上。特别的是上述的第三分离式光源10c与第四分离式光源10d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2是彼此交错的形式设置。通过交错的形式设置,第三分离式光源10c的光束会直接照射在 第四分离式光源10d的暗带区域,相同地,第四分离式光源10d的光束会直接照射在第三分 离式光源10c的暗带区域。在此实施例中同时具有多个第三反射片11c及多个第四反射片lld,其中多个第 三反射片11c设置于第三入光面81c上并且相邻第三分离式光源10c,而多个第四反射片 lid设置于第四入光面81d上并且相邻第四分离式光源10d。上述的多个第三反射片11c设置于第三分离式光源10c投射于导光板8的第三入 光面81c的暗带区域,并且多个第三反射片11c是相对于第四分离式光源10d的多个发光 二极管2。此外多个第三反射片11c是用以将第四分离式光源10d的光束反射并且从导光 板8的出光面82射出。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导光板8还包含多个第三扩散片24c位于导光板8的第三入 光面81c上,其中多个第三扩散片24c设置于第三分离式光源10c投射于导光板8的第三入 光面81c的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三扩散片24c与多个第三反射片11c彼此交错排列。 利用上述的结构,可以增加第三分离式光源10c在导光板8上的照射区域。上述的导光板8还包含多个第四扩散片24d位于导光板8的第四入光面81d上,其中多个第四扩散片24d设置于第四分离式光源10d投射于导光板8的第四入光面81d的 区域。此外上述的多个第四扩散片24d与多个第四反射片lid彼此交错排列。利用上述的 结构,可以增加第四分离式光源10d在导光板8上的照射区域。为达与本实施例的相同的目的,也可使用表面粗化的方式使得导光板8的第三入 光面81c及第四入光面81d形成粗化表面(未显示图形)。其中上述的表面粗化的方式包 含了喷砂、印刷、喷涂、热压、蚀刻技术、或利用模具研磨加工方式形成。此实施例中还包含一第三长形反射片22位于上述的导光板8的出光面82上,其 中第三长形反射片22相邻于上述的多个第三反射片11c。另外,上述的第三长形反射片22 与多个第三反射片11c为一体结构。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第四长形反射片23位于上述的导光板8的出光面82上,并且 相邻于上述的多个第四反射片lld,其中第四长形反射片23与多个第四反射片lid为一体结构。上述的多个第四反射片lid设置于第四分离式光源10d投射于导光板8的第四入 光面81d的暗带区域,并且多个第四反射片lid是相对于第三分离式光源10c的多个发光 二极管2。此外多个第四反射片lid用以将第三分离式光源10c的光束反射并且于导光板 8的出光面82射出。在此,本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包含一反射膜18位于导光板8下方,并且平行于 出光面82,其中反射膜18、多个第三反射片11c及多个第四反射片lid为一体结构,因此使 得背光模块的制作工艺简化。本发明同时还可设置高密度的微结构(micro-structure)位于导光板内的暗带 区域,因此增加暗带区域的光学反射率。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使得本发明具有诸多的优点。首先,本发明利用多个反 射片形成于入光面上,配合相对的反射片或是相对的光源将分离式光源产生的暗带区域 覆盖。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以简单的构造即能解决背光模块的亮暗带问题(hot spot mura) 0另外,本发明所提出的反射片与反射膜一体的结构,能更加地简化本发明提出的背 光模块的制作工艺。再者,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能降低分离式光源的发光晶粒的使用量,同时能 够降低背光模块的制作成本,以及减少分离式光源热源的产生以提高背光模块的寿命。显然地,依照上面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发明可能有许多的修正与变换。因此需要在 其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加以理解,除了上述详细的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 地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施行。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申 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 下述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其中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彼此垂直;一分离式光源,用来照射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以及多个反射片,设置于该入光面上,并且相邻于该分离式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第二长形反射片,该第二长形反射片设 置于该入光面的相对面上,并且平行于该多个反射片,当该第二长形反射片将该分离式光 源的光束反射至该多个反射片时,该多个反射片会将反射后的光源再反射并且射出该导光 板的出光面,其中该多个反射片设置于该分离式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暗带区 域,以解决分离式光源在导光板上产生的亮暗带问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位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上,其中该多个第一扩散片设置于该分离式 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的区域,并且该多个第一扩散片与该多个反射片彼此交错排 列;一第一长形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且该第一长形反射片相邻于该多个 反射片;一反射膜,位于该导光板下方,并且该反射膜平行于该出光面;以及 多个高密度的微结构区域,位于该导光板内的暗带区域。
4.一种背光模块,包含 一导光板,包含 一第一入光面; 一第二入光面;以及一出光面;其中该第一入光面平行于该第二入光面,并且该第一入光面与该第二入光面分别垂直 于该出光面;一第一分离式光源及一第二分离式光源,该第一分离式光源用来照射该第一入光面, 而该第二分离式光源用来照射该第二入光面;多个第一反射片及多个第二反射片,该多个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上并且相 邻于该第一分离式光源,而该多个第二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二入光面上并且相邻于该第二分 离式光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一分离式 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暗带区域,而该多个第二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二分离式 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的暗带区域,并且该多个第一反射片是相对于该第二分 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而该多个第二反射片是相对于该第一分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 二极管,再者,该多个第一反射片用以将该第二分离式光源反射并且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 射出,而该多个第二反射片用以将该第一分离式光源反射并且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多个第一扩散片,位于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上,其中该多个第一扩散片设置于该第 一分离式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一入光面的区域,并且该多个第一扩散片与该多个第一 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多个第二扩散片,位于该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上,其中该多个第二扩散片设置于该第 二分离式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二入光面的区域,并且该多个第二扩散片与该多个第二 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一第一长形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且该第一长形反射片相邻于该多个 第一反射片;一第二长形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且该第二长形反射片相邻于该多个 第二反射片;以及一反射膜,位于该导光板下方,并且该反射膜平行于该出光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一第三入光面及一第四入光面,其中该第三入光面平行于该第四入光面,并且该第三 入光面及该第四入光面分别垂直于上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第三分离式光源,相邻于该第三入光面,其中该第三分离式光源垂直于该第一分离 式光源及该第二分离式光源;一第四分离式光源,相邻于该第四入光面,其中该第四分离式光源垂直于该第一分离 式光源及该第二分离式光源;多个第三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三入光面上,并且该多个第三反射片相邻于该第三分离 式光源;以及多个第四反射片,设置于该第四入光面上,并且该多个第四反射片相邻于该第四分离 式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含;多个第三扩散片,位于该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上,并且该多个第三扩散片设置于该第 三分离式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的区域,其中上述的多个第三扩散片与该多个 第三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多个第四扩散片位于该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上,并且该多个第四扩散片设置于该第四 分离式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的区域,其中上述的多个第四扩散片与该多个第 四反射片彼此交错排列;一第三长形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且该第三长形反射片相邻于该多个 第三反射片;一第四长形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并且该第四长形反射片相邻于该多个 第四反射片;一反射膜,位于该导光板下方,并且该反射膜平行于该出光面;以及 多个高密度的微结构区域,位于该导光板内的暗带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上述多个第三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三分离式光 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三入光面的暗带区域,而上述多个第四反射片设置于该第四分离式 光源投射于该导光板的第四入光面的暗带区域,其中该多个第三反射片是相对于该第四分 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而该多个第四反射片是相对于该第三分离式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上述的多个第三反射片用以将该第四分离 式光源反射并且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而该多个第四反射片用以将该第三分离式光源反射并且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通过上述的多个第一反射片、该多个第二反射片、该多 个第三反射片及该多个第四反射片,以解决分离式光源在导光板所产生的亮暗带问题。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以及至少一出光面,其中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彼此垂直;至少一分离式光源,用来照射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以及多个反射片,设置于该入光面上,并且相邻于该分离式光源。该背光模块通过在光源投射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的暗带区域设置多个反射片,该多个反射片将光束在暗带区域产生反射,使光线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地射出,以解决背光模块的亮暗带问题。
文档编号F21V8/00GK101852363SQ20091013170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31日
发明者邱宽和, 陈怡礽 申请人:先进开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