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装置、照明装置及隔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264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背光装置、照明装置及隔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少量多品种的小型导光板到较大型导光板的制造中能应对采用超声波多模具(multi horn)的灵活打点(dot)加工的两面发光用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导光板、设置了上述导光板的背光装置和照明装置、以及将上述导光板用于建筑物的窗户等的隔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LED光生成面光源的导光板中,对于大屏幕电视接收机中内置的导光板,例如,存在如下的导光板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设置了截面形状朝着从光源射出的光束的前进方向展开的倒楔形反射点。并且,对于面状的照明装置,一直采用薄式导光板。在这种照明装置中,存在如下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利用例如丝网印刷等在导光板表面形成规定的图案,根据该规定图案亮度有规则地变化,以此为设计要素用于照明。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30571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179770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结构中,要应对少量多品种生产的任意形状及适合形状的光学特性是很难的,况且还涉及到制造过程的生产节拍时间(tact time)问题。而且,虽然使光源发亮再让导光板发光时导光板可以被用作照明装置,但熄灭光源时导光板自身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特别在背光板或显示面板这种照明装置中,只是将导光板用作单面发光的面光源。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技术性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于导向显示板、广告板等从小型到较大型的导光板中,能适应少量多品种生产的任意形状及适合形状的光学特性,且能大幅缩短制造所需的生产节拍时间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利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的导光板、配置上述导光板的背光装置和照明装置、能将上述导光板作为光阑片那样的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且在将该导光板用作具有规定模式的面光源的同时,又能将其作为遮光部件来发挥作用的隔板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隔板装置包括导光板,在将超声波加工用模具上设置的矩阵状的加工点按压到主面上的状态下,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使所述导光板局部熔化而形成凹状图痕,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主面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凹状图痕;以及光源单元,使光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并通过所述凹状图痕产生扩散光,其中, 所述导光板在从所述光源单元没有入射光时作为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且在从所述光源单元入射有光时作为遮光部件而发挥作用,所述遮光部件由具有通过所述凹状图痕形成的规定的模式的面光源构成。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涉及的隔板装置,可使导光板作为光阑片那样的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且可在使该导光板被用作具有规定模式的面光源的同时,还被用作遮光部件。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1 (a)是导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图,图1(b)是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1(c)是导光板的背面部的模式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表面部的一部分的模式图。图3是表示由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上形成的四角锥构成的凹状图痕的模式图,图3(a)是从导光板主面示出的凹状图痕的模式图,图3(b)是从导光板侧面示出的凹状图痕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透过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表面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和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的状态的模式图,图4(a)是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相同对置地形成的状态的模式图,图4(b)是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在X方向上偏心半间距而形成的状态的模式图,图4(c)是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在Y方向上偏心半间距而形成的状态的模式图,图4(d)是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在X、Y方向上都偏心半间距而形成的状态的模式图。图5是表示把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导光板的背光装置分解成各组成部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a)是示出在导光板的两面上都没有配置扩散板和反射片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5(b)是示出只在导光板的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5(c) 是示出只在导光板的一面上配置扩散板而在另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 5(d)是示出在导光板的两面都配置有扩散板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背光装置涉及的导向灯的立体图,图6(a)是示出配置了导光板的导向灯被安装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b)是示出了在导光板的一面上配置导向显示板,在另一面上配置反射片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c)是示出在导光板的两面都分别配置有导向显示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d)是示出在导光板的两端上配置了 LED单元的导向显示板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使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表面部凹状图痕和背面部凹状图痕分别具有不同深度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8是示出使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表面部凹状图痕和背面部凹状图痕分别具有不同深度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表面部凹状图痕和背面部凹状图痕分别具有不同深度的导光板以及与该导光板接合的反射带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10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10(a)是表示弯曲加工前的导光板的立体图,图10(b)是表示弯曲加工后的导光板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把采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的背光装置分解成各组成部件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12(a)是示出导光板的两面上都没有配置扩散板和反射片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12(b)是示出只在导光板的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 12(c)是示出只在导光板的一面上配置扩散板,而在另一面上配置反射片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12(d)是示出在导光板的两面上都配置扩散板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12(e)是示出在导光板的两端上配置LED单元时背光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配置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的基本规格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13(a)是示出导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图,图13(b)是示出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13(c)是示出导光板的背面部的模式图。图14是示出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状图痕和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及密度形成为分别相同且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的背面部凹状图痕的位置分别在X轴及Y轴方向上偏心半间距而形成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14(a)是示出导光板的表面部的示意图,图14(b)是示出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15是示出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状图痕和背面部凹状图痕形成为相同的大小且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密度是表面部凹状图痕的密度的四倍、进而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的背面部凹状图痕的位置分别在X轴及Y轴方向上偏移规定的距离而形成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15(a)是示出导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图,图 15(b)是示出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16是示出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形成为背面部凹状图痕大小的四倍且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密度是表面部凹状图痕的密度的四倍、进而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的背面部凹状图痕的位置分别在X轴及Y轴方向上偏移规定的距离而形成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16(a)是示出导光板表面的模式图,图 16(b)是示出导光板侧面的模式图。图17是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如图16所示的导光板的表面部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18是示出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形成为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的四倍且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密度形成为是表面部凹状图痕密度的六倍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18(a)是示出导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图,图18(b) 是示出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19是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如图18所示的导光板的表面部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20是示出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表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形成为背面部凹状图痕大小的四倍且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密度形成为表面部凹状图痕密度的九倍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图20(a)是示出导光板的表面部的模式图,图20(b)是示出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21是示出通过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对物体进行目视的状态的模式图,图21(a)是示出光没有入射到导光板的侧面部时对物体进行目视的状态的模式图,图21(b)是通过从配置在隔板装置上的导光板的侧面部入射的光, 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状图痕上产生扩散光,以该扩散光作为面光源放出光线时对物体进行目视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2是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形成有各种凹状图痕的多个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22(a)至图22(c)是表示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23是把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间隔用隔板(partition)涉及的隔板装置设置在桌间的状态的模式图,图23(a)是光没有入射到配置在隔板装置上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图23(b)是通过从配置在隔板装置上的导光板的侧面部入射的光,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状图痕上产生扩散光,将该扩散光作为面光源放出的状态的模式图。图M是把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建筑物内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装置设置在内壁上的状态的模式图,图24(a)是光没有入射到配置在隔板装置上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M(b)是通过从配置在隔板装置上的导光板的侧面部入射的光,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状图痕上产生扩散光,以该扩散光作为面光源放出光线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5是把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建筑物外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装置设置在外壁上的状态的模式图,图25(a)是光没有入射到配置在隔板装置上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状态的模式图,图25(b)是通过从配置在隔板装置上的导光板的侧面部入射的光,在表面部及背面部的凹状图痕上产生扩散光,以该扩散光作为面光源放出光线的状态的模式图。图沈是示出加工配置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的导光板的导光板加工装置的立体图。图27是示出对配置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的导光板进行加工的导光板加工装置的正视图。图观是示出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进行加工的导光板加工装置上设置的超声波加工部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的前端部的模式图,图28(a)是表示超声波加工用模具的前端部的侧面的模式图,图^(b)是表示超声波加工用模具的前端部的加工面的模式图。图四是示出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对配置在各装置上的导光板进行加工的导光板加工装置上设置的超声波加工部对导光板基材进行超声波加工的侧视图,图 29(a)是对导光板基材进行超声波加工前的状态的侧视图,图四…)是对导光板基材进行超声波加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0是示出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形成在各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上设置的凹状图痕的压纹加工的状态的模式图,图30(a)至图30(e)是依次示出进行压纹加工前先测定导光板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然后对照该加工开始标准高度对导光板进行压纹加工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31 (a)是导光板上没有弯曲或厚斑块时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31(b)是导光板上有弯曲或厚斑块时的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图32是示出在现有的导光板的制造中,导光板上有弯曲或厚斑块时导光板的侧面部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导光板、背光装置、照明装置、及隔板装置涉及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导光板、背光装置、照明装置、及隔板装置并不仅限于下面的记述,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形。以下,在下面的说明中,首选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背光装置及照明装置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7及图8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或照明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9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或照明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10至图12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及背光装置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13至图22对本发明第五至第七实施方式中通用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的结构及效果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23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间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装置300的结构及效果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M对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装置400的结构及效果进行说明。然后,参照图25对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用窗涉及的隔板装置500的结构及效果进行说明。最后,参照图沈至图32对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进行加工的导光板加工装置及用该导光板加工装置的导光板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背光装置及照明装置进行具体的说明。首先,参照图1及图2对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导光板10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导光板 10的结构进行说明。并且,图1是示出导光板10的模式图,其中,图1 (a)是示出导光板10 的表面部IOA的模式图、同样地图1 (b)是示出导光板10的侧面部IOC的模式图、同样地图 1 (C)是示出导光板10的背面部IOD的的模式图。图2是示出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的一部分的放大模式图。导光板10由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板构成,且其由形成有多个凹状图痕的规定大小的板状部构成。具体地说,该板状部分的大小例如是从IOOmmX IOOmm到相当于BO版尺寸的1450mmX 1030mm的长方形状且对应于从2mm到12mm 的厚度。在此,如图1所示,在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上形成有表面部凹状图痕10B,在导光板10的背面部IOD上形成有背面部凹状图痕10E。并且,该凹状图痕例如由长径0. 6mm 及深度0. 4mm的四角锥形痕形成,且形成为以例如1. 2,1. 5,2. 0及8. Omm间距等作为间距图案构成的矩阵状的成形痕。然后,参照图3对由在导光板10上形成的四角锥构成的凹状图痕进行具体说明。 此外,图3是示出由导光板10上形成的四角锥构成的凹状图痕的模式图,图3 (a)是从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侧示出凹状图痕的模式图,图3(b)是从导光板10的侧面部IOC侧示出的凹状图痕的模式图。在导光板10上,由四角锥构成的凹状图痕由于在最下部具有矩形状构成的面,所以可从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高效地导出扩散光。具体地说,从侧面部IOC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例如照射到表面部I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OB的最下部10B’,且在远离侧面部IOC的方向上被反射至背面部IOD侧。同样,从侧面部IOC入射的光的一部分例如照射到背面部IOD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的最下部10E’,且在远离侧面部IOC的方向上被反射至表面部IOA侧。因此,可将从侧面部IOC入射的光高效地转换成扩散光后从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导出。然后,对形成在导光板上的凹状图痕进行详细说明,由于由四角锥构成的凹状的图案在最下部具有由矩形构成的面,所以可高效地直接从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导出扩散光。具体地说,如果凹状的图案是纯粹的四角锥形,则在该四角锥的最下部附近产生的扩散光由于其前端部分的一面IOM到相对的另一面ION的距离非常短,所以由于在最下部附近的多重反射而使扩散光大大地衰减,从而无法直接从表面部IOA或背面部IOD直接导出。 另一方面,凹状的图案在四角锥的最下部具有由矩形构成的面时,在该四角锥的最下部附近产生的扩散光因为从最下部附近的一面IOM到相对的另一面ION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可以在被多重反射前从表面部IOA或背面部IOD直接导出。因此,可将从侧面部IOC射出的光更高效地从主面导出。下面,对利用导光板10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导光板10的光学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参照图4,对形成在导光板10两面上的凹状图痕有关的光学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示出透过以间距Pl形成在导光板的表面部IOA上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OB 和以间距Pl形成在背面部IOD上的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的状态的模式图,此外,图4(a)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相同对置地形成的状态,同样地图4(b) 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在X方向上偏心半间距P2而形成的状态,同样地图4 (c)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是在Y方向上偏心半间距P2而形成的状态,同样地图4(d)示出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是在X、Y方向上都偏心半间距P2而形成的状态。这里,对导光板的表面部I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OB和背面部IOD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IOE分别照射LED光。具体地说,在图4(a)至图4(d)的各图中,从图4 的水平方向X对凹状图痕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i。同样,在图4(a)至图4(d)的各图中,从图4的垂直方向Y对凹状图痕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2。下面,对凹状图痕说明涉及的光学特性进行说明,以图4(a)所示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OB和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同对置地形成的状态为基准条件,分别对图4(b)至图4(d)所示的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偏心半间距P2的三个条件下的光学特性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b)所示,比较图4(a)来说明背面部凹状图痕IOE形成为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在X方向上偏心半间距P2的条件下的光学特性。在这个条件下,从导光板 10的表面部IOA侧可视觉确认的X方向上,可视觉确认形成在导光板10上的凹状图痕的密度与图4(a)的情况相比是其两倍。因此,与图4(a)的情况相比,从导光板10的表面部 IOA侧可视觉确认的凹状图痕的亮点在X方向上变成两倍,所以光的明暗差变小。此外,从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侧可视觉确认的在Y方向上形成在导光板10上的凹状图痕的密度与图4(a)的情况相同。因此,与图4(a)的情况比较,在Y方向上光的明暗差相同。然后,如图4(c)所示,比较图4(a)来说明背面部凹状图痕IOE形成为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在Y方向上偏心半间距P2的条件下的光学特性。在这个条件下,从导光板 10的表面部IOA可视觉确认的Y方向上形成在导光板10上的凹状图痕的密度与图4(a)的情况相比是其两倍。因此,与图4(a)的情况相比,从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侧可视觉确认的凹状图痕引起的扩散光在Y方向上变为两倍,所以光的明暗差变小。并且,从导光板10 的表面部IOA侧可视觉确认的在X方向上形成在导光板10上的凹状图痕的密度与图4(a) 的情况相同。因此,与图4(a)的情况比较,在X方向上光的明暗差相同。同样,如图4(d)所示,比较图4(a)来说明背面部凹状图痕IOE形成为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在X、Y方向上都偏心半间距P2的条件下的光学特性。在这个条件下,从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的可视觉确认的Χ、Υ方向上形成在导光板10上的凹状图痕的密度与图4(a)的情况相比分别是其两倍。因此,与图4(a)的情况相比,从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 可视觉确认的凹状图痕引起的扩散光在X、Y方向上都变为两倍,所以光的明暗差就分别都变小。以上,参照图4(a)至图4(d)所述,通过将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的位置分别在X、Y方向上偏心形成,从而可任意选择光学特性。此外,尤其在图 4(d)所示的条件下,与图4(a)所示的条件相比,在X、Y方向上的光的明暗差分别变小,因此可得到良好的光学特性。下面,参照图5(a)至图5(d)对本实施方式的配置了导光板10的背光装置20的结构例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5是示出将使用了导光板10的背光装置20分解成各构成部件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5(a)是进一步示出在导光板10的两面上都没有配置扩散板23及反射片 22时的背光装置20Α的立体图,同样地图5(b)是示出只在导光板10的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22时的背光装置20Β的立体图,同样地图5(c)是示出只在导光板10的一面上配置扩散板23而在另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22时的背光装置20C的立体图,同样地图5 (d)是示出在导光板10的两面上分别配置有扩散板23A及2 时的背光装置20D的立体图。下面,按图 5(a)至图5(d)所示各背光装置20的顺序进行说明。首先,在图5(a)所示的背光装置20A上,以与导光板10的侧面部IOC相对的方式配置有一个以上的由白色LED构成的LED单元。这里,如果通过对白色LED施加驱动电流从而使白色LED光入射导光板10,则该白色LED光分别照射形成在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 及背面部IOD上的凹状图痕,从而分别产生扩散光。并且,该扩散光被放出到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并且,在图5(b)所示的背光装置20B上,以与设置在背光装置20A上的导光板10 的背面部IOD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反射片22。这里,在背光装置20B上,从背面部IOD侧放出的扩散光被反射片22反射,从而在入射导光板10后,该入射光从表面部IOA侧放出。同样,在图5(c)所示的背光装置20C上,以与设置在背光装置20B上的导光板10 的表面部IOA相对的方式配置有扩散板23。这里,在背光装置20C上,从表面部IOA放出的扩散光入射扩散板M,该扩散光被扩散板M进一步扩散。结果,散布的亮点变得模糊,扩散板23变为均勻的发光面。此外,扩散板23可使用例如奶白板(乳半板)。同样,在图5(d)所示的背光装置20D上,以与设置在背光装置20A上的导光板10 的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相对的方式分别配置有扩散板23A及扩散板23B。这里,在背光装置20D上,从表面部IOA放出的扩散光入射与表面部IOA相对配置的扩散板23A,该扩散光被扩散板23A进一步扩散。同样,从背面部IOD放出的扩散光入射与背面部IOD相对配置的扩散板23B,该扩散光被扩散板2 进一步扩散。其结果是,散布的亮点变得模糊,扩散板23A、扩散板2 都变为均勻的发光面。下面,参照图6 (a)至图6 (d),对本实施方式的具备配置了导光板10的背光装置的照明装置的一例、即导向灯30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6是示出使用了导光板10的背光装置涉及的导向灯30的立体图,图6(a)是进一步示出了配置有导光板10的导向灯30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同样地图6 (b)是在导光板10的一面上配置有导向显示板31而在导光板10的另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22的状态的立体图,同样地图6(c)是在导光板10的两面上分别配置有导向显示板31A及导向显示板31B的状态的立体图,同样地图6(d)是示出在图6(c)所示的导向显示板31B上在导光板10的两端上配置有LED单元M时导向显示板3IC的立体图。下面,对图6(a)至图6(d) 所示的各背光装置涉及的导向灯30依次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导向灯30由导光板10、LED单元21及导向显示板31等构成。这里,在图6(b)所示的导向灯30A中,以与导光板10的侧面部IOC相对的方式配置有LED单元21。并且,以与导光板10的背面部IOD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反射片22。此外,以与导光板 10的表面部IOA相对的方式配置有导向显示板31。并且,该导向显示板31例如可使用在奶白板的表面贴附了印刷着标准导向用图标等的薄片(sheet)而成的板。这种导向灯30A 是单面发光的显示装置,其相当于如图5(c)所示的背光装置20C涉及的应用产品。同样,在图6(c)所示导向灯30B中,以与导光板10的侧面部IOC相对的方式配置有LED单元21。而且,以与导光板10的表面部IOA及背面部IOD相对的方式分别配置有导向显示板31A和导向显示板31B。此外,导向显示板3IA和导向显示板3IB可分别使用例如在奶白板的表面贴附了印刷着标准导向用图标等的薄片而成的板。这种导向灯30B是两面发光的显示装置,其相当于如图5(d)所示背光装置20D涉及的应用产品。同样,如图 6(d)所示导向显示板31C通过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导光板10的左右分别配置有 LED单元对,从而可防止导光板10的中心变得比两端暗。以上,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板10,在使用了后述的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 的导光板制造方法中,通过使配置了矩阵状的加工点的超声波加工部1030向导光板1100 的一个主面按压,从而可对导光板1100的一个主面一次形成反映了矩阵状的加工点的多个反射点。这样,在从少量多品种的小型到较大型的导光板10的制造中,通过配置了矩阵状的加工点的超声波加工部1030,从而可灵活对应利用了超声波多模具的打点加工,且可大幅度地缩短制造所需的生产节拍时间。具体地说,通过配置了四行四列的矩阵状加工点的超声波加工部1030,与在超声波加工部1030上只配置一个加工点的情况相比,导光板10 的制造所需的生产节拍时间可缩短至1/16。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板10,通过将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的位置沿X、Y方向偏心形成,从而可任意选择光的明暗差所需的光学特性。例如,通过将背面部凹状图痕I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OB的位置形成为沿X、Y方向偏心半间距P2,从而可在X、Y方向上光的明暗差都变小。同样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背光装置,可以根据规定的光学特性特性,使用例如导光板10来构成导向灯30这样的单面发光和两面发光的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7及图8,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或照明装置上设置的导光板40及导光板50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7是示出使表面部凹状图痕40B和背面部凹状图痕40E的深度分别不同的导光板40的侧面部40C的模式图。同样地,图8是示出使表面部凹状图痕50B和背面部凹状图痕50E的深度分别不同的导光板50的侧面部50C的模式图。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形成在导光板10上的深度大致均勻的表面部凹状图痕 IOB和背面部凹状图痕IOE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40及导光板50具有如下的特征 表面凹状图痕及背面部凹状图痕的深度具有阶段性的差异。除此之外,导光板40及导光板 50所涉及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导光板1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导光板40及导光板50中,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导光板10不同的凹状图痕的深度有关的结构及效果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在图7所示的导光板40上,表面部40A的表面部凹状图痕40B的深度与背面部40D的背面部凹状图痕40E的深度分别形成为阶段性地变深。具体来说,在从侧面部 40C观察的情况下,与图7左侧的表面的凹状图痕及背面的凹状图痕的深度相比,图7右侧的表面的凹状图痕及背面的凹状图痕的深度以阶段性变深的方式形成有凹状图痕。这里, 如果从图7左侧的侧面部4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3,则根据光学特性,离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离光源越远光密度就越低,所以通过与图7左侧相比使凹状图痕的反射面积由小变大,从而可平均放出的扩散光。此外,如果从图7右侧的侧面部4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 L4,则因为前述的理由,通过与图7右侧相比使凹状图痕的反射面积由大变小,从而可使放出的扩散光右侧多左侧少。也就是说,这种凹状图痕加工是当使用单侧光源时有效的加工方法。此外,如图7所示的导光板40也适用于前述的如图5所示的背光装置20及如图6 所示的导向灯30。具体地说,在例如图6(c)所示的导向灯30B上,在导光板40的入射有入射光L3的侧面上配置使用有LED单元21。然后,在图8所示的导光板50上,表面部50A的表面部凹状图痕5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50D的背面部凹状图痕50E的深度随着向导光板50的中央部深入而相对变深,也就是说,形成为在导光板50的两个端面侧变浅而在中央部变深。这里,如果从图8左侧的侧面部5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5,则从图8左侧到右侧,根据光学特性,离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离光源越远光密度就越低,所以对于图8左侧的凹状图痕的扩散光,通过将到达图8 的中央部的凹状图痕的反射面积由小变大,从而可平均放出的扩散光。同样地,如果从图8 右侧的侧面部5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6,则从图8右侧到左侧,根据光学特性,离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离光源越远光密度就越低,所以对于图8右侧的凹状图痕的扩散光,通过将到达图8的中央部的凹状图痕的反射面积由小变大,从而可平均放出扩散光。因此,可平均放出整个扩散光。也就是说,这种凹状图痕加工是当使用双侧光源时有效的加工方法。此外,图8所示的导光板50也适用于前述图5所示的背光装置20及图6所示的导向灯30。 具体地说,在例如图6(d)所示的导向灯30C中,在入射有入射光L5及入射光L6的导光板 40的侧面上分别配置使用有LED单元24。以上,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板40及导光板50,在使用后述的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导光板制造方法中,通过使超声波加工部1030对导光板50的一个主面进行阶段性变深或变浅的按压,从而可对导光板50的一个主面形成具有多个任意深度的反射点。 根据这种导光板40及导光板50,从而能对应所需的发光面尺寸放出扩散光,并可按任意方法最优化导光板的制造。第三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或照明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 60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9是示出表面部凹状图痕60B和背面部凹状图痕60E的深度分别不同的导光板60以及与该导光板60粘结的反射带61的侧面部的模式图。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上形成的深度大致均勻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OB 及背面部凹状图痕IOE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60具有如下的特征表面部凹状图痕及背面部凹状图痕的深度呈阶段性不同,且导光板60的侧面部的单侧上粘结有反射带61。 除此之外,导光板60的其他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导光板1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60中,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不同的凹状图痕的深度有关的结构及效果等进行具体说明。关于导光板60的结构,其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状图痕6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 60D的背面部凹状图痕60E的深度相对于从图9左侧的侧面部60C’到右侧的侧面部60C” 分别形成为阶段性变深。但是,在图9右端的侧面部60C”,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状图痕 6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60D的背面部凹状图痕60E的深度都形成为相对变浅。具体地说,例如,在图9所示的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状图痕60B,凹状图痕的深度是如下关系凹状图痕Tl最浅、凹状图痕T5最深、且凹状图痕处于Tl < T2 < T3 < T4 < T5的关系。关于导光板60的光学特性的效果,如果从图9左侧的侧面部60C’照射LED光的入射光L7,则根据光学特性,离光源越近光密度越高,离光源越远光密度就越低,所以通过将图9左侧的凹状图痕的反射面积由小变大,从而在表面部60A及背面部60D上可平均放出扩散光。这里,通过与导光板60的侧面部60C”粘结的反射带61,LED光的入射光L7被侧面部60C”反射,从而产生反射光L8。该反射光L8由于凹状图痕而转变为扩散光,所以 LED光转变为扩散光的比例增加。这种反射光L8在侧面部60C”附近的凹状图痕上对扩散光带来影响。因此,在侧面部60C”上,表面部60A的表面部凹状图痕60B的深度以及背面部60D的背面部凹状图痕60E的深度都形成为相对变浅。此外,图9所示的导光板60也可以适用于上述图5所示的背光装置20及图6所示的导向灯30。具体地说,例如,在图6(c) 所示的导向灯30B中,在被照射入射光L7的导光板40的侧面部60C’上配置使用有LED单元21。以上,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导光板60,在采用后述的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导光板制造方法中,通过使超声波加工部1030对导光板的一个主面进行阶段性地变深或变浅的按压,从而可对导光板的一个主面形成具有多个任意深度的反射点。根据这种导光板60, 即使在导光板60的侧面部的单侧上粘结反射带61的结构中,也能放出对应所需发光面尺寸的均勻的扩散光,且可按任意规格最优化导光板的制造。第四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0至图12,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70及背光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图10是示出导光板70的加工的模式图,图10(a)是进一步示出弯曲加工前的导光板、即导光板10的立体图,图10(b)是进一步示出弯曲加工后的导光板70的立体图。并且,图11是示出导光板70的立体图。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状地形成的导光板10不同,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 70具有如下的特征按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除此之外的导光板70的结构均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导光板10的结构相同。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导光板70中,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光板10不同的结构及效果进行具体说明。导光板70和导光板10 —样,例如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板构成,且其由在形成有多个凹状图痕的规定尺寸的板状部构成。具体而言,该板状部分的大小例如是从IOOmmX IOOmm到相当于BO版尺寸 1450mmX1030mm的长方形状且对应于从2mm到12mm的厚度。这里,如图11所示,在导光板70的表面部70A上形成有表面部凹状图痕70B,在导光板70的背面部70D上形成有背面部凹状图痕70E。而且,这些凹状图痕例如由长径0. 6mm、深度0. 4mm的四角锥形状痕形成,且形成为以例如1. 2,1. 5、2. 0及8. Omm间距等作为间距图案构成的矩阵状的成形痕。对图10(a)所示地形成为平面状的导光板10施加规定温度的热量后,在使其与具有例如未图示的规定曲率半径的凹面夹具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以一定的压力下压,从而使其按图10(b) 所示的规定曲率半径弯曲来形成这种导光板70。下面,参照图12(a)至图12(e),对本实施方式的配置了导光板70的背光装置80 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图12是示出把采用了导光板70的背光装置80分解成各构成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2 (a)是进一步示出在导光板70的两面上都没有配置有扩散板83及反射片82时的背光装置80A的立体图,同样地图12(b)是示出只在导光板70的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82 时背光装置80B的立体图,同样地图12(c)是示出只在导光板70的一面上配置有扩散板83 且在导光板70的另一面上配置有反射片82时背光装置80C的立体图,同样地图12(d)是示出在导光板70的两面上分别配置有扩散板83A及扩散板83B时的背光装置80D的立体图,同样地图12(e)是示出在图12(d)所示的背光装置80D上在导光板70的两端上配置有 LED单元81时的背光装置80E的立体图。而且,图12(a)至图12(d)所示的配置了导光板 70的各背光装置80对应于参照图5 (a)至图5(d)说明了的配置有导光板10的各背光装置 20。此外,在背光装置80上,例如在已弯曲的导光板70的图12(a)至图12(d)的右侧或左侧上配置LED单元81。在这样地配置了 LED单元81的情况下,如果只在导光板70的表面部70A上形成有凹状图痕,则导光板70的面内上的光的明暗差会变大。但是如果在导光板70的背面部70D上也形成凹状图痕,则导光板70的面内上的光的明暗差会变小。另外,在已弯曲的导光板70的图12(a)至图12(d)的上侧或下侧配置了 LED单元81时,即使只在导光板70的表面部70A上形成凹状图痕,导光板70的面内上的光的明暗差也是小的。根据上述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导光板70的制造方法,对形成为平面状的导光板 10施加规定温度的热量后,通过按规定的曲率半径使之弯曲形成,从而即使针对大型导光板,也可使其形成任意曲率半径的形状。因此,根据所需的视野范围,通过将导光板70形成为任意曲率半径的形状,从而即便在例如户外,也可使更多人同时看到。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虽然已经对将导光板用作与导向灯有关的背光装置的光学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这种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可作适当改变。具体地说,例如,也可以将导光板用于与液晶显示器有关的背光装置上。并且,例如,还可以将导光板构成作为在LED照明装置中所使用的照明装置。 此夕卜,配置在LED单元中的LED也并不仅限于白色LED,例如,也可以是由白色、红色、蓝色及绿色中的一种颜色形成的LED、或者也可以是这些颜色的LED的组合。下面,参照图13至图22,对在本发明第五至第七的实施方式中通用的隔板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的结构及效果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13是表示基本规格的导光板的模式图。并且,图14至图20是用于通过将凹状图痕的大小和间距都不同的五种规格的导光板上形成的凹状图痕的结构进行比较从而进行说明的导光板的模式图等。此外,图21及图22 是用于对通过导光板对物体进行视觉确认时的可视性进行说明的导光板涉及的模式图。图13所示的基本规格的导光板100由下面这种结构构成。也就是说,导光板100 是由例如丙烯树脂或甲基丙烯树脂构成,且其由形成有多个凹状图痕的规定大小的板状部构成。具体地说,导光板100是根据例如从IOOmmX IOOmmX厚度2mm到相当于BO版尺寸的1450mmX 1030mmX厚度12mm的尺寸构成。当然,导光板100并不仅限于上述尺寸,也可以通过更大尺寸形成。这里,导光板100的表面部100A上形成有凹状的表面部凹状图痕 100B,导光板100的背面部100D上还形成有凹状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00E。而且,该凹状图痕是例如由长径0. 6mm及深度0. 4mm的四角锥形痕形成,且其形成为例如以1. 2,1. 5,2. 0 及8. Omm间距等构成的矩阵状的成形痕。此外,基本规格的导光板100具有如下光学特性。也就是说,导光板100利用从导光板100的侧面部100C入射的光,通过表面部凹状图痕100B及背面部凹状图痕100E产生扩散光,将该扩散光作为大致均勻的面光源从相当于一面的表面部100A以及相当于另一面的背面部100D放出。并且,如图13所示,例如,因为导光板100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00E 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00B的位置在X轴及Y轴方向上形成为错开半个间距,所以从导光板100表面部100A、背面部100D侧可视觉确认的凹状图痕的数量变成两倍,且凹状图痕的间距变成了 1/2,因此光的明暗差变小。这里,参照图14至图20,通过比较凹状图痕的大小、间距不同的五种规格的导光板110、120、130、140及150上形成的凹状图痕结构来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4所示的导光板110的表面部Il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10B、和形成在背面部且从表面部IlOA可视觉确认的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的大小和密度形成为分别相同。此外,导光板110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是6mm,且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也是6mm,因为该间距相同,所以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和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的密度表现为相同。而且,导光板 110形成为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的位置在X轴、Y轴方向上逐个地错开半个间距,导光板110与上述导光板100的规格相同。如范围IlOF所示,这种导光板110的在背面部上形成且从表面部IlOA侧可视觉确认的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位于在表面部Il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的中间。因此,从表面部IlOA侧视觉确认导光板110时,与表面部IlO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 产生的扩散光的光量相比,由形成于背面部且隔着表面部IlOA的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产生的扩散光的光量较多,但因为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及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具有相同的间距和相同的大小,所以可视为大致均勻的面光源。如图15所示的导光板120和导光板110 —样,在表面部12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20B的大小、和在背面部上形成且从表面部120A侧可视觉确认的背面部凹状图痕 120E的大小形成为相同。然而,导光板120与导光板110不同,背面部凹状图痕12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20B的密度形成为其四倍。此外,导光板120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20B 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是6mm,且背面部凹状图痕120E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是3mm,该间距之比为1/2,所以背面部凹状图痕12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20B的密度表现为四倍1/2的平方的倒数)。如范围120F所示,这种导光板120使每隔一个在背面部形成且从表面部120A侧可视觉确认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20E就可相邻地视觉确认在表面部12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20B,从而在X轴及Y轴方向上将背面部凹状图痕12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20B 的位置错开相当于凹状图痕的一半大小的距离。因此,从表面部120A侧视觉确认了导光板 120时,因为每隔一个背面部凹状图痕120E就可相邻地设置表面部凹状图痕120B,所以可视为具有规定周期模式的面光源。图16所示的导光板130与导光板110不同,表面部凹状图痕130B相对于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的大小是四倍。此外,导光板130与导光板120 —样,其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30B的密度形成为四倍。此外,导光板130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30B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6mm,且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 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3mm,该间距之比为1/2,所以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 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30B的密度表现为四倍(1/2的平方的倒数)。如例如范围130F所示,这种导光板130使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30B的位置在X轴及Y轴方向上错开规定的距离,以便在表面部13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30B位于在背面部形成且从表面部130A侧可视觉确认的四个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的中心部上。因此,在从表面部130A侧可视觉确认导光板130时,因为大小是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的四倍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30B位于四个背面部凹状图痕130E的中心部, 所以被视为比导光板120更可作为具有容易识别的规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具体地说, 像如图17所示的照片拍摄到的导光板130的一部分那样,可以呈现规定的模式。如图18所示的导光板140与导光板110不同,表面部凹状图痕140B相对于在背面部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40E的大小形成为四倍。此外,在导光板140上,背面部凹状图痕14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40B的密度大约形成为六倍。此外,导光板140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40B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6mm,且背面部凹状图痕140E在X 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2. 5mm,该间距之比为2. 5/6,所以背面部凹状图痕140E 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40B的密度表现为约六倍(2. 5/6的平方的倒数)。这种导光板140将表面部14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40B的间距6mm除在背面部上形成且从表面部140A侧可视觉确认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40E的间距2. 5mm后所得的值是用整数除不开的2. 4。因此,从表面部140A侧可视觉确认导光板140时,因为背面部凹状图痕140E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40B通过累积偏移量而配置,所以可视为具有特征模式的面光源。此外,因为表面部14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40B的间距6mm、以及背面部上形成且从表面部140A侧可视觉确认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40E的间距2. 5mm的最小公倍数是30mm,所以在表面部140A的整个面上,将其视为在每个X轴方向上的30mm及每个Y轴方向上的30mm都具有相同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的照片拍摄到的导光板140那样,可以呈现具有特征的图案。如图20所示的导光板150与导光板110不同,表面部凹状图痕150B相对于在背面部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50E的大小形成为四倍。此外,导光板150与导光板110不同, 背面部凹状图痕15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50B的密度形成为九倍。此外,因为导光板 150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50B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6mm,且背面部凹状图痕150E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例如为2mm,该间距比为1/3,所以背面部凹状图痕 15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50B的密度表现为九倍(1/3的平方的倒数)。对于这种导光板150,表面部15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50B的间距6mm相当于在背面部上形成且从表面部150A可视觉确认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50E的间距2mm的整数倍,因此,可视为跨越表面部150A的整个面都具有同样的模式的面光源。另外,可利用图4所示的一种超声波加工用模具42的前端部42B上配置的加工点 44来加工上述导光板110、120、130、140及150上形成的凹状图痕。具体地说,可通过调整施加了超声波的加工点44与导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时间来任意设定凹状图痕的大小。此外,在将施加了超声波的加工点44与导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后,为了不与已经形成的凹状图痕重叠,在变位规定距离的基础上,还再次使加工点44与导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从而可任意设定凹状图痕在X轴及Y轴方向上的间距。因此,用一种超声波加工用模具42,就可以对在导光板上形成的凹状图痕的大小及间距进行任意设定。当然,为了与已经在导光板上形成的凹状图痕的大小及间距相配合,也可以准备专用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42。接下来,参考图21及图22,对通过导光板110目视物体B时的可视性进行具体说明。在图21(a)所示的状态下,光不从导光板110的侧面部入射,在表面部凹状图痕 IlOB及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上不产生扩散光。这时,可将导光板110看做如光阑片那样的透光部件。因此,可视者而言可充分识别透过导光板110入射到目视者的眼睛E的来自物体B的光L11。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模式地示出了光L11。另一方面,在图21(b)所示的状态下,通过从导光板110的侧面部入射的入射光L12,在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上产生了扩散光L13,在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上产生了扩散光L14。这时,可将导光板110看做面光源。并且,在背面部凹状图痕IlOE上产生且从背面侧射出的扩散光L15、和在表面部凹状图痕IlOB上产生且从背面侧射出的扩散光L16都是与来自物体B的光Lll相对放出的。因此,在图21(b)所示的状态下,可视者难以将透过导光板110入射到目视者的眼睛E的来自物体B的光Lll与扩散光L13至扩散光L16区分识别。此外,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模式地示出了入射光L12、扩散光L13至扩散光L16。此外,从目视者看到导光板110 时,会觉得看到的扩散光L14比扩散光L13更耀眼。这是因为光从导光板110的侧面部入射时,通过导光板110的主面的一面上形成的凹状图痕产生的大部分扩散光都从该导光板 110的主面的另一面导出。如上所述,导光板110既可作为光阑片那样的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也可在作为面光源使用时,像壁部件那样作为遮光部件而发挥作用。此外,如图22(a)所示的导光板160那样,例如,也可以在将背面部凹状图痕160E 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60B的间距调整为的1/2倍之后,为了使相邻的背面部凹状图痕 160E的间距不均勻而错开一定的距离。同样,如图22(b)所示的导光板170那样,例如,也可以在将背面部凹状图痕170E相对于表面部凹状图痕170B的大小调整为例如五倍左右。 同样,如图22(c)所示的导光板180那样,例如,也可以将表面部凹状图痕180B的大小调整为背面部凹状图痕180E的大小的例如三倍左右,且例如,还可以将背面部凹状图痕180E的间距调整为表面部凹状图痕180B的间距的1/3倍。例如,通过像如图22所示的三种导光板那样地构成凹状图痕的大小、间距,从而与图21所示的导光板110相比,由于扩散光增加, 所以可以获得更大的遮光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3,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间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装置300的结构及效果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23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在桌与桌之间具备间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装置300的状态的模式图。首先,参照图23,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间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装置30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此外,隔板装置300由导光板310、光源单元320、以及支脚部件330构成。对于隔板装置300的导光板310可以使用例如按上述导光板110至导光板180的模式构成的导光板。此外,在对该导光板施加规定温度的热量的状态下,例如,通过对未图示的具有规定曲率半径的凹面夹具以一定的压力接触,从而可以如图23所示那样,可以使按照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的导光板310成形。另外,使用例如恒温槽(oven)或高温槽等, 利用超声波加工对导光板上形成的凹状图痕的形状没有明显影响的范围内进行导光板的加热。具体地说,在使用甲基丙烯树脂作为导光板的材料时,将导光板加热到120°C左右后, 使其按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此外,也可以在隔板装置300的导光板3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中的任一个单面、或者表面部及背面部的两面上涂敷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尘等功能的硝基涂布剂(硝子二― ^ > V剤)、或者覆盖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尘等功能的透明树脂。此外,还可以通过在导光板 310和后述的光源单元320两者上都涂敷硝基涂布剂、或者用透明树脂覆盖导光板310和后述光源单元320,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防水性、防污性及防尘性等。此外,如果使用含有能屏蔽紫外线的成分的硝基涂布剂及透明树脂,则可防止由于太阳光中包含的紫外线而造成导光板310的劣化。隔板装置300的光源单元320构成为在例如成形为流线型且由铝构成的光源支架上,以与导光板3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方式收容有一个以上的未图示的光源。这里, 该光源中使用白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和紫色等中任一种颜色、或者这些颜色组合的LED。此外,光源并不仅限于LED,例如,也可以用荧光管、冷阴极管或氖管。在这里,从例如未图示的插座通过电源线对光源单元320的光源提供驱动电力,并使该电源亮灯,并使该电源的光入射导光板310的侧面部,从而该LED光分别照射到导光板3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上形成的凹状图痕,且通过该凹状图痕产生扩散光。隔板装置300的支脚部件330用于将导光板310及光源单元320以保持为一体的状态下载置在地板等上。这种支脚部件330例如由不锈钢构成,例如将形成为L字状的一对金属板逐个地以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导光板310及光源单元320的两侧,并从两侧夹入导光板310及光源单元320,从而使用未图示的螺栓等加以固定。此外,也可以在形成为L字状的金属板、与导光板310及光源单元320之间配置例如具有一定伸缩性的板状橡胶作为缓冲部件。下面,参照图23,对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间隔用的隔板涉及的隔板装置300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在图23(a)所示的隔板装置300的状态下,使与导光板3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光源单元320的光源灭灯。这时,导光板310被视为透光部件。因此,如图23(a)所示的那样,通过间隔隔板装置300而设置的桌子和椅子可越过导光板310互相视觉确认。另一
18方面,在图23 (b)所示的隔板装置300的状态下,使与导光板3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光源单元320的光源亮灯,通过在导光板310上形成的多个凹状图痕会产生扩散光。这时,导光板310被视为按规定颜色发光的面光源。因此,如图23(b)所示的那样,根据使用图21 所述的原理,隔着导光板310设置的桌子及椅子难以越过导光板310互相视觉确认。根据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间隔用隔板涉及的隔板装置300,从而如果将图23(a) 所示的光源单元320的光源熄灭,则可将导光板310作为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且如果将图 23(b)所示的光源单元320的光源点亮,则可将导光板310在被用作面光源的同时又作为隔板那样的遮光部件而发挥作用。此外,在隔板装置300的导光板310上,如果使用表面部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与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间距不同的图15所示的导光板120、图16所示的导光板130等,则可将该导光板310作为由具有规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构成的隔板而发挥作用。第六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4,对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建筑物的内壁窗的隔板装置400 的结构及效果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M是在内壁上具备建筑物内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 400的状态的模式图。此外,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400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300在使用方式上不同的特征。此外,除此之外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所述结构相同。因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以其与第五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作为中心来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24,对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400 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此外,隔板装置400由导光板410及光源单元420构成。使用例如由上述导光板110至导光板180的规格构成的导光板作为隔板装置400 的导光板410。此外,也可以在导光板4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中的任一个单面、或表面部及背面部的两面上涂敷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尘等功能的硝基涂布剂、或覆盖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尘等功能的透明树脂。这种导光板410可以作为窗安装在用于分隔房间和房间的内壁上。此外,隔板装置400的光源单元420构成为在例如由棒形状成形且由铝构成的光源支架上以与导光板4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方式收容有一个以上未图示的光源。此外,光源单元420的具体结构与上述隔板装置300的光源单元320的结构相同。而且,这种光源单元420也可以如图M所示那样地埋设在内壁的内部、或与导光板410—样地从内壁露出地安装。下面,参照图24,对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400 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在图24(a)所示的隔板装置400的状态下,与导光板4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光源单元420的光源是熄灭的。在这种情况下,导光板410相当于设置在用于分隔房间和房间的内壁上的窗。因此,如图所示,可越过导光板410看到隔着隔板装置400而配置在隔壁房间的桌子、椅子、种植区等。另一方面,在图对(《所示的隔板装置400的状态下,与导光板4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光源单元420的光源是点亮的,通过在导光板410 上形成的多个凹状图痕会产生扩散光。在这种情况下,导光板410可被视为按规定颜色发光的面光源。因此,如图24(b)所示,从配置有桌子、椅子、种植区等的隔壁房间,难以越过导光板410看到具备书架的房间。根据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内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400,如图所示, 如果将光源单元420的光源熄灭,则可将导光板410作为分隔房间和房间的透明窗而发挥功能,同时如图24(b)所示,如果将光源单元420的光源点亮,则可在将导光板410用作面光源的同时还作为像内壁那样的遮光部件而发挥功能。此外,如果在隔板装置400的导光板410使用在表面部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与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间距不同的图15所示的导光板120、图16所示的导光板130等,则可将该导光板410作为具有规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构成的内壁而发挥作用。第七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5,对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500 的结构及效果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25是示出将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500安装在外壁上的状态的模式图。此外,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500在使用方式上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300、第六实施方式的隔板装置400不同的特征。除此之外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中所述结构相同。因此,在第七实施方式中,以其与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为中心来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25,对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500 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此外,隔板装置500由导光板510及光源单元520构成。使用例如由上述导光板110至导光板180的规格构成的导光板作为隔板装置500 的导光板510。此外,也可以在导光板510的表面部及背面部中的任一个单面、或表面部及背面部的两面上涂敷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尘等功能的硝基涂布剂、或覆盖具有防水、防污及防尘等功能的透明树脂。这种导光板510可以作为窗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壁上。此外,隔板装置500的光源单元520构成为在例如由棒形状成形且由铝构成的光源支架上以与导光板 5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方式收容有一个以上未图示的光源。此外,光源单元520的具体结构与上述隔板装置300的光源单元320的结构相同。而且,这种光源单元520也可以如图25所示那样地埋设在建筑物的外壁的内部中、或作为遮雨或粉尘等的结构与导光板510 同样地从外壁露出地安装。下面,参照图25,对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500 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在图25(a)所示的隔板装置500的状态下,邻接导光板510的下部的侧面部的光源单元520的光源是熄灭的。在这种情况下,导光板510相当于建筑物的外窗。因此,如图 25(a)所示,可越过导光板510看到存在于隔板装置500以外的多个楼房、树木等。另一方面,在图25 (b)所示的隔板装置500的状态下,与导光板510的下部的侧面部邻接的光源单元520的光源是点亮的,通过在导光板510上形成的多个凹状图痕会产生扩散光。在这种情况下,导光板510可被视为按规定颜色发光的面光源。因此,如图25(b)所示,从多个楼房、树木林立的建筑物的外面越过导光板510难以看到配置有桌子和椅子的房间的内部。根据上述第七实施方式的建筑物的外壁窗涉及的隔板装置500,对于隔板装置 500,如图25(a)所示,如果将光源单元520的光源熄灭,则可将导光板510作为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壁的透明的窗而发挥作用,且如图25(b)所示,如果将光源单元520的光源点亮,则可在将导光板510用作面光源的同时还作为像外壁那样的遮光部件而发挥作用。此外,如果在隔板装置500的导光板510上使用在表面部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与在背面部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的大小、间距不同的图15所示的导光板120、图16所示的导光板130 等,则可将该导光板510作为具有规定周期的模式的面光源构成的外壁而发挥作用。最后,参照图沈至图32,对加工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的导光板加工装置及用该导光板加工装置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进行具体说明。首先,参照图沈至图四,对加工本发明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的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沈是示出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 的立体图,图27是示出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正视图。另外,图四是利用设置在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上的超声波加工部1040对导光板基材D进行超声波加工的侧视图。图观是示出设置在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上的超声波加工部1040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的模式图。如图沈所示,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构成为包括筐体部1010,装载并容纳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各构成组件;加工台部1020,对形成导光板前的基材、即导光板基材D 进行例如真空吸引并固定;移动机构部1030,使后述超声波加工部1040相对于导光板基材 D进行相对移动;超声波加工部1040,使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突起与导光板基材D的主面抵接,并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对上述主面进行部分加热并熔化从而形成凹状图痕;以及控制部1050,根据导光板基材D的加工条件,控制基于超声波加工部1040的超声波加工。下面,对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筐体部1010、加工台部1020、移动机构部 1030、超声波加工部1040、及控制部1050的各构成组件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有时要利用各图纸上所示的三维直角坐标或平面直角坐标。如图沈所示,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筐体部1010用于安装并收容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各构成组件。这种筐体部1010由上层板1011、支柱1012、下层板1013、 以及支脚1014构成。下面,对筐体部1010的结构进行说明。筐体部1010的上层板1011 及下层板1013例如由不锈钢构成且形成为板状。而且,在这种下层板1013上,还安装有移动机构部1030的控制器1034、超声波加工部1040的超声波振荡器1043、以及控制部1050 的控制装置IOM等。并且,筐体部1010的支柱1012例如由不锈钢构成且以棒状形成为中空的方子状。此外,这种筐体部1010的支柱1012上安装有控制部1050的支撑部件1051。 并且,筐体部1010的支脚1014由例如增强塑料构成且形成为圆筒形状。如图沈所示,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加工台部1020对形成为导光板前的基材即导光板基材D进行例如真空吸引并加以固定。这种加工台部1020由加工台1021、真空泵1022、吸引配管1023、分配器1024、以及连接器1025构成。下面,对加工台部1020的结构进行说明。加工台部1020的加工台1021例如由铝构成且由具有多个吸引孔1021A的板状部材形成。这种加工台1021配置在筐体部1010的上层板1011上。此外,例如如图27 所示,吸引配管1023的一端与真空泵1022连接,且如图四所示,吸引配管1023的另一端通过分配器IOM使用连接器1025与设置在加工台1021上的多个吸引孔1021A连接。另外,通过使导光板基材D真空吸附到加工台1021的吸引孔1021A上,从而可防止导光板基材D在加工中发生位置偏移,还可纠正导光板基材D的翘曲、弯曲等。例如如图沈所示,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移动机构部1030使超声波加工部1040相对于固定在加工台部1020上的导光板基材D进行相对移动。具体地说,移动机构部 1030例如根据从控制部1050的操作盘1052输入的有关导光板基材D的超声波加工信息, 使超声波加工部1040向图沈所示的X轴、Y轴及Z轴方向上的规定位置移动。这样的移动机构部1030由X轴导轨部件1031、辅助X轴导轨部件1031,、Y轴导轨部件1032、Ζ轴导轨部件1033、以及控制器1034构成。此外,控制器1034是用于根据从后述控制部1050的操作盘1052输入的导光板基材D的加工信息,用各导轨部件使超声波加工部1040向规定位置移动的控制装置。例如如图四所示,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超声波加工部1040使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突起与导光板基材D的主面抵接,并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对上述主面进行部分加热并使之熔化从而形成凹状图痕。这种超声波加工部1040由支撑部件1041、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以及超声波振荡器1043构成。具体地说,超声波加工部1040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连接于板(plate) 1033B上配置的支撑部件1041,该板103 与Z轴导轨部件 1033的可动板1033A连接,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根据从超声波振荡器1043提供的驱动信号与导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由进行超声波加工处理的前端部1042B和包括未图示的压电元件及椎体部件的振子1042A构成。如图^(a)所示,Z轴导轨部件1033的板103 上通过支撑块1033C设置有限制部件1033D,以支撑超声波加工部1040。这里,一旦超声波加工部1040开始向图中下方移动,且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接触到导光板基材D的表面,则如图29(b)所示,超声波加工部1040停止,支撑块1033C和限制部件 1033D分离,在经过规定时间后,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上升。关于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超声波加工部1040,如图观所示,在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部1042B上,矩阵状地以例如5行X 5列地形成有25个加工点1044,该加工点1044用于对导光板基材D的主面进行部分加热使熔化而形成凹状图痕。此外,加工点 1044的形状例如是四角锥形。在此,在使被施加超声波的加工点1044与导光板基材D的表面抵接时,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对导光板基材D部分进行加热使熔化,并导光板基材D的表面上形成有反映出加工点1044形状的凹状图痕。如图沈所示,构成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控制部1050根据导光板基材D的加工条件,控制超声波加工部1040的超声波加工。这种控制部1050由支撑部件1051、操作盘 1052、显示板1053、及控制装置IOM构成。下面,就控制部1050的结构进行说明。控制部 1050的支撑部件1051设置在筐体部1010上设置的多个支柱1012中的任一个上,且配置有操作盘1052及显示板1053。并且,控制部1050的操作盘1052用于用户将导光板基材D的加工条件等输入控制装置ΙΟΜ。并且,控制部1050的显示板1053用于显示从操作盘1052 输入导光板基材D的加工条件等。并且,控制部1050的控制装置IOM由用于根据规定的控制来驱动整个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的控制基板、记录控制条件的存储器等构成。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各装置上配置的导光板进行加工的导光板加工装置1000中的导光板1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具体地说,参照图30,对考虑了导光板1100的形状误差的、设置在导光板1100上的凹状图痕的形成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图30是示出在导光板1100上设置的凹状图痕的压纹(embossment)加工的状态的示意图,且图30(a)至图30(e)是依次示出在进行压纹加工前测定导光板1100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然后对照该加工开始标准高度对导光板1100进行压纹加工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0(a)所示,通过使配置在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未图示的测定部上的可动式探测器(probe) S与导光板1100表面接触来检测对导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1。并且,可以使用例如规定的形状的透明的甲基丙烯树脂板作为该导光板1100。此外,探测器S并不仅限于机械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从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未图示的测定部照射出测定光并接收来自导光板1100的表面的反射光的结构。同样,如图30(b)所示,使安装在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上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动到已检测出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l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该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l为基准,对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声波振动,从而使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从表面部1100A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l下降到规定的深度。同样,通过配置于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测定部的可动式探测器S来检测对下一个超声波加工地点即导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2。同样,如图30(c)所示,使安装在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上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动到已检测到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2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该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2为基准,对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声波振动,从而使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从表面部1100A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2下降到规定的深度。同样,通过配置于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测定部的可动式探测器S来检测对下一个超声波加工地点即导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3。同样,如图30(d)所示,使安装在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上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动到已检测到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3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该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3为基准,对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声波振动,从而使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从表面部1100A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3下降到规定的深度。同样,通过配置于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测定部的可动式探测器S来检测对下一个超声波加工地点即导光板1100的表面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4。此外,如图30(e)所示,在使安装在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上的超声波加工用模具 1042的前端部1042B移动到已检测到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4的表面部1100A的上方的位置后,以该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4为基准,对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声波振动,从而使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端部1042B从表面部1100A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E4下降到规定的深度。下面,参照图31及图32,对与上述导光板1110上设置的凹状图痕的形成有关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此夕卜,图3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导光板1100的侧面部1110C的模式图,图31 (a) 是示出导光板1110上没有弯曲、厚斑块时的导光板1110的侧面部1110C的模式图,同样地图31 (b)是示出导光板1110上存在弯曲、厚斑块时的导光板1110的侧面部1110C的模式图。并且,图32是示出在现有的导光板1120的制造上导光板1110上存在弯曲、厚斑块时的导光板1120的侧面部1120A的模式图。如图31 (a)所示,导光板1110上没有弯曲和厚斑块时,即使每次加工都不检测表面部1110A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也可不根据导光板1110的表面部1110A的位置来对表面部1110A形成一定深度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110A。同样,也可不根据导光板1110背面部1110D的位置而对背面部1110D形成一定深度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110E。然而,如图31(b)所示,在导光板1110上存在弯曲、厚斑块时,如果每次加工都不检测表面部1110A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则对表面部1110A无法形成一定深度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110A。同样,如果每次加工都不检测背面部1110D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则对背面部1110D无法形成一定深度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110E。这里,可以使用例如树脂板、具体地说是用甲基丙烯树脂板等作为导光板1110用的基板。因为利用挤压制造法来制造甲基丙烯树脂板,所以甲基丙烯树脂板的厚度有个体差异的基准值是厚度8mm且存在约士 1mm。此外,即使在同一片甲基丙烯树脂板上,厚斑块变大,具体地说,最大厚度与最小厚度之差大约是0. 4mm。并且,甲基丙烯树脂板有时由于吸收水分而翘曲变形。这样,甲基丙烯树脂板因厚度的个体差异、厚斑块、以及翘曲等引起的厚度误差很大。另一方面,导光板1110的表面部1110A上形成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110A的深度、以及导光板1110的背面部1110D上形成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110E的深度大多被设定在 0. 3mm 到 0. 5mm。因此,在作为导光板1110用的基板的甲基丙烯树脂板的加工中,必须在利用安装在导光板制造装置1000的测定部上的可动式探测器S进行检测后,以该加工开始标准高度为基准,在对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施加超声波振动的同时使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的前部1042B从甲基丙烯树脂板的表面下降到规定的深度。另外,在不检测甲基丙烯树脂板表面的加工开始标准高度的情况下,如图32所示的现有的导光板1120那样,无法在导光板1120的表面部1120A上形成一定深度的表面部凹状图痕1120B。同样,无法在导光板1120的背面部1120D上形成一定深度的背面部凹状图痕1120E。符号说明10、40、50、60、7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310、410、510、1100、 1110,1120导光板10A、40A、50A、60A、70A、100A、110A、120A、130A、140A、150A、1100A、1110A、1120A
表面部10B、40B、50B、60B、70B、100B、110B、120B、130B、140B、150B、160B、170B、180B、 1110BU120B表面部凹状图痕10C、40C、50C、60C,、60C”、70C、100C、1110C、1120C 侧面部10D、40D、50D、60D、70D、100D、1110D、1120D 背面部10E、40E、50E、60E、70E、100E、110E、120E、130E、140E、150E、160E、170E、180E、 1110EU120E背面部凹状图痕IOM 一面ION 另一面110F、120F、130F 区域61反射带20、20A、20B、20C、20D、80、80A、80B、80C、80D、80E 背光装置21、24、81 LED 单元22,82 反射片0178]23、23A、23B、83、83A、83B 扩散板
0179]30、30A、30B 导向灯
0180]31、31A、31B、31C 导向显示板
0181]300、400、500 隔板装置
0182]320、420、520、光源单元
0183]330支脚部件0184]1000导光板加工装置0185]1010筐体部1011上层板0186]1012支柱1013下层板0187]1014支脚1020加工台部0188]1021加工台1021Α吸引孔0189]1022真空泵1023吸引配管0190]1024分配器1025连接器0191]1030移动机构部1031X轴导轨部件0192]1031'辅助X轴导轨部件1032Y轴导轨部件0193]1033Z轴导轨部件1033Α可动板0194]1033Β板1033C支撑块0195]1033D阻挡部件1034控制器0196]1040超声波加工部1041支撑部件0197]1042超声波加工用模具1042Α振子0198]1042Β前端部1043超声波振荡器0199]1044加工点1050控制部0200]1051支撑部件1052操作盘0201]1053显示面板1054控制装置0202]S探测器
0203]E1、E2、E3、E4加工开始标准高度
0204]Pl间距P2半间距
0205]L1、L2、L3、L4、L5、L6、L7、L12 入射光
0206]L8反射光Lll光
0207]L13、L14、L15、L16 扩散光
0208]T1、T2、T3、T4、T5 凹状图痕
0209]D导光板基材B物体
0210]E眼睛
权利要求
1.一种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在将超声波加工用模具上设置的矩阵状的加工点按压到主面上的状态下,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使所述导光板局部熔化而形成凹状图痕,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主面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形成有多个所述凹状图痕;以及光源单元,使光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并通过所述凹状图痕产生扩散光,其中,所述导光板在从所述光源单元没有入射光时作为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且在从所述光源单元入射有光时作为遮光部件而发挥作用,所述遮光部件由具有通过所述凹状图痕形成的规定的模式的面光源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上,分别形成在所述一面和所述另一面上的所述凹状图痕的间隔不同, 通过形成在所述一面上的间隔宽的所述凹状图痕的间隔除以形成在所述另一面上的间隔窄的所述凹状图痕的间隔而得的值不是整数,从而形成有构成所述规定的模式的多个所述凹状图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上,通过在所述主面上相同或不同的大小和间隔、或者它们的组合而形成有构成所述规定的模式的多个所述凹状图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上,通过分别形成在所述一面及所述另一面上的多个所述凹状图痕不与所述主面相对,而形成有构成所述规定的模式的多个所述凹状图痕。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在所述主面上被涂覆有硝基涂布剂或者在所述主面上覆盖透明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包括由白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和紫色中的任一种颜色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的LED、荧光管、冷阴极管或氖管。
7.一种导光板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加工点矩阵状地排列在超声波加工用模具的矩形状的前端面上;将所述超声波加工用模具的所述前端面按压到所述导光板加工前的基材、即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的一个主面上,使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的一个主面上形成反映了所述前端面的所述加工点的反射点;使所述超声波加工用模具在所述主面的面内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相对地移动,重复形成所述反射点,在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的一个主面的规定范围内形成所述反射点;以及在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的相对的两个主面两者上分别形成所述反射点,分别形成在所述两个主面上的所述反射点不在相对的同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导光板用基板施加热量使按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点由四角锥形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点由等间隔矩阵状设置的同一形状的所述四角锥形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点的所述四角锥形的棱线的延伸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与从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的侧面入射的光的入射方向大致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超声波加工用模具形成了反映所述加工点的反射点后,所述超声波加工用模具相对于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相对地移动相当于所述前端面的范围,从而通过所述超声波加工用模具形成后续的反映了所述加工点的反射点。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光板用基板是透明树脂制的平板。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点形成在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的相对的两个主面中的一面或两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射点在所述导光板用基板的相对的两个主面的一面或两面上形成为所述反射点的深度呈阶段性不同。
16.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7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17.一种背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
1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板装置,该隔板装置可将导光板作为光阑片那样的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且还可在将该导光板用作具有规定模式的面光源的同时作为遮光部件而发挥作用。本发明的隔板装置包括导光板,在将超声波加工用模具上设置的矩阵状的加工点按压到主面上的状态下,利用超声波的振动使导光板局部熔化而形成凹状图痕,在导光板的主面的一面和另一面上形成有多个凹状图痕;光源单元,使光从导光板的侧面入射,并通过凹状图痕产生扩散光,其中,导光板在从光源单元没有入射光时作为透光部件而发挥作用,且在从光源单元入射有光时作为遮光部件而发挥作用,遮光部件由具有通过凹状图痕形成的规定的模式的面光源构成。
文档编号F21V33/00GK102317683SQ20108000764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日
发明者中岛博, 坂本光秀, 羽田野英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S.K.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