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定位结构以及相关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47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的定位结构以及相关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的定位结构以及相关的背光模块,尤指一种用来定位无耳部的导光板的定位结构,以及具有无耳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背光模块的导光板在水平方向的定位以及固定,通常需于背板(或胶框)四周的侧边上建立定位的机构,最常见的是利用切削加工将导光板四周切削出一些矩型或其它形状的突出耳部,然后以段差的方式由背板(或胶框)的挡墙来进行水平方向的限制。然而传统背板或胶框上的挡墙是直接裁切弯折背板而成的垂直部位,当导光板在组装时,往往容易碰触到挡墙造成挡墙变形、甚至在多次的变形后造成挡墙断裂。此外,导光板四周切削出来的突出耳部受背板的挡墙限制定位时,挡墙系以其极薄的侧边与导光板的突出耳部(通常是突出耳部的转角处)直接相抵触。如此以来,突出耳部在直角弯折处附近会有明显应力集中的现象,使得在背光模块在制造、搬运、使用的过程中,导光板的突出耳部非常容易产生破裂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导光板的制造程序中,另外对导光板的各侧边切削出突出耳部也造成了加工的成本以及浪费了切削掉的材料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该装置可在背光模块中使用无耳部的导光板,并且以面接触止挡的定位结构,可有效减少导光板的损坏。本实用新型的一特征在于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背板,具有四个侧边,该四个侧边形成一组装区域,该四个侧边具有复数个向该组装区域延伸的耳部,各耳部形成一相对应的卡槽;一导光板,该组装区域大于该导光板的面积,该导光板为具有平整的四个侧边的矩型结构;以及至少二定位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沿一安装方向安装于该背板的该相对应卡槽上,其中任一定位结构包含二卡合部,用来沿该安装方向分别延伸于该背板该相对应的卡槽内;二止挡部,以面接触的方式止挡该导光板;以及一连接部,连接该卡合部以及该止挡部,其中该卡合部、该连接部以及该止挡部沿该安装方向的剖面形成一 Π型结构。其中任一定位结构的该止挡部止挡该导光板的相邻两侧边邻近交接处的侧面。其中该连接部为L型结构。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外凹槽以及一第二外凹槽,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外侧边,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时,该第一外凹槽以及该第二外凹槽分别容置该背板的相邻两侧边。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内凹槽,该内凹槽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内侧边,该
3内凹槽为L型,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以及该导光板容置于该定位结构之间时,该导光板相对应的一角与该内凹槽相邻。该背光模块另包含一反射片,设置于该背板与该导光板之间。该背光模块另包含一光源模块,设置于该背板上且相邻于该导光板其中一侧边。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一种定位结构,安装于一背光模块的一背板的卡槽上,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包含有二卡合部,用来沿该安装方向分别延伸于该背板相对应的卡槽内;二止挡部,以面接触的方式止挡一导光板;以及一连接部,连接该卡合部以及该止挡部,其中该卡合部、该连接部以及该止挡部沿该安装方向的剖面形成一 π型结构。其中该止挡部止挡该导光板的相邻两侧边邻近交接处的侧面。其中该连接部为L型结构。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外凹槽以及一第二外凹槽,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外侧边,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时,该第一外凹槽以及该第二外凹槽分别容置该背板的相邻两侧边。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内凹槽,该内凹槽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内侧边,该内凹槽为L型,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以及该导光板容置于该定位结构之间时,该导光板相对应的一角与该内凹槽相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简单;使用了无耳部的导光板,降低了其制造成本,且以面接触止挡的定位结构,大大的减少导光板的损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的背板示意图。图2为图1的背板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背光模块中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定位结构沿着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块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为图5的背光模块沿着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第1图,第1图为本创作的背光模块中的背板10的示意图。背板10可为金属背板或塑料框体,其具有四个侧边1广14,且四个侧边1广14围成的矩型区块形成了一组装区域D1,背光模块其它的组件(包含反射片、导光板、光源模块、光学膜片…等)则依序组装容置于背板10的组装区域Dl内。请参考第2图,第2图为第1图的背板10中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背板10 的四个侧边1广14上,在两相邻侧边1广14的衔接转角附近,分别具有向内(即向组装区域 Dl)延伸的耳部111、141,而各耳部111,141形成了相对应的卡槽112、142。这些耳部111、141以及其所形成的卡槽112、142用来安装固定背光模块的定位结构。请参考第3图以及第4图,第3图为用于背光模块的定位结构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第4图为第3图的定位结构沿着图中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定位结构30在此实施例中为一 L型的卡合块,其系以可拆卸的方式垂直向下组装于背板10的四个角落。背光模块可使用至少两个定位结构30,分别设置于背板10的对角,以达到定位固定导光板的作用,而较佳地,背光模块可在背板10的四个边角皆装上定位结构30,以对导光板的定位固定达到最佳的效果。如第4图所示,定位结构30具有两个卡合部32以及两个止挡部34,第 4图仅显示其中一个卡合部32以及一个止挡部34。而卡合部32以及止挡部34则以连接部36连接。在第4图的实施例中,卡合部32、连接部36以及止挡部34沿着垂直方向的剖面形成了一π型结构,使定位结构30可垂直向下组装于背板的边角,然而定位结构30亦可具有其它的外型轮廓,只要具有前述的各部位即可。请参考第3图,以垂直由上而下的角度视之,定位结构30的连接部36为L型结构,而其两端侧则分别向下延伸相对应的卡合部32以及止挡部34,以分别卡合于背板10其中一边角两侧的耳部111、141以及卡槽112、142。此外,另可在L型的连接部36上进行加工,使L型的连接部36相邻的两个外侧边361、362分别具有一第一外凹槽37以及一第二外凹槽38,而连接部36相邻的两个内侧边363、364则具有一内凹槽39,且内凹槽39亦为 L型。请参考第5图,第5图为本创作的背光模块100—实施例的示意图,而在第5图中, 背光模块100仅显示出背板10、导光板20以及定位结构30等组件,背光模块100中其它如反射片、光学膜片等组件则未绘示出来。如图所示,背光模块100的背板10四个边角分别安装上定位结构30,导光板20的面积为D2,背板10的组装区域Dl则大于导光板20的面积D2,而导光板20则组装于背板10上且容置于各个定位结构30之间。背光模块100的光源模块50设置在背板10,且设置在导光板20其中一侧边21与之相邻。请一并参考第6图,第6图为第5图的背光模块100沿着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在背板10与导光板20之间,另具有一反射片40,其中背光模块100的各组件的作用为该领域中的通常知识,此处不予赘述。如第5图以及第6图所示,在本创作的背光模块100中, 导光板20不需另外加工切削产生任何突出的耳部,仅需为具有平整的四个侧边2114的矩型结构,如此可节省加工切削的成本以及避免材料的浪费。在组装时,首先于背板10其中的一个边角上,沿着图中ζ方向向下安装一个定位结构30,使定位结构30的卡合部32分别沿着ζ方向延伸于卡槽112、142内,直到定位结构 30的π型结构分别套入耳部111、141。定位结构30的止挡部34形成的垂直止挡面341用来与导光板20接触定位。接着将导光板20以垂直向下或一侧倾斜的方式置放于背板10 上。导光板20的一个边角与定位结构30相抵,如第5图所示,使定位结构30的止挡面341 分别抵住导光板20在相邻两侧边靠近边角交接处的两侧面211J41。由于定位结构30系以面接触的方式止挡导光板20的侧面211J41,因此可以有效防止应力集中发生损坏的情形。在第一个定位结构30以及导光板20接组装于背板10后,可再于背板10其它一个对角或三个边角分别安装上其它的定位结构30,以完成导光板20的定位固定。当定位结构30组装于背板10的边角时,定位结构30的第一外凹槽37以及第二外凹槽38可分别容置背板10的相邻两侧边11、14靠近边角的部位,而定位结构30的内凹槽39在导光板20容置于定位结构30之间时,可提供导光板20的边角一个缓冲的空间,避免定位结构30直接碰触导光板20较脆弱的边角而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背光模块,在背板的四个边角上分别装上可拆卸式的定位结构,以定位固定无耳部的矩型导光板。定位结构由卡合部、止挡部以及连接部所形成,卡合部与背板上的耳部与卡槽卡合,而止挡部具有的止挡面以面接触的方式止挡导光板边角的相邻两侧边。如此可在背光模块中使用无耳部的导光板,并且以面接触止挡的定位结构,可有效减少导光板的损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背板,具有四个侧边,该四个侧边形成一组装区域,该四个侧边具有复数个向该组装区域延伸的耳部,各耳部形成一相对应的卡槽;一导光板,该组装区域大于该导光板的面积,该导光板为具有平整的四个侧边的矩型结构;以及至少二定位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沿一安装方向安装于该背板的该相对应卡槽上,其中任一定位结构包含二卡合部,用来沿该安装方向分别延伸于该背板该相对应的卡槽内;二止挡部,以面接触的方式止挡该导光板;以及一连接部,连接该卡合部以及该止挡部,其中该卡合部、该连接部以及该止挡部沿该安装方向的剖面形成一 Π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任一定位结构的该止挡部止挡该导光板的相邻两侧边邻近交接处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为L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外凹槽以及一第二外凹槽,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外侧边,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时,该第一外凹槽以及该第二外凹槽分别容置该背板的相邻两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内凹槽,该内凹槽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内侧边,该内凹槽为L型,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以及该导光板容置于该定位结构之间时,该导光板相对应的一角与该内凹槽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反射片,设置于该背板与该导光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光源模块,设置于该背板上且相邻于该导光板其中一侧边。
8.—种定位结构,安装于一背光模块的一背板的卡槽上,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包含有二卡合部,用来沿该安装方向分别延伸于该背板相对应的卡槽内;二止挡部,以面接触的方式止挡一导光板;以及一连接部,连接该卡合部以及该止挡部,其中该卡合部、该连接部以及该止挡部沿该安装方向的剖面形成一 π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止挡部止挡该导光板的相邻两侧边邻近交接处的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为L型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外凹槽以及一第二外凹槽,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外侧边,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时,该第一外凹槽以及该第二外凹槽分别容置该背板的相邻两侧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连接部具有一内凹槽,该内凹槽设置于该连接部的L型相邻两内侧边,该内凹槽为L型,当该定位结构安装于该背板的卡槽以及该导光板容置于该定位结构之间时,该导光板相对应的一角与该内凹槽相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的定位结构以及相关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背板,具有四个侧边,该四个侧边形成一组装区域,该四个侧边具有复数个向该组装区域延伸的耳部,各耳部形成一相对应的卡槽;一导光板,该组装区域大于该导光板的面积,该导光板为具有平整的四个侧边的矩型结构;以及至少二定位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沿一安装方向安装于该背板的该相对应卡槽上,其中任一定位结构由卡合部、止挡部以及连接部所形成;卡合部与背板上的耳部与卡槽卡合,而止挡部具有的止挡面以面接触的方式止挡导光板边角的相邻两侧边。该装置在背光模块中使用无耳部的导光板,且以面接触止挡的定位结构,可有效减少导光板的损坏。
文档编号F21S8/00GK202091908SQ20112013911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欧阳弘毅, 王允适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