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型背光模块入光亮区改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4342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光型背光模块入光亮区改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侧光型背光模块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尤指于为了解决背光模块中导光板相邻于灯源的入光面,因直接受灯源的强光照射,而形成的一亮区现象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按,如图1、2所示,一侧光型背光模块1 (Back Light Module)之中,至少包括有一导光板11、一反射片12、为数不等的光扩散片13、及为数不等的聚光片14、以及灯源15和灯反射器16所组成。其中,导光板11乃以具良好的透光材质所制成,而大多为光学级压克力(PMMA)居多,该导光板11并具一出光面111,以及一与出光面111呈相对应位置的反射面112,至少于出光面111及反射面112相连的一侧面为入光面113,又,反射面112的表面并形成众多数目的导光点1121,且于反射面112外平贴予一反射片12 ;而入光面113外并配有灯源15, 该灯源15则当可依设计的所需,而可为是冷阴极灯管(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而为之, 且该灯源15并会以一灯反射器16予以大范围包覆,以使灯源15的光源可经其灯反射器16 的反射,而可将光源朝导光板11的入光面113射入;该经由入光面113进入导光板11内部的光源,一部分会实时由出光面111离开出光,一部分则会射及于反射面112中的导光点 1121后,才再经导光点1121的反射导引,而由出光面113离开出光,且并有部分光源乃会直接透射过导光板11的反射面112后,而射及于反射片12之中,再经该反射片12的反射动作后,而反射回导光板11内部,并再由其出光面111出光者。经由导光板11出光面111离开的光源,再通过光扩散片13的勻化动作,以及聚光片14的集光动作后,遂可完成一面状光源的提供,以供后续液晶面板(LCD panel)欲做显示时之所用。上述中导光板11的本身,于越接近于灯源15位置区域,越能接收到灯源15所输出的光源,故会于出光面111中近入光面113的区域形成为一亮区1111,该亮区1111的形成即十分不利于背光模块1的光源勻化表现。即使业界中早已将导光板11中反射面112 的导光点1121布局予以变化,使其越近于入光面113时越稀减其导光点1121的密度,或缩小其导光点1121的面积等等手段,而欲予以克服解决此一亮区1111现象。然,纵令可令光源较不受导光点1121的反射,但导光板11的反射面112外乃平贴有一反射片12,故该光源经透射过导光板11后,仍会使得该光源马上受反射片12的反射,而再马上反射回该亮区 1111的区域范围中,故导光板11的亮区1111现象改善果仍十分有限,而仍未达其理想的状态。又,为了克服此一亮区1111现象问题,相关业者并构思出另一解决方法,如图3所示,其主要是于配置于导光板11的出光面111上方的至少一扩散片13中,于其配置时对应于导光板11可能形成的亮区1111区域范围中,涂布有成灰色或其它色泽涂料的吸(遮) 光区131 ;通过该扩散片13的吸(遮)光区131的形成,以使导光板11中亮区1111的较强光源射经该扩散片13的吸(遮)光区131时,可令该强光被扩散片13的吸(遮)光区131所吸收/遮蔽一相当能量后,而降低该亮区1111的明显程度。然,上述解决方式固有其一定的效果,但却会因扩散片13须经涂料涂布的加工方可形成一吸(遮)光区131,增加该组件单价的提高,而增高整个模块制作的成本。故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并有效解决亮区现象的形成,乃是目前此一业界极待努力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有鉴于已知的侧光型背光模块中,导光板于灯源相邻的入光面附近区域,因较接近灯源的故,而接受了较强的光源,该等强光一旦透射过导光板的反射面后,即马上受平贴于导光板反射面外的反射片做反射动作而反射回导光板之中,以使得导光板于近灯源处的区域其光源过度集中,而形成一亮区现象。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背光模块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具出光面、及与出光面呈相对应位置的反射面,且至少于出光面及反射面相连的一侧面为入光面。反射片是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反射面外。灯源是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外,灯反射器是用以大范围包覆上述的灯源。而为数不等的光扩散片、聚光片是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且承置框是用以将上述的导光板、反射片、灯源、灯反射器、光扩散及聚光片容置并固定于其中,其中,该反射片的一侧端边经弯折相堆叠而成一堆叠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于;其中,反射片可经予以弯折堆叠后,形成一堆叠部,而与导光板相组立时,该堆叠部则可尽可能靠近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所相邻的反射面下方,而使反射片的堆叠部同时受导光板及灯反射器所夹合,于其组立之后,反射片即因堆叠部具较厚状,而形成一高低位差,该反射片即会由堆叠部向下顺势坠落而成一倾斜状,并配合背光模块中承置框的底盘设计,使其反射片经一段距离时,可再向上予以顶起,而再与导光扳成平整的贴合状,遂可获得令反射片于导光板近灯源处呈一倾斜状的配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该反射片堆叠部的形成,乃可于反射片欲予以形成堆叠部的侧端边边缘中,经设计形成有褶线的方式,而可方便弯折堆叠成一堆叠部。且,该褶线还可形成多数个数目,使经相互弯折堆叠后,令该成型的堆叠部厚度更加大,而使本实用新型背光模块组立后,反射片贴合于导光板的反射面下方时,反射片可因其堆叠部的厚度更加大,而形成更大的高低位差,以使反射片所形成的倾斜角度更加放大,而有利于光源反射角度的更扩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为使反射片贴合于导光板的反射面外时,令该反射片于导光板近入光一的区域成一倾斜状,本实用新型可以一垫片设于反射片及灯反射器之间, 而通过该垫片的设置形成的高度,使反射片亦可向下顺势坠落而成一倾斜状。又,该垫片乃可经施以粘着剂可固着于其中,而加强其垫片的定位效能;且该垫片还可径以胶带取代而为之,以更方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提供一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可有效令反射光源不会过度集中于导光板近入光面的区域,以降低或消除导光板的亮区现象。
图1 是已知侧光型背光模块分解示意图;图2是图1的光源运动示意图;图3是另一已知侧光型背光模块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反射片与导光板呈倾斜状的配置示意图;图6是图5的光源运动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呈倾斜状的反射片组立示意图;图8是图7的另一实施例;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使反射片呈倾斜状的应用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另一实施例。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侧光型背光模块11...导光板111···出光面1111···亮区1112···导光点112···反射面113···入光面12...反射片13...光扩散片131···吸遮光区14...聚光片15...灯源16...灯反射器2...侧光型背光模块21···导光板211···出光面212··.反射面2121···导光点213...入光面22···反射片221. · ·褶线222...堆叠部23...光扩散片24...聚光片25...灯源26...灯反射器27···承置框[0052]271...底盘28. · ·垫片A. · ·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侧光型背光模块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如图4所示,该侧光型背光模块2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21、一反射片22、为数不等的光扩散片23、及为数不等的聚光片24,以及,灯源25、灯反射器沈及承置框27。其中,导光板21乃以具良好透光材质所制成,并具一出光面211、及一与出光面 211呈相对位置的反射面212、且至少于出光面211及反射面212相连的一侧面为入光面 213 ;该反射面212的表面并形成有众多数目的光点2121,且反射面212外并配置予一反射片22 ;该入光面213外并配置有灯源25 (图中以冷阴极灯管为例),且该灯源25并以灯反射器26予以大范围包覆,又,为数不等的光扩散片23及聚光片M则配置于导光板21的出光面211外表;上述的导光板21、反射片22、光扩散片23、聚光片24、灯源25及灯反私器沈,经置放并固定于承置框27中,遂组立成一侧光型背光模块2。其中,如图5所示,当反射片22配置于导光板21的反射面212外部时,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片22乃不与导光板21的反射面212呈全面性之平整状贴合,而是令反射片22于导光板21的近入光面213处呈一倾斜状,而保有一间隙的空间A,且离入光面213 —距离后, 再令该空间A渐予以缩小,直至令反射片22与导光板21的反射面212呈平整状的贴合,而结束该空间A的形成。于是,如图6所示,灯源25所输出的强光经入光面213而射入于导光板21内部后, 经导光板21的反射面212透射而出的光源中,将因反射片22近于导光板21的入光面213 区域具有一空间A之故,可由该空间A所存在的空气层,而使射及于该空间A的光源削减其反射光强度,达成光源反射回导光板21近入光面213的区域时,降低其光源强度,使导光板 21不致于近入光面213形成有亮区现象。再者,反射片22位于导光板21的反射面212近入光面213的区域是呈一倾斜状, 当光源经导光板21的反射面212透射出,而射落于反射片22呈倾斜状的区域时,该光源即因该区域的反射片22为倾斜状之故,而令光源呈大角度朝远离入光面213方向反射行进, 以使该反射光源更远离入光面213时才射入于导光板21之中,可更有效令反射光源不会过度集中于导光板21近入光面213的区域,而降低或消除导光板21的亮区现象。本实用新型中欲令反射片22与导光板21呈倾斜状的配置时,则可如图7所示,令反射片22的一端边予以形成有一褶线221,利用该褶线221可使反射片22轻易予以弯折而相堆叠形成一堆叠部222,当反射片22与导光板21相配置组合时,该反射片22的堆叠部 222则尽可能的靠近于导光板21的入光面213相邻的反射面212下方处,而使反射片22的堆叠部222同时受导光板21及灯反射器沈所相夹合固定,如此,反射片22与导光板21贴合时,该反射片22自即由其堆叠部22向下顺势呈一倾斜状而坠落于承置框27的底盘271 之上;且经一距离之后,可利用承置框27中底盘271呈向内凸起的设计(未绘出),使其反射片22再向上顶起,而再与导光板21成平整的贴合。再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反射片22还可设计成多数个褶线221,以可经多次弯
6折堆叠后,增高该堆叠部222的高度,以令组装时,令反射片22于导光板21近入光面213 处形成更大的倾斜角度,而有助于光源反射时,得以获得更大的反射角度,令光源朝更远的距离而射入于导光板21之中,增进对于导光板21亮区形成的解决效能。又,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于实施时,亦可以一垫片28设置于反射片22及灯反射器26之间,而使反射片22通过垫片28而达成一倾斜状,该垫片28并可施以粘着剂而固着于其中,或径以具粘性的胶带为之,而可加强该垫片28定位的效能。且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使反射片22折弯成一堆叠部222之后,并再配合一垫片28而予以一并组立,以使反射片22兼具形成倾斜状并具良好的固定位效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反射片22贴合于导光板21的反射面212外时,其反射片22近于导光板21的入光面213时是呈一倾斜状,而与导光板21并形成具一空间A,使该些射入于此空间A的光源,可同时通过该空间A中的空气对光源反射做能量的削弱,且再利用呈倾斜状的反射片22部分,进一步使该光源以更大的反射角度做光源的反射,而令光源15更远离入光面213时才入于导光板21之中,可达成降低或消除导光板21于近灯源25处所形成的亮区现象。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能达成其降低或消除导光板于近源处所形成的亮区现象,已符该产业的利用,且具新颖性及创造性的专利核准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祈请贵审查员详鉴,并核准专利的审定,至为感祷。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至少包含有 一导光板;具一出光面、及一与出光面呈相对应位置的反射面,且至少于出光面及反射面相连的一侧面为入光面;一反射片;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反射面外,该反射片于该导光板的近入光面处呈一倾斜状,保有一间隙的空间,且离入光面一距离后,令该空间渐予以缩小, 直至该反射片与该导光板的反射面呈平整状的贴合;灯源;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外;灯反射器;用以大范围包覆上述的灯源;为数不等的光扩散片、聚光片;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一承置框;用以将上述的导光板、反射片、灯源、灯反射器、光扩散及聚光片容置并固定于其中;其中,该反射片的一侧端边经弯折相堆叠而成一堆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片的堆叠部尽可能靠近于导光板的入光面相邻的反射面下方,而使反射片的堆叠部同时受导光板及灯源反射所夹含,以令反射片自其堆叠部向下顺势呈该倾斜状而坠落于承置框的底In 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射片的一侧端边边缘可经设计予有一褶线,而方便使其弯折而堆叠成一堆叠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于反射片的一侧端边边缘的褶线可设计成多数个数目,使经相互弯折堆叠后,令该成型的堆叠部厚度加大。
5.一种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至少包含有; 一导光板;具一出光面、及一与出光面呈相对应位置的反射面,且至少于出光面及反射面相连的一侧面为入光面;一反射片;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反射面外;灯源;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外;灯反射器;用以大范围包覆上述的灯源;为数不等的光扩散片、聚光片;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一承置框;用以将上述的导光板、反射片、灯源、灯反射器、光扩散及聚光片容置并固定于其中;其中,反射片及灯反射器之间设置有一垫片,通过该垫片的设置,使反射片自垫片处向下顺势呈一倾斜状而坠落于承置框的底盘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垫片经施以粘着剂,而加强垫片的固定位效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光型背光模块的入光亮区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垫片以胶带取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侧光型背光模块入光亮区改善装置,此背光模块至少包含有一导光板,具出光面、及与出光面呈相对应位置的反射面,且至少于出光面及反射面相连的一侧面为入光面。反射片是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反射面外。灯源是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之外,灯反射器是用以大范围包覆上述的灯源。而为数不等的光扩散片、聚光片是配置于上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且承置框是用以将上述的导光板、反射片、灯源、灯反射器、光扩散及聚光片容置并固定于其中,其中,该反射片的一侧端边经弯折相堆叠而成一堆叠部。
文档编号F21V17/00GK202065921SQ20112016280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7日
发明者刘进福, 林文扬 申请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