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6722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一体机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导光板、光源、后盖和散热板,导光板设置在后盖上,散热板设置在导光板和后盖之间,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其中,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的光源的电路板上固定有散热片,散热片通过弹性件固定于后盖上;或者散热片选用高导热性的铝片弯曲成形后,通过导热胶固定于后盖上。上述结构中,光源可以选择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灯条 (Light-Bar),散热片可以选择铝挤,通常LED灯条将锁附到铝挤上,然后再将铝挤装配到后盖上进行散热。此种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铝挤同后盖接触的有效散热面积较小,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受到影响;2、从光源到铝挤,再到后盖的散热途径中,存在多次介面间的接触,导致接触热阻较大,进一步影响背光模组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旨在提高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壳、后壳及光源,所述前壳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夹持部向外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后壳之间,其背面接触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内对应所述光源背面的位置设有鳍片散热结构。优选地,还包括导光板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液晶面板,所述导光板相对于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光源的另一侧,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邻近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所述导光板及液晶面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后壳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侧边缘向内设有用于夹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凸缘;所述凸缘底部接触所述液晶面板的上表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中部向下延伸出用于耦光的突片,所述突片向下延伸至所述光源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空间。优选地,还包括缓冲件,其横截面为L型,设置在所述突片、凸缘及液晶面板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缓冲件的表面分别接触所述液晶面板位于第一夹持部下方的局部上表面及一侧表面。优选地,所述缓冲件设有用于增加缓冲性能的蜂窝结构。优选地,所述蜂窝结构的形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多边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一体成型,且两者的外侧表面构成连续的弧形面。[0014]优选地,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所述光源的底部接触所述后壳,所述光源为LED。优选地,所述鳍片散热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栅格状的通槽,通槽延伸的方向平行于后壳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将LED光源直接固定在液晶显示器一体机的前壳上,简化了传热途径,减小接触热阻的同时,增加前壳为有效散热面积,使 LED光源产生的热量可以同步传递至前壳及后壳上,实现前壳及后壳一同散热,增加散热效率;同时,在前壳上对应LED光源背面的位置设置鳍片散热结构,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另外,在前壳夹持液晶面板的部位设置带有蜂窝结构的缓冲件,增加了液晶面板的缓冲性能, 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器一体机的装配性能。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放大图;图3是图2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现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一并参照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放大图;图3是图2的截面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壳1、后壳2、光源3、导光板4、液晶面板5及反射片6,其中,前壳1位于后壳2的上方,前壳1的横截面近似呈L型,该L型的前壳1包括第一夹持部11以及第二夹持部12,第一夹持部11与后壳2的上表面平行;第二夹持部12由第一夹持部11的外侧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夹持部12的一内侧面与第一夹持部11的下表面衔接,该第二夹持部12的上述内侧面与第一夹持部11的下表面构成夹持光源3、导光板4及液晶面板5的夹持面。第二夹持部12的上述内侧面垂直于后壳2的上表面,且第二夹持部12的底部通过沉头螺钉或螺丝7与后壳2固定连接。导光板4、液晶面板5及光源3均位于第一夹持部11与后壳2之间,该光源3的背面接触第二夹持部12的内侧面;导光板4相对于第二夹持部12位于光源3的另一侧,导光板4侧边的入光面邻近光源3的发光面设置;液晶面板5位于导光板4的上方;反射片6 位于导光板4与后壳2之间。其中,第一夹持部11远离第二夹持部12的一侧边缘向内垂直凸设有用于夹持液晶面板5的凸缘111,凸缘111底部接触液晶面板5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散热效率,前壳1和后壳2由散热性能好的材料制作,例如铝合金等,并且在第二夹持部12内对应光源3背面的位置设有鳍片散热结构121,该鳍片散热结构121包括相互平行的栅格状的通槽1211,通槽1211延伸的方向平行于后壳2的上表面,当然通槽1211还可以垂直于后壳2的上表面、甚至与后壳2的上表面呈一定角度延伸。本实施例中的光源3直接固定于前壳1上,该光源3可以为LED,也可以是封装有若干LED的LED灯条,若为LED,则将LED封装并固定于前壳1的第二夹持部12的内侧面; 若为LED灯条,则直接将LED灯条固定于前壳1的第二夹持部12的内侧面。可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将光源3的底部接触后壳2,使得光源3的部分热能传递到后壳2上,辅助光源3进行散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夹持部11的中部向下延伸出用于耦光的突片112,该突片112向下延伸至光源3与液晶面板5之间的空间,设置突片112的目的可以提高光源 3的耦光效率,同时对光源3可以起到反射的作用,而无需额外设置反射材料;另外,设置突片112还可以对液晶面板5起到更好的夹持作用。更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了避免液晶面板5因液晶显示器晃动或其他原因受到冲击而损坏,在前壳1与液晶面板5之间设有缓冲件8,该缓冲件8的横截面为L 型,具体而言,该缓冲件8被设置在前壳1第一夹持部11的突片112、凸缘111以及液晶面板5形成的空腔内。该缓冲件8的表面分别接触液晶面板5位于第一夹持部11下方的局部上表面的及一侧表面,即该缓冲件8将液晶面板5位于第一夹持部11内的侧缘包裹,可以加固液晶面板5并为液晶面板5提供缓冲。为了提高缓冲作用,缓冲件8可以采用弹性材料,比如橡胶等。此外,本实施例中前壳1的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结构,再通过螺丝或螺钉等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12两者的外侧表面构成连续的弧形面 13,使得前壳1为弧线轮廓,从而可以增加液晶显示器整机的美观性。上述结构使得光源3的热传导途径得到简化,接触热阻减少,增加了前壳1为有效散热面积,依靠前壳1及后壳2同时对光源3进行散热,并在前壳1上设置鳍片散热结构 121,大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散热效率。请参见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缓冲件81设有蜂窝结构811,可以进一步提高缓冲件8的缓冲性能,使液晶面板免受冲击损坏,该蜂窝结构811为孔洞状结构,孔洞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多边形等。背光模组的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述结构中,将LED光源直接固定在液晶显示器一体机的前壳上,简化了传热途径,减小接触热阻的同时,增加前壳为有效散热面积,前壳替代现有技术中的铝挤,使LED 光源产生的热量可以同步传递至前壳及后壳上,实现前壳及后壳一同散热,增加散热效率; 同时,在前壳上对应LED光源背面的位置设置鳍片散热结构,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另外, 在前壳夹持液晶面板的部位设置带有蜂窝结构811的缓冲件81,增加了液晶面板的缓冲性能,从而提高了液晶显示器一体机的装配性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背部模组,在此不作详述。[003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前壳、后壳及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由所述第一夹持部向外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后壳固定连接;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后壳之间,其背面接触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夹持部内对应所述光源背面的位置设有鳍片散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板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的液晶面板,所述导光板相对于第二夹持部位于所述光源的另一侧,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邻近光源的发光面设置;所述导光板及液晶面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后壳之间;所述第一夹持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侧边缘向内设有用于夹持所述液晶面板的凸缘;所述凸缘底部接触所述液晶面板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中部向下延伸出用于耦光的突片,所述突片向下延伸至所述光源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件,其横截面为L型,设置在所述突片、凸缘及液晶面板形成的空腔内,所述缓冲件的表面分别接触所述液晶面板位于第一夹持部下方的局部上表面及一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设有用于增加缓冲性能的蜂窝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结构的形状至少包括以下之一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一体成型,且两者的外侧表面构成连续的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固定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所述光源的底部接触所述后壳,所述光源为LED。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鳍片散热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栅格状的通槽,通槽延伸的方向平行于后壳的上表面。
10.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该背光模组包括前壳、后壳及光源,前壳包括第一夹持部以及由第一夹持部向外垂直延伸出的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后壳固定连接;光源位于第一夹持部与后壳之间,其背面接触第二夹持部的内侧面;第二夹持部内对应光源背面的位置设有鳍片散热结构。本实用新型将LED光源直接固定在液晶显示器一体机的前壳上,简化了传热途径,减小接触热阻,增加前壳为有效散热面积,使LED光源产生的热量可以同步传递至前壳及后壳上,在前壳上对应LED光源背面的位置设置鳍片散热结构,大大提高散热效率。在前壳夹持液晶面板的部位设置带有蜂窝结构的缓冲件,增加了液晶面板的缓冲性能。
文档编号F21V8/00GK202253128SQ201120239960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张彦学, 萧宇均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