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902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普通的钨丝灯照明时耗能多,散热量大,灯泡易碎,寿命短。LED发光二极管具有能耗低、无污染、无辐射、体积小、亮度高、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属于被世界公认的绿色环保光源。目前在大部分的指示灯、霓虹灯等装饰性照明上得到了广大的应用。而且各国政府都鼓励发展LED技术以节约能源。现有的发光二极体(LED)灯具通常具有一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是以铝挤一体成型或直接以金属加工方式将一实心铝柱以车床及铣床等工具进行加工而成,其工序相当复杂,因此,增加制造成本。此外,习知发光二极体灯具通常以直流发光二极体为光源,其需要将交流电源转成直流电源之降压、整流及稳压电路,以及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这些电子元件除了占体积及增加制造成本外,也会产生热源,使习知发光二极体灯具的外壳温度达摄氏100摄氏度以上,严重影响发光二极体灯具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LED灯,其使用交流发光二极体,不需要电源及驱动电路,除可降低制造成本外,亦可减少其所产生的温升,以增加该LED灯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壳体,其上具有一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结合片,且该上壳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沟槽,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一凸缘;—下壳体,其上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二结合片,且该下壳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沟槽,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二沟槽可供容置该第一凸缘,该第二凸缘则可容置于该第一沟槽中,藉以与该上壳体盖合;一反光罩,置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的一侧;一发光二极体,置于该反光罩上且其接脚可贯穿该反光罩;以及一灯头,固持于该第一结合片与第二结合片上,该灯头上具有与该发光二极体的接脚电气连接的导线,该灯头螺接于一灯座上。所述的上壳体上具有多个散热鳍片,且该多个散热鳍片的一端呈渐缩状后与该第一连接部连接;该下壳体上具有多个散热鳍片,且该多个散热鳍片的一端呈渐缩状后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的上壳体的内部纵向两侧分别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阶级部,横向则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阶级部。所述的下壳体的内部纵向两侧分别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三阶级部,横向则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四阶级部,该第二阶级部及第四阶级部可供支撑该反光罩。所述的反光罩呈喇叭状。所述的上壳体上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开孔,该下壳体上对应于该第一开孔处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开孔,且该第二开孔中具有螺纹,藉由一结合件可将该上壳体锁固于该下壳体上,其中,该结合件为螺丝。所述的发光二极体为交流发光二极体。头。所述的反光罩上设有遮光罩。所述的上壳体及下壳体由铝制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型LED灯使用交流发光二极体,不需要电源及驱动电路,除可降低制造成本外,亦可减少其所产生的温升,以增加该LED 灯的使用寿命;此外,其上壳体及下壳体为两片式组合而成,仅需一个模具,以降低制造成本;以及,藉由沟槽与凸缘的紧密结合,可防止该发光二极体所发出的光线外漏于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侧边等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LED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包括一上壳体10 ;—下壳体20 ;—反光罩30 ;—发光二极体40 ;以及一灯头50。其中,该上壳体10上具有复数个散热鳍片11,且该复数个散热鳍片11的一端呈渐缩状后与一第一连接部12连接,该第一连接部12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结合片13,且该上壳体10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沟槽,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一凸缘(图中未示出)。此外,该上壳体10 的内部纵向两侧分别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阶级部16,横向则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阶级部17,其中该散热鳍片11及第一阶级部16可增加该上壳体1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增加其散热效果。该下壳体20其上亦具有复数个散热鳍片2 1,且该复数个散热鳍片2 1的一端呈渐缩状后与一第二连接部22连接,该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二结合片23,且该下壳体20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沟槽24,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二凸缘25,该第二沟槽24可供容置该第一凸缘,该第二凸缘25则可容置于该第一沟槽中,藉以与该上壳体10盖合。此外,该下壳体20的内部纵向两侧分别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三阶级部26,横向则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四阶级部27,其中该散热鳍片21及第三阶级部26可增加该下壳体2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增加其散热效果。该第二阶级部17及第四阶级部27则可支撑该反光罩30。其中,该上壳体10及下壳体20由铝制成,且以相同模具所制成,以降低其制造成本。该反光罩30可置于该上壳体10的第二阶级部17与该下壳体20的第四阶级部27 上,以向上反射该发光二极体40所发出的光线。该反光罩30呈喇叭状,但不限于此,还可以为其它可实施的形状。该发光二极体40为一交流发光二极体(ACLED),但不限于此,置于该反光罩30上且其接脚可贯穿该反光罩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流发光二极体可直接耦接至交流电源,可节省直流发光二极体所需的电源及驱动电路,如此,除可降低其制造成本外,亦可减少其所产生的温升,以增加该LED灯的使用寿命。该灯头50固持于该第一结合片13与该第二结合片23上,其具有导线(图未示) 且该导线与该发光二极体40的接脚(图未示)电气连接,可供螺接于一灯座(图未示)上。其中,该灯头50为一 E27灯头,但不限于此,该灯头50与灯座皆为现有技术,且非本案的重点,故在此不做赘述。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型LED灯进一步具有一遮光罩60,置于该反光罩30 上,以防止该发光灯二极体40所发出的强光伤害人眼。该遮光罩60为一毛玻璃,但不限于此。此外,该上壳体10上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开孔18,该下壳体20上对应于该第一开孔 18处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开孔28,且该第二开孔28中进一步具有螺纹(图未示),藉由一结合件70可将该上壳体10锁固于该下壳体20上,其中该结合件70为一螺丝,但不限于此。此外,藉由第一沟槽与第二凸缘25及第二沟槽24与第一凸缘的紧密结合,可防止该发光二极体40所发出的光线外漏于该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的侧边。综上所述,藉由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改进型LED灯的实施,其使用交流发光二极体, 不需要电源及驱动电路,除可降低其制造成本外,亦可减少其所产生的温升,以增加该LED 灯的使用寿命;此外,其上壳体及下壳体为两片式组合而成,仅需一个模具,以降低制造成本;以及,藉由沟槽与凸缘的紧密结合,可防止该发光二极体所发出的光线外漏于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侧边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壳体,其上具有一第一连接部, 该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一结合片,且该上壳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一沟槽,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一凸缘;一下壳体,其上具有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一第二结合片,且该下壳体的一侧具有一第二沟槽,另一侧则具有一第二凸缘,该第二沟槽可供容置该第一凸缘, 该第二凸缘则可容置于该第一沟槽中,藉以与该上壳体盖合; 一反光罩,置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的一侧; 一发光二极体,置于该反光罩上且其接脚可贯穿该反光罩;以及一灯头,固持于该第一结合片与第二结合片上,该灯头上具有与该发光二极体的接脚电气连接的导线,该灯头螺接于一灯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上具有多个散热鳍片,且该多个散热鳍片的一端呈渐缩状后与该第一连接部连接;该下壳体上具有多个散热鳍片,且该多个散热鳍片的一端呈渐缩状后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的内部纵向两侧分别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一阶级部,横向则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二阶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的内部纵向两侧分别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三阶级部,横向则进一步具有至少一第四阶级部,该第二阶级部及第四阶级部可供支撑该反光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罩呈喇叭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上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开孔,该下壳体上对应于该第一开孔处进一步具有一第二开孔,且该第二开孔中具有螺纹,藉由一结合件可将该上壳体锁固于该下壳体上,其中,该结合件为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二极体为交流发光二极体。
8.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光罩上设有遮光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及下壳体由铝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节能LED灯的散热结构,包括一上壳体;一下壳体,藉以与该上壳体盖合;一反光罩;一发光二极体;以及一灯头,该灯头螺接于一灯座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ED灯使用交流发光二极体,不需要电源及驱动电路,除可降低制造成本外,亦可减少其所产生的温升,以增加该LED灯的使用寿命;此外,其上壳体及下壳体为两片式组合而成,仅需一个模具,以降低制造成本;以及,藉由沟槽与凸缘的紧密结合,可防止该发光二极体所发出的光线外漏于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侧边等优点。
文档编号F21V17/12GK202229136SQ20112031734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9日
发明者胡永明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威德利照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