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77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ο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 种。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 Guide Plate)—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与用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高画质(高对比度,局部光源可调,可扫描背光),高节能效果等优点,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由起初的侧入式背光模组逐步发展成直下式背光模组。现有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是将发光光源例如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阴极萤光灯管)或LED (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设置在液晶面板后方,直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CCFL与LED相比具有高功耗、高发热量、寿命短等缺点,CCFL逐渐被LED所取代,但以LED为发光光源的背光模组的厚度较以CCFL为发光光源的背光模组的厚度大两倍以上,不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卡在背板上的数条LED灯条、与LED灯条间隔设置的数条导光板及置于背板上的扩散板。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连接于底板的侧板。所述LED灯条与导光板间隔设置于底板上。每一导光板的两侧均设有两个限位板,用于将导光板限位于底板上。所述限位板包括一端垂直安装于底板的支撑部及由支撑部延伸出的平行于底板的卡合部。所述限位板由透光性材料制成。所述LED灯条包括PCB板及安装并电性连接于PCB板上的数个LED灯。所述扩散板为一体成型的板状结构。
所述扩散板包括数个板块,该数个板块与导光板间隔设置,且位于导光板的上方。所述板块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板的支撑部远离底板的一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通过在LED灯条之间设置导光板,提高了 LED灯条的光能利用率,进而可以减少LED灯条上LED灯的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导光板的使用,可有效的缩短混光距离,在增强了光照均匀度的同时,减薄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LED灯条及导光板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I及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2、设于背板2上的数条LED灯条4、与LED灯条4间隔设置的数条导光板6及设于背板上的扩散板8。由于导光板6的设置,延长了 LED灯条4所发出的光线的混光距离,进而增强了混光效果,提高了光照均匀度,同时,提高了 LED灯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有效降低了成本。所述背板2包括底板22及连接于底板22的侧板24。所述LED灯条4与导光板6间隔设置于底板22上。每一导光板6的两侧均设有两个限位板62,用于将导光板6限位于底板22上。所述限位板62包括一端垂直安装于底板22的支撑部622及由支撑部622延伸出的平行于底板22的卡合部624。所述限位板62由透光性材料制成,优选高透光性材料,进而使得LED灯条4发出的光线能更多的进入导光板6中,进而提高LED灯条4的光线的利用率,降低功率消耗,进而降低成本。所述LED灯条4包括PCB板42及安装并电性连接于PCB板42上的数个LED灯44。所述LED灯44发出的光线部分直接进入扩散板8中,部分穿过限位板62进入导光板6,经导光板6折射、反射后进入扩散板,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相比现有的LED灯条,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的LED灯条4上的LED灯的颗数可适当减少,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板8为一体成型的板状结构,其承载于背板2的侧板24上,同时,所述限位板62的支撑部622远离底板22的一端也可以用于支撑扩散板8,以加强对扩散板8的支撑。
在无光学膜片组(film)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一般为两条LED灯条之间间距(pitch)的O. 3倍以上,如O. 5倍,能够极大的减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厚度,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提供了前提。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直下式背光模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板8’包括数个板块82’,该数个板块82’与导光板6间隔设置,且位于导光板6的上方,优选的,所述板块82’的数量比LED灯条4的数量多两块,其位于背板2两侧的两块分别承载于侧板24与限位板62上,其余的均承载于两限位板62上,优选的,所述板块82’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板62的支撑部622远离底板22的一端。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通过在LED灯条之间设置导光板,提高了 LED灯条的光能利用率,进而可以减少LED灯条上LED灯的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导光板的使用,可有效的缩短混光距离,在增强了光照均匀度的同时,减薄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卡在背板上的数条LED灯条、与LED灯条间隔设置的数条导光板及置于背板上的扩散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板及连接于底板的侧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与导光板间隔设置于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一导光板的两侧均设有两个限位板,用于将导光板限位于底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包括一端垂直安装于底板的支撑部及由支撑部延伸出的平行于底板的卡合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由透光性材料制成。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包括PCB板及安装并电性连接于PCB板上的数个LED灯。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为一体成型的板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板包括数个板块,该数个板块与导光板间隔设置,且位于导光板的上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块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板的支撑部远离底板的一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卡在背板上的数条LED灯条、与LED灯条间隔设置的数条导光板及置于背板上的扩散板。本发明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通过在LED灯条之间设置导光板,提高了LED灯条的光能利用率,进而可以减少LED灯条上LED灯的数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导光板的使用,可有效的缩短混光距离,在增强了光照均匀度的同时,减薄了背光模组的厚度,利于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文档编号F21V8/00GK102865511SQ20121034164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王烨文 申请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