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095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一侧表面上的数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数个凹槽,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且所述灯条的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数个凹槽来容置灯条的光源,可以有效解决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受热吸水膨胀后尺寸变大顶到LED灯而影响光学效果的问题,并有效提升LED光线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专利说明】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0002]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IXD是LiquidCrystal Display的简称,IXD的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当中放置液态的晶体,两片玻璃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透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杆状水晶分子改变方向,将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显示装置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按照背光模组入光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下式和侧入式。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Light bar)设于液晶面板的背板边缘,LED灯条所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LGP,Light Guide Plate)侧面进入导光板,在导光板内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合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装置。
[0003]目前侧入式背光模组中所用的导光板原材料多为光学级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酷)。PMMA受热吸水易膨胀,最大膨胀能达4_。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导光板受热吸水膨胀后,尺寸变大顶到LED灯条,严重影响光学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g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导光板受热吸水易膨胀导致光学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ー侧表面上的数个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数个凹槽,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且所述灯条的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的凹槽内。
[0006]优选地,所述灯条的基板于设置所述光源的一面设有导热胶层,所述灯条的基板通过所述导热胶层粘合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
[0007]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为聚酯PET层。
[0008]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的折射率为1.42?1.52。
[0009]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的热变形温度为105?113°C。
[0010]优选地,所述导热胶层成型收缩率优选为0.2%?0.6%
[0011]优选地,所述导光板于入光面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内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延长部内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对设置,所述灯条的两端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内而使灯条的基板固定在导光板的入光面。
[0012]优选地,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0013]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或半球形槽。[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背光模组。
[0015]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数个凹槽来容置灯条的光源,可以有效解决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受热吸水膨胀后尺寸变大顶到LED灯而影响光学效果的问题,并有效提升LED光线的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ー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0]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I和灯条2。灯条2包括基板21及设于所述基板21 —侧表面上的数个光源22。
[0021]请同时參照图2,所述导光板I包括入光面11、底面12及与底面12相対的出光面13,所述入光面11上设置有数个凹槽14,用于容置灯条2的光源22 ;所述导光板I的至少一个侧面为所述入光面11。
[0022]本实施例中,导光板I的入光方式为侧入式,入光面11设置在导光板I的侧面。导光板I的任一侧面都可以为入光面11,也可以是导光板I相对的两侧面均设置为入光面
11。所述导光板I的底面12设有数个网点15,所述网点15的大小及疏密随离入光面11的远近发生变化。
[0023]组装所述背光模组时,所述灯条2设于所述导光板I的入光面11,且所述灯条2的光源21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11的凹槽14内。
[0024]凹槽14的形状与光源21的形状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1为LED光源21,且光源21为矩形,凹槽14也对应设置为矩形槽。在其它实施例中,光源21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半球形,凹槽14则设置为与之相对应的半球形槽。
[0025]为了使灯条2紧密地贴合在导光板I的入光面11上,所述灯条2的基板21于设置光源21的一面设有导热胶层(图未示),所述灯条2的基板21通过所述导热胶层紧密地粘合在所述导光板I的入光面11上。由于光源21设置在导光板I的入光面11的凹槽14内,且导光板I与灯条2的基板21紧密贴合,使得导光板I与灯条2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受导光板I的运动、形变影响,从而解决了导光板I因受热吸水膨胀后尺寸变大而顶到光源21而影响光学效果的问题。
[0026]为尽可能地减少导热胶层对灯条2的光源21出光的影响,导热胶层优选为聚酯PET层,导热胶层的折射率优选为1.42?1.52。而为了使灯条2的基板21与导光板I之间粘接牢固,以及使导热胶层在导光板I因受热吸水膨胀时的变形与导光板I保持一致,所述导热胶层的热变形温度优选为105?113°C,所述导热胶层成型收缩率优选为0.2%?0.6%。
[0027]本实施例中,灯条2与导光板I之间通过导热胶层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灯条2与导光板I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固定,例如通过卡合固定。
[0028]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另ー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灯条2与导光板I之间的固定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I于入光面11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延长部31和第二延长部32,所述第一延长部31内侧设有第一卡槽33,所述第二延长部32内侧设有第二卡槽34,所述第一卡槽33与第二卡槽34相对设置,所述灯条2的两端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33与第二卡槽34内而使灯条2的基板21固定在导光板I的入光面。
[0029]第一卡槽33与第二卡槽34的形状根据灯条2的宽度和厚度设置,以使LED灯条2的两端正好能够卡设于第—^槽33与第二卡槽34内。第—^槽33与第二卡槽34的宽度优选为4~10mm,第—^槽33与第二卡槽34的深度为1.8~4mm。该第—^槽33和第二卡槽34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需要设定公差,该公差为+0.3/-0.3,能满足导光板I受热膨胀时,灯条2能和导光板I 一起变形运动。
[00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ー步提供ー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
[0031]上述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在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数个凹槽来容置灯条的光源,可以有效解决侧入式背光模组中导光板受热吸水膨胀后尺寸变大顶到LED灯而影响光学效果的问题,并有效提升LED光线的利用率。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ー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灯条,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及设于所述基板ー侧表面上的数个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所述入光面上设置有数个凹槽,所述灯条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且所述灯条的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的基板于设置所述光源的一面设有导热胶层,所述灯条的基板通过所述导热胶层粘合在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层为聚酯PET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干:所述导热胶层的折射率为1.42 ?1.5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层的热变形温度为105 ?113°C。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胶层成型收缩率优选为 0.2% ?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于入光面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所述第一延长部内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延长部内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对设置,所述灯条的两端分别卡合于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内而使灯条的基板固定在导光板的入光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LED光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矩形槽或半球形槽。
10.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3442612SQ201320568060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黄芳, 吴盛圣, 李健林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