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96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背板、反射片、扩散板,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的上方,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的上方,光源位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光源周围设有数个散光装置,散光装置位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能够将照射到扩散装置上的光线进行折射,能有效使光源与扩散板间的光线扩散的更加均匀,以减小光源与扩散板间的混光距离,实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超薄设计,节省光源数量。
【专利说明】直下式背光源模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属于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LED背光液晶电视具有低能耗、长寿命、广色域及环保的突出优点,已成为液晶电 视的主流。其中,大尺寸LED背光成为液晶电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大尺寸背光主要采用 直下式,由于直下式LED背光模组的LED光源在PCB上的分布密度大,LED光源之间的光线 容易交叉混光。一般来说,要提高亮度均匀性就必须增加扩散板到LED光源的距离,增加此 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模组的厚度,不利于超薄化的发展,如图1所示。
[0003] 如何保持混光均匀的同时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已成为直下式LED背光源迫切要 解决的问题。目前,解决上述问题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就是增加散光光学器件,即在LED光源 和散光板之间表面增加一个二次光学透镜,用以散射LED光源发出的光以达到解决混光的 目的。但是,二次光学透镜本身将占据一定的厚度,也对背光模组的超薄化形成了一定程度 的限制。另外,现有的二次光学透镜与LED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问题,S卩如果两者之间匹配 不好,将直接影响混光的效果好坏。另外,传统的白光LED封装荧光粉与芯片直接接触,使 用过程中若芯片无法有效的散热,容易照成荧光粉的热猝灭,导致亮度下降、色坐标飘移。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模组,能够减小光源与扩散板间的混光距离,实现 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超薄设计,节省光源数量。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背板、反射 片、扩散板,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板的上方,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的上方,所述光 源位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所述光源周围设有数个散光装置,所述散光装置位于所述背板 与所述扩散板之间。
[0006] 进一步地,所述散光装置为喇叭状结构,包括大端与小端,所述小端与所述背板固 接。
[0007] 或,所述散光装置为蘑菇状结构,包括球面与平面,所述球面朝上布置。
[0008] 优选的,所述散光装置均匀的排列布置在所述背板上。
[0009] 优选的,所述散光装置采用聚苯乙烯(PS)、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MS)或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质。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片上设有数个表面凹凸不平的扩散粒子。
[0011] 优选的,所述扩散粒子均匀的印刷在所述反射片上。
[0012] 优选的,所述扩散装置和所述扩散粒子均采用聚苯乙烯(PS)、苯乙烯-甲基丙烯 酸甲酯(M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质。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光源。
[0014] 本发明所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中,直下式光源周围所设置的所述扩散装置, 根据光学折射定律,能够将照射其上的光线进行折射,能有效使光源与扩散板间的光线扩 散的更加均匀,以减小光源与扩散板间的混光距离,实现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超薄设计,节省 光源数量;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射片上扩散粒子的设置可以将照射或反射其上 的光线进行折射后,再经其下的反射片反射面后再次反射、折射,进一步使光源与扩散板间 的光线扩散的更加均匀,可以进一步减小混光距离,进一步实现整个背光模组的超薄化,进 一步节省光源数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总体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总体布置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图2中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图2中扩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图2中扩散装置及扩散粒子总体布置俯视图;
[0020] 图6是图5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中扩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
[0023] 1.散光装置,2.扩散粒子,3.背板,4.光源,5.反射片,6.扩散板。
[0024] D :表示光源至扩散板间的距离,即混光距离;
[0025] E :表示放大区域表示;
[0026] Φ1 :表不相应图中不意光线的第一入射角;
[0027] Φ2 :表示相应图中示意光线的第一折射角;
[0028] Φ3 :表示相应图中示意光线的第二入射角;
[0029] Φ4 :表示相应图中示意光线的第二折射角,即出射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减小直下式背光源模组中光源与扩散板间的距离,实现背光源模组的超薄化 设计,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如图2-图7所示,包括光源4、背板3、反 射片5、和扩散板6,反射片5位于背板3的上方,扩散板6位于反射片5的上方,光源4位 于背板3与扩散板6之间,光源4周围设有数个散光装置1,散光装置1位于背板3与扩散 板6之间。
[0031] 下面列举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32] 实施例一
[0033] 本实施例中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如图2-图6所示,包括光源4、背板3、反射片5、 扩散板6、散光装置1和扩散粒子2,反射片5位于背板3的上方,扩散板6位于反射片5的 上方,光源4位于背板3与扩散板6之间;散光装置1位于光源4的周围布置,且位于背板 3与扩散板6之间;扩散粒子2均布置在反射片5上。
[0034] 本实施例中,散光装置1为喇叭状结构,包括大端与小端,其小端与背板3固接,如 图3和图4所示;且散光装置1均匀的排列布置在背板3上,如图5和图6所示。
[0035] 为了进一步将光源4与扩散板6间的光线扩散的更加均匀,在反射片5上设有数 个表面凹凸不平的扩散粒子2,扩散粒子2均匀的印刷在反射片5上。
[0036] 为了提供光源的利用率,扩散装置1和扩散粒子均采用聚苯乙烯(PS)、苯乙烯-甲 基丙烯酸甲酯(M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质等高透射率材料,不仅能够增强光线 的亮度,还能降低光线损耗。
[0037]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光源4为发光二极管光源,LED光源。
[0038] 本实施例中,散光装置1的设置,如图4所示,扩散装置1的折射率大于空气折射 率,故图示光线通过折射定律可知:Φ1 > Φ2, Φ3 < Φ4,由此可知,LED光源发出的光线 可以有效的增加光线向上传导时,使光线扩散的更加均匀;同时,扩散粒子2的设置,使LED 光源4与扩散板6之间的交叉光线的距离大幅度减小,从而可大大降低背光源模组厚度,使 得直下式LED超薄背光模组的方案得以实现;由于本发明大大减少了由其它光学折射和反 射装置带来的光学损失,大大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在实现相同背光源模组功能的前提下,可 以减少LED光源数量的布置,节能环保。
[0039] 实施例二
[0040] 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源模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是散光装置的结构不同,本实施 例中的散光装置1为蘑菇状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球面与平面,所述球面朝上布置,其也能 实现实施例一中将光线扩散的更加均匀的目的,即减小混光距离,实现背光源模组的超薄 化,进而也能减少LED光源的数量。
[004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个实施例中,散光装置1的结构不限于实施例一中的喇叭 状结构和实施例二中的蘑菇状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现有的已知形状结构。
[0042] 散光装置1的布置不限于均匀分布,也可以是渐密、渐疏分布,或杂乱无规则的分 布,等其他现有的已知分布形式;扩散粒子的布置也不限于均匀分布,也可以是渐密、渐疏 分布,或杂乱无规则分布,等其他现有的已知分布形式。
[0043] 本发明实施例只需在光源的周围设有扩散装置1,在反射片5上设置扩散粒子,无 需设置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二次光学透镜,即可实现减小混光距离的,实现背光源模组超 薄化设的目的,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004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包括光源、背板、反射片、扩散板,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背 板的上方,所述扩散板位于所述反射片的上方,所述光源位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其特征在 于:所述光源周围设有数个散光装置,所述散光装置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扩散板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装置为喇叭状结 构,包括大端与小端,所述小端与所述背板固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装置为蘑菇状结 构,包括球面与平面,所述球面朝上布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装置均匀的 排列布置在所述背板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光装置 采用聚苯乙烯(PS)、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M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质。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片上 设有数个表面凹凸不平的扩散粒子。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粒子均匀的印刷 在所述反射片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装置和所述扩散 粒子均采用聚苯乙烯(PS)、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MS)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 质。
9. 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发 光二极管光源。
【文档编号】F21V17/00GK104089220SQ201410309269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张伟, 马青, 尹大根, 廖燕平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