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模组和线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228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源模组和线性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和线性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LED光源模组的发光角度大多数都在180度以内,即使存在有一些LED光源模组的发光角度为360度,但是由于光学元件结构的限制,使得LED光源模组不能很好地实现均匀发光。而传统的荧光灯虽然可以实现360度均匀发光,但是其耗能较大,不利于能源的节约。由于在装饰灯、广告灯箱等实际应用中,360度均匀发光的光源模组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节约能源的前提下,研发一种能够实现360度均匀发光的LED光源模组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光源模组和线性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至少两块电路基板,每块电路基板具有相对的一对表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一表面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光源,所述至少两块电路基板未安装所述LED光源的另一表面互相面对;

光学元件,具有沿所述光学元件内表面设置的微结构,所述微结构配置为将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向所述LED光源的两侧折射,所述至少两块电路基板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光学元件后固定在所述光学元件的至少一端。

可选地,所述的光源模组还包括:

光源支架,所述至少两块电路基板安装于所述光源支架上,以使所述至少两块电路基板未安装所述LED光源的另一表面互相面对,所述光源支架沿长度方向贯穿所述光学元件后固定在所述光学元件的至少一端。

可选地,所述光学元件的内表面的微结构包括多个紧密排列的条形锯齿。

可选地,所述光源模组包括两块电路基板;

所述光源支架呈条形结构,所述光源支架的上下表面沿与所述光源支架的上下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形成上、下排布的第一卡槽,所述两块电路基板的边缘分别卡设在上下的所述第一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光源模组包括三块电路基板;

所述光源支架呈三棱柱体结构,所述光源支架的各个表面沿与所述光源支架的各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卡槽,所述三块电路基板的边缘分别卡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

可选地,所述光学元件为条形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线性灯,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模组;

灯头,设置在所述光源模组的至少一端,所述灯头包括用于与所述光源模组电性连接的电性连接部件,以及围设于所述电性连接部件外周的机械连接部件;

底座,包括用于与外部驱动电源连接的外接线,所述底座与所述灯头的电性连接部件电性连接,所述底座与所述灯头的机械连接部件机械连接。

可选地,所述灯头的电性连接部件包括导电端子;

所述底座还包括母端子座以及固定支架,所述底座的外接线连接到所述母端子座上,所述母端子座与所述灯头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底座的固定支架与所述灯头的机械连接部件连接以将所述灯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灯头的电性连接部件还包括:

转接板,置于所述灯头内部,用于将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至少两块电路基板进行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灯头的机械连接部件的上端对称设置有弹性卡件,用于与所述底座的固定支架相配合,以将所述灯头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弹性卡件与所述机械连接部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包括支架座和安装于所述支架座上端的支撑架,所述母端子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可选地,所述支架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灯头的机械连接部件相配合的第二通过孔;

所述灯头的机械连接部件配置成从所述支架座的下端经所述第二通过孔 向上穿出并旋转后,所述弹性卡件的下端面抵接于所述支架座的上端面,以实现所述机械连接部件与所述支架座的机械连接。

可选地,所述母端子座的下端设置有插接件,所述插接件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外接线电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可选地,所述母端子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母端子座上部的卡扣,以及设置在所述母端子座上且位于所述卡扣下方的抵接部,所述母端子座上的卡扣和抵接部与所述支撑架相配合,以实现将所述母端子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可选地,所述抵接部上设置有凸块,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限位孔,所述凸块准入所述限位孔以当所述灯头与所述底座进行连接,并且当所述光源模组旋转时,控制所述光源模组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有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用于收容所述母端子座和固定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源模组包括至少两块电路基板和光学元件,每块电路基板具有相对的一对表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一表面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光源,至少两块电路基板未安装LED光源的另一表面互相面对,光学元件的内表面设置有微结构,微结构用于将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向LED光源的两侧折射,至少两块电路基板沿长度方向贯穿光学元件后固定在光学元件的至少一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至少两块电路基板互相面对的形式,可以实现光源模组在360度的角度范围内发光,通过配合带有微结构的光学元件,使得从光学元件中发出的光线更加均匀,从而能够很好地替代传统的荧光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于光源模组至少一端的灯头的电性连接部件和机械连接部件与底座的配合,可以同时实现灯头和底座的电性连接和机械连接,其中,电性连接采用导电端子与母端子座相配合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光源模组与底座的电性连接效果更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所示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配光曲线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灯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灯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底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线性灯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源模组,该光源模组可以应用于装饰灯、两面发光的灯箱以及路灯等照明灯具中。参见图1,光源模组1包括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图1中示出了两块电路基板的结构)和光学元件14,其中,光学元件14为管状,具有沿纵长方向(长度方向)延伸的 空心主体部及位于空心主体部两端的端部。每块电路基板12具有相对的一对表面并沿光学元件14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一表面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光源13,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未安装LED光源13的另一表面互相面对,以实现LED光源13可以360度发光。光学元件14具有沿光学元件14内表面设置的微结构141,该微结构141配置为将LED光源13发出的光线131向LED光源13的两侧折射,从而可以实现从光学元件14中发出360度均匀的光线131。进一步,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沿光学元件14的长度方向贯穿光学元件14,并使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固定在光学元件14的至少一端。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14采用条形灯管,该条形灯管可以为圆柱形或其他形状。另外,在该实施例中采用的光源为LED光源,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光源,例如EL(electroluminescent,电致发光)光源等。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光源的种类以及光学元件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源模组1还可以包括光源支架15,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安装于光源支架15上,以使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未安装LED光源13的另一表面互相面对,光源支架15沿光学元件14的长度方向贯穿光学元件14后固定在光学元件14的至少一端。这里,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两块电路基板121,也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三块电路基板122,下面分别针对不同数量的电路基板与相应形状的光源支架进行详细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为如图2所示的两块电路基板121时,每块电路基板121具有相对的一对表面并沿光学元件14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电路基板121的一表面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光源13,光源支架15呈条形结构,该两块电路基板121未安装LED光源13的另一表面分别安装在光源支架15的上下表面上,使得两块电路基板121未安装LED光源13的另一表面互相面对,从而可以实现LED光源13在360度的角度范围内发光,光源支架15的上下表面沿与该光源支架15上下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形成上、下排布的一对第一卡槽151,两块电路基板121分别沿光源支架15的长度方向插入第一卡槽151,其边缘分别卡设在上下的第一卡槽151中。光源支架15沿光学元件14的长度方向贯穿光学元件14后固定在光学元件14的至少一端。这里,光源支架15可以采用铝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光学元件14具有沿该光学元件14的内表 面设置的微结构141,微结构141可以为多个紧密排列的条形锯齿。微结构141用于将LED光源13发出的光线131向LED光源13的两侧折射,以使光源模组1达到360度均匀发光的效果。由于在两块电路基板121的水平面方向处,LED光源13无法直接射到,因此该位置处无需设置微结构141,如图1所示,光学元件14的内表面为长方形结构16,该长方形结构16的宽度与两块电路基板12的厚度相当,长度与两块电路基板12的长度相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当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为如图3所示的三块电路基板122时,参见图3和图4,光源模组2包括光学元件24、三块电路基板122,以及光源支架25。其中,每块电路基板122具有相对的一对表面并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一表面安装有一个或多个LED光源23,光源支架25呈三棱柱体结构,三块电路基板122分别安装在光源支架25的各个表面上,以实现三块电路基板122未安装LED光源23的另一表面互相面对,光源支架25的各个表面沿与光源支架25各表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形成三对第二卡槽251,三块电路基板122分别沿光源支架25的长度方向插入第二卡槽251,其边缘分别卡设在第二卡槽251中。该光源支架25贯穿光学元件24后固定在光学元件24的至少一端。光源支架25可以采用铝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等。

在该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学元件24具有沿该光学元件24内表面设置的微结构241,该微结构241可以为多个紧密排列的条形锯齿,用于将LED光源23发出的光线231向LED光源23的两侧折射,以使光源模组2达到360度均匀发光的效果。

上文实施例分别介绍了不同数量的电路基板与相应形状的光源支架在光源模组中的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360度均匀发光,参见图1和图2,当光源模组1采用两块电路基板121和呈条形结构的光源支架15时,每块电路基板121上安装的LED光源13负责180度的发光角度;参见图3和图4,当光源模组2采用三块电路基板122和呈三棱柱体结构的光源支架25时,每块电路基板122上安装的LED光源23负责120度的发光角度。以此类推,若光源模组采用四块电路基板和呈四棱柱体结构的光源支架时,每块电路基板上安装的LED光源负责90度的发光角度。可见,用360度除以电路基板的数量,则可以得出每块电路基板上安装的光源所需负责的发光角度。因此,如果对于每块电路基板上安装的光源的所需负责的发光角度有不同的要求,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电路基板的数量。

进一步,图1所示的光学元件14和图4中所示的光学元件24,可以采用扩散塑料材质,扩散塑料的扩散度通过调整里面扩散剂的比例来控制,以消除由微结构带来的黄斑及色散。例如,可以采用光扩散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塑料,其是以透明PC塑料为基材,添加一定比例的光扩散剂以及其它助剂经过特殊工艺聚合而成的一种透光而不透明的光扩散材料。

为了更加清楚的体现本实用新型中的光源模组可以实现360度均匀发光,参见图5的光源模组的配光曲线图,在图5中,配光曲线图中的配光曲线表示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配光曲线图的横轴代表角度,纵轴代表光照强度值。从图5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的配光曲线近似于圆形,因此,该光源模组可以实现360度发光,并且光源模组在配光曲线中各角度的的光照强度值相差不大,由此,该光源模组可以实现均匀发光。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光源模组可以实现360度均匀发光。

基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线性灯,参见图6和图7a,线性灯3包括光源模组30(光源模组30可以是图1中的光源模组1和图4中的光源模组2)、灯头31以及底座32。其中,灯头31设置在光源模组30的至少一端,灯头31包括用于与光源模组30电性连接的电性连接部件311,以及围设于电性连接部件311外周的机械连接部件312,在该实施例中,机械连接部件312为环形结构,环绕于电性连接部件311的外周。底座32包括用于与外部驱动电源(图6和图7a中未示出)连接的外接线321,底座32与灯头31的电性连接部件311电性连接,底座32与灯头31的机械连接部件312机械连接。可选地,机械连接部件312可以采用绝缘材质,例如可以采用塑料、橡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7b和图8,灯头31的电性连接部件311(如图7a所示)包括导电端子310和转接板315,转接板315置于光源模组30的灯头31内部,转接板315与导电端子310的一端电性连接,与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如图1所示)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实现导电端子310与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的电性连接。

现以至少两块电路基板12为三块电路基板122为例,参见图8,转接板315位于灯头31的内部,且安装于灯头31的顶面上,导电端子310的一端与转接板315电性连接,导电端子310与转接板315可以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导电端子310与转接板315电性连接的一端的外周围,且位于转接板 315上设有三个条形孔316,用于固定连接安装有三块电路基板122(如图10所示)的光源支架25(如图10所示)。在图8的基础上参见图9,导电端子310未与转接板315连接的一端从灯头31中部设置的一个通孔(图8和图9中均未示出)中穿出,并且位于灯头31外部的导电端子310上还包括固定块319,以使导电端子310牢固的安装在转接板315上,防止导电端子310在转接板315上向下滑动。

在图8的基础上参见图10,安装有三块电路基板122的光源支架25插接在转接板315的条形孔316中,条形孔316的边缘以及与条形孔316连接的三块电路基板122上对应设有多个焊盘317,用于将三块电路基板122与转接板315进行焊接。

在图11的基础上参见图7b,底座32还包括母端子座33和固定支架323,底座32的外接线321连接到母端子座33上,母端子座33的下端设置有插接件34,母端子座33的插接件34与位于光源模组30(参见图7b)外部的导电端子310的一端电性连接,底座32的固定支架323与灯头31的机械连接部件312连接以将灯头31固定在底座32上。机械连接部件312上还设有凹槽318,且该凹槽318围设于导电端子310外周,母端子座33的插接件34插接在凹槽318中,以实现母端子座33与导电端子310的电性连接。此外,底座32还可以包括绝缘壳体324,该绝缘壳体324用于收容母端子座33和固定支架323,绝缘壳体324上端设置有小孔3241,以使未置于母端子座33内的外接线321从小孔3241中穿出。

继续参见图7b和图11,灯头31的环形结构的机械连接部件312的边缘上端对称设置有弹性卡件313,用于与底座32的固定支架323相配合,以将灯头31固定在底座32上,实现灯头31与底座32的机械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弹性卡件313与机械连接部件312一体成型,且弹性卡件313呈Z字形结构。

进一步,为了方便灯头31与底座32的正确安装,在灯头31的机械连接部件312的上端设置有防呆结构314,该防呆结构314与机械连接部件312一体成型,防呆结构314的设计可以避免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导致的连接错误。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1或图12,固定支架323可以包括支架座325和安装于支架座325上端的支撑架326。其中,支撑架326呈弓形结构,该支撑架326包括U形主体部和自其下端缘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对支持部,支撑 架326的U形主体部上设置有与母端子座33相配合的第一通过孔327,母端子座33准入第一通过孔327,以将母端子座33固定安装于支撑架326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支撑架326的支持部与支架座325固定连接,此外,两者还可以采用螺钉与螺纹孔配合或者粘合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实施例中,在图11或图12的基础上参见图7b,支架座325上设置有与灯头31(如图7b所示)的机械连接部件312相配合的第二通过孔328,灯头31的机械连接部件312从支架座325的下端经第二通过孔328向上穿出,通过旋转光源模组30(如图7b所示),使得弹性卡件313(如图7b所示)的下端面抵接于支架座325的上端面,从而实现机械连接部件312与支架座325的机械连接。

继续参见图11,母端子座33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母端子座33上部的卡扣331,以及设置在母端子座33上且位于卡扣331下方的抵接部332,当母端子座33从支架座325底端准入支撑架326上的第一通过孔327时,卡扣331的下端面抵接于支撑架326的上端面,且抵接部332的上端面抵接于支撑架326的下端面,从而将母端子座33固定安装在支撑架326上。另外,抵接部332上设置有凸块(图11中未示出),支撑架326上设置有与凸块配合的限位孔329,凸块准入限位孔329,当灯头31与底座32连接完成以后,在旋转光源模组30(如图7b所示)时,母端子座33在光源模组30的带动下一同进行旋转,此时,抵接部332上的凸块与支撑架326上的限位孔329相配合以控制母端子座33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光源模组30的旋转角度。在此,对光源模组30的旋转角度并不做限定,只要光源模组30可以实现旋转,且不影响灯头31和底座32的正常的电性连接和机械连接即可。

进一步,参见图13,插接件34的内部设置有金属弹片35,金属弹片35的一端与外接线321电性连接,另一端与置于灯头31外部的导电端子31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线性灯3可以实现光源模组30与底座32同时进行电性连接和机械连接,使得光源模组30与底座32的安装、拆卸和更换更加方便,电性连接采用导电端子310与母端子座33相配合的连接方式,并且导电端子310的位数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自由拼接控制,通过配合外接驱动电源,从而可以实现两位、三位、四位以及五位的导电端子310电性连接,进而可以满足光 源模组30的多色温调光调色功能,以及智能控制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线性灯3作为照明灯具的光源安装在照明灯具中,并根据照明灯具的亮度需要,合理的选择线性灯3的个数。另外,还可以直接将多个线性灯3吊装起来,通过调整被吊装的线性灯3的高度,以及每个线性灯之间的距离,使多个线性灯3组合成各种样式的装饰灯。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