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及LED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367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及LED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及具有上述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LED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LED光源因具有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节能、性能稳定、光效高以及体积小灯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至各种照明领域,如室内照明、汽车、消费性电子产品。

现有技术中的LED发光装置中,有对LED灯及灯头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例如对比文件1(CN101220945A)公开一种LED光源下散热式一体化灯头,该灯头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LED发光单元;所述壳体由相互扣合在一起的上下两部分构成,所述LED发光单元设置在下半部分壳体上,下半部分壳体由导热良好的材料制成,并被直接按散热器的结构形式制作,LED发光单元周围的下半部分壳体上设置有散热翅片,LED发光单元中的LED发光器件直接安装在下半部分壳体上加工出的安装面,并与壳体之间导热良好。又如对比文件2(CN101220938A)公开一种下凸式LED一体化灯头,包括LED发光器件和用于安装LED发光器件的安装承托面,其中,所述安装承托面为由多个安装平面构成的下凸式多面结构,若干个LED发光器件分别安装在各安装平面上。再如对比文件3(CN201103844Y)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灯头。该灯头具有一个绝缘塑料灯罩,塑料灯罩的后端设有灯罩后盖以及开关,其前端则设有灯罩前盖、透明玻璃、弹簧片、光源、反光罩,所述的塑料灯罩内还套设有一个散热器,散热器前端具有一容置腔,透明玻璃、弹簧片、光源、以及反光罩皆通过灯罩前盖封闭在容置腔内。所述的光源由电路板以及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多个大功率LED构成。

上述对比文件虽然都考虑了一体化灯头,甚至有的也考虑了散热,然而实践中对于大功率LED灯而言,在LED灯处于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散热仍然不够理想,且结构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及LED发光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基于以上一个或多个问题,提供一种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及LED发光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差,以及散热设计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其中,所述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可导热;

多颗LED灯,以预设间距设于所述基板一侧表面上;

散热件,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LED灯相反侧的表面上;

第一灯头与第二灯头,所述第一灯头与第二灯头分设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基板的两端,其中,所述散热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灯头,所述散热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灯头。

较佳地,所述第一灯头与所述第二灯头均为导热金属块。

较佳地,所述第一灯头包括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呈90度角设置,所述第二灯头包括第三板和第四板,且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三板与第四板之间呈90度角设置,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相对,且分别与所述基板两端的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四板相对,且分别抵靠所述基板的两端。

较佳地,所述散热件包括导热体、第一导热连接板和第二导热连接板,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基板面接触,所述第一导热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体,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灯头,所述第二导热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体,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灯头。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热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灯头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导热连接板与所属第二灯头一体成型。

较佳地,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基板的接触面积为所述第一灯头与所述基板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灯头与所述基板的接触面积之和的2倍以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热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件的长度之比为α,1/4≤α≤1/2。

较佳地,所述第二板的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大于所述LED灯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所述第四板的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大于所述LED灯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LED灯以等间距线性分布,各LED的中心连成一直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板的中心线和所述第四板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ED发光装置,其中,所述LED发光装置采用如前所述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及LED发光装置,通过将散热件与第一灯头、第二灯头连接,不仅取得较佳的散热效果,而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见图1、图2及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其中,所述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可导热;

多颗LED灯83,以预设间距设于所述基板一侧表面上;

散热件84,所述散热件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LED灯相反侧的表面上;

第一灯头81与第二灯头,所述第一灯头81与第二灯头分设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基板的两端,其中,所述散热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灯头,所述散热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灯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用一体化灯头及LED发光装置,通过将散热件与第一灯头、第二灯头连接,不仅取得较佳的散热效果,而且结构简单。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头与所述第二灯头均为导热金属块。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灯头包括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呈90度角设置,所述第二灯头包括第三板和第四板,且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三板与第四板之间呈90度角设置,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三板相对,且分别与所述基板两端的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板与所述第四板相对,且分别抵靠所述基板的两端。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导热体82、第一导热连接板和第二导热连接板,所述导热体82与所述基板面接触,所述第一导热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体8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灯头,所述第二导热连接板一端连接所述导热体8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灯头。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连接板与所述第一灯头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导热连接板与所属第二灯头一体成型。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基板的接触面积为所述第一灯头与所述基板的接触面积、所述第二灯头与所述基板的接触面积之和的2倍以上。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热连接件的长度之比为α,1/4≤α≤1/2。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的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大于所述LED灯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所述第四板的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大于所述LED灯自由端至所述基板的距离。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LED灯以等间距线性分布,各LED的中心连成一直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板的中心线和所述第四板的中心线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ED发光装置,其中,所述LED发光装置包括LED灯用一体化灯头,该LED灯用一体化灯头的详细结构请参见前面的描述,以及图1至图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