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671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光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源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性光源。



背景技术:

光源灯就是发光二极管(LED)为发光体的光源;发光二极管发明于20世纪60年代,在随后的数十年中,其基本用途是作为收录机等电子设备的指示灯;这种灯泡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的特点,可连续使用10万小时,比普通白炽灯泡长100倍;科学家预测,在未来5年,这种灯泡很可能成为下一代照明的主流产品。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源灯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其中线性光源也在广泛使用中,但是现在市场上的线性光源仍然存在发出的光线的不够均匀,而且容易发散,不能够被正常的使用,而且其散热的效率差,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性光源,包括线性光源主体,所述线性光源主体的中间设置有半圆柱形灯罩,所述半圆柱形灯罩通过联合基座固定安装于线性光源主体的上表面上,且半圆柱形灯罩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反光镜,所述凹槽反光镜的中间设置有线性发光条,所述线性发光条的内部设置有串联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底部设置在PCB电路板上,所述PCB电路板穿过线性光源主体通过散热圆柱连接有光源基座板,所述光源基座板的两端通过设置连接杆与线性光源主体相连,线性光源主体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把手槽,所述把手槽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圆柱和光源基座板均采用镁铝合金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与光源基座板和线性光源主体均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线性光源,先通过设置凹槽反光镜,能够折射由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以达到提高光线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的目的,并且还具有散热圆柱,一方面扩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能够加快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散热圆柱采用镁铝合金制成,其比铝合金的散热性好,能够提高散热的速度,使得该线性光源在长时间处于正常工作温度中,以达到延长该线性光源使用寿命的作用,并且还具有把手,能够方便人们进行携带和输送该线性光源,给人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线性光源主体;2-半圆柱形灯罩;3-联合基座;4-凹槽反光镜;5-线性发光条;6-发光二极管;7-PCB电路板;8-散热圆柱;9-光源基座板;10-连接杆;11-把手槽;12-把手;13-防滑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线性光源,包括线性光源主体1,所述线性光源主体1的中间设置有半圆柱形灯罩2,所述半圆柱形灯罩2通过联合基座3固定安装于线性光源主体1的上表面上,且半圆柱形灯罩2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反光镜4,所述凹槽反光镜4的中间设置有线性发光条5,所述线性发光条5的内部设置有串联的发光二极管6,所述发光二极管6的底部设置在PCB电路板7上,所述PCB电路板7穿过线性光源主体1通过散热圆柱8连接有光源基座板9,所述光源基座板9的两端通过设置连接杆10与线性光源主体1相连,线性光源主体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把手槽11,所述把手槽11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2。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12上设置有防滑橡胶套13,能够减少脱滑的情况;所述散热圆柱8和光源基座板9均采用镁铝合金制成,具有很好的散热性;所述连接杆10与光源基座板9和线性光源主体1均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

具体使用方式及优点:该线性光源,先通过设置凹槽反光镜,能够折射由安装在线性发光条内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以达到提高光线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的目的,并且还通过设置在PCB电路板下侧的散热圆柱,一方面扩大了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能够加快散热的效率,另一方面散热圆柱采用镁铝合金制成,其比铝合金的散热性好,提高散热的速度,能够使得该线性光源在长时间处于正常工作温度中,以达到延长该线性光源使用寿命的作用,并且在线性光源主体两端的把手槽内还设置有把手,能够方便人们进行携带和输送该线性光源,给人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便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