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482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源模组及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随着照明技术的迅速发展,吸顶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室内照明,但是,现有的照明灯具内的光源与驱动电源组件常为独立部件,需要单独安装至照明灯具后再安装于室内天花板上,当光源或驱动电源损坏需要替换时,上述元件不易从照明灯具壳体内拆卸下来及并再次组装至壳体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牢固性强、更换方便且更换成本较低的光源模组及包括该光源模组的照明灯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模组,包括:

环形的光源基板;

若干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光源基板一表面;

配光元件,与所述光源基板可拆卸结合,所述配光元件围设形成一个收容区域,其包括覆盖所述光源基板并为所述若干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配光的环形的配光部及与设置于所述配光部内侧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

驱动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区域内并与所述光源基板电性连接从而为所述若干发光单元供电,所述驱动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基板及设置于所述电源基板至少一表面的若干电子元器件;

驱动电源收容件,与所述配光元件结合,所述驱动电源组件收容于所述驱动电源组件收容件;

连接组件,其将所述配光元件的第一连接部及所述驱动电源收容件可拆卸结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分别分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驱动电源收容件的连接区域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源收容件包括第一收容件及与所述第一收容件可拆卸组配的第二收容件,所述第一收容件和所述第二收容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下两侧且形成用于收容所述驱动电源组件的收容腔,所述连接组件分别自所述第二收容件、第一收容件的上、下两侧组入并彼此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件包括第一中间部及与所述第一中间部相连的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收容件包括第二中间部及与所述第二中间部相连的至少两个第三连接部,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第一至第三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间部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中间部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连接部设置有第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及第三安装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元件为磁性连接元件,所述第二连接元件为螺钉。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安装元件与所述螺钉在所述连接区域的高度范围内结合。

进一步的,所述磁性连接元件包括结合部和吸附部,所述结合部的一端与所述螺钉连接,另一端收容所述吸附部。

进一步的,所述配光部的下表面设有一个收容所述光源基板及所述发光单元的凹陷槽。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槽具有一个呈拱形曲面的底面,所述底面为光入射面,所述配光部具有一个呈拱形曲面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为光出射面。

进一步的,所述配光部的内边缘向下延伸有第一延伸部,所述配光部的外边缘向下延伸有第二延伸部,所述光源基板位于所述配光部下方且横向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中部向内侧横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源组件还包括收容于所述驱动电源收容件内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可无线接收信号并受控控制光源模组至少进行调光调色、开关、计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至少包括定时器、控制发光单元的开关、及用于接收遥控器或者控制终端的信号的接收元件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还一种照明装置,包括上述光源模组、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的底盘、与所述底盘连接的面罩,所述光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底盘和所述面罩连接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组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吸附组装于所述底盘。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可以作为整体进行安装及更换,使用方便,且牢固性强。另外,通过连接组件将光源和驱动电源收容件可拆卸连接,方便光源模组的组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内的磁性安装元件和螺钉的爆炸图;

图中标记为:光源模组100,配光元件1,配光部11,凹陷槽111,底面112,上表面113,第一连接部12,第一安装孔121,第一延伸部13,第二延伸部14,光源基板2,发光单元3,连接组件4,结合部411,吸附部412,螺钉42,驱动电源收容件5,第一收容件51,第一中间部511,第二连接部512,第二安装孔513,第二收容件52,第二中间部521,第三连接部522,第三安装孔523,第一收容部5231,第二收容部5232,驱动电源组件6,收容腔6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照明装置(未图示)内的光源模组100。具体地,该光源模组100包括透镜1、组装于透镜1一侧的光源基板2、设置于光源基板2上且朝向透镜1的若干发光单元3、位于透镜1内侧围设区域内且与透镜1机械连接的驱动电源收容件5、收容于驱动电源收容件5内的驱动电源组件6及将驱动电源收容件5连接至透镜1内侧的连接组件4。

具体地,光源基板2为圆环形,驱动电源收容件5及驱动电源组件6位于光源基板2的中部区域内。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光源基板2还可以是其他封闭构型或非封闭构型,但可以围设成一定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该光源模组100能够实现照明装置所需的照明效果,即实现照明装置具有一定的照明范围及发光亮度均匀的照明效果。优选地,上述照明装置可以为用于室内照明的吸顶灯(未图示),该照明装置还包括底盘(未图示)及与底盘连接的面罩(未图示),光源模组100则设置在底盘和面罩连接形成的空间内。

如图1及图5所示,光源模组100内的透镜1用于将发光单元3所发出的光线进行二次配光,即进行光路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透镜1可以由透明的具有光学性能的塑料材质(如PC、PMMA)制成,并且是利用注塑技术一体成型而成。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透镜1也可以由玻璃制成。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透镜1也可以为透明的且厚度均匀的玻璃罩壳,仅具有透光功能及连接功能,不具有配光功能。

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光源模组100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该透镜1为一配光元件,其大致呈圆环形,其围设成一个收容区域,驱动电源收容件5及驱动电源组件6分别位于该收容区域内。透镜1包括一个圆环形的配光部11、由配光部11的内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3、由配光部11的外边缘向下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及由第一延伸部13的中部向内侧延伸形成的三个第一连接部12。各个第一连接部12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1。若干第一连接部12沿配光部11的周向均匀分布。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部12的数量不限于3个,还可以是其它数量,如1个或者2个或者4个或者4个以上。

具体地,配光部11为透镜1上用于配光的光学区域,覆盖光源基板2并为发光单元3发出的光线配光,光源基板2位于配光部11下方且横向位于第一延伸部13及第二延伸部14之间。其中,配光部11的下表面上设有凹陷槽111,若干发光单元3可以设置于该凹陷槽111内,因此,凹陷槽111也可以称为光源收容槽。同时,配光部11的下表面的边缘设有若干用于固定光源基板2的卡扣(未图示),配光部1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各个截面的面型均一致。如图3所示,凹陷槽111上具有一个呈拱形曲面的底面112,该底面112为光入射面。配光部11具有一个呈拱形曲面的上表面113,该上表面113为光出射面。在本实施例中,光入射面的曲率与光出射面的曲率相同,即配光部11厚度均匀。在其它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光入射面的曲率与光出射面的曲率也可以不相同。

如图2至图4所示,驱动电源收容件5包括第一收容件51及与第一收容件51可拆卸组配的第二收容件52,第一收容件51与第二收容件52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所述驱动电源组件6的收容腔61,第一收容件51和第二收容件52之间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二收容件52下表面的卡扣(未图示)相连,或者,第一收容件51和第二收容件52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第一收容件51与第二收容件52分别与透镜1相连。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收容件51包括圆形的第一中间部511、及由第一中间部511外边缘向外延伸和透镜1的三个第一连接部12对应的三个第二连接部512。其中,每个第二连接部512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安装孔12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513。第一中间部511呈圆形,三个第二连接部512均匀分布于第一中间部511的外围。当然,第一中间部511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还可以是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等其它形状。

如图3所示,第二收容件52与第一收容件51的构型大致相同,其包括第二中间部521、及由第二中间部521外边缘向外延伸而成的三个第三连接部522。其中,第三连接部522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孔121及第二安装孔513对应的第三安装孔523。第三连接部522和第二连接部51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部12的两侧,第三连接部522、第二连接部512及第一连接部12通过穿过第三安装孔523、第二安装孔513及第一安装孔121的锁紧,以此将第一收容件51、第二收容件52及透镜1三者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522的横截面为U型,宽度大于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512,即U型的两侧壁覆盖于第一连接部12及第二连接部512的两侧,第一连接部12的下表面与第二连接部512的上表面贴合设置。第三安装孔523包括第一收容部5231和第二收容部5232,第一收容部5231凸出于第三连接部522的上表面,第二收容部5232凸出于第三连接部522的下表面,第二收容部5232的端面贴合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2,且第二收容部5232在第一安装孔121的内侧定位。

当然,第二中间部521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还可以是椭圆形、方形、三角形、梯形、五边形等其它形状。进一步的,第二、第三连接部512、522将第一、第二中间部511、521和透镜1之间分隔成为3个分隔空间10,该分隔空间10可使拆装光源模组100的使用者方便握持光源模组10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设置两个第一、第二接部将环形的透镜1及光源基板2围设的收容区域分为2个分隔空间,或者连接部13的数量为n(其中,n大于2)时,则分为n部分。第二、第三连接部512、522的设置,不仅增强了该光源模组100的结构强度,在需要时,也可以利用第三连接部522进行配光。

如图1、图3至图5所示,连接组件4包括至少两个磁性连接元件41及与磁性连接元件41相连的螺钉42,磁性连接元件41包括结合部411和吸附部412,结合部411包括圆柱形的头部4111及直径小于头部4111的延伸部4112,延伸部4112与螺钉42连接,头部4111设有圆形的凹槽(未标示),吸附部412收容在该凹槽内,吸附部412为强磁体。连接组件4通过结合部411穿过第三安装孔523、第二安装孔513及第一安装孔121将驱动电源收容件及透镜1锁定。螺钉42由第一安装孔523位于第三连接部522上表面的一侧锁入,并且螺钉42的头部收容于第三安装孔523内,避免外露,刮伤或引起导电。结合部411穿过第二连接件512及第一连接部12,将延伸部4112收容于第三安装孔523位于第三连接部522的下表面一侧的部分,且与螺钉42连接、吸顶灯的底盘通常为金属材质,其可预先安装于天花板等安装基础上。光源模组100在安装时,仅需将磁性安装元件4调节至合适的位置,然后将螺钉42锁紧,这样磁性安装元件4就不会移动,再将磁性安装元件4吸附在吸顶灯的电源基板上,如此,光源模组100就可以安装于安装基础上了。上述光源模组100的安装方式简单、方便,同时连接可靠。当然,透镜1的形状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限于圆形,在本实用新型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透镜1还可以为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形状。

进一步的,第三连接部522还可以是光源基板,其上还可以设置有发光单元,此时,第三连接部522可以用作配光的光学区域。当然,每个第三连接部522还可以是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此时,第三连接部522仅起连接的作用。

光源基板2可以为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上具有导电线路。光源基板2在水平面上的构型与透镜1大致相同,呈圆环状。光源基板2通过配光部11上的卡扣(未图示)固定于配光部11上。光源基板2可以是一体式的圆环状,或者是由多段呈弧形状的基板单元(未图示)拼接而成的圆环状。当为多段基板单元拼接而成时,可以通过导线(未图示)实现相邻的两个基板单元之间的电性相连,同时由一个驱动电源组件6驱动。当然,在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多段基板单元也可以不通过导线相连,而是分别由对应的驱动电源(未图示)驱动。

如图2及图3所示,驱动电源组件6位于收容腔61内,其包括电源基板以及设于电源基板的一侧或两侧表面的若干元器件,包括但不限于驱动控制器芯片、整流芯片、电阻器、电容器、保险丝和线圈等,以表面贴设或插件的形式将若干元器件设置在电源基板上。电源基板通过导线(未图示)与光源基板2相连,电源基板上还连接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导线(未图示)。

再结合图2所示,发光单元3为LED发光单元,其可以通过表面贴装工艺(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或插入式封装技术(Through Hole Technology,THT)被安装在光源基板2的上表面。通过光源基板2上的导电线路,若干发光单元3之间相互电性连接。若干发光单元3沿光源基板2或配光部11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需要说明的是,若干发光单元3置于配光部11的下方且与凹陷槽111相对应,即发光单元3可以视为收容于凹陷槽111内,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3在凹陷槽111内偏心设置,使得光源模组100的内外侧亮度分布均匀。另外,通过调整基板2圆角的大小及圆角处发光单元3的数量,来使得光源模组100在延伸方向上发出亮度均匀的光线。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若干发光单元3还可以是两排或者三排或者更多排。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模组100可以应用于照明灯具(未图示),如吸顶灯内。当照明灯具启动后,光源模组100内的发光单元3所发出光线通过透镜1配光部11的光入射面112后发生一次向外折射,光线在透镜1配光部11内沿直线延伸,当光线抵达光出射面113后发生二次向外折射,经过两次向外折射后使得光源模组100的光照角度被加大。由于光源模组100的光照角度被加大,因此,在光源基板2的中间位置未安装发光单元3的情况下,也能使照明灯具中间区域具有一定的亮度。相对于现有技术,在保持照明灯具原有亮度的情况下,光源模组100内的承载发光单元3的光源基板2的尺寸可以缩小,发光单元3的数量也可以减少,从而降低了光源模组100的制造成本。另外,驱动电源组件6可以收容于第一收容件51和第二收容件52之间的的收容腔61内,使得光源模组100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包括了驱动电源的光源模组100就可以作为一个模块而组装至照明灯具的壳体内。另外,由于光源模组100通过磁性安装元件15即可牢固的吸附在吸顶灯上,安装方便,连接可靠。同时,光源模组100上的透镜1也作为电气绝缘壳体,提高了安全等级。透镜1及第一收容件51可拆卸相连,在透镜1或者第一收容件51损坏时,可分别拆卸更换,从而更加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源模组在减少发光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透镜扩大光源的照射角度来实现照明灯具所需的照明区域及发光效果,因此,具有成本低,且能够实现一定的照明区域及发光效果的优点。具有上述透镜及驱动电源的光源模组就可以作为一个模块组装至照明灯具的壳体内,并通过磁性安装元件安装至吸顶灯上,安装方便,且连接可靠,因此,光源模组具有易于安装及拆卸更换的特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